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永、碰、特、积”4个生字。
2.学习第三至六小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稠、稀”等词语的意思。
3.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说北极星、大树、积雪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教学重点】
1.学习第三至六小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稠、稀”等词语的意思。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说北极星、大树、积雪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教学难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说北极星、大树、积雪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复习字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一起来认读一下词语吧。(PPT出示词语)
慌张 忠实 永远 稠密 稀少
向导 一盏灯 沟渠 积雪
辨别 乱闯 碰上
2.复习文意。
(1)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四种天然的指南针?你能按照句式说一说吗?
出示填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 )、( )、( )、( )是天然的指南针。(板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天然的指南针)
预设: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板书:太阳 北极星 大树 积雪)
(2)师:太阳是怎样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
预设: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它的光照射到树上,树在地上的影子在北边。(板书:中午在南方 树影指北方)
3.导入新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一看其他大自然的指南针是如何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游戏,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对第一、二两小节内容的回顾,对本课继续学习的内容进行铺垫。
二、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学习第三至五小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稠、稀”等词语的意思。同时,能说说另外三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2.探究活动
(1)学习第三小节,学习北极星的“指路灯”作用。
师:有的同学担心,如果晚上在野外迷路了,没有太阳,那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出示第三小节课文)
①自由读第三小节,思考:北极星又是怎么帮我们指点方向的?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说说北极星是怎么帮我们指点方向的?
点拨:北极星离北天极很近,几乎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
②北极星在哪里呢?
点拨:北极星可以通过北斗七星来辨认,将勺口两颗星星天枢和天旋延长五倍,就可以找到北极星。
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作者为什么把北极星比作指路灯呢?
预设1:北极星很明亮。
预设2:北极星不仅明亮,而且一直挂在北边,可以给我们指点方向。
总结:同学们真会思考。北极星很明亮,而且一直高挂在北方,永远不会变。(板书:高挂在北方)
指导朗读第三小节:强调“指路灯、永远、北方、认出、不会、黑夜”等词,表达出北极星在黑夜里指路作用之大。
(2)学习第四小节,理解大树的指南针作用。
①师:晴朗的天气里,白天,太阳可以给人们指点方向,晚上,北极星可以给人们指点方向。那么碰上阴雨天,看不见太阳,看不见星星,怎么办呢?
预设:大树可以来帮忙。
②师:请你默读第四小节,思考:大树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预设: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板书:枝叶 南面稠 北面稀)
③师:枝叶“稀”是什么意思?联系你生活中见过的树来说一说。
预设:“稀”的意思是“树叶少,树叶间的空隙大”。
师:请你再读读句子,猜猜“稠”是什么意思。
预设:“稠”就是“树叶多,树叶间的空隙小”。
“稠”就是树叶多,树叶间的空隙小。这两个词刚好是——
预设:反义词。
师:同学们太棒了。找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出示大树图片,巩固理解稠和稀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常用的“稀”,再结合语境,猜一猜“稠”的意思,最后出示图片加深猜想。经历这一个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形象感知“稠”的意思,而且能学到理解词语的新方法。
④师:为什么树朝南的一面枝叶稠,朝北的一面枝叶稀呢?
预设1:朝南的一面受太阳光的照射多,枝叶生长得茂盛,所以枝叶稠。
预设2:朝北的一面太阳光照射得少,枝叶长得要不好,所以要稀。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已经发现了大树为我们指引方向的奥秘。
⑤指导朗读:大树就像朋友,热心地帮助我们指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表达对它的友好。
(3)学习第五小节,理解积雪指引方向的作用。
师:如果到了冬天,树叶都掉光了,那该怎么辨别方向?别担心,积雪也能帮助我们。(出示第五小节课文)
①师:什么是积雪呢?
预设:堆积在地上没融化的雪叫积雪。
拓展积累:那堆积在地上的水叫——积水。
师:哪里的积雪能给我们指点方向?
预设:沟渠里。(板书:沟渠里)
再次出示沟渠图片理解词语。
②师:沟渠里的积雪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呢?
出示:沟渠里,雪化得快的一面是( ),雪化得慢的一面是( )。
预设:北方 南方
师:为什么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呢?
点拨:因为沟渠南面有遮挡,太阳照射的时间比较少,所以雪化得慢。沟渠北面太阳照到的时候较多,所以雪化得快。(相机板书:北边化得快 南边化得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已经发现了积雪为我们指引方向的奥秘。
指导朗读第五小节。引导学生抓住“特别、快、慢、北方、南方”等词语读出积雪也能帮人们指点方向的欣喜。
(4)总结:课文介绍了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如何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告诉我们即使没有指南针,我们也能通过太阳、北极星、大树和积雪来分清东南西北,因为它们就是“天然的指南针”。
课件出示:
中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是(南)方,地上的树影指着(北)方。
夜晚,我们可以看看星星,北极星所在的一方就是(北)方。
在阴雨天里,我们可以看大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冬天下雪时,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北)方,化得慢的那边是(南)方。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借助恰当的图片,进行定向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然后再借助具体的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含义。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了解其他的“大自然的指南针”;学习第六小节,感受大自然的奥秘。
2.探究活动
(1)学习第六小节。
师:我们怎样才能发现更多“天然的指南针”呢?请你读一读第六小节,说说你的感受。预设: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2)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除了文中的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指南针”?
预设1: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预设2:早晨,向日葵面向东方;中午,向日葵面向南方;傍晚,向日葵面向西方。
预设3:大树的年轮宽的一边朝南,密的一边朝北。因为南面生长比北面快。
预设4:秋天的时候大雁往南飞,春天的时候大雁往北飞。
总结:大自然有许多的奥秘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呢!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多看书,多请教,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3)播放情境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诵读版)。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同时,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书写指导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针、帮、助、导”5个生字的书写,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另外4个生字的书写,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永、碰、特、积
点拨:
(1)“永”是独体字,第一笔在竖中线起笔。横折钩中的竖段要写在竖中线上。
(2)“碰”是左右结构,右边的第一笔点要高于左边。最后一横低于“石”。
(3)“特”是左右结构,第四笔是提,第七笔横比第八笔横长,最后一笔点在竖中线上。
(4)“积”是左右结构,“口”比“禾”低,最后一笔是长点。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可拍照上传评比)
点拨:书写指导的过程中,也可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检测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汉字笔画及笔顺。对重点字、重点笔画进行指导。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了课文的三至六小节,了解了天然的指南针北极星、大树、积雪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希望大家今后能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首优美的小诗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感受到了大自然语言的神奇。下面这首小诗《大自然的语言》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
出门要带雨伞,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圆圈,
一圈就是一年,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听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听不见。
思考:
1.这首小诗中,作者写到了哪几种大自然的语言?
预设:白云 蚂蚁 树桩
2.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这几种语言你能听懂吗?
(1)白云飘得高高,它在说:
(2)蚂蚁往高处搬家,它在说:
(3)树桩上有一道道圆圈,它在说:
预设:(1)明天准是晴天。(2)今天会下雨。(3)一圈就是我的一岁。
3.朗读小诗。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认真抄写书后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每个两遍。
2.课后作业:
(1)跟家长说一说课文里介绍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2)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
【板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