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家乡的风俗》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9572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习作:家乡的风俗》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9572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习作:家乡的风俗》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9572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家乡的风俗》习作教学设计习作指导【教学目标】1.能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写。【教学重点】 能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能抓住重点写。【教学难点】 能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能写出特点。【教学准备】了解家乡的风俗,搜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1.谈话导入:“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今天让我们用文字写写“家乡的风俗”,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风俗,去感受迷人的民俗文化吧!2.板书课题——习作:家乡的风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话题,明确本次习作的主题。二、习作要求1.引导: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内容,你了解到本次的写作内容是什么了吗?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预设:抓住“风俗、风俗活动的经历”这两个关键词语帮助我们锁定写作的内容,我了解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写一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2.引导:请你读一读这三段文字,并说一说它们对本次习作有什么帮助。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如,“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或“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预设:第一段提示写之前我们可以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告诉我们搜集资料的途径。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一个或几个方面表现这种风俗的特点,也可以适当写写自已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第二段提示如果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可以介绍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比如,回忆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具体过程,想一想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第三段提示我们也可以写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这三段都帮助我们确定了习作的内容,梳理了习作思路。3.继续出示教材内容,引导:请你读一读,勾画出本次习作中要注意的地方。写好以后和同学分享,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全班同学的习作集中在一起,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点拨:这段话是习作后的要求与建议。提示我们写完后要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写出风俗的特点,是否抓住重点来描写。此外,还建议我们把全班的习作集中起来编一本风俗作品集。4.通过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提炼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板书:明确习作要求)(1)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写一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2)要根据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内容主次,要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并加入自己的风俗体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读教材,初步明确写作对象及习作要求,为下面习作指导作铺垫。三、习作指导合作探究过渡:同学们,课前我们利用各种渠道调查了解了家乡的风俗,现在让我们借助《家乡的风俗》习作调查表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资料交流“家乡的风俗”调查表风俗名称 特色活动 你的感受 相关传说 交流《家乡的风俗》习作调查表,并讨论。(板书:梳理习作思路)2.探究任务过渡:同学们,你准备写什么呢?让我们借助《家乡的风俗》习作构思单具体构思一下吧! 3.探究活动 你要介绍的风俗或参加过的风俗活动是什么?(1)引导:课前我们都了解了家乡的风俗,其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预设:小孩子满月抓周的仪式,盖新房上梁的仪式,端午节挂香袋,清明节做清明团子……点拨:同学们提到的风俗大多与传统节日有关,除此以外,也有亲朋好友的婚礼、生日等风俗。风俗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形成并不断变化着,它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2)自主填写。引导:你最感兴趣的风俗是什么呢?请你填一填习作构思单。(3)小组内交流、分享各自最感兴趣的风俗。 (4)班级交流。引导:我们家乡有很多风俗习惯,我们归纳一下可以写哪些吧!预设1:从传统节日打开思路,我们可以写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预设2:从生活礼仪打开思路,我们可以写婚嫁、丧葬、祭祀,或者乔居、满月等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1)引导:选择最感兴趣的风俗,试着在其中一个习作构思单中将你想写的内容简单梳理记录。(2)先小组讨论,再班级交流: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或者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呢? 提示:交流过程中如果想到其他要点,可以在习作构思单上添加。(3)分享交流:同学们,大家分享的风俗一定很有趣,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预设1:介绍端午节风俗时,我们可以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以及端午节的活动形式。预设2:介绍清明节做清明团子的经历时,我们可以写写参加这次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制作的具体过程,以及“我”制作时的感受。预设3:介绍满月抓周时,我们可以写写抓周背后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加入自己的风俗体验。……点拨:学生回答得不够丰富时,教师可相机补充。 你准备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1)过渡:同学们的提纲内容丰富多样,有写端午节活动的,有写清明节时做清明团子的,也有写满月的抓周仪式的,还有写喝喜酒时看到的结婚仪式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写得引人入胜呢?(2)读读《北京的春节》,想一想老舍先生是如何介绍北京春节的风俗的?预设:老舍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详细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人们的民俗活动,突出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3)组织学生回顾课文片段。引导:请读一读课文片段,思考老舍先生写《北京的春节》是怎样写腊月二十三的风俗的?◇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预设:作者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总起,从“彩排”一词可见小年在春节里的重要地位。接下来,还描写“祭灶王”的习俗特点以及老北京人过小年祭灶王习俗的由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年这一天独特的风俗。(板书:方法点拨 穿插风俗的特点或来历)(4)组织学生回顾课文片段。引导:请读一读课文片段,思考老舍先生又是怎样写除夕的风俗?◇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5)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是怎么把这些风俗写具体的?预设: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板书:全方位,多角度)小结:从不同角度描写风俗特色,虽然语言平实,但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刻体会除夕这一日的热闹场景。(6)全班交流,学习“详略安排”。《北京的春节》老舍先生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写?预设1:能表现北京独特风俗的莫过于这几天。预设2:这几天可以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小高潮,所以要详写。预设3: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7)教师小结:每一种习俗,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要根据自己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确定详写什么,略写什么。(板书:详略得当)4.修改完善回顾《北京的春节》后,你对刚才列出的感兴趣的风俗以及想详细介绍的内容,又有哪些新的想法?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次修改你的习作构思单。在括号中标出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 5.交流分享学生完成自己的习作构思单后,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整体构思。交流提示:结合自己的习作构思单,说说自己打算写哪一种风俗或者写哪一次风俗活动经历,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重点写哪部分?6.方法小结我们介绍一种风俗或者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都要先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和别人最想知道的内容,想好要详写的内容,其他内容就可以略写。这样写出的文章,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充分交流分享了家乡的风俗,梳理了本次习作的写作思路,还掌握了习作方法。接下来,赶快根据你的习作构思单,写写你最感兴趣的家乡风俗吧!设计意图:通过填写习作构思单、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场“头脑风暴”,从而打开思路,使选材更加丰富多样,精准到位。其中,能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能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是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课文就是学生习作很好的范例。四、习作演练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教师布置写作任务。(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2)要根据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内容主次,要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并加入自己的风俗体验。(3)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2.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构思单进行习作。提示: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出风俗的特点,还能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表达感受与看法。3.学生独立习作,写完的同学可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并尝试修改。【板书设计】习作:家乡的风俗明确习作要求→梳理习作思路方法点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看图画,写一写第1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第1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