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通许县启智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周考 历史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通许县启智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周考 历史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历史第三次周考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每题5分,共75分)1.12世纪.西欧农产品不再只供土地所有者和耕作者消费,而是作为交换品或原料卷入商品流通系统,禁锢经济活动的领地制度的框框被打破,整个社会显得活跃和丰富多彩。这反映了西欧当时( )A.庄园制度彻底瓦解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C.社会分工趋于合理 D.孕育着社会转型的因素2.英法百年战争初期,随国王远征服役的骑士一共不超过3000人。于是英王规定:根据地租要求地主负担不同数量的军种,如地租值5镑的地主应负担一名弓弩手,大封建地主应供给整队的人员;地主若自己不能服役可以找人代替;如果交不出人则处以罚金。这样,英国招募了一支素质优良的军队。这反映英国( )A.封君封臣制度衰落 B.封建庄园经济崩溃C.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民族意识逐渐觉醒3.中世纪的基督教认为人虽有原罪,但人人都有来世,作恶的人会坠入地狱而善良的人会升入天堂。这说明基督教( )A.发挥了教化信徒的功能 B.维护了封建王权的统治C.迎合了宗教改革的需要 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发展4.12世纪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人学资格等。从教学内容上看,城市学校注重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上述材料反映了( )A.教育朝着精英化方向发展 B.王权加强促进教育的变革C.近代科学知识得到社会重视 D.城市教育的世俗化趋势明显5.《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由四部法律文献组成,其中哪一部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纂》C.《法理概要》 D.《新法典》6.13世纪时,法国统治者开始看重塑造国王和王室成员的雕像,并将之摆在巴黎的公众场所,诸如教堂旁、塞纳河畔和主要道路两侧;到14世纪下半叶,统治者的塑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法国统治者此举( )A.受到宗教改革的推动 B.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C.意图抗衡教会的权威 D.推动法国民族国家形成7.某一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殊的宣誓仪式,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该制度是( )A.印度种姓制 B.罗马奴隶制 C.封君封臣制 D.庄园农奴制8.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其中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的土地称( )A.自留地 B.公用地 C.自营地 D.份地9.《天方夜谭》汇集了古代近东、小亚细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形象地再现了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明以及周边文明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图景。这反映出古代阿拉伯文明( )A.推崇帝国统治 B.具有包容性C.以和谐为理念 D.极富扩张性10.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11.据学者统计,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地理古籍中记载并描述过许多中国的城市,其中最常提到的是杭州、广州、泉州和扬州等,最常提到的中国物产是黄金、白银、丝绸、瓷器等。从这些记载可推知,中古时期阿拉伯人( )A.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擅长于海上贸易活动C.从陆路贸易转向海上贸易 D.善于吸收各地的文化12.受中国政治文明影响较深,曾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政权是( )A.阿拉伯帝国 B.印加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高丽王朝13.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效仿东罗马皇帝,发行带自己头像的金属货币,重用原东罗马贵族等。这些做法( )A.意在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 B.说明奥斯曼帝国崇尚武力扩张C.旨在巩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D.反映出罗马皇帝是各国的偶像14.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由此可知( )A.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 B.阿拉伯人依靠基督教扩张C.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 D.苏丹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15.据记载,封建时代,日本武士集团的成分以父子、兄弟、堂兄弟等亲属为基础。上级武士利用血缘亲属关系支配下属武士及其附庸,甚至统治全国。此外,武士集团中,甥舅、妹丈等姻戚关系也占有很大比重。由此可见,日本武士集团( )A.以家族制度作为社会基础 B.维护了天皇的专制权力C.照搬了中国唐王朝的做法 D.使不同阶层间关系和谐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16题15分,17题1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哥白尼和伽利略因为宣扬违背教会思想的“太阳中心说”,长期受到监禁和迫害。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材料三 西欧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解释西欧封建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教廷所处的地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城市状况。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罗统一过程中,国家掌握的土地急剧增加。687年,神武王下令实行禄邑制,即国家把一定数量土地的收租权按不同的等级赐给功臣和贵族,作为俸禄。722年,圣德王(702一737年在位)宣布实行丁田制,即国家把一定面积的土地授予15岁以上的男丁,其中口分田只限终身占有,不得买卖、转让,永业田可以传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提供租(田租)、庸(徭役)、调(贡物)。丁田制的实行,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证了国家的剥削,但对生产的发展还是起了积极作用。新罗仿效唐朝实行中央集权制。设立中央(府、部)和地方(郡、县、乡)各级行政机构。在要地设置五个小京,有军队驻防。新罗提倡儒学,682年设国学,688年实行科举,以录用儒生出身的官吏,代替过去主要按门第和武功录用官吏的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制。——编自高等院校教材《世界中古史》材料二 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了大和国的政权,而天皇家族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兼并土地,广征徭役,民怨沸腾。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深受唐朝儒家思想影响的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的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实行班田收授法,施行租庸调新税法,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摘编自“百度百科”《大化改新》词条、《世界中古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罗改革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参考答案:1.D【详解】据材料可知,12世纪西欧农产品不再只供土地所有者和耕作者消费,而是作为交换品或原料卷入商品流通系统,而且禁锢经济活动的领地制度的框框被打破,这有利于社会转型,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禁锢经济活动的领地制度的框框被打破”,但未涉及“庄园制度”彻底瓦解,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农产品商品化,而不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分工,排除C项。故选D项。2.A【详解】根据材料“根据地租要求地主负担不同数量的军种,大封建地主应供给整队的人员......交不出人则处以罚金”可知,英法百年战争初期,英国国王按照传统招不到远征服役的骑士,不得不进行硬性的规定,说明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封臣不再自愿履行其义务,封君封臣制度逐渐走向衰落,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庄园经济崩溃的信息,排除B项;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3.A【详解】据题意可知,基督教认为作恶的人会坠入地狱而善良的人会升入天堂,这就是教导信徒要做善良的人而不要作恶,由此说明基督教发挥了教化信徒的功能,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督教在教化信徒方面的功能,并不是在维护封建王权和迎合宗教改革的需要,排除BC项;基督教是宗教,它不可能促进理性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由材料可知,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领导,具有世俗性;教学内容上强调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世俗知识,体现了城市教育的世俗化趋势明显,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学校教育世俗化趋势明显,没有体现教育的精英化发展方向,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表明王权与教育变革的关系,排除B项;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不属于近代科学知识,排除C项。故选D项。