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仿真模拟卷(AB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仿真模拟卷(AB卷)含解析,共6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写作,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仿真模拟卷
(A卷)
一、积累。(23分)
1.(9分)全民阅读时代,学校组织“爱上阅读”阅读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前言]
ㅤㅤ阅读可以对抗枯(zào)的生活,可以消除闭塞的思想,可以治愈浮(zào)的心灵。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_____、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我们要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大家都要踊跃参与到阅读中来,创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1)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枯(zào)
②浮(zào)
③闭塞
④踊跃
(2)填入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目空一切
B.格物致知
C.相辅相成
D.叹为观止
(3)画线的语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修改。
2.(10分)在撰写“我爱阅读”朗诵稿时,小语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为此他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根据积累帮他补全古诗文名句。
序号
主题词
诗文名句
出处
①
阔大
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
相长
是故 ,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
③
静谧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
坚守
拣尽寒枝不肯栖,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⑤
搏击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北冥有鱼》
⑥
友谊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⑦
赏识
世有伯乐, 。
韩愈《马说》
⑧
美丽
芳草鲜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⑨
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 》
3.(4分)在系列活动“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中,同学们纷纷撰写演讲稿。下面是小语同学演讲稿的开头部分,请你模仿前面的句式续写。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像一把梳子,可以梳理杂乱的思绪; , ; , 。
二、阅读(57分)
4.(4分)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将名著填入对应的评论中。
①与一般传记相比, 充满了各种激情因素,作家对激情式英雄的呼唤植根于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作者侧重揭示的是传主们面对各种苦难进行抗争而放射出的生命激情,在这种揭示中又投射了自己强烈的敬仰之情。
——刘佳林
② 展示了一幅宏大的普通人在时代变革中所走过的既平凡又壮美的人生画卷。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相似的。
——邱勇
③ 是一本以西洋哲学史为题材的小说。读哲学如读小说,真令人有兴奋、愉悦、不忍释卷之感。
——沈清松
④ 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楼适夷
A.《苏菲的世界》
B.《平凡的世界》
C.《傅雷家书》
D.《名人传》
5.(4分)书籍的封面给读者传达书籍内容的第一印象,它具有表达书籍主题内涵、宣传书籍的重要作用。如图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不同的封面,你会向同学们推荐哪个封面?请说明理由。
6.(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我的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ㅤㅤ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时,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笔尖劈过、断过,被我磨齐了,也磨短了。笔尖也很粗,写一个笔画多的字,大稿纸的两个格子也容不下。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
ㅤㅤ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ㅤㅤ③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非逼着母亲立刻给我买一支钢笔不可。
ㅤㅤ④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
ㅤㅤ⑤我不停地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借钱去给我买。”
ㅤㅤ⑥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今天为了一支钢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张得开口啊!”
ㅤㅤ⑦我却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ㅤㅤ⑧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
ㅤㅤ⑨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ㅤㅤ⑩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ㅤㅤ⑪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
ㅤㅤ⑫我正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
ㅤㅤ⑬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着步子。
ㅤㅤ⑭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双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ㅤㅤ⑮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也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ㅤㅤ⑯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支钢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2022第7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着“第一支钢笔”,叙述了“我”梦想得到笔到终于得到笔的心路历程,其间母子有三次冲突。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冲突次数
“我”的表现
母亲的表现
第一次
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一支吸水笔不可。
①
第二次
②
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
第三次
推车上坡时,我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
③
(1)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请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②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句子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2)“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加点字词,体会此刻母亲与“我”的心理。
(3)文章开头介绍了“第一支钢笔”的笨拙与无用,结尾部分为何却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7.(1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材料一]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5日有删改)
[材料二]
ㅤㅤ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3日公布结果。记者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就有关问题作进一步解读。
ㅤㅤ记者: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这个阅读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ㅤㅤ魏玉山:我国人均纸书加电子书的阅读量在8本左右,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发达国家人均年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在10册左右,或者高于10册,加上电子书的数量更高一些。
ㅤㅤ记者:手机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手机阅读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手机阅读是否会加深“浅阅读”的流行?
