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2回声|人音版(2012)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6/139578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2回声|人音版(2012)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6/139578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学期教案全册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回声一等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回声一等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评价任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声》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七课教学主题:《回声》课时:共 1 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目标设定的依据基于课标 《音乐课程标准》有关要求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基于教材无伴奏合唱《回声》是十六世纪“尼德兰乐派”重要作曲家拉索的代表作品,也是迄今仍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的经典无伴奏合唱名曲。作品采用“卡农”等复调手法结合主调音乐和声技法创作而成。 “回声”效果的营造主要是由于采用了“双合唱队”——即大型合唱+小型合唱或重唱进行多次模仿、追逐,再辅以力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堪称妙趣横生。基于学情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强,爱表现自己。但以往的音乐课堂只是单单的学会唱歌,对基本的乐理知识几乎不了解。因此,在实施音乐教学中就应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更多地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空间,还有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基于以上三项内容,我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对合唱、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的认识;2、感受音乐各要素所传达的信息,从而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得与音乐的共鸣,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体验“回声”效果并能运用力度的变化制造“回声”; 3、通过欣赏,唤起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这种人类音乐精髓的情感共鸣,使其心灵得到美的洗礼和熏陶,加深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评价任务】1、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2、了解齐唱、合唱以及无伴奏合唱等声乐演唱形式,并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加以巩固和深化;3、结合听赏体会“回声”特点,并能通过有力度控制的演唱营造“回声”效果;【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的艺术感受力,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难点】辨别齐唱与合唱、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特点。【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一、准备活动:演唱歌曲《小瓜棚》,注意演唱的艺术表现力(播放教师在电子琴上事先录制好的多轨合成伴奏,教师指挥)。二、谈话与讨论:(师):请大家说出刚才这首歌曲我们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生):回答并讨论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个声乐作品的片段,请大家保持安静,仔细聆听,并能够在听完音乐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欣赏行为提出必要的要求)。课件播放两首合唱作品片段,同时出示作品标题 1、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有伴奏) 2、童声无伴奏合唱《牧歌》 (师):音乐欣赏完了,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适时评价)现在老师有任务交给大家:1、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对两个作品的感受 2、说出两首作品在演唱形式上的不同之处(师):“无伴奏合唱”是一种纯人声的、不加任何乐器烘托和渲染的合唱形式,因此对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说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高难度的、高级的合唱形式。无伴奏合唱能够很好地展现“人声”的美感,更深刻、更准确、更真挚、更贴切、更自然地表达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境(总结归纳知识点)。(师):今天这节课重点欣赏的作品就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经典曲目,也是我们本课的课题,至于是什么,还需要同学们通过聆听来给出答案。新课赏析一、听赏并为乐曲命名:播放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但不出示作品标题,请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意境的感受,写出个性化的标题。二、复听《回声》并出示标题: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尼德兰)拉索 曲情境:课件播放《回声》——美丽的山谷,迷人的欧洲风情,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在《回声》如天籁般渺远而空灵的音乐衬托下渐次展开。我们仿佛置身于空旷宁静的山谷,大自然各种生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我们的心灵不禁怦然而动——啊,美妙的回声!(师):当我们再次聆听了《回声》这首作品,你们一定有所感触,请把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三、深化与拓展:(师):《回声》这首无伴奏合唱创作于16世纪,距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漫长的历史,但它仍然是世界各国合唱音乐会的经典曲目,常演不衰。你们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生):发表看法。四、教师归纳《回声》艺术特色: 1、作品采用了无伴奏合唱这种纯人声的音乐表现手法,使音乐高雅圣洁,给人心灵以宁静与安详; 2、采用了特殊的作曲技法,营造出“回声”的美妙音响,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从中感受自然、人与音乐的和谐统一。五、曲作者拉索的相关链接:(师):感谢四百年前这位作曲家给我们留下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让老师带你们来了解一下《回声》的作者拉索。 课件播放拉索简要生平及作品—— 拉索:(1532-1594)尼德兰(现在的比利时)人,十六世纪“尼德兰乐派”重要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两千多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以声乐作品为主),包括弥撒曲、经文歌、牧歌、无伴奏合唱等。他继承了尼德兰乐派旋律优美、风格清新、丰富感人的音乐风格并将其发扬光大,他的作品从宗教音乐的传统束缚下逐步解放出来,充满世俗情怀和生活情趣,通俗风趣,明朗乐观。他的代表作无伴奏合唱《回声》历经漫长的岁月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世界各国音乐会常演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音乐实践一、再听《回声》,注意“回声”效果有哪些特点?(生):旋律的多次模仿、力度的渐弱变化。(师):为了更好地体验“回声”的效果,我们不妨亲自实践一下,用你们自己的演唱来营造出“回声”,有信心完成吗?二、“回声”练习 1、《回声》主题节奏动机的多次模仿,力度渐弱:(略) 方法:将学生分成四个声部,人数递减,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2、《回声》主题旋律动机的卡农练习,如下例:1=G 4/4 5 - 3 - | 0 1 1 3 | 6 5 0 0 ||回 声 美 妙 的 回 声0 0 5 - | 3 - 0 1 | 1 3 6 5 || 回 声 美 妙 的 回 声总结(师):在今天这节欣赏课里,我们听到的所有作品都是由国内著名的童声合唱团演唱的。你们知道一个合唱团如何才能演唱出如此美妙的声音吗?对,他们一定要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特别重要的是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合唱是一种合作的演唱活动,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群体意识的极好的教育方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友谊的回声公开课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体验回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新歌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第7课 七色光彩日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