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2)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2)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2)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优秀的诗歌作品,蕴含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精练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对初中学生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还有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后面的一首诗,它在体裁上是一首律诗,格调高雅,精工细致,正可以通过讲授此课来为同学们渗透一些律诗的相关文学知识此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赠别诗中的名篇,不同于大多数的送别诗的低沉伤感,它以开朗昂扬的调子来抒发送别的感情,积极向上,有利于陶冶同学们的情操。
    三.学情分析
    古诗词在初中教材的分量占到了三分之一,中考对古诗词的考察也占有相当分值,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广泛地关注。同时,对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除了在传承语言文字方面的重大意义外,对提高青少年的传统民族文化素养也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由于古文深奥难懂等原因,古诗词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四.教学目标(以下三维目标为参考格式)
    (一)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诗文,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
    3、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学习诗人豁达开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并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诗人所表达的志趣与胸怀。
    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点拨指导、讲授法。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九.辅助教学资源
    多媒体、PPT课件等
    十.教学过程 (表格中的字体统一用宋体5号)
    十一.板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不舍
    释然 积极乐观
    豪迈 豁达开朗
    平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感受到诗人浓浓的友情,一股悲酸凄凉之意,更多感受到诗人消极低沉的情绪。但是,放眼诗苑,也不乏豁达开朗、积极乐观之作,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学生齐读诗句,试着理解这首诗。
    与以往的一些送别诗形成对比,使得突显出王勃的豁达开朗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初步朗读
    两人一组互相听读全诗,注意为对方纠正字音与节奏。2.请生展示朗读,
    学生齐读诗文,感受诗文中包含的感情。
    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说说诗意
    结合导学案中的注释,四人为一组说说大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翻译句子。
    注意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品味诗情
    1.读全诗,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王勃在长安送别友人到蜀川赴任。从地理角度看,两地相隔千里。诗人在此用一个什么字将这相隔千里的两地联系了起来?
    3.首联,想想该如何处理语气语调、重音等,才能读出这份淡淡的离别之情。
    4.面对离别,人们通常充满了不舍的深情,进而生发出悲苦凄楚之态。那么,诗人王勃的送别之情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他的情感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变化。
    1.题目(解题)、“离别”、“在歧路”以及书下注释。
    2.好友此去赴任之地,路途遥远(风烟犹言路途遥远、艰辛。),不知前路如何,他内心有一份不舍与惜别,有一份淡淡的惆怅与离别之情。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与其说诗人是用眼睛在望,不如说诗人是用心在望啊!
    4.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我们可以从颔联、颈联和尾联中读出这种情感的变化。先讲哪一句,视课堂学生回答情况而定。)
    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再读悟情
    1、“同是宦游人”
    相同的身份,使得诗人更能理解友人的心情。同时,他也是在劝慰友人不要伤感,因为他俩这次分别也是客中之别,只是宦游之路上的又一次离别而已。可以说,这时诗人的感情已经由最初的淡淡的惆怅与不舍,转为释然!
    试着读颔联,想想该如何处理朗读才能读出这份情感。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正所谓天涯咫尺,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这份友情是不受时空限制的。这里诗人用“四海”和“天涯”极言距离之远,但即使如此遥远的距离,知己也依然存在,而且就好像在身边一样。此句,我们感受到诗人面对离别,此时他心中的那份淡淡的惆怅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豪迈乐观的情感!
    试着读颈联,想想该如何处理朗读才能读出这份情感。
    引导:高昂的调子,重读“存知己”、“若比邻”,以此强调突出语意!
    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面对离别,我们会有不舍,甚至会流下伤心的眼泪。但是诗人在此劝慰友人不要哭泣。这是尾联,就像一曲终了之时,此时诗人的内心面对离别之情,是相对平静的。
    试着读颈联,想想该如何处理朗读才能读出这份情感。
    引导:语气舒缓,“无为”重读,可以适当拉长语调。
    请生展示读,生评价,全班齐读。
    高昂的调子,重读“存知己”、“若比邻”,以此强调突出语意!
    请生读,生点评。
    师生合作读,要求:老师读“海内”和“天涯”,学生紧跟着读剩余的内容。
    语气舒缓,“无为”重读,可以适当拉长语调。
    请生展示读,全班齐读。
    边分析边读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感悟诗情。
    了解诗人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人,与当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样著名,被称为 “初唐四 杰”。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 子,很小的时候就写 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王勃是一个积极入仕的人,渴望建功立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的心中有大志向,他知道在宦游之路上离别将是常态!既然不能改变这一现实,那就坦然面对,这正体现了诗人非同于普通人的一种高远的志趣和旷达乐观的胸怀!
    读了以上资料,你现在能理解王勃面对离别是为何会有这种积极乐观的情感了吗?
    在了解完整首诗歌后再了解诗人,有助于更深刻的了解诗意。
    小结
    这首诗以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诚挚的劝勉之情,表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惜别情怀。
    学完整首诗歌后学生总结。
    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拓展
    离别是古今诗词歌咏的一个重要主题,大家来说说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离别的诗句。
    让学生说说以往学过的离别诗。
    温故知新
    作业
    1.完成导学案,背诵并默写整首诗。
    2.要求背诵并会默写整首诗。
    根据自身情况,认真完成课堂作业。
    学以致用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释题,赏析,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子衿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子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浅吟《子衿》,品味《子衿》,悟读《子衿》,背唱《子衿》,拓展延伸,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感受,合作探究,教师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