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
展开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 ||||
课标要求 | 名著导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 | 课型 | 名著导读 | ||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2.阅读前三十回,初步感受《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 3.指导阅读讽刺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 ||||
教材分析 |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的一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 ||||
学情分析 | 通过九上《范进中举》的学习,学生对《儒林外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学生对阅读整本名著的兴趣不大,缺少阅读讽刺作品的方法。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1.掌握阅读讽刺作品的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
教具 准备 |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儒林外史》书籍 | ||||
教学方法 | 讲解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 ||||
教学时数 | 一课时 | ||||
师生互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
教学过程 | 一、 激趣导入 1.图片导入 这幅图同学们熟悉吗?在哪见过?知道这个匾额说的是谁吗?你还知道哪些“儒林”故事?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清代乾隆时期,出现了两部古典小说巅峰巨著——《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当代诗人臧克家曾赞:“一部外史说儒林,从此全椒属敬梓。” 《儒林外史》成就了全椒“千年儒乡”的美名。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儒林外史》,去认识“儒林”众人,体会吴敬梓的情怀。 2.走近作者 作为全椒人,你们了解吴敬梓吗? (请学生介绍吴敬梓,教师作适当补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二、内容梗概 1.书名探究 “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2.全书结构 《儒林外史》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让我们先看看它的结构: 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共有56回。对于它的结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作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五十六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第一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贯索”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 第三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描写那帮维持文运的“星君”消散之后,剩下的只是一派荒凉和寂寥,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惟有几个市井奇人,勉力维持,也只能算是前贤余音罢了。 二、 走进“儒林” 吴敬梓笔下的儒林众人各有特点,现在“第四中学九(2)班儒林外史研究会”决定开展一次“儒林之最”评选活动,请同学们合作完成。 1.讲述儒林故事 刚刚我带领同学们通过目录了解了全书的结构,同学们最想了解谁的故事呢,从前三十回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走进他的生活,说说他的故事。 学生依据回目标题速读,叙述故事起因、经过、结果,语言要简洁明了。 2.品味儒林众相 学生细读故事,划出故事中最好笑的地方,说说好笑在哪里? 片段赏析,欣赏讽刺笔法:夸张、对比、冷峻的白描、传神的细节等 板书:讽刺笔法 3.颁发儒林之最 要求:(1)候选人范围仅限于“儒林”人 (2)当选理由50字左右 当选理由示例:最热衷功名的人-----范进 “家中一贫如洗,不顾老母、妻子死活,念念不忘科举;耗尽毕生精力,一朝高中,竟喜极而疯,出尽丑相。” 四、思想意义 1.主旨探究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表达思想。而讽刺小说是以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丑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以嘲讽、批判、揭露、抨击的态度描述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现象、事物或思想。所谓“嬉笑怒骂,顿成佳作。真善美丑,深入人心。 探究吴敬梓通过《儒林外史》,到底想表达什么 ? 2.现实意义 清末《儒林外史》评点家天目山樵“好做茶寮,人或疑之。曰:‘吾温《儒林外史》也。’” 这部书里的那些人物,老是使我怀念着,记挂着。他们于我太亲切了。只要一记起他们,就不免联想到我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联想到我自己的一些熟人…… ------张天翼 五、读法归纳 今天通过阅读《儒林外史》前30回,认识了儒林众人,掌握了讽刺性作品的阅读方法,讽刺性作品阅读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要领会批判精神,欣赏讽刺笔法,联系现实。 |
图片导入 激发兴趣
通过探究书名,浏览目录,了解书的梗概
速读故事,了解人物
细读、批注,欣赏讽刺笔法
评选人物,加深印象
领会批判精神
总结归纳 | |||
布置 作业 | 1.为其中某一人物续写故事 2.继续阅读《儒林外史》 |
| |||
板书 设计 |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方法:讽刺笔法 批判精神 联系现实
|
| |||
教学 反思 |
|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共2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走进作品——《儒林外史》知多少,娄四公子;,课外专题阅读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专题准备,学习目标,核心任务,专题实施,同伴分享,教师点评,专题层面,邮票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