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8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8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单选题1.(202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真题)某同学进行“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了他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 )A.作出假设 B.实施计划 C.制订计划 D.表达与交流【答案】D【分析】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表述这些问题,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作出假设(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制定计划(拟定计划,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组)→实施计划(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记录现象、数据,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详解】该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了他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属于“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即表达和交流,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熟知探究实验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02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真题)央视春晚节目中的“朱鹮”以其飘逸灵动的舞蹈,静谧梦幻的场景诉说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科研人员为了更好地保护朱鹮,在其栖息地安装摄像机,记录朱鹮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答案】A【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详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和实验法。两者的区别: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科研人员在朱鹮的栖息地安装摄像机,记录朱鹮的行为,知识对朱鹮进行观察,属于观察法。故选A。【点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科学探究常用方法。3.(202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真题)在做“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探究实验时,生物兴趣小组选取经饥饿处理的小鼠,让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多次走相同迷宫,得到如下图2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先天性行为B.小鼠第一次实验的“尝试与错误”时间最少C.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和消失D.小鼠重复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短【答案】D【分析】动物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的学习和经验中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详解】A.“小鼠学走迷宫获取食物" ,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A错误。B.观察图2可知,小鼠第一次实验的“尝试与错误”时间最长,B错误。C.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C错误。D.从图2中分析可知,小鼠重复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短,D正确。故选D。【点睛】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4.(2021·安徽中考真题)在讨论“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方案时,同学们的下列发言,错误的是( )A.除湿度外,其他实验条件应相同且适宜B.多次重复实验,可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C.实验数据与其他人不一致时,可以修改数据D.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答案】C【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详解】A.实验目的是“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说明湿度是唯一变量,故除湿度外,其他实验条件应相同且适宜,A正确。B.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B正确。C.实验数据要实事求是,不能任意修改,C错误。D.要爱护好动物,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D正确。故选C。【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是解题的关键。5.(2021·安徽中考真题)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B.动物的运动只与运动系统有关C.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不消耗能量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其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答案】D【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接。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收缩能为运动提供动力。【详解】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A错误。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错误。C.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错误。D.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多种多样,一方面可以寻找食物。另一方面逃避敌害保护自己,有利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D正确。故选D。【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运动产生的过程及意义是解题的关键。6.(2021·新疆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实例,叙述错误的是( )A.新疆大头鱼有鳍,适于游泳 B.新疆北鲵趾基有蹼,适于跳跃C.天山雪豹四肢发达,适于奔跑 D.大山雀前肢为翼,适于飞行【答案】B【分析】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总是相适应的:(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鱼体两侧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2)两栖动物有特征是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3)胎生,哺乳,恒温是哺乳动物的三大特征。(4)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详解】A.新疆大头鱼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正确。B.新疆北鲵俗名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用鳃呼吸,后肢发达,适于在陆地上跳跃,错误。C.天山雪豹属于哺乳动物,雪豹的四肢发达,适于奔跑 ,正确。D.大山雀前肢变成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适于扇动空气飞行,因此适于空中飞翔,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各种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此类知识需细心记忆。7.(2021·新疆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猩猩中的年长者为“首领”,这是社会行为B.失雏的野鸭喂鱼,这是先天性行为C.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D.蚂蚁的通讯依靠气味和触角【答案】A【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体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详解】A.黑猩猩群体中有首领—雄猩猩,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这是社会行为,故A错误。B.失雏的野鸭喂鱼,这是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故B正确。C.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不受大脑控制,故C正确。D.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所以蚂蚁的通讯依靠气味和触角,故D正确。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不同动物行为的特点,非条件反射的特点。8.(2021·江西中考真题)动物通过运动获取食物、躲避敌害。下列有关动物与其主要运动方式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蜗牛——爬行 B.蚯蚓——蠕动 C.家鸽——飞行 D.家兔——游泳【答案】D【分析】动物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等,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详解】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动物依靠肌肉收缩或附肢的运动把贴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故A正确。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运动方式是蠕动,体内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人士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就这样蚯蚓慢慢向前蠕动,故B正确。C.尽管各种鸟的飞行姿势千差万别,但就飞行形式而论,大致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鸟类飞行时基本是鼓翼、滑翔和翱翔三种方式交替使用,鸟类飞行常以鼓翼、滑翔两种方式为主,家鸽属于鸟类,运动方式是飞行,故C正确。D.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兔子的前肢短小,后肢发达,强键而有力,适于跳跃,故D错误。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9.(2021·江西中考真题)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通过插艾叶、挂五色蛋、划龙舟、包粽子等活动来纪念我国诗人屈原。根据图示,下列有关概念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图表示艾的六大器官,Ⅰ表示生殖器官,则a可以表示叶B.若该图表示鸡蛋中的营养物质,Ⅰ表示无机物,则a可以表示蛋白质C.若该图表示人体运动系统,Ⅱ表示肌肉,则a可以表示肌腹D.若该图表示被子植物,Ⅱ表示双子叶植物,则a可以表示水稻【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Ⅰ和Ⅱ是并列关系,Ⅱ包含a。【详解】A.艾草的[Ⅱ]营养器官是:根、茎、[a]叶;艾草的[Ⅰ]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A正确。B.鸡蛋中营养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Ⅰ]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Ⅱ]有机物有:糖类、脂肪、[a]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B正确。C.人的运动系统主要由[Ⅰ]骨骼与[Ⅱ]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包括肌腹和[a]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C正确。D.