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部编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部编版第1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部编版第2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部编版第3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部编版第4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部编版第5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部编版第6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部编版第7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部编版第8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图文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契丹族和党项族,原因受中原文化影响,二辽政权的建立,建立时间,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上京临潢府,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契丹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观察北宋1111年形势图,回答问题。
    2、与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
    1、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
    (一)契丹族的兴起与发展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10世纪初(916年)
    契丹鸡冠壶装水或盛酒的器皿。
    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为羌族的一支。
    1、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2、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3、创制西夏文字
    《冶铁图》(甘肃安西榆林窟壁画)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背景: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五 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 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
    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军打退辽军。
    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讨论: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澶渊之盟》的看法。
    材料一:(1004年)宰相王钦若 :“城下之盟虽春秋时小国犹耻之,今以万乘之贵而为澶渊之举,是盟于城下也,其何耻如之!” ——《资治通鉴》材料二:(1029年)“自景德(宋真宗年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据统计北宋耕地面积增加了68%左右) ——《宋史》材料三:(1044年)宰相富弼:“自此,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 ——《资治通鉴》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但《澶渊之盟》换来了长期的和平,有利于边疆民众的生产生活、有利于北宋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西夏多次进攻北宋,宋夏都遭受了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北宋和西夏和谈,订立宋夏合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根据相关史事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思考宋辽、宋夏议和的影响。
    知识拓展:宋与辽、西夏的互市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①粟。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积极影响:(中华民族发展史看) ①有利于保持较长时间的和平; ②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消极影响: ①在政治上,和议给北(南)宋带来了莫大的屈辱; ②在经济上,岁币增加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①1004,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②1005,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宋辽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保持较长时间的和平; ②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
    消极影响:①在政治上,和议给北宋带来了莫大的屈辱; ②在经济上,岁币增加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促进民族大交融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描述的是哪个盟约后出现的场景(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2.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宋夏和约。这对边境地区的影响是( )A.边界地区贸易兴旺 B.双方继续征战不休C.宋朝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D.人们仍处在战乱之中3.辽圣宗时,萧太后倚重的汉官韩德让,“为相以来结欢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这突出说明了( )A.辽统治者重用汉人做官 B.北宋对辽构成重大威胁C.辽与北宋之间已无矛盾 D.辽与北宋关系逐渐缓和
    4.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说明澶渊之盟( )A.维持了宋辽长时间的和平 B.实现了宋辽双方的完全平等C.直接导致南方经济繁荣 D.使北宋军事力量瓦解
    5.北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并存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其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体现了该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民族交融 B.政权并立 C.藩镇割据 D.战乱不息
    6.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之间交换物品,且数量很大。这种状态(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宋辽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民族之间相互征服

    相关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质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的建立,澶渊之盟,耶律阿保机,宋辽罢征战盟澶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世纪前期,赵匡胤,党项族,兴庆府,开封东京,上京临潢府,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世纪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辽政权的建立,统治措施,党项族羌族的一支,辽与北宋的和战,宋辽澶渊之盟,辽攻澶州,送“岁币”,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西夏党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