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 第17课《陋室铭》对比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 第17课《陋室铭》对比阅读第1页
    【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 第17课《陋室铭》对比阅读第2页
    【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 第17课《陋室铭》对比阅读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复习练习题,共11页。


    陋室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

    【甲】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予受此厄于人(    

    与初见似小人(    

    ③谈笑有鸿儒(    

    ④无案牍之形 (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伴醋及他物  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 恨其食后打嗳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 知人厌我  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 见此物大异葱蒜  人恒过,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亦 欲 绝 而 弗 食

    11. 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2. 【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的一种并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分析】参考译文:

    【甲】

           把生萝卜切丝做小菜,拌上醋和其他调料,喝粥时吃最合适。只是不喜欢的是吃了它以后会打嗝,打嗝时一定会有臭气。我就曾经闻过别人喷出的这种臭气,知道我打嗝时别人同样会不喜欢,所以打算不再吃了。但是觉得萝卜跟葱、蒜不一样,生吃的时候会有臭气,煮熟吃就不会臭,就像一个人初看觉得是小人,后来才知道是君子一样。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乙】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我就曾经闻过别人喷出的这种臭气。尝:曾经。

    ②句意为:就像一个人初看觉得是小人。是:这。

    ③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

    ④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

    A.相同,介词,用;

    B.相同,副词,只;

    C.相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D.不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代词,这样。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所以打算不再吃了。“故”是连词,“而”是连词,在“故”“而”后面划开,据此断句为:故/亦欲绝/而弗食。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虽,虽然;食,吃;句意为: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②中重点词语有:上,长到;入,映入;句意为: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5)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把大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类比的手法,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出名,声名远播。

    答案:

    (1)①曾经;②这;③大;④使……劳累。

    (2)D

    (3)故/亦欲绝/而弗食

    (4)①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②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5)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甲文划线句把大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乙文中的划线句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出名,声名远播。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为,少耆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20.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_______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

    ③清静为_______________

    ④虽富贵不也______________

    21. 翻译文中划线 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1. 【甲】文末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试结合【乙】文分析其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是否恰当?

     

     

    23. 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

     

     

     

    【答案】20. ①. 有名,出名  ②. 大 ③. 通“无”,没有 ④. 从事,做   

    21. ①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②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22. 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陋室不陋。

    恰当,扬雄家贫,没有储粮,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拥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作者把他当作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以“西蜀子云亭”自况,旨在表达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   

    23. 此问为开放性问题,看法可分为正反两种:

    ①表赞同: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作者这类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言,只有与那些同样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才能不断精益自己的知识、学问。

    ②表反对: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未免显得太过自命清高了,这样一来会让我们缺失许多像他人学习 机会,这不利于我们对知识、信息的全面了解。所以这不是一种很好的交友方式。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出名。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大。亡,通假字,同“无”,没有。事,古今异义词,从事,做。

    【21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①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②少,小时候;好,喜欢;无所不见,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22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 理解。作者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有力地证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第二问,首先明确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恰当。结合杨雄的境况、追求及作者的思想分析。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由“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分析,扬雄是一个安贫乐道、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生活情趣淡泊高雅。举“西蜀子云亭”的例子,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3题详解】

    考查发表看法。结合文言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作答。此题开放,答案不唯一。表明观点,理由充分合理即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的释义: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体现了交往者的儒雅之气。如,认同。可就环境影响人的发展。交友要有选择,广交益友。朱者赤、近墨者黑,与高雅之士交往,能够使自己不能成长,知识与学问有所增长。也可以回答不认同。作者这种交友方式,过于自命清高。可从《论语》中人格修养方面解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能把朋友分成三六九等。孔子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切磋,互相帮助,全面掌握知识和信息。我们交友不能自命清高。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性情沉默,没有大的作为。为人简朴,悠闲自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什么储粮,他安之若素。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匡庐奇                    佳木而繁阴            (《醉翁亭记》)

    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        忘路远近              (《桃花源记》)

    C.因峰腋寺作为草堂      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乐天来为主                克,公问其故          (《曹判论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仰 观 山 俯 听 泉 傍 晚 竹 树 云 石

    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 A                   ,【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                    。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C                       ,【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D                      。(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7.D

    8.(1)像远行的人经过故乡,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2)(我)最终收获了所喜爱的,又为什么要求(别的)呢?

    9.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

    10.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C: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D:豁达、乐观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9分)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7.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是陋室:(             (2)惟吾德:(  

    (3)谈笑有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2)何可一日无此君!

    译文:                                                                   

    9.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两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3分)

    答:                                                                   

     

     

     

    答案:

    7.(1)斯:这(2)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鸿儒:博学的人(4)案牍:官府的公文。

    8.(1)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2)怎么一天可以没有这位先生!

    9.共同点:所居的屋宇都很简陋,但所居之人志向高远、品性高洁,故而陋室不陋,空房不空,因所住之人而显得幽静雅致。看法:与广厦华服等外物相比,更重要的是对高尚的情操与高洁的志趣的追求。

    【解析】本题文言文阅读,一篇选自八年级上册刘禹锡的《陋室铭》,篇幅短,主旨也很明确,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及高洁傲岸的节操,题中的词语释义和句子翻译都在课本的注释中给出,难度较低。另一篇是节选自《世说新语•任诞》,主人公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选文只有短短几句,不难翻译,文章的内涵只要抓住细节,有一定文化功底,也不难理解。从选文中可知王子猷认为居不可一日无竹,而“竹”在中华文化中向来有“四君子”之一的名声,代表着高洁的操行,那么文段的深层涵义也就出来了。

     

    【三】(15分)2017年安徽省中考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 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5、解 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谈笑有鸿儒 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17、【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 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

     

     

     

     

     

    答案:

    【三】文言文

    15.(5分)(1)出名,有名(2)这 (3)博学的人(4)官府文书

    16.(1)(2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2分)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

    17.(3分)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18.(3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8分)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①惟吾德馨  馨:           

    ②无案牍之劳形  形:            

    (2)下列各项中加粗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             渔人甚异之

    B.何陋之有                 马之千里者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大之狱

    D.公将鼓之                 宴酣之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本文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情操?

     

     

     

     

     

    【分析】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A.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

    B.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是“千里之马”的倒装;

    C.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

    D.之:表陈述语气;/结构助词,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上,长到。入,映入。句意为: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主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文章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能看出“君子”应具有的情操是: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答案:

    (1)①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②形体、躯体。

    (2)C

    (3)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10分)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             (人名)。(1分)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仙则(名称,名字)          B.有龙则(神异)

    C.是陋室(这)              D.无案牍之劳(形体、躯体)

    8.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2分)

     

    9.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0.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3分)

    【链接材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分析】【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识记。《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
    (2)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A.有误,句意:有仙则名: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名:有名,出名。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
    (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写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故选:C。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通过写陋室环境的清幽、交往人物的高雅、日常生活的超凡脱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链接材料]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同样也表现了他的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答案:
    (1)刘禹锡
    (2)A
    (3)①交往人物;②日常生活
    (4)C
    (5)陋室主人借写陋室不陋抒写自己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却勤奋好学,不改其乐。这些都表明了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点评】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02 陋室铭(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02 陋室铭(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翻译下列句子,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陋室铭》与《座右铭》比较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一语文上册:《诫子书》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同步测试题,共8页。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