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声的世界—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检测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673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 声的世界—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检测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673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 声的世界—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检测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673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 声的世界—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检测
展开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乐器中依靠空气振动发声的是( )
A.竹板 B.笛子 C.小提琴 D.锣
2.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3.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4.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 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5.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 )
A.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敏 B.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
C.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 D.狗、猫的耳廓能转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B.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能够使声音音调变高
C.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
D.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
8.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9.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
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1.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安静的考场内能听到翻阅试卷的声音,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_______产生的。
12.响度不同的声音可用声音的波形图来区别,如图所示,乙波形图中,振幅________,声音的响度________。(以上均选填“大”或“小”)
13.探究声音的特性: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由于_______发出声音,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一样的尺子,利用手机软件测出尺子发出的声音从30 dB变为50 dB,说明尺子振动的_______(选填“振幅”或“频率”)变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尺子,会使声音的_______(选填“响度”或“音调”)发生变化。根据声音的特性分析:当复读机仅加速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音调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4.工业上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甚至可以知道裂纹有多大、多深,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三、实验题:共10分。
1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
四、计算题:共18分。
16.国庆假期,小明一家外出游玩,驾驶汽车以15 m/s的速度在两山之间的一段平直公路上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在两山间的某位置,小明鸣笛一声后汽车匀速行驶60 m听到前山的回声,又继续行驶一段距离听到了后山的回声,已知两山间的距离为1685 m,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
(1)小明鸣笛后汽车行驶60 m所用的时间;
(2)听到前山回声时,汽车距前山的距离;
(3)听到前山回声至听到后山回声期间,汽车继续行驶的距离。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打击竹板是由竹板振动产生的声音,不符合题意;
B、吹笛子时,通过空气柱的振动产生声音,控制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来改变声音,符合题意;
C、小提琴是通过琴弦的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
D、锣是靠锣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二胡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C正确为答案。D、噪声是无规则振动引起的,妨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二胡声也可能成为噪音,故D错误。
【考点定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答案:A
解析:手机软件所测量的声音由30 dB变为50 dB,说明声音的响度增大,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则可知音叉振动的振幅变大,故选A。
4.答案:B
解析: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地剪短吸管,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其材料没有变,所以音色是不变的,故A、C错误,B正确;后排同学鉅离老师比较远,故听到声音的响度小,而前排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对较大,故D错误。
5.答案:C
解析: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听觉范围有限,动物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动物能听到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够听到,故选C。
6.答案:C
解析: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而且回声过长时,干扰人们的听觉,所以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故A选项正确;小孩的音调通常比大人高,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改变了声音振动的频率,而频率影响到的是声音的音调,振动的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故B选项正确;声波具有能量,超声波频率高,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它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次声波也是声波,同样具有能量,可以有很大的破坏力,如地震时的次声波,故C选项错误;考试时,考生听到的广播指令是通过空气传人耳朵的,故D选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A正确;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错误;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C错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D错误。
8.答案:D
解析:人们却听不到超声波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选D
9.答案:A
解析:A.甲、乙的振幅和频率都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正确符合题意;
B.甲、丙的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所以响度相同,但音调不同,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丙、丁的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10.答案:B
解析: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4~24 Hz,不属于超声波,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狗的听觉频率范围为15~50000 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因此狗能听到人耳听不到的声,故B选项说法正确;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人说话的声音狗听不到是因为响度小,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大象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20000 Hz,而狗的发声频率范围是452~1800 Hz,因此大象是能够听到狗的叫声的,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
11.答案:信息;振动
解析: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通过声音传递的信息,知道可以进入考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安静的考场内能听到翻阅试卷的声音,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振动产生的。
12.答案:大;大
解析:声音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由图可知,乙的振幅大,响度大。
13.答案:振动;振幅;音调;不变;升高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利用手机软件测出尺子发出的声音从30 dB变为50 dB,声音的响度变大,则说明尺子振动的振幅会变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尺子,振幅是相同的,尺子振动的频率发生了改变,音调发生变化。当复读机仅加速快放时,振动的频率变快,音调升高;振幅不变,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变。
14.答案:信息;能量
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工业上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5.答案:(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空气
(4)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素养。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实验探究,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去探求真理,从而提高自主实践能力,这很好地契合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和勇于探究的科学核心素养。
(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
16.答案:(1)4 s
(2)650 m
(3)30 m
解析:(1)小明鸣笛后汽车行驶60 m所的时间
(2)这段时间声音通过的路程为
听到前山回声时,汽车距前山的距离为
(3)听到前山回声至听到后山回声的时间为
听到前山回声至听到后山回声期间,汽车继续行驶的距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