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练习题
展开《鲁滨逊漂流记》类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 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为了打桩,我先用一根很沉的木棒,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文中鲁滨逊想要实现的目标是( ),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主要遇到了( )、( )、( )三个方面的困难。
2.画“___”的句子中,“几乎花了一年工夫”说明( ),“小小的”说明( )。从两者的对比中你读出了什么?
3.选文的内容大致对应下面“梗概”中的哪句话?( )
A.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
B.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
C.(鲁滨逊)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D.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
【答案】
1.没有工具,于什么都困难重重。 建住所 砍伐加工 搬运 打桩
2.时间长 空间小 对于当时的鲁滨逊来说,建房困难重重,也突出了鲁滨逊是一个坚持不懈、聪明能干的人。
3.C
【分析】
1.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
找选段的中心句,首先要仔细阅读选段,大致知道选段所讲的内容,然后找其中能概括这一内容的句子,最后画出来即可。中心句可能在选段的段首、段尾或中间。这段在开头,即是: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由选段中“……小小的住所”可以概括出他的目标是“建住所”。由“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可以概括为“砍伐加工”。由“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可以概括为“搬运”。由“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颊”可以概括为“打桩”。
2.考查理解能力。
回答这道题,要认真读选段,整体把握选段的主要内容。一个简易的住所却几乎花了一年工夫,说明花费的“时间长”,“小小的住所”中,“小小”加重语气,有强调的作用,意在说明“空间非常小”。“长”(时间长)与“小”(空间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小,这样简陋的房子却几乎用了一年时间,突出了对于当时的鲁滨逊来说,建房困难重重,也突出了鲁滨逊是一个坚持不懈、聪明能干的人。
3.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
选段第二句话说鲁滨逊建住所,后面的几句话具体描写了建住所遇到的困难。因此A、B、D三项都不符合条件。C项说“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与选段对应。本题选C。
(二)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一艘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4.从上面一段话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 )——( ) ( )——( )
5.文中括号里填上关联词,恰当的是( )
A.所以 而且 B.并且 所以 C.但是 并且 D.所以 但是
6.理解句子,填空。
(1)画“ ”的句子中“受尽折磨的处境”指______。“值得宽慰的东西”指______。这句话体现了鲁滨逊____________。
(2)鲁滨逊从不幸的处境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是
7.画“ ”的句子意思是( )
A.在不幸的处境中,想到曾经美好的事物,以安慰自己失落的心。
B.在不幸的处境中,坏事更能磨炼人的意志,能使人更坚强。
C.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答案】
4.折磨 宽慰 好处 坏处
5.C
6.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 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不幸中不能坐以待毙,在不幸中找到自己的有幸,把坏处和好处对照起来,使自己理智的面对,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要勇敢、乐观、自信地面对困难,不能向困难低头。
7.C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
“折磨”的意思是使人肉体上、精神上受痛苦。“宽慰”的意思是宽解安慰。故这组词语互为反义词。“好处”的意思是对人或事物有利的因素。“坏处”的意思是不利或不好的方面。故这组词语互为反义词。
5.此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
要明确关联词的正确用法。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就可以了。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和“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之间表示转折关系,故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是……;
“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和“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之间表示递进关系,故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并且……。
6.(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画线句子“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可知,文段中“受尽折磨的处境”指孤身一人,流落荒岛,困难重重;“值得宽慰的东西”指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这句话体现了鲁滨逊积极乐观的心态。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可知,鲁滨逊从不幸的处境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是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不幸中不能坐以待毙,在不幸中找到自己的有幸,把坏处和好处对照起来,使自己理智的面对,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要勇敢、乐观、自信地面对困难,不能向困难低头。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这句话是鲁滨逊在逆境中得到的教训,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综合训练。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想大家如果知道我是怎么制作陶器的,肯定会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我自己都记不清曾用了多少拙劣的方法去调和黏土,也记不清曾做出多少怪模怪样的家伙:有的是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住泥胎自重,陶罐不是凸出来,就是凹进去,根本不能用;有的是晾晒得太早,阳光过于强烈导致陶器破裂;还有些则是陶土黏度不够,晒好后,一经挪动就碎了。
