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全解全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全解全析)01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全解全析)02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全解全析)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全解全析),共13页。

    2023年高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卷(A卷)

    历史·全解全析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先秦统治思想表明了(   

    A. 政治统治需借助于伦理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利益

    C. 通过治民巩固君权的政治立场 D.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答案】B

    【详解】材料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意为可以使民众由着我们的道路去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包含着浓厚的愚民思想,被后世许多统治者奉为治国信条,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和后果;材料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意为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的人养活别人,统治者却靠别人养活;材料“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的意思是君王像船,百姓像水,水能载运船,也能翻覆船,比喻人民可以拥护君王,也可以推翻君王,君王须重视人民的作用,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先秦时期重视百姓的民本思想,表明了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利益,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先秦时期正确处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伦理秩序,而不是借助于伦理秩序,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先秦时期统治思想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利益,没有强调其巩固君权政治独立的目的,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无法得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2. 汉唐时期,官员逢父母丧,往往停职守孝,甚至有“哀毁”的自残行为。唐末宋初以后,“哀毁”的现象减少,匿丧和利用各种手段不守丧者越来越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选官制度的演变 B.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 域外文化的影响 D. 理学兴起引发伪善之风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唐时期,官员逢父母丧,停职守孝,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不利于政事正常开展;唐宋时期,选官制度的发展,官员“哀毁”的现象减少,匿丧和利用各种手段不守丧者越来越多,是因为担心停职守孝期间其官位被他人取代,A项正确;魏晋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域外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理学兴起应该出现更多“哀毁”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

    3.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文献

    记载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

    《郑回客》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

    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 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B. 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 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 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答案】A

    【详解】根据“受他人雇佣,负担远适”可知出现了雇佣关系。根据“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可知反映了海外贸易发展。根据“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可知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的发展的表现。由此可知农村劳动力“溢出”的这些记载体现了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故选A;小农经济的瓦解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排除B;宋朝“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动摇,排除C;材料记载并不能说明我国当时人口分布的问题,排除D。

    4. 清朝前中期,政府视华侨为叛逆或弃民;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陆续废除出洋华人回国的禁令,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寻求华侨力量的支持。上述变化主要缘于

    A. 清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B. 国际形势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C. 华侨积极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 D. 近代化实践需要获得外部支持

    【答案】D

    【详解】根据“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陆续废除出洋华人回国的禁令,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寻求华侨力量的支持。”可得出,此时清政府正在开展洋务运动,需要海外华侨的支持,因此逐步废除了相关的政策,反映出近代化实践需要获得外部支持,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经济政策的调整,排除A项;当时国际形势并没有迅速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华侨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5.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发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的风气:以前不受关注的墨子学说受到空前关注,古代大批能工巧匠的名字也突然走到历史前台,频频见于报端。这主要是由于

    A. 儒学地位的衰落 B. 政治改革的冲击 

    C. 中西文化的冲突 D. 维新思想的影响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发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的风气,这主要和西学东渐有关,反映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C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和新文化运动有关,排除A项;这一时期清政府正在进行洋务远动,主要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非政治改革,排除B项;材料与维新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 1919年5月,由于巴黎和会的召开,中国掀起了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为口号的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说明五四运动

    A. 加剧了中西文明的冲突 B. 重新反思西方文明的优劣

    C. 受到一战与十月革命影响 D. 以民族文化来反对外来文化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导火线,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猛醒,开始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C项正确;五四文明是反帝爱国运动,体现不了中西文明的冲突,排除A项;一战让国人开始反思西方文明,但材料体现不了重新反思西方文明的优劣,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也是外来文化,材料得不出以民族文化来反对外来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7. 1950年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上,928人被中央人民政府表彰。此次劳模评选以“解放全部国土”“镇压反革命势力”“发展生产”“建设新中国”等为主要标准。这次评选活动旨在

    A. 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 B. 确保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巩固民主革命的成果 D. 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答案】C

    【详解】解放全部国土、镇压反革命、发展生产和建设新中国都与巩固新生政权有关,所以根据评选标准可以看出这次评选活动旨在巩固民主革命成果,故选C;解放战争在1949年就已经取得胜利,排除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排除B;1950年我国尚未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说法有误,排除D。

    8. 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A. 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 B. 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 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D. 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展开,1992年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推动十四大的召开,两篇“雄文”都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C项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不是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

