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6 飞向蓝天的恐龙精品说课课文课件ppt
展开6《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
课题 | 飞向蓝天的恐龙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学目标 | 1.认识“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正确读写“恐龙、笨重”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比较朗读的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科学准确性,学会锤炼,理清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习科普文科学的推理想象和生动有序的表述,感受古生物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 ||
教学重点 | 1.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2.理清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 ||
课前准备 |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恐龙的相关资料。(师生)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提示 |
一、交流资料,设疑导入(用时:5分钟) | 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恐龙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课件出示恐龙的图片,介绍部分恐龙的相关资料。 2.课件出示“资料袋”,指导朗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 3.谈话设疑揭题,板书课文题目:飞向蓝天的恐龙。 4.引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惑? | 1.学生自由交流对恐龙的了解,并观看动态画面,聆听老师的介绍。 2.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了解鸟类起源的假说。 3.朗读课文题目。 4.学生质疑,交流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 教师在制作恐龙资料的课件时,可以截取一些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播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用时:15分钟) |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读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想一想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3)圈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小组讨论学习。 2.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效果,帮助学生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指导书写注意事项。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 1.(1)自由读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 (2)同桌读读生字组成的词语,交流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语旁边做好标注,在小组内试着解决。 2.汇报学习成果。 (1)生字正音。 (2)交流识字方法。 形声字记忆法:描、隧、颅、膨。 字理识字法:翼。 对比识字:钝——吨。 (3) 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3.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笨、态”注意撇、捺的舒展;“钝、谈、鸽、描、隧、膨、肢”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末”第二笔是短横;“辟”字左右宽窄相当。 4.练习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 这是一篇科普性课文,部分词语较难理解,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交流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另外,生字的识记可以用上各种方法,让学生能巧妙快速地记住生字。同时,这篇课文较难读,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 |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0分钟)
|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2)围绕这个观点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指导交流,启发质疑。 3.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 1.小组按照自学要求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2.选优秀学生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观点: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内容: (1) 中外科学家通过化石研究,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 介绍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 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质疑,能根据阅读的文本,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 |
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7分钟) | 1.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介绍三分法: (1)介绍恐龙的句子。 (2)介绍鸟类的句子。 (3)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句子。 2.组织讨论: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重要信息? 3.说说这一自然段中哪些语言表达得十分准确。 | 1.读阅读提纲,明确三分法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按三分法找出句子,理解内容。2.交流、汇报自学收获。 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3.讨论“一支”“漫长”的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 在学习第1自然段时,教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引出观点的方法,并体会科普性说明文的特点——开门 见山地提出作者的观点。 |
五、总结回顾,铺垫后文(用时:3分钟) | 1.学习本课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远古恐龙和现代鸟类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我们下节课再探讨! | 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所得。 2.了解相关问题。 | 学生谈收获,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涉及课文内容,只要是收获都应该肯定。
|
第二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提示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 1.导言: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过渡:恐龙和现代鸟类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 1.学生默读课文,回忆文章主要内容。 2.带着探究的兴趣进入学习。 | 在课堂引入环节,建议教师用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课文的学习。 |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分钟) |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恐龙与鸟类有什么相似之处? (2)中外的科学家们提出这些相似之处,依据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想想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 1.根据自学提纲,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相关问题。 2.小组内交流,选优秀代表汇报。 (1)相似之处表现在“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某些恐龙和鸟类都长有羽毛”。 (2)抓住“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体会科学家的执著与艰辛,以及严谨的科学精神。 (3)评读该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全班交流“画卷”“点睛之笔”各指什么。 | 1.在研读课文“恐龙和鸟类的相似之处”这一内容 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们为验证这一假说所做的努力,并找到相关的词语品读。 2.对“画卷”“点睛之笔”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课文具体内容。 |
三、精读重点,领悟学法(用时:20分钟) | 1.指导学习第3.4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第3自然段的作用。 (2)思考:恐龙演变成鸟类,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 什么特点?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角度来介绍的? 2.组织学生交流。出示课堂练习卡——恐龙飞向蓝天的阶段表格填空,检查表格填写情况,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3.根据表格,结合课后练习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中有哪些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5.组织讨论第4自然段的说明方法。 6.学习第5自然段,思考:科学家的愿望是什么? | 1.围绕学习提示,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思考并交流相关问题。 2.小组内交流,选优秀代表汇报。 (1)交流第3自然段在课文中的作用(过渡作用),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2)汇报表格填写情况。明确恐龙的种类及它们的特点和作者说明的角度。 3.结合书中语句复述恐龙飞上蓝天的演化过程。先小组练说,再推荐优秀学生在全班汇报。 4.学生找出表达准确的语句,边朗读边体会,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5.再读课文,讨论第4自然段在内容、句式、叙述结构等方面具有哪些特点。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并交流体会这样说明的好处。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畅谈心中关于恐龙的愿望。 | 1.表格的填写实际上是对课文第4自然段内容的一个提炼。完成表格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表格,让学生抓住说明要点,了解事物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复述。 2.语言准确是说明性文章最重要的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可以采用删减比较、对比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准确的语言。 |
四、大胆想象,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 1.关于恐龙,你还想知道什么? 2.总结拓展: 恐龙身上有许多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相关资料。课后我们再开一个“恐龙知识会”吧! | 1.大胆想象,提出相关问题:恐龙是怎样长出羽毛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2.明确作业要求。课后搜集恐龙的资料,和同学进行交流。 | 可以围绕“恐龙”开展一期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制作手抄报,可以制作一些动物卡,也可以想象远古时候,恐龙是怎样生活的,进行写作……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一等奖说课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一等奖说课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6《景阳冈》课件pptx、说课稿6景阳冈doc、6《景阳冈》导学案设计docx、6景阳冈mp3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5 挑山工精品说课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5 挑山工精品说课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25挑山工pptx、25挑山工doc、导学案25挑山工doc、说课稿25挑山工doc、25挑山工mp3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23 黄继光获奖说课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23 黄继光获奖说课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23黄继光pptx、导学案23黄继光doc、说课稿23黄继光doc、23黄继光doc、24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mp3、24写封信给黄继光mp3、课文朗读23黄继光mp3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