②总而言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黏土,然后把黏土挖出来,调好沙土比例,然后运回家,再制成罐、瓮之类的陶器。前前后后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我的工作成果只有两只大坛子,而且做工拙劣,没人会把它们称为坛子。
③后来阳光彻底把这两只大坛子烘干了,而且看起来很坚固。为了防止出现磕碰碎裂的情况,我小心翼翼地搬起来,分别把它们放在提前特制的两个大筐里面。又在坛子的外壁和筐沿之间塞满稻草和麦秆。我打算用这两个大坛子来装我的粮食,以及由粮食加工出来的面粉,有了这个容器,我的粮食就不会受潮了。
④说实话,我这大坛子做得只能说是勉勉强强,但我做的一些小陶器还是可圈可点的。诸如小瓦罐、陶盘、小砂锅等不一而足。反正只要是我能把握好的东西,做得还都像模像样。而且,岛上灼热的阳光,也使得这些小器皿都晒得极为坚固耐用。
⑤但这些距离我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最渴求的是能煮东西的工具,现在这些作品作为容器装东西倒还可以,但不能用来装液体煮东西,而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
⑥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了偶然发现。那次我在地上升起一大堆篝火烤东西,烤好以后我过去打算把火熄灭,猛然间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这个偶得让我茅塞顿开,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片能烧,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
⑦在这个陶器碎片的启发下,我开始研究如何掌握火候,给自己烧制几个陶罐出来。
8.画“______”的部分中,“怪模怪样的家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两个“记不清”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多选)。
A.加强语气B.韵律和谐C.渲染气氛D.强化情感
9.根据选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梳理故事情节,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10.下面是两位同学针对选文内容发表的观点,判断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王琳:从第②段中的“然后”“再”“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只有”“而且”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在岛上制作简单的工具都很不容易,生活很艰难。( )
(2)关欣:鲁滨逊做的大坛子勉勉强强,小器皿却做得不错,这让他心满意足。( )
11.读完选文,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照样子,写一写。
例: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细心的人,因为他在搬大坛子的时候非常小心,把大坛子放在大筐里之后又在坛子的外壁和筐沿之间塞满稻草和麦秆,防止碰碎坛子。
★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
★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
【答案】
8.做得不好的陶器 鲁滨逊制作陶器的次数多,数量多 AD
9.反复试验,制成坛子小器皿坚固,但离目标差距很大偶得启发,烧制陶罐
10.√ ×
11.有毅力 反复试验、制作陶器的过程非常辛苦,而且多次失败,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最终取得成功。 善于思考 鲁滨逊观察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并从中受到启发,开始自己研究如何烧制陶罐。
【分析】
8.这道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作答时,可以读读画“__”部分前后的内容,从中提取答案。由“……怎么制作陶器”可知,“怪模怪样的家伙”指做得不好的陶器;“记不清”的意思是多得不可胜数,从中可以看出鲁滨逊制作陶器的次数多,数量多;两个“记不清”反复出现,加强了语气,意在强调次数多、数量多,强化鲁滨逊面对一次次失败时无奈的情感,因此选AD。
9.这道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题目中给出的提示“烘干坛子,小心安置”是第③段的内容,那么第一空应该概括第①②段的内容。再看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我自己都记不清曾用了多少……”说明进行了多次试验,“我的工作成果只有两只大坛子”说明鲁滨逊最后制成了坛子,因此第一空可以填:反复试验,制成坛子。第④段中“小器皿都晒得极为坚固耐用”主要说明了小器皿坚固,第⑤段中“但这些距离我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最渴求的是能煮东西的工具”说明目前的成果离鲁滨逊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这两段可以概括为:小器皿坚固,但离目标差距很大。第⑥段中“我有了偶然发现……”写出了鲁滨逊发现了火能使陶器片结实,第⑦段“在这个陶器碎片的启发下……给自己烧制几个陶罐出来”写出了鲁滨逊根据这个启发开始研究烧制陶罐。这两段可以概括为:偶得启发,烧制陶罐。
10.这道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第(1)题,“然后”“再”说明过程艰难,“大约两个月的时间”说明时间很长,“只有”“而且”说明制作陶罐不易,生活很艰难,因此是正确的。第(2)题,从第⑤段中的“但这些距离我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最渴求的是能煮东西的工具”可以知道,鲁滨逊并不满意,所以是错的。
11.这道题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回答本题只要从选文中找到依据,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
老人与海
梗 概
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马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孩子每次见到老头空船而归,总要帮他拿拿东西。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当晚老头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少年当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了在海滩上嬉戏的狮子。
