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4 刷子李同步训练题
展开《刷子李》类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
①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②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③一掉准掉在身上。④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⑤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⑥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⑦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⑧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⑨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⑩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语段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2.从( )几个句子中读出刷子李的手艺高超。(填序号)
3.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哪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4.语段第九句中“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写出了刷子李刷墙的效果好。
5.为什么要提到“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
【答案】
1.刷子李刷墙
2.④⑤⑧⑨
3.这句话是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从中体会到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是那样娴熟,给人以美的享受,像艺术家在进行艺术表演。
4.天衣无缝 平平整整
5.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以旁人推测刷子李的手艺有诀窍反衬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解析】
1.本题考查了对语段内容的概括。
通过阅读可知,语段描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情景。
2.本题考查了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读“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知,这些话写出了刷子李的手艺高超。故答案为:④⑤⑧⑨。
3.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从画波浪线的句子“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中的“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从中我体会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4.本题考查了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描写方法的赏析。
从第九句“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知,“天衣无缝”“平平整整”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刷子李刷墙的效果好。
5.本题考查了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从“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可知,这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二)阅读趣味园(共23分)
刷子李(节选有改动)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千活,到镇南道给姓李的人家新造的楼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楼房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自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二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6.用一句话概括刷子李的人物特点。
7.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刷子李这一人物特点的?( )
A.选取刷墙这件典型事例 B.刷子李的特殊打扮
C.曹小三对刷子李的情感波折 D.以上都是
8.细读选文,梳理曹小三对刷子李的情感变化。
(崇敬)——( )——( )
9.结合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曹小三发怔发傻时的心理活动。
10.选文写曹小三情感变化的作用是( )
A.写出曹小三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B.突出曹小三善于观察、做事细心的人物特点
C.侧面衬托了刷子李的人物特点,烘托了刷子李鲜活的人物形象
D.侧面衬托了曹小三是一个听话、能干、有上进心、尊敬师长的人
【答案】
6.刷子李技艺高超,动作悠然,技术达到炉火纯青。
7.D
8. 质疑 崇敬
9.我真的小瞧师傅了,竟然真的没有一个白点,师傅的手艺令人敬佩,我刚才还因为发现他身上的白点而怀疑他,真是太可笑了,今后还是脚踏实地跟着师傅学好学艺吧。
10.C
【解析】
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二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概括出:刷子李是一个技艺高超,动作悠然,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人。
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二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知是刷子里刷墙,故A选项正确。
结合“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可知这是刷子李的特殊打扮,B选项正确。
结合文中“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和“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可知这是曹小三的情感变化,选项C正确。
结合所给选项,本题答案应选D。ABC都不全面。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一直半信半疑”和“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可知此时曹小三是质疑的态度;结合“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和“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可知曹小三此时的心理是崇敬、尊敬的。
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组织的能力。学生结合句子展开联想即可。此时的曹小三是从质疑师傅的本事和发现刷子李名副其实的心理转变,可答:我真是小看师傅了,他盛名在外,我怎么能怀疑他呢?师傅的手艺这么厉害,我以后得要好好和他学习,不能偷懒。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得理解。文章通过曹小三得心理变化过程,主要是为了衬托刷子李的人物特点,烘托了刷子李鲜活的人物形象,体现刷子李高超的技艺。故答案选C。
二、类文阅读
(一)类文阅读
木匠张三
张三是个小木匠儿,他的本名叫什么我不知道,人们都这样叫他,我也跟着叫。初次见面,我对他就颇有好感——午休时分,别人都横七竖八地躺着休息,只有这小伙子实在,干活不惜力。去的次数多了我才发现,重要的技术活儿总是少不了他,装推拉门时一个四十来岁的师傅摆弄了半天装不上,张三一上手,不到半个小时就完事了。在这支装修队里,他拿的是小工的钱,干的却是技工加小工的活儿。
原来,年仅19岁的张三,已经有了四年的“工龄”。15岁时,父亲让他学裁缝。家里老少七口,只靠二亩薄田根本不行。可是张三觉得,一个小伙子学裁缝。浑身的力气使不出,便自己作主干起了木匠。他心灵手巧,又肯卖力,技艺日见长进,每月下来,也有千儿八百元的收入寄回家里。
半年以后,一天晚上,我正在新居里伏案赶写一篇文章,忽然门铃响了,打开房门,一眼让出是张三。“啊,是你,请进。”张三依然那么强健,那么充满青春的活力,只不过衣着比在我家时“新潮”了许我:上身穿一件白色T恤衫,下身穿一条深蓝色牛仔裤。一晃,近二百个日日夜夜如水逝去,这中间张三遭受的坎坷与艰辛,以及获得的成功与喜悦,一切尽在不言中,全部融在了他递给我的名片上。那名片的头衔是:华普家居装饰公司施工队长。“张三,不错呀,进步了!”
张三略带羞涩地望我一眼,自语道:“进步了吗?”随即又自我否定说:“这不算进步,还是在为人打工。”我愕然了:“怎么?你也想当老板?”他反问我:“您不是说过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我还只有当老板的打算,没有当老板的实力,不过,再过几年,资金和经验积累得差不多了,我倒真想回家乡拉起一支装修队,努力干出一番事业呢!”
——好个张三,我真为你高兴!
11.理解和体会带点词的意思,并用这些词再各写一句话。
(1)衣着比在我家时“新潮”了许多。
(2)张三略带羞涩地望我一眼。
12.作者为什么通过张三之口,引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话?
