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基础过关卷《答谢中书书》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基础过关卷《答谢中书书》,共5页。
文言文基础过关卷【20分钟】 姓名: 分数: 《答谢中书书》课前一、文学常识《答谢中书书》第二个“书”,即 ,古人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作者是 【时间】时思想家 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 ,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二、重要文言词汇五色交辉(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年与时驰C.①清流见底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一狼仍从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杂然而前陈着 蹴尔而与之B.徒以有先生也 以中有足乐者C.山川之美 园丁划小舟拾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余读书其中 《答谢中书书》课后一、原文填空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 、 两种视角,写出 、 ,用笔洗练,境界清新。2.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 ; , 。3、本文的中心句是: 4、《与谢中书书》 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 二、简答题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何特点? 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对景物进行描写,写出了“山川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言外之意? “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三峡》与《答谢中书书》中都有“猿鸣”,请说明它们分别烘托渲染了什么氛围? 中考真题一、课内比较阅读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lIl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注]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②歇:消散。 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1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 1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 1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案】11.(1)或:有时。(1分) (2)奔:飞奔的马。(1分)(3)绝:消失。(1分) (4)俱:全,都。(1分)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13·《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1分)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1分)14·(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分)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2分)二、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晓雾将歇 ( ) ②月色入户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答案】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 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10. B (2分)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 仙 (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三、课外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答谢中书书》【乙】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完成文后1—3小题。【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1.解释加点词。(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 (2)殆不可数( )(3)与其奇者( ) (4)负土而出(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3.回答问题。 ①《答谢中书书》 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 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②链接《答谢中书书》,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答》动静结合,本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1、(1)向西北,朝西北 (2) 大概 (3)奇丽的景色 (4)连词,表承接2、(1)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2)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 3、奇(美) 奇状 《答》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本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曹刿论战》 知识梳理+基础过关(原卷版)2024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内容简介,朗读节奏,字音字形,词语汇总,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过关测试)(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甲,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