醒后他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经过判断,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屈服,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但是作用不大,小船向西北方漂去。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地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地回忆往事。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鱼开始不安分了。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儿,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面,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老人和大鱼一直僵持着,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几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把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扎进鱼身。鱼仰身朝天,它终于死了。
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见到第一条鲨鱼。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待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时,老头用刀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法对付它们了。船驶进小港时,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朋的白色鱼脊骨。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
第二天早上,孩子来看望老头,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
节选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转了一个身,就钻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拉又一扯,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露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刀子几乎戳不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2.阅读梗概,完成练习。
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跟他经常在一起的人是___________。老人已经___________天没有打到鱼了,终于在第___________天钓到了一条大鱼,但血腥味引来了鲨鱼,最后到老人回家时,大鱼只剩下了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梗概内容,将剩下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1)未打到鱼,仍不服输。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无所获,回到家中。
14.《节选》中在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5.海明威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有力,富有特色。下面是《老人与海》的不同译文,哪种译文更符合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说说理由。
译文1: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
译文2: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
1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答案】
12.圣地亚哥 马诺林 84 85 一副骨架
13.历经磨难,打到大鱼。 勇斗鲨鱼,只剩骨架。
14.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从中体会到老人很勇敢,坚持不懈地与鲨鱼斗争的品质。
15.译文1更符合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海明威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有力,富有特色。描写鲨鱼来袭时,第一种翻译成“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第二种翻译成“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两种翻译进行比较,第一种翻译比较简洁,富有特色。所以译文1更符合海明威作品的语言特点。
16.示例:圣地亚哥,你真是一位勇敢、可敬的人。
【解析】
12.考查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短文,可知文章写的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13.考查根据梗概内容补充小标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短文可知短文写了老渔夫未打到鱼,仍不服输、历经磨难,打到大鱼、勇斗鲨鱼,只剩骨架、一无所获,回到家中几件事。
14.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从中体会到老人很勇敢,坚持不懈地与鲨鱼斗争的品质。
15.考查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指人们在进行交往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目的、任务及交际者的秉性和素质而采用的不同的语言素材和方式。
译文1更符合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海明威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有力,富有特色。描写鲨鱼来袭时,第一种翻译成“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第二种翻译成“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两种翻译进行比较,第一种翻译比较简洁,富有特色。所以译文1更符合海明威作品的语言特点。
16.此题为拓展题。解答此题要围绕人物特点来叙述。示例:圣地亚哥,你真是一位勇敢、可敬的人。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儿子割草记
独生儿子自然一向是宝贝的。他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要零用钱么,说一声就行,从不打回票。直到上学期结束,班主任在品德评语栏上委婉地写了一条“有时花钱大手大脚,望克服。”的意见,才使我悚(sǒnɡ)然一惊。
暑假一开始,儿子向我提出要更新游泳裤、救生圈、潜水镜、遮阳帽等全套装备,共需人民币约二十元。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蓦然,班主任写的意见提醒了我。沉吟一会,我对他说:“你年龄也不算小了,不能事事依赖我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们初中一年级学生又不搞勤工俭学,我有什么办法?”儿子不悦地说。
我顺势指点迷津:“工人新村后面的牛奶场不是在收购每五百克五分钱的青草吗?”