5.A【详解】根据材料“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A项正确;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国统治者在城市空间中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力,并将改造后的都城作为自己的象征,这些都是为了增强其自身的权威,抗衡教会的权威,巩固王朝的统治,C项正确;宗教改革是16世纪开始的,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进一步强化王权,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根据“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得出这是西欧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封臣要效忠封君,C项正确;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排除A项;材料与罗马的奴隶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是强调农奴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由所学可知,西欧庄园土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其中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封建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C项正确;自留地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后,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社员长期使用的少量土地,排除A项;公用地即公共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都不归个人所有,排除B项;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自耕自收,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排除D项。故选C项。9.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汇集了古代近东、小亚细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再现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明以及周边文明,这反映出古代阿拉伯文明具有包容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的帝国统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阿拉伯文化体现和谐理念,排除C项;极富扩张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C【详解】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反映的是阿拉伯文化对于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性,对助推欧洲社会转型发挥了巨大作用,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错在“决定”,排除;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是间接性的,排除B项;材料与沟通东西方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B【详解】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地理古籍中最常提到杭州、广州、泉州和扬州等城市,杭州、广州、泉州和扬州是中国的海港城市,因此,从这些记载可推知,中古时期阿拉伯人擅长于海上贸易活动,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阿拉伯人与西方的交流,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古时期阿拉伯人从陆路贸易转向海上贸易,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中古时期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各地的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12.D【详解】古代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中国文化对东亚、东南亚国家影响较深,高丽王朝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引进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D项正确;阿拉伯国帝国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和中国不符,排除A项;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与中国并无往来,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注重法治,与中国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C【详解】根据“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可得出这些做法是为了缓解被征服地区的矛盾,进下巩固自身的统治,C项正确;A项只是手段,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尚武,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出罗马皇帝是各国的偶像,排除D项。故选C项。 14.C【详解】根据材料“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信奉伊斯兰教,最高统治者为哈里发,集军政、宗教特权于一身,因此阿拉伯帝国为政教合一的国家,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信奉伊斯兰教,排除A项;依所学,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依靠伊斯兰教扩张,排除B项;依所学,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为哈里发,而非苏丹,排除D项。故选C项。15.A【详解】依据材料“封建时代,日本武士集团的成分以父子、兄弟、堂兄弟等亲属为基础”,可知日本武士集团以家族制度作为社会基础,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武士集团,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中国唐王朝的照搬,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不同阶层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6.(1)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附庸是臣属关系;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自已封主;臣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政治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控制人们的思想。(3)商品经济(国际贸易)有所发展;市民阶层成为新的社会力量;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世俗文化)的兴起。 【详解】(1)从材料一中的“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可以看出,西欧封建制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附庸是臣属关系;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自已封主;臣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2)根据材料二中的“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教皇为国王加冕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等信息,即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来概括说明罗马教廷的地位。(3)根据材料三“西欧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得出商品经济(国际贸易)有所发展;根据材料三“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得出市民阶层成为新的社会力量;根据材料三“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得出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世俗文化)的兴起。17.(1)措施:实行封建土地国有制(禄邑制、丁田制);租庸调制;中央集权制;科举制。(2)背景:大豪族专权,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受到唐文化影响,统治阶级内部形成革新派,革新派政变成功。(3)共同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722年,圣德王(702一737年在位)宣布实行丁田制,即国家把一定面积的土地授予15岁以上的男丁,其中口分田只限终身占有,不得买卖、转让,永业田可以传世”可知,实行封建土地国有制(禄邑制、丁田制);根据材料“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提供租(田租)、庸(徭役)、调(贡物)”可知,租庸调制;根据材料“新罗仿效唐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可知,中央集权制;根据材料“新罗提倡儒学,682年设国学,688年实行科举,以录用儒生出身的官吏,代替过去主要按门第和武功录用官吏的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制。”可知,科举制。(2)背景:根据材料“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了大和国的政权,而天皇家族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兼并土地,广征徭役,民怨沸腾”可知,大豪族专权,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根据材料“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深受唐朝儒家思想影响的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可知,受到唐文化影响,统治阶级内部形成革新派,革新派政变成功。(3)共同影响:根据材料“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证了国家的剥削,但对生产的发展还是起了积极作用”“参的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实行班田收授法,施行租庸调新税法”可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根据材料“新罗仿效唐朝实行中央集权制”“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改革促进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可知,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通许县启智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 历史第8次周测 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通许县启智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周考历史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通许县启智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周周考历史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