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13 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5635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13 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5635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13 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5635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13 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563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13 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5635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13 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5635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优化探究】最新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
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13 温度与物态变化
展开这是一份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13 温度与物态变化,文件包含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13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docx、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13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讲解
重点一、温度、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 量程 分度值 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离开人体读数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 30—50℃ 1℃ 同上
重点二、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重点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4.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5.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重点四、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B.
C.D.
2.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对物体加热,对下列各图的相关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A.图甲,对正在熔化的海波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保持不变
B.图乙,对正在沸腾的水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不断升高
C.图丙,用相同的酒精灯给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得快一些
D.图丁,电阻丝阻值越小,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瓶中煤油温度升高得越多
3.下列关于“错误的操作”导致结果的偏差中,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 错误的操作 | 结果 |
A | 用皮卷尺紧贴沙坑表面测量某同学的跳远成绩 | 偏大 |
B |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 偏大 |
C |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 偏小 |
D | 测量铜丝的直径时,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缠绕紧 | 偏小 |
A.A B.B C.C D.D
4.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个学校对于疫情的防控都非常重视,要求学生每天不仅要用测温仪测温后才能进入校园,而且进入班级后还要用水银温度计进行二次测温。同学们在测温时,水银液面在慢慢升高的过程中,下列温度计内水银的物理量不变的是( )
A.温度 B.质量 C.体积 D.密度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6.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 )
A.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B.夏天刚开始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这是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华造成的
C.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先熔化后凝华
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利用干冰汽化吸热,使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7.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
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
8.关于图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9.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
A.湿手烘干
B.深秋凝霜
C.清晨结露
D.冰雪消融
1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1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5℃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
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
D.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5cm
14.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起雾”是因为发生了( )
A.液化现象 B.汽化现象 C.熔化现象 D.升华现象
二、多选题
15.下列各项是某个中学生对相关数据的估计,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
C.正常眨一次眼所用的时间约为1s D.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大约为0.5kg
三、填空题
16.勤洗手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防护措施。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洗完手以后身边没有纸巾、毛巾或其它可以擦手的东西,此时为了让手快点干,你通常会采用的做法是___________,你的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做法及对应的物理知识)
17.根据下面的四幅插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用力敲击鼓面,可使鼓声的______(音调/响度/音色)变大;
(2)如图所示,用茶壶烧开水时,你会发现,当水烧开时,在壶嘴上方一定高度处出现了一些“白气”,形成这种“白气”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3)如图所示为打排球时的场景,该图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4)如图为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时,若将玻璃板前面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平时我们用75%的酒精进行皮肤消毒,酒精喷在皮肤上时,会感到凉丝丝的,是因为______;教室里有一人喷了酒精,全班人都能闻到酒精味,是因为______。
19.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体温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_;
(2)乙图是___________眼的光路示意图,需要带_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来矫正;
(3)丙图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_力。
20.疫情期间,小明的爸爸在外地就地过年,小明在家帮妈妈准备过年。
(1)在乘公交车买菜时,他看到车右侧骑自行车的人在后退,这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2)超市售卖的袋装酱油的标识如图所示,小明买回家后用电子秤称其质量为426.5g,将酱油倒出后称空袋的质量为6.5g,该品牌的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_;
(3)到家后小明立刻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说明了___________;
(4)小明掀开蒸锅的锅盖后,手被烫的很痛,同时手上有水珠,说明液化现象会________热量。
四、实验题
21.小明在实验室做了以下热学实验:
(1)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前提条件是外界的空气温度___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冰的熔点;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AB段和CD段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应按照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实验描绘的图象如图丁所示,当地的气压可能__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__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进行调整;
(2)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所示,分析该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______;
(4)该小组用甲图完全相同的器材,将水换成相同质量的另一种液体B,重复了刚才的实验步骤,并利用记录的数据作出了B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b所示,分析比较a、b图像发现:
①开始阶段图线的倾斜度不同,这是因为水和液体B的______不同;
②图线水平段不重合,这说明水和液体B具有不同的______。
2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如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图乙是根据数据画出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100 | 100 | 100 |
(1)根据上述信息判断,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
(2)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______现象,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这个过程中气泡受到水的压强越来越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这种方法除了在此实验中使用以外,还在______实验中用到(写出一个即可)。
参考答案:
1.D
【解答】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凝固形成的,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
A.由图知,液体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
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冰的凝固特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解答】A.海波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