五百克五分,五千克五角,五十千克五元,二百千克二十元。只要割满二百千克青草就行了——我猜儿子脑子里一定飞快地算了这么一笔帐。果然他一口答应:“好,就不向你们要钱。我靠劳动自己去挣!”
第二天一清早,我叫醒儿子,交给他扁担、竹篮、镰刀。儿子头戴草帽,足蹬凉鞋,雄赳赳气昂昂犹如远征的将军出门而去。上午九点后,儿子回到家后,神情却大变:满脸汗,一身土,白皙的皮肤蒙上一层淡淡的绛色,一口气连灌三杯雪碧汽水,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双手不断交叉抚摸着红肿的双肩。
我用秤称了一下,两篮青草共重十五千克,可换人民币一元五角。
妻子心疼了,摸出二十元:“明天别去了。”
儿子如遇大赦,立即把目光转向我。①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
次日清晨,我狠狠心叫醒睡眼朦胧的儿子。②在四楼阳台上,我与妻子目送儿子渐渐远去,直至他的身影融进绿色的田野,融进灿烂的朝霞……
半个月后,儿子用割草挣来的二十元钱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
17.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点迷津:
18.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填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19.第二段中“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这句话与上文哪些语句相照应?在文中用“ ”画出来。
20.儿子去割草是为了______,父亲让儿子割草是为了______________。
21.认真品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画“ ”句子①运用了____和___描写,父亲这样做的意图是_________。
(2)画“﹏﹏﹏”的句子②表达了父母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答案】
17.针对事情的困难,提供解决的方向、办法或途径。本文中指“我”告诉儿子劳动挣钱的途径。
18.花钱不再大手大脚
19.要零用钱么,说一声就行,从不打回票。
20.挣钱更新游泳装备 为了让儿子懂得劳动的辛苦,克服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
21.神态 语言 父亲的意图是用激将法激励儿子坚持下去。 这句话表达了父母对儿子的关爱,希望儿子通过劳动学会自立,改掉自己的缺点。
【解析】
17.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先弄懂词语的本意,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指点迷津:意思是针对事物的困难处,提供解决的方向、办法或途径。本文中指“我”告诉儿子劳动挣钱的途径。
18.考查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给文章补充内容。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结合文章内容“他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要零用钱么,说一声就行,从不打回票。”知道儿子花钱大手大脚,通过儿子自己用割草挣来的二十元钱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这件事后可知儿子花钱不再大手大脚。
19.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信息筛选,照应是一种前有所呼(即伏笔),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一般多出现在首尾处,根据这一理解,第二段中“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与前段中“要零用钱么,说一声就行,从不打回票。”一句相照应。
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理解文章及结合文段“儿子用割草挣来的二十元钱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儿子割草为了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父亲让儿子割草是为了为了让儿子懂得劳动的辛苦,克服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
21.考查描写方法及句子表达的情感。“似笑非笑”是神态描写,“我早料到你不行。”是语言描写。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桌电脑只有5个小时。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
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林俊德曾说,他们作了不少牺牲:几十年过着贫乏枯燥的物质、精神生活,许多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代替林俊德登台领奖。她几度哽咽地说:“他工作起来就像着了迷似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非常坦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核试验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临终前的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希望马兰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注】马兰:一种在“生命绝地”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2.文中画线的句子拿林俊德的行为与黄继光的壮烈行为进行类比,突出了林俊德( )的精神。
A.勇敢同病魔做斗争 B.献身祖国核事业
C.淡泊名利忘我工作 D.将生死置之度外
23.下面对标题的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林俊德对马兰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B.象征林俊德等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C.表现了马兰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特点。
D.表达了对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怀念之情。
24.结尾引用《马兰谣》,妙处在于( )
①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②歌词优美,耐人寻味。
③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⑤情真意切,引人共鸣。
25.用自己的话概括那“令人动容的一幕”。
26.在谈及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时,林俊德抱着怎样的态度?