    9. “浮动园地”是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人地矛盾,直到今天仍然使用这种耕作方式的地区最有可能位于如图: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详解】“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人创立的,14 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 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 余万。在阿兹特克人国家中,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例如粮食、服装、宝石和老鹰等。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他们位于B的位置,B项正确;ACD项与其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 19世纪初,英国开始设立常务次官;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员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由此,对英国文官制度发展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文官负责制定国家政策 B. 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C. 全体文官与内阁共进退 D. 适应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员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可分析出英国文官制度使选官更加公平、公正,这适应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文官负责制定国家政策与英国国策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排除B项;全体文官与内阁共进退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1. 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爆发,随美军进入欧洲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爆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反映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历史合力论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一战的结束和流感的爆发有密切的关系,这体现了唯物史观中全面分析问题的思路,即历史结果是众多因素推动导致的,是历史合力论,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A、C、D三项涉及的唯物史观无关,排除。故选B项。

    12. 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根据大会决议,一致确认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所包含的国际法原则,即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受惩罚。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包括危害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上述国际法原则的确认(   

    A. 建立了集体安全制度 B.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

    C. 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D. 避免了地区间武装冲突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受惩罚。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包括危害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可以看出国际法原则强调对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犯罪行为的人进行惩罚,并规定了违反国际法罪行的多种类型,这就有利于打击国际犯罪,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B项正确;集体安全制度在之前就已经建立,排除A项;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并没有因为国际法原则的确认而改变,排除C项;“避免了”的说法夸大了国际法原则确认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3.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议》,奠定浮动汇率体系的基础。这一“无体系的体系”中,美元取代了黄金的地位,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和储备资产,但是美国政府对美元的价值不承担任何制度性的责任和义务,这必然导致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 美元的货币权力大大降低

    C. 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D. 世界经济动荡与国际收支失衡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牙买加协议》中美元取代了黄金的地位,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和储备资产,但是美国政府对美元的价值不承担任何制度性的责任和义务。在现实经济运行中,随着美元地位的不断下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多元化和浮动汇率体系日益复杂混乱和动荡不安,各国汇率可以比较容易地向下浮动,所以容易引起世界性的通货膨胀,D项正确;经济滞胀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排除A项;在《牙买加协议》中,美元取代了黄金的地位,货币权力增大,排除B项;《牙买加协议》中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而不是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14. 研读如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l%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A.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B. 社会的进步发展与科技的发明创新息息相关

    C. 明清封建社会衰落,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落后世界

    D. 工业文明的程度直接决定了科技发明的比重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但到16世纪之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科技的落后,中西方的差距也在逐步的拉大,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国科技的辉煌与落后,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明清科技发展缓慢,排除C项;“直接决定”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5.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段话表明

    A. 资本主义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B. 十月革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C.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发生在发达国家

    D. 十月革命极大的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B

    【详解】从“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可知,十月革命不是标准的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革命,它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是落后的俄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B项正确;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但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A项是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A项;C项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但材料强调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排除C项;D项是十月革命的影响,与材料强调十月革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西方人文精神始祖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等生活的时代,也是人口迁移、王朝更迭的动荡时代。他们分别开创了两种文化最本原的东西,为两种文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者都将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救世济民的最高精神。——摘编自[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增强了启蒙思想家们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观念。中华文化在欧洲的广泛传播,使启蒙思想家认识到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并非是世界上唯一的、最早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普遍存在,都有其独特性和价值,基督教会并不能垄断全部的“德行”和“真理”。启蒙运动崇尚理性精神,据许多研究者认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国。例如历史学家方豪就曾认为:“此运动之来源,中国实多于希腊。”——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说明两人在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贡献。(12分)

    (2)根据材料,简析中华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4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6分)

    【答案】(1)背景:孔子时代,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争霸。(2分)

    苏格拉底时代,古希腊奴隶制民主由盛转衰,世风日下,道德沦丧。(2分)

    贡献: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形成了重人伦、重道德修养的道德教育传统,使中国文化充满了人文精神;(4分)

    苏格拉底提出了以“善”为主题的道德教育思想,为西方教育重知识、重理性和逻辑论证奠定了基础。  (4分)

    (2)中国文化使启蒙思想家增强了摆脱神学思想束博的信心和依据;儒家学说成为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精神的思想来源之一;中华文化对启蒙运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分)  

    (3)不同的时代背景产生不同的思想文化;不同的思想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质和价值;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能够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6分)