B.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对正在沸腾的水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因为煤油比水的吸热本领小,所以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升高的温度更快,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丁中两电阻丝串联,通过的电流相等,在通电时间相同时,由公式可知,电阻丝阻值越小,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少,瓶中煤油温度升高得越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解答】A.沙坑表面并非是平直的,应该是在沙坑的旁边拉直皮尺,在从落地点向皮尺作垂线,可得对应的刻度,若用皮卷尺紧贴沙坑表面测量某同学的跳远成绩,所测值偏大,故A正确;
B.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测量的沸水温度偏小,故B错误;
C.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底部相平,如果俯视读数大于实际数值,所以所量液体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大,故C错误;
D.测量铜丝的直径时,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铜丝圈长度L,则铜丝直径d=,如果把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造成测出铜丝圈长度 L偏大,计算出的铜丝的直径偏大,故D错误。
故选A。
4.B
【解答】A.水银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上升,故A不符合题意;
B.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温度、状态、形状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B符合题意;
C.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水银的体积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水银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解答】北方的冬天气温比较低,水结成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
故选C。
6.A
【解答】A.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故A正确;
B.夏天刚开始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这是舌头上的水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变成冰,使舌头和冰棒粘在一起,是凝固过程,故B错误;
C.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是钨丝在高温下直接变成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变成固态钨附着在玻璃壁上,所以灯泡壁变黑是先升华后凝华,故C错误;
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干冰升华从周围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形成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A。
7.D
【解答】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上产生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跑掉了,是蒸发现象,故B错误;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不见了,是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是蒸发现象,故C错误;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8.C
【解答】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遇冷凝固成冰,故A错误;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的现象,故B错误;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带走冷冻室的热量,即会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9.A
【解答】AC.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这是熔化现象,再慢慢晾干变硬,这是凝固现象,所以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故A正确,B错误;
BD.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CD错误。
故选A。
10.A
【解答】A.湿手烘干是手表面的是吸收热量汽化成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解答】由图像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C
【解答】A.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A错误;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B错误;
C.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小孔,故C正确;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13.C
【解答】A.人的正常体温37℃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等于 0. 05kg;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3.6km/h,约等于1.1m/s;故C符合题意;
D.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2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A
【解答】“雾”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暖,遇到冷的眼镜会液化放热。
故选A。
15.ABD
【解答】A.一个鸡蛋大约重0.5N,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故A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26℃,所以25℃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故B符合题意;
C.正常眨一次眼所用的时间约为0.3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大约500ml,质量大约为0.5kg,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16. 用力甩手 见解析
【解答】[1][2]洗手后手上附着较多的水,为了让手快点干,可用力甩手,利用水具有惯性,当手停下时,水由于惯性继续运动而离开手。(或将手置于风中,利用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
17. 响度 液化 运动状态 不变
【解答】(1)[1]用力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幅变大,则可使鼓声的响度变大。
(2)[2]在壶嘴上方一定高度处出现了一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3)[3]排球受到力后改变了运动的方向、速度,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4]若将玻璃板前面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的大小,将保持不变。
18. 酒精汽化吸热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1]酒精喷洒在皮肤上会感到凉丝丝的,是因为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收热量。
[2]闻到酒精味,是酒精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9. 液体的热胀冷缩 近视 凹 引
【解答】(1)[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
(2)[2] [3]由乙图可知,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属于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想要像呈现在视网膜上,需要将像向后移,故需要将光线发散一下,可以佩带凹透镜的眼镜矫正。
(3)[4]丙图两个压缩的铅块紧紧贴在一起,很难分开,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0. 公交车(或小明自己) 1.2×103kg/m3(或1.2g/cm3)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放出
【解答】(1)[1]在乘公交车买菜时,他看到车右侧骑自行车的人在后退,这是以公交车为参照物,因为自行车上的人相对于公交车是运动的。
(2)[2]酱油的质量为
酱油的体积为
酱油的密度为
(3)[3]到家后小明立刻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说明了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4]小明掀开蒸锅的锅盖后,手被烫的很痛,同时手上有水珠,说明液化现象会放出热量。
21. 高于 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 自下而上 低于 液化
【解答】(1)[1]由图乙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冰的熔点为0℃,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则外界的空气温度高于冰的熔点。
[2]根据公式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c和升高的温度成反比,AB段的冰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
(2)[3]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故小华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4]加热观察到水沸腾过程中,水温,低于,此时当地的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22. 自下而上 秒表 不变 比热容 沸点
【解答】
(1)[1]实验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
(2)[2]实验需要记录水温的变化和时间,图中已有温度计,所以还需要秒表。
(3)[3]由图乙a可知,水温度达到沸点后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所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4)①[4]开始阶段图线的倾斜度不同,说明吸收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不同,说明两种液体具有不同的比热容。
②[5]图线水平段不重合,说明该液体和水的沸腾时的温度不同,即该液体和水具有不同的沸点。
23. 100℃ 汽化 小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解答】(1)[1]由表格或图像信息可知,水加热到100℃后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故实验中水的沸点为100℃。
(2)[2][3]水的沸腾是发生在水表面和内部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这是因为气泡深度变小,受到水的压强变小的缘故。
(3)[4]除了在此实验中使用了绘制图像的方法以外,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也使用了此方法,通过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来分析物体运动特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12 电和磁,文件包含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12电和磁解析版docx、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12电和磁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09 内能,文件包含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09内能解析版docx、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09内能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06 浮力,文件包含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06浮力解析版docx、备战2023物理新中考二轮复习重难突破山东专用专题06浮力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