【答案】
22.B
23.C
24.①③
25.示例: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让人扶着走向自己的办公桌工作。
26.林俊德对于牺牲个人利益并不后悔,为自己能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而感到自豪。
【解析】
22.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语段“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可知林俊德献身祖国核事业的精神。
23.考查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马兰是中国核试验基地的名称,是林俊德战斗生活的地方,他临终前的唯一心愿是回到马兰,表现了他对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②马兰是一种在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象征着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扎根边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
③以“难忘一朵花儿叫马兰”为题,表达了人们对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深切怀念。
24.考查结尾句的作用。文末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题目为《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照应标题,点明题意。以此为结尾,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25.考查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能力。结合句子“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桌电脑只有5个小时。
”可知。
26.考查对人物态度的理解能力。结合句子“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可知林俊德对于牺牲个人利益并不后悔,为自己能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而感到自豪。
(五)课外阅读
住在母亲的掌心
一
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小时,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总要将手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上抚摸,让我周身流遍慈爱。
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我问妻子。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还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还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寻常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而对一位母亲来说,却惊天动地。
二
母亲犹豫了好长时间,她有些急切,又有些迟疑。终于,她拿出了一块玻璃。我不知道她这是干什么。母亲说,把它放在你的电脑前面,兴许能挡挡辐射。这是一块普通的窗户玻璃,不普通的是,边角已被母亲用砂轮磨得光滑如水。这才回想起,母亲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向我打听有关电脑辐射的知识。
我日夜坐在电脑前写作。母亲不知从何处听说,电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伤害”被紧张和担忧无限夸大。而她又一直认为她的儿子是何等的粗心大意。能想象出,多少个不眠之夜,母亲冥思苦想,才想出了“高招”。当儿子对一切都粗枝大叶掉以轻心时,母亲的心,却像敏感的雷达……小心地捕捉着可能对儿子构成伤害的蛛丝马迹……母爱无微不至。
三
每次去看望母亲,她都会整上一桌子山珍海味。她静静地坐在桌边,希望能看到儿子昔日狼吞虎咽的样子。可是,我现在的食量不能让母亲满意。后来几次去,就发现阳台上放了几口大缸。缸里是为我制作的泡菜。我边吃边赞美泡菜,重新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 母亲终于满意了。每次她用一只很大的玻璃瓶装好泡菜让我带回来。坐在车上,我把泡菜放在掌心。脑海里想象着白发的母亲,是怎样快乐地在几口大缸之间围绕穿行。在那个寒冷的季节,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的玻璃瓶都用一块毛巾包好,外面再套上网兜。让我的手掌时时感到温暖。车子载着我离家几百里。我在外漂泊,我已经不是一个孩子。可是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手中的泡菜,仍然住在母亲的掌心。
27.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
(2)
(3)
28.文章中写了“我”问儿子和妻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及他们的回答,看上去没作用,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29.作者说“我边吃边赞美泡菜,重新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为什么要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
30.本文语言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带点的词语。(任选一个)
31.文章题目“住在母亲的掌心”改为“细心的母亲”好不好?请简述理由。
3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像文中“母亲”这样的人,他们在细节中无比深挚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而我们生活中往往忽视了这些细节,请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悟。
【答案】
27.母亲记得“我”的生日 母亲为“我”做防辐射玻璃 母亲为“我”做泡菜。
28.不可以,写儿子和妻子不知道“我”生日,是通过对比突出母亲对“我”的爱之细微。
29.“我”重新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是为了让母亲感到欣慰,让母亲关心儿子的心情得到满足。这也是“我”报答母亲关爱的表现。
30.雷达: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母亲对“我”的随时关注,像雷达搜索情况一样。蛛丝马迹:是形容母亲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连最细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
31.不好。“住在母亲的掌心”题目的含义是“我”永远被母亲捧在掌心,就像母亲手心的宝一样。住在母亲掌心的孩子总是最幸福的人。这样的题目含蓄而富有深情,既表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又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是一个很好的题目。而改后的题目缺少形象性,不够深刻。
32.我无意中提到了母亲做的米饭好吃,每次我回家,母亲就会为我做米饭,而且做很多,走的时候还会让我拿走一些。从这个细节里,我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爱。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5 表里的生物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5 表里的生物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同步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