被子植物包括[Ⅰ]单子叶植物和[Ⅱ]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而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D错误。故选D。【点睛】正确理解题图表示的概念关系、掌握本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0.(2021·江西中考真题)杜鹃将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为杜鹃孵卵、育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鸟为杜鹃孵卵、育雏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B.这些行为说明杜鹃比小鸟更高等,学习能力更强C.小鸟和杜鹃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说明它们具有社会行为D.这些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答案】A【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详解】A.“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小鸟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正确。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杜鹃、小鸟都属于鸟类,等级一样高,错误。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同一种生物)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小鸟和杜鹃不是同一种生物,错误。D.杜鹃将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让小鸟为其孵卵、育雏的行为是杜鹃生来就有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错误。故选A。【点睛】本考点主考查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二、综合题11.(202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真题)“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下图表示运动时,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分器官和系统(字母表示),图中序号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质①通过A进入到循环系统,A由消化道和________组成,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2)图中物质②由B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________血,同时排出血液中物质③到体外,③要穿过________层细胞。(3)物质①和②进入循环系统后,主要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血液由________和血细胞构成,其中能运输②的血细胞是________。(4)循环系统还能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送输到[D]________系统,血液流经该系统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________(选填“降低”、“升高”),形成④排出体外。(5)健身运动不仅靠图中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神经系统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6)A、B、C、D中都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主要结构特点,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A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B.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C.骨骼上连接着丰富的神经末梢 D.肾小管外缠绕大量的毛细血管【答案】(1)消化腺 小肠 (2)动脉 2 (3)血浆 红细胞 (4)泌尿 降低 (5)反射 (6)C 【分析】由图可知: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运动系统,D是泌尿系统。【详解】(1)人体的A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其中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2)图中物质②由B呼吸系统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静脉血,则物质②氧气。同时排出血液中物质③到体外,则物质③是二氧化碳。肺泡,毛细血管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则③二氧化碳至少要穿过2层细胞。(3)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血细胞中的红细胞具有运输②氧气的功能。(4)细胞代谢终产物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通过D泌尿系统以④尿液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该系统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降低。(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任何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协同调节下多个系统配合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6)A.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且管壁很薄,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正确。B.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正确。C.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的。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就会收缩,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即是骨骼肌连接着丰富的神经末梢,错误。D.肾小管外缠绕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三、实验探究题12.(202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真题)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考察脱贫攻坚时开出良方“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种植养殖业”。昭觉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大棚种植的夏季草莓会比安宁河谷提前1到2个月上市。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大棚种植草莓时发现,当红色和蓝色两个品种种植在一起时,大量的蚜虫生活在红色草莓上,而在相邻的蓝色草莓上仅有少量。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颜色刺激有关吗?实验如下:作出假设:……实验步骤:①取两个相同的透光玻璃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②每个装置内放入相同数量、生长状态相同的红色、蓝色草莓。③将甲装置放置在明亮的环境中,乙装置放置在另一种环境中,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④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分布情况。⑤实验重复3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2)乙装置放置的环境是________(选填“明亮”、“黑暗”),目的是让蚜虫________(选填“能”、“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3)若观察到甲、乙装置中大多数蚜虫都出现在红色草莓上,则假设________(选填“成立”、“不成立”)。(4)实验重复3次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结果证实了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无关。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蓝色草莓中含有物质W,而红色草莓中没有。据此设计了模拟实验:作出假设: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草莓中的物质W有关。模拟实验:取丙、丁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养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组别/项目丙组丁组人工饲养液适量的10%糖溶液适量的10%糖溶液加物质W____?____实验结果平均取食频率6次/小时26次/小时平均取食时间0.3分钟/次1.8分钟/次(5)模拟实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为形成对照,表格中“?”处应填入________。(6)根据丙、丁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________(选填“高”、“低”);丙组的平均取食时间比丁组________(选填“长”、“短”)。【答案】(1)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颜色刺激有关 (2)黑暗 不能 (3)不成立 (4)减小实验误差 (5)物质W 不加物质W (6)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草莓中的物质W有关 低
短 【分析】(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详解】(1)根据题干中提到的现象:当红色和蓝色两个品种种植在一起时,大量的蚜虫生活在红色草莓上,而在相邻的蓝色草莓上仅有少量。题干中提出的问题: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颜色刺激有关吗?可以得出实验作出的假设是: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颜色刺激有关。(2)(3)该实验的假设是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颜色刺激有关。黑暗中蚜虫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那么按照假设,在黑暗中,蚜虫可能均匀分布在红色、蓝色草莓上;而在甲装置明亮的条件下,蚜虫可以接受颜色刺激,应该会选择红色草莓,所以乙放置的环境是黑暗,目的是让蚜虫在黑暗中不能接受颜色刺激。但是如果在乙装置黑暗条件下,和甲装置明亮条件下,蚜虫都大多数出现在红色草莓上,则说明蚜虫对草莓的选择和颜色此物无关,假设不成立。(4)因为一次实验存在偶然性,实验重复3次求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5)模拟实验的假设是: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草莓中的物质W有关,可见变量为物质W。对照实验中,除变量不一样外,其他条件应一致,所以表格中丙组加了物质W,则丁组实验组中“?”处应填入不加物质W。(6)由实验数据显示,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是6次/小时,丁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是26次/小时,所以,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低。丙组的平均取食时间为0.3分钟/次,丁组的平均取食时间为1.8分钟/次,可见丙组的平均取食时间比丁组短。可看出蚜虫会倾向于取食不加物质W的糖溶液,并在其中停留较长时间,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草莓中的物质W有关。蓝色草莓中有物质W,红色草莓中没有,蚜虫不倾向于选择有物质W的蓝色草莓,会倾向于选择没有物质W的红色草莓。【点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及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文件包含专题08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解析版docx、专题08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文件包含专题08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解析版docx、专题08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文件包含专题08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解析版docx、专题08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