13.文章中的张三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1.跟上社会流行的风气。 我表姐去我家时穿着一身很新潮的衣服,可漂亮了。 不好意思。小女孩羞涩地低下了头。
12.因为第一,在于说明胸无大志,不想大有作为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有大作为;第二,表明张三不满足现状,不仅只是当个施工队长,而是要当老板;第三,揭示张三内心世界在于不断奋发进取。
13.①勤劳能干,不顾惜自己的力量。②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③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奋发进
【解析】
11.考查词语的意思。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就是要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在文中不难找出答案。“新潮”:跟上社会流行的风气。“羞涩”:不好意思。
12.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作答此题要抓住句子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作者通过张三之口,引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话,联系上下文语境表明张三不满足现状,不仅只是当个施工队长,而是要当老板,但还有所不足,要不断奋发进取等原因。
1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此题,要从文章写人物的事件中分析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并从人物的特点来考虑:张三的勤劳能干,不顾惜自己的力量、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奋发进等等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汪栗子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粟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犯罪嫌疑人,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粟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粟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果园的游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14.第②段中画“ ”的部分,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栗子的颜色_______。联系下文,我们可以知道,老汪店里的栗子之所以没有别人店里的栗子好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⑤段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老汪的神态、____和____,既写出了老汪高兴、激动的心情,也表现出老汪___________的特点。
16.老汪除了手艺好,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敬佩?说出理由。
17.有人因为刷墙技艺高被称为“刷子李”,那么我们可以称老汪为“________”如果他也要像“刷子李”一样立下“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的规矩。请你帮他写一写。
【答案】
14.比喻 不好看 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
15.动作 语言 技艺高超
16.做生意实在,不欺骗顾客;有爱心,无私帮助有困难的人;喜欢听戏,有生活情趣。
17.栗子汪 只要没炒成“梅花裂”,白送不要钱。
【解析】
14.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对句子的理解。第二段划线句子用到了比喻修辞,把“满匾的栗子的颜色”比喻成“山间老农的脸色”。从文中“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可知老汪店里的栗子之所以没有别人店里的栗子好看的原因。
15.考查对人物描写的辨析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句子中“搓搓手”和“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可知是对人物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也表现出了老汪的技艺高超。
16.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可知,文中的老汪不仅技艺高超,做生意实在,不欺骗顾客,而且具有很多其他的特点,比如从第⑤后面可以看出他喜欢听戏,有生活情趣。从文中第⑥第⑧自然段可知他非常有爱心,无私帮助别人。
17.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找出特点进行叙述,“刷子李”是因为刷墙技艺高被称为“刷子李”,那老王炒栗子技艺高超,所以可以称之为“栗子汪”。仿写时候要注意符合人物特点,并且要语句通顺。
(三)阅读理解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儿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①。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地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这句话说明苏七块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声音响亮。
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这两句话运用传神的动词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C.三轮车夫张四摔伤,因无七块银元,苏七块坚决不给他治伤,当看到张四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苏七块“这下比按铃还快”,马上给张四治伤,可见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
D.小说富含浓厚的“津味”,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具有天津卫方言特色的词语,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
19.苏七块一直不给车夫张四看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他不愿意给张四这样身份低下的车夫看病。
B.因为张四拿不出七块银元,苏七块给他看病挣不到钱。
C.因为苏七块不想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
D.因为苏七块看准了华大夫心善,他想等华大夫替张四付钱。
20.下列对苏七块的人物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医术高明但唯利是图。 B.医术高明且坚持原则。
C.唯利是图但心地善良。 D.心地善良且坚持原则。
21.文中画“ ”的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 )描写。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D.神态
22.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本文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23.人们为什么称苏大夫为“苏七块”?
【答案】
18.C
19.C
20.B
21.B
22.苏七块医术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他又立下了严格的“行医规矩”,更是奇崛之极。
23.因为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四)快乐阅读。
泥人张(节选)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瞅,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人说:“人家在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啥样,他捏的啥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 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不过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
24.读一读,体会下面动词的妙处。
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
25.泥人张是在什么情况下捏海张五的?
26.用曲线画出写泥人张捏得逼真的句子。
27.泥人张捏的泥人很逼真,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三个。
28.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海张五:
泥人张:
29.画线句子是对海张五的什么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
24.说明泥人张的动作娴熟,技术高超。
25.听见海张五嘲笑自己之后。
26.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27.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28.目中无人。 技术高超、一丝不苟。
29.是对海张五的语言描写,写出了海张五无赖、蛮不讲理的形象,与泥人张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五)阅读理解。
张大力
冯骥才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有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像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像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地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30.短文中写道“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______。
31.文中画线部分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32.“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3.第4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笑嘻嘻”有什么作用?全文中与之关联最紧密的话是哪一句?
34.这个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 )
A.短文中的张大力能轻而易举地举起石锁,这让人们感到惊讶。
B.短文中的张大力不但能举起石锁,还向老板要银两。
C.这篇短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却一波三折。
D.短文中的张大力举起石锁,不仅没有得到老板的银两,还让旁人笑话他。
35.短文强调“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的原因是( )。
A.这块石锁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村里的人们谁也不会去动它。
B.聚合成的老板是为了证明这块石锁的石料是坚实耐用的好料,所以没有人敢动它。
C.人们知道张大力的力气很大,谁也不愿意和他争高低。
D.为了强调石锁之重,为下文表现张大力的力气大做铺垫。
【答案】
30.聚合成门口石锁上写着“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这件事
31.D
32.说明了对张大力来说,这石锁显得很轻,从而写出了张大力的力量之大。这样写很形象,不直接说他力气大而是让人从张大力举石锁时的表现中体会出来。
33.“笑嘻嘻”一词在这里表示老板心里早就知道结果,为下文写石锁下边的文字埋下伏笔。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
34.C
35.D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随堂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2* 清贫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2* 清贫课堂检测,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0 军神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0 军神同步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