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节的起源,《岁朝欢庆图》,春节的变迁,春节习俗,端午的起源,端午节的变迁,端午节,清明节,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变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1、关于新年由来,在民间有两种说法,种是相传中国古代的时候有一 种名为年怪兽,十分凶猛危险,它常年居住在海底,只有在除夕的时候才会上岸,这天它会吞食牲畜,伤人性命 所以每到除夕这天居民都会逃回深山躲避年兽。2、后来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一 位老婆婆给了这个老人食物并让其躲避年兽,老人请求在老婆婆家待 上一晚,并许诺将年兽赶走 半夜年后闯进村后,发现家家户户门上贴上了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吓得逃走了村民回来之后发现了这件事并知道了驱赶年兽的方法此后每年除夕家家户户就会贴对联燃放爆竹,灯火通明,到了初-还会走亲串友庆祝,此后这个风俗就流传了下来,变成了春节。。
还有一种关于新年的说法是,在公元前2000多年之前,舜继承天了之位,带领部下祭拜天地,此后,人们就将这一天当做岁首,这也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也被人们成为春节。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明朝时,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端午节,又被称作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前几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秦代之后,端午节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隋唐时期,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但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代端午节竞渡之风尤为鼎盛;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如贴天师符;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风俗: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挂艾草 与菖蒲、放风筝、栓五色丝线等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食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最早和节气有关变成祭祀祖先的节日和寒食节有关。 重耳逃亡,一日感到非常饥饿,介子推割肉给他吃,重耳非常感激,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为晋文公。赏赐很多在流亡过程中帮助他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和他的母亲隐居绵山。重耳为了逼他出来,无意间把介子推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也就是现在的清明节。 在宋代以后,寒食节的习俗转移到了清明节。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唐代以前,人们主要是以寒食节为主;唐代时,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官方规定清明和寒食节一起放假,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祭祀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
扫墓祭黄帝踏青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清明食品: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但这些活动,往往见于皇室,民间并没有大量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慢慢传到民间。唐初,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唐朝的上流社会兴起了在月色最好的八月十五赏月的风尚。至中晚唐,中秋赏月成为固定的节日。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燃灯、追月、观潮、猜谜、吃甜薯、树中秋、耍禄仔、烧斗香、拜祖先、舞火龙、听香、烧塔、中秋宴俗、玩兔爷等民俗。
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影响。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们国家建立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之梦而努力学习。
1、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列诗词中不是描绘元宵节的是 (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图片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节习俗,春节的变迁,端午节,端午节的变迁,清明节,清明节的由来,清明习俗,清明节变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背景图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历史发展,风俗习惯,节令食品,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吃月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文《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