    【解析】

    【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一“‘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西方人文精神始祖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等生活的时代,也是人口迁移、王朝更迭的动荡时代。”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时代,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争霸。苏格拉底时代,古希腊奴隶制民主由盛转衰,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关于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形成了重人伦、重道德修养的道德教育传统,使中国文化充满了人文精神;苏格拉底提出了以“善”为主题的道德教育思想,为西方教育重知识、重理性和逻辑论证奠定了基础。

    【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增强了启蒙思想家们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观念。”得出中国文化使启蒙思想家增强了摆脱神学思想束博的信心和依据;根据材料二“启蒙运动崇尚理性精神,据许多研究者认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学说成为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精神的思想来源之一;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化对启蒙运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小问3详解】关于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思想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质和价值、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能够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

    17. 基层社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农村社会初步建立起了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借由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就此实现了对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农村民主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狄煜《基于ISM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影响因素研》

    材料二  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的社会管理没能解决农村社会的发展问题,甚至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其变革也系势所必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进行的双重农村改革不仅直接促成了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体系的全面解体,而且由此导致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重建。——摘编自戴利朝《20世纪以来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

    材料三  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主体的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下,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由政策主导逐渐转向法律法规导向。2002年相继出台《土地承包法》与《农业法》修正案,而后《个人所得税法》(2008)对于农业税的免除、《保险法》(2008)对于农业保险的增加都进一步体现了经济法对于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完善的介入。

    ——摘编自张慧瑶《新中国成立七十年(1949-2019)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治理体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初步确立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重建的原因和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6分)

    【答案】(1)特点:以国家力量为主导。

    背景:新中国建立;土地改革运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原因:人民公社体制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表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3)变化:由政策主导逐渐转向法律法规导向。

    意义: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新中国的建立使农村社会初步建立起了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可知,以国家力量为主导。背景:根据材料“ 新中国的建立使农村社会初步建立起了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可知,新中国建立;根据材料“借由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可知,土地改革运动;根据材料“就此实现了对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农村民主制度的建立”可知,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原因:根据材料“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的社会管理没能解决农村社会的发展问题,甚至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知,人民公社体制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进行的双重农村改革不仅直接促成了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体系的全面解体”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表现: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进行的双重农村改革不仅直接促成了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体系的全面解体,而且由此导致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重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3)变化:根据材料“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主体的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下,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由政策主导逐渐转向法律法规导向”可知,由政策主导逐渐转向法律法规导向。意义:根据材料“2002年相继出台《土地承包法》与《农业法》修正案,而后《个人所得税法》(2008)对于农业税的免除、《保险法》(2008)对于农业保险的增加都进一步体现了经济法对于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完善的介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分析其意义。

    18. 从古到今,世界经济的重心经历了几次大规模转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5分)

    材料 

    轨迹: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

     

    世界经济重心变化线路(公元1年到2025年)——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15年6月3日报道,这张地图根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绘制,利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对历史上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估算数据。公元1000年,中国和印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全球经济重心当时稳固地居于东方。在保持了820年后,经济重心开始向欧洲转移,之后又向北美转移。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世界经济重心已迅速地拉回原来的地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全球经济重心将向公元1000年时那样回到远东,不过要向北偏移很多。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以公元10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世界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再到出现回归亚洲趋势的过程。公元1000年到1800年前后,主要经济重心在亚洲靠东部区域,主要是因为东亚和南亚,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农业经济的高度发达,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发达的缘故。由于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在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所以从19世纪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欧洲;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衰落。在北美地区,美国独立后,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崛起;一战后美国成为头号经济强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取得世界霸主地位;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美国经济获得更大发展。所以20世纪内的大部分时间经济重心在美洲,尤其是北美区域。二战后,亚洲一系列国家独立,先是日本经济奇迹,然后亚洲四小龙崛起,新中国建立后工业化获得重大发展,改革开放后更是取得巨大成就,亚洲尤其是东亚经济的复兴,造成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世界经济重心再次向亚洲回归,更靠近亚洲东北部地区。

    【详解】先依据题干信息得出论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取变化的信息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具体来说,从材料中的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路线来看,世界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再到出现回归亚洲趋势的过程;从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速度来看,世界经济重心长期稳定在亚洲,从19世纪转移到欧美,再回归,其转移的速度不断加速。关于阐释,可从公元1000年到1820年前后的亚洲、1500年以来的西欧、两次世界大战的欧美和二战后的美国等四个时间段和相应的地区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简单说明自己的结论。


     

    相关试卷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A卷)(全解全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B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政治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B卷)(全解全析),共14页。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B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天津B卷)(全解全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历史影像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