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专题20 物质的检验、鉴别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6896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专题20 物质的检验、鉴别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6896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专题20 物质的检验、鉴别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6896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专题20 物质的检验、鉴别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689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专题20 物质的检验、鉴别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689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专题20 物质的检验、鉴别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689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专题20 物质的检验、鉴别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
展开[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与鉴别。2.掌握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完成下列表格(操作—现象—结论型判断解释)
序号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判断 | 解释 |
(1) |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 | 一定是钠盐溶液,该溶液中一定不含K+ |
|
|
(2) |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 该气体是乙烯 |
|
|
(3) | 向溶液X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 溶液X中无NH |
|
|
(4) |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 | Y是Cl2 |
|
|
(5) |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 该气体一定是SO2 |
|
|
(6) | 向溶液Y中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Y中一定含有SO |
|
|
(7) | 往CH2===CHCHO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 |
|
|
(8) |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 | X一定是浓盐酸 |
|
|
(9) |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 | 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
|
|
(10) | 将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 该沉淀一定是BaSO3 |
|
|
(11) | 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 SO2和BaCl2不反应 |
|
|
(12) |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 Fe(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 |
|
|
1.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 检验方法或思路 |
O2 |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NO | 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
CO | 点燃时火焰呈淡蓝色,燃烧产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CuO由黑色变成红色,且气体产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CO2 | 无色无味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又可变澄清;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
SO2 |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NO2 | 通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并产生气泡,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水溶液显酸性;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
Cl2 | 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
HCl | 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靠近浓氨水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
NH3 |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使酚酞溶液变红;靠近浓盐酸时冒白烟 |
CH2==CH2 | 点燃有明亮的火焰,并伴有黑烟,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2.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有机物 | 检验方法或思路 |
卤代烃 | 首先加NaOH溶液并加热,其次加稀硝酸中和碱液,最后滴加AgNO3溶液 |
乙醇 | 可使有黑色氧化膜的灼热铜丝变得光亮(生成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醛);与金属钠能够平缓地反应,产生氢气 |
醛、葡 萄糖 | 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反应形成银镜;与新制的Cu(OH)2(加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 |
羧酸 |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酯 | 与滴有酚酞的稀NaOH溶液共热,红色逐渐消失 |
淀粉 | 溶液遇碘变为蓝色 |
蛋白质 | 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加浓硝酸并微热,颜色变黄(含苯环结构的蛋白质用此法) |
角度一 物质的检验
1.(2020·天津,6)检验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 待检验物质 | 所用试剂 |
A | 海水中的碘元素 | 淀粉溶液 |
B | SO2气体 | 澄清石灰水 |
C | 溶液中的Cu2+ | 氨水 |
D | 溶液中的NH | NaOH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
角度二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2022·全国乙卷,10)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 氧化性:Cl2>Br2>I2 |
B |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 无砖红色沉淀 | 蔗糖未发生水解 |
C |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 | 溶液由红棕色变无色 |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
D |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 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
3.(2022·全国甲卷,13)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及现象 | 结论 |
A | 比较CH3COO-和HCO的水解常数 | 分别测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 | Kh(CH3COO-)<Kh(HCO) |
B |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 |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 |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
C |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CrO、Cr2O相互转化的影响 | 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 | 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Cr2O的方向移动 |
D |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 乙醇中含有水 |
4.(2021·全国乙卷,8)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
选项 | 化学试剂 | 制备气体 |
A | Ca(OH)2+NH4Cl | NH3 |
B | MnO2+HCl(浓) | Cl2 |
C | MnO2+KClO3 | O2 |
D | NaCl+H2SO4(浓) | HCl |
5.(2020·全国卷Ⅲ,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
| 气体 | 溶液 |
A | H2S | 稀盐酸 |
B | HCl | 稀氨水 |
C | NO | 稀H2SO4 |
D | CO2 | 饱和NaHCO3溶液 |
6.(2022·辽宁,1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或操作 |
A |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 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
B |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ClO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2SO3溶液,对比现象 |
C | 判断反应后Ba2+是否沉淀完全 | 将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Na2CO3溶液 |
D |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 |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
7.(2022·湖南,13)为探究FeCl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FeCl3和Na2SO3溶液浓度均为0.1 mol·
L-1)。
实验 | 操作与现象 |
① | 在5 mL水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
② | 在5 mL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Na2SO3溶液,变红褐色;再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
③ | 在5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变红褐色;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Fe3+水解反应
B.实验②说明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③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整个实验说明SO对Fe3+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8.(2022·江苏,11)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 探究方案 | 探究目的 |
A |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Fe2+具有还原性 |
B | 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SO2具有漂白性 |
C | 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
D | 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 | CH3COOH是弱电解质 |
9.(2022·海南,6)依据下列实验,预测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内容 | 预测的实验现象 |
A | 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
B | 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变血红色 |
C | AgI悬浊液中滴加NaCl溶液至过量 | 黄色沉淀全部转化为白色沉淀 |
D | 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至过量 | 溶液紫红色褪色 |
10.(2019·全国卷Ⅱ,10)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A | 向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
B |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
C |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
D |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
11.(2019·全国卷Ⅲ,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 目的 | 实验 |
A |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 | 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
B |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
C |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
D |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 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 |
考向一 物质或离子的检验
1.为确定下列久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能达到目的的是( )
A.NaOH溶液[Ba(OH)2溶液]
B.漂粉精(Na2CO3溶液)
C.氯水(AgNO3溶液)
D.Na2SO3溶液(BaCl2溶液)
2.检验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 待检验物质 | 所用试剂 |
A | 食盐中的碘元素 | 淀粉溶液 |
B | Na2CO3溶液中的NaOH | 酚酞溶液 |
C | 有机废水中的酚类 | FeCl3溶液 |
D | 环己烯中的甲苯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3.下列除杂或鉴别方法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用CuSO4溶液除去乙炔中的H2S
B.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的SO2
C.用焰色试验鉴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
D.用盐酸鉴别Na2CO3固体和NaOH固体
考向二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4.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某溶液 | 有白烟产生 | 该溶液是浓盐酸 |
B | 将SO2通入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生成了BaSO3沉淀 |
C |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石蕊试纸变蓝 | NH4HCO3显碱性 |
D | 将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 | 得到黑色蓬松的固体,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该过程中,浓硫酸体现了氧化性和脱水性 |
5.(2022·江西新余高三第二次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色 |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
B | 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 | 产生砖红色沉淀 | 淀粉在稀硫酸、加热条件下水解为葡萄糖 |
C | 取一支试管装入2 mL 2 mol·L-1 NaOH溶液,先滴加1 mL 1 mol· L-1 MgCl2溶液,再滴加几滴 1 mol·L-1 CuCl2溶液 |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变为蓝色 | Ksp[Cu(OH)2]<Ksp[Mg(OH)2] |
D | 两支试管各盛4 mL 0.1 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 2 mL 0.1 mol·L-1的草酸溶液和2 mL 0.2 mol·L-1草酸溶液 | 加入0.2 mol·L-1草酸溶液的试管中,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时间更短 |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专题复习 高考化学 考点55 微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讲义: 这是一份专题复习 高考化学 考点55 微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讲义,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突破微型实验方案设计类评价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七 选择题专攻 4.物质的检验、鉴别、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2024年江苏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讲义: 这是一份专题七 选择题专攻 4.物质的检验、鉴别、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2024年江苏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讲义,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气体的检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9 选择题突破(十)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 仪器组合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9 选择题突破(十)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 仪器组合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