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导学案3)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9686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学案
展开课题:第20课《曹刿论战》 课型:新授课 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能够把文中重要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概括出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重点)
3、通过反复诵读人物对话,总结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学法指导:快速浏览文本,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快速提炼主要信息,整体感知。
1、《左传》又称《 》或《 》,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 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 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 、 、 三体。
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3、了解长勺之战背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有 、 。
4、生字新词预习:
刿( ) 又何间焉( ) 鄙( ) 弗敢专也( ) 小惠未编( ) 玉帛( ) 小信未孚( ) 公与之乘( )
辙( ) 夫战( ) 轼( ) 旗靡( )
5、熟读课文,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二、课堂流程:
1、学生齐读课文,逐段讨论交流难词难句,教师适时点拨,解答学生疑问。
2、重点把握:
【1】肉食者: 。 【2】间( ): 。
【3】鄙: 。 【4】何以战: 。
【5】安, 。弗, 。 专, 。
【6】徧( ): 。【7】牺牲: 。
【8】加: 。 【9】必以信: 。
【10】孚, 。 【11】福: 。
【12】狱: 。 【13】察: 。
【14】情: 。 【15】忠: 。属: 。
【16】鼓: 。 【17】败绩: 。
【18】驰: 。 【19】辙: 。
【20】未可: 。【21】轼: 。
【22】遂逐: 。 【23】既克: 。
【24】故: 。 【25】一鼓作气: 。
【26】再: 。 【27】竭: 。
【28】盈: 。 【29】靡( ): 。
【30】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⑦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⑧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⑨既克,公问其故。
⑩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三、课堂反馈: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语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 今义: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 今义:
4、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 今义: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义: 今义:
(二)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一词多义):
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故:公问其故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彼竭我盈,故克之
属:忠之属也 以:可以一战
神情与苏黄不属 必以情
有良田美池之属 必以分人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 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四、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堂流程:
1、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解决 。
2、重点研讨:
研讨一:课文可分几部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第二层(从“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战争中取胜的原因。
(课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
研讨二: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研讨三: 鲁国的获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生活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巩固性训练:
用原文回答。
①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
②乡人阻止他的理由是?
③“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事?(“可以一战”的条件)
④第二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肉食者鄙”?
⑤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⑥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后才同意追击的原因是什么?(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
⑦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是选择有利进攻的时机是在 的时候,一条是把握有利追击的时机是在 时候。
⑧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 _________ ,意思是 __________ 。
二、延伸迁移:
1、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和下列加点的字含义相同的成语。
例: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①彼竭我盈——( ) ②小信未孚——( )
③故克之 ——( ) ④下视其辙——( )
⑤未能远谋——( ) ⑥夫大国,难测也——( ) 学后反思:
三、学后反思: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学案设计,共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导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