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同步训练题
展开【优编】4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1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已知方程有两个实根,则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2.函数y=f(x),x∈(0,+∞)的图象如图所示,关于x的方程)有4个不同的实数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3.已知方程的根在区间上,第一次用二分法求其近似解时,其根所在区间应为__________.4.函数的零点,则a=___________.5.函数的零点个数为______.6.函数的零点个数为________.7.函数,关于的方程)有4个不同的实数解,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8.已知函数,若函数恰有一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9.已知函数,若关于的方程有8个不同的实根,则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10.已知函数,若方程有三个不同的根分别设为,,,且,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11.已知函数,若函数恰有个不同的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2.已知函数,若关于的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3.已知..为正整数,方程的两实根为,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14.已知函数,若,使得成立,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函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15.函数的零点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解析】分析:设,化简函数的解析式,作出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可得出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设,则,当时,,由题意可知,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时,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两个交点,因此,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点睛】方法点睛:已知函数有零点(方程有根)求参数值(取值范围)常用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求解方程得到方程的根,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的值域问题加以解决;(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进而构造两个函数,然后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2.【答案】【解析】分析:用换元法转化为讨论关于t的方程有两个根且两个都在区间上,求m的范围.详解:令,则关于的方程有4个不同的实数解等价于方程有两个根且两个都在区间上,设,由图则有,解得故答案为:【点睛】已知函数有零点(方程有根)求参数值(取值范围)常用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求解方程得到方程的根,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的值域问题加以解决;(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进而构造两个函数,然后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4)二次函数型转化为“根的分布”.3.【答案】【解析】分析:由题意构造函数,求方程的一个近似解,就是求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有零点,分析函数值的符号是否异号即可.详解:解:令,其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且,,,由f(2.5)f(3)<0知根所在区间为.故答案为:.4.【答案】3【解析】分析:易知是增函数,再由零点存在定理结合求解.详解:因为均为增函数,所以是增函数,又,所以的零点,又,所以,故答案为:35.【答案】【解析】分析:令,直接求解,结合函数定义域,即可得出函数零点,确定结果.详解:由可得或,因此,,又函数的定义域为,所以,即函数的零点只有个.故答案为:【点睛】方法点睛:判定函数零点个数的常用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求解函数对应的方程,得到方程的根,即可得出结果;(2)数形结合法:先令,将函数零点个数问题,转化为对应方程的根,进而转化为两函数图像交点个数问题,结合图像,即可得出结果.6.【答案】1【解析】分析:令,将函数的零点个数转化为与的交点个数,画出与的图像即可求解.详解:解:令,即,设,,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的函数图像如下所示:由图可知与的图像有个交点,即函数有个零点.故答案为: .7.【答案】【解析】分析:令,则方程有4个不同的实数解等价于方程有两个根且两个都在区间上,再作出实根分布知识即可求解.详解:作出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令,则关于的方程有4个不同的实数解等价于方程有两个不等根且两个根都在区间上,设,由图有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形结合和转化思想的应用,解题关键是通过数形结合和换元,将方程有根转化为函数在某区间上有零点,再由数形结合或者实根分布知识建立等价条件,从而求解,属于中档题.8.【答案】【解析】分析:依题意画出函数图象,函数的零点转化为函数与的交点,数形结合即可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因为,函数图象如下所示,令,得,即函数与的交点,结合函数图象可知,,解得,即故答案为:【点睛】函数零点的求解与判断方法:(1)直接求零点:令,如果能求出解,则有几个解就有几个零点.(2)零点存在性定理:利用定理不仅要函数在区间[a,b]上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还必须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3)利用图象交点的个数:将函数变形为两个函数的差,画两个函数的图象,看其交点的横坐标有几个不同的值,就有几个不同的零点.9.【答案】【解析】分析:先讨论,结合函数解析式,确定显然不满足题意;再讨论,画出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若,当时,恒成立;当时,由得;即仅有一个根;所以由可得,则;即方程仅有一个实根;故不满足有8个不同的实根;若时, 画出的大致图象如下,由可得,,,又有8个不同的实根,由图象可得,显然有三个根,显然有两个根,所以必有三个根,而,,为使有三个根,只需,解得;综上可知,.故答案为:.【点睛】方法点睛:已知函数零点个数(方程根的个数)求参数值(取值范围)常用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求解方程得到方程的根,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的值域问题加以解决;(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进而构造两个函数,然后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10.【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函数图像,结合图像求解即可.详解:画出函数的图像,由方程有三个不同的根分别设为,,,且,可得,,所在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关于轴对称,所以,,,则,所以,则的取值范围为.故答案为:.【点睛】关键点睛:利用数形结合法解决根的个数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答案】【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对任意的,,且为函数的一个零点,构造函数,,可知,函数与的图象有个交点,分和两种情况讨论,数形结合可求得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由题意可知,对任意的,,且为函数的一个零点,令,,则函数与的图象有个交点.当时,函数的零点为,如下图所示: 此时,函数与的图象有个交点,合乎题意;当时,函数的零点为,则函数与在轴左侧的图象没有交点,所以,函数与在轴右侧的图象必有个交点,则直线与有两个交点,联立,可得,则方程在上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可得,解得.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点睛】方法点睛:判定函数的零点个数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直接求解函数对应方程的根,得到方程的根,即可得出结果;(2)数形结合法:先令,将函数的零点个数,转化为对应方程的根,进而转化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结合图象,即可得出结果.12.【答案】【解析】分析:首先将方程等价为方程,画出与的函数图象,联立,根据,再结合图象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方程.画出与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因为直线过,联立得,由,得.又过与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由图知:当直线过点时,为函数与有两个交点的临界点,此时,由图可知,若关于的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故答案为:【点睛】方法点睛:方程根的个数判别方法:(1)直接法:直接求出方程的解,(2)图象法:根据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得到根的个数.13.【答案】.【解析】分析:依题意从而可得,,则有结合,,为正整数可求得最小值详解:依题意,可知,从而可知,,所以有,故,又,,为正整数,取,则,所以,所以.又,所以,因此有最小值为9.故答案为:9【点睛】方法点睛: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抛物线的开口方向;(2)对称轴的问题;(3)判别式的大小;(4)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5)端点函数值的大小. 要结合已知条件灵活分析解答.14.【答案】(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由知,,变形得,由对称性画出的图象,找出一个能与之有交点的函数图象即可详解:由,使得可得,由与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可得与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如图:取时,在第三象限显然有一交点,故取符合,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函数与零点的综合应用,能有效利用对称性作图是解题关键,对于函数的对称性问题,有以下结论:①与关于轴对称;②与关于轴对称;③与关于原点对称.15.【答案】【解析】分析:令,解方程即可.详解:解:令,则或,且,得,即函数的零点是.故答案为:.【点睛】易错点睛:解分式方程或含对数式的方程,要注意分式的分母不为零,对数的真数部分大于零.
数学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对数运算和对数函数4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对数运算和对数函数4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同步测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设函数,其中,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同步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函数的零点是________.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必修 第一册4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 第一册4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课后复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设函数,其中,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