ㅤㅤ魏玉山:手机阅读受到广泛欢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手机的普及度很高,智能手机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便利程度要高于图书或者报刊;二是手机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读者的选择面更广,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内容,这是传统纸质图书和报刊难以比拟的;三是手机内容的及时性,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各方面的信息,读到各种最新出版的图书杂志,这也是纸质出版物难以实现的。我认为,手机阅读并不一定导致“浅阅读”,虽然手机可能更适合于读短内容,但是许多青年人也正在通过手机来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5日《共同参与,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有删改)
[材料三]
ㅤㅤ人类的历史有很多的精神丰碑,要达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阅读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阅读,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只有通过阅读,通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没有阅读,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还远不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甚至还不如更早以前的历史阶段。
ㅤㅤ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节选自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我国人均纸书加电子书的阅读量在8本左右,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发达国家人均年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在10册左右,或者高于10册,加上电子书的数量更高一些。
(3)在世界读书日带来之际,请帮助学校拟写两则关于阅读的宣传标语。
(4)你认为纸质阅读会被网络阅读替代吗?请根据上述材料及自己的学习体验说明理由。
8.(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①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ㅤㅤ②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后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①,崎岖堙厄②,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
ㅤㅤ③元和十年,例移③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ㅤㅤ④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④钱,过期则没⑤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释]①蛮瘴:南方瘴气。②堙厄:险阻。③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④质:抵押。⑤没:没收。
(1)请选出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当时流辈咸推之
咸来问讯
B.在道
虽有至道
C.例移为柳州刺史
不足为外人道
D.归其父母
男有分,女有归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B.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C.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D.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3)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答题。
①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用现代汉语 写出句子的意思)
②请结合第②段内容,探究《小石潭记》一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9.(4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劳劳亭①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②柳条青。
[注释]①劳劳亭;为古时送别之所。②遣;让。
(1)这两首诗均是送别诗,甲诗点明送别地在长安,乙诗点明送别地在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三、写作。(40分)
10.(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阅读能丰盈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阅读可以是读一本书、一句话、一则广告、一座博物馆……回顾你的阅读生涯,请以“我的阅读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阅读促进你成长的经历。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23分)
1.(9分)全民阅读时代,学校组织“爱上阅读”阅读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前言]
ㅤㅤ阅读可以对抗枯(zào)的生活,可以消除闭塞的思想,可以治愈浮(zào)的心灵。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_____、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我们要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大家都要踊跃参与到阅读中来,创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1)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枯(zào) 燥
②浮(zào) 躁
③闭塞 sè
④踊跃 yǒng
(2)填入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A.目空一切
B.格物致知
C.相辅相成
D.叹为观止
(3)画线的语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修改。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枯zào”写作“枯燥”;
②“浮zào”写作“浮躁”;
③“闭塞”写作“塞”读作“sè”;
④“踊跃”中的“踊”读作“yǒng”;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
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根据“提倡阅读”“诚意正心”的提示,选“格物致知”恰当。
故选:B。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把“创建”改为“营造”。
答案:
(1)①燥;②躁;③sè;④yǒng;
(2)B
(3)把“创建”改为“营造”。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10分)在撰写“我爱阅读”朗诵稿时,小语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为此他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根据积累帮他补全古诗文名句。
序号
主题词
诗文名句
出处
①
阔大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
相长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
③
静谧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
坚守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⑤
搏击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北冥有鱼》
⑥
友谊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⑦
赏识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
韩愈《马说》
⑧
美丽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⑨
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答案:
①波撼岳阳城(重点字:撼)
②学然后知不足
③山光悦鸟性
④寂寞沙洲冷(重点字:寂寞)
⑤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重点字:抟)
⑥浮云游子意
⑦然后有千里马
⑧落英缤纷
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重点字:庇)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4分)在系列活动“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中,同学们纷纷撰写演讲稿。下面是小语同学演讲稿的开头部分,请你模仿前面的句式续写。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像一把梳子,可以梳理杂乱的思绪; 读书就像温润的雨滴 , 可以滋润干涸的心灵 ; 读书就像神奇的钥匙 , 可以打开封闭的心门 。
【分析】本题考查仿写。“仿写句式”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结构相似、修辞相同、内容衔接的句子。
根据“读书就像一把梳子,可以梳理杂乱的思绪”的提示,用“读书就像……,可以……”这样的句式来仿写即可。
答案:
示例:读书就像温润的雨滴,可以滋润干涸的心灵;读书就像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封闭的心门。
【点评】仿写四原则:
1.话题一致:包括陈述对象一致和中心主旨一致。
2.结构一致: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结构一致不仅包括句式、语气的一致,还包括句间关系的一致。
3.修辞一致:仿句必须严格遵守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
4.格调一致:感情一致,风格一致,色彩一致。
二、阅读(57分)
4.(4分)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将名著填入对应的评论中。
①与一般传记相比, D 充满了各种激情因素,作家对激情式英雄的呼唤植根于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作者侧重揭示的是传主们面对各种苦难进行抗争而放射出的生命激情,在这种揭示中又投射了自己强烈的敬仰之情。
——刘佳林
② B 展示了一幅宏大的普通人在时代变革中所走过的既平凡又壮美的人生画卷。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相似的。
——邱勇
③ A 是一本以西洋哲学史为题材的小说。读哲学如读小说,真令人有兴奋、愉悦、不忍释卷之感。
——沈清松
④ C 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楼适夷
A.《苏菲的世界》
B.《平凡的世界》
C.《傅雷家书》
D.《名人传》
【分析】本题涉及多部名著的内容,解答需要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平时阅读,要注意对名著情节内容的积累。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①根据题干的提示“与一般传记相比”可知,这里要填写的是一部传记体裁的作品,再加上后面对作品内容特点的概括,很容易得出本题答案为《名人传》。《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也是其经典作品,包括《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作者从艺术、生活、思想、价值等方面,分别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这三位名人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着重刻画了他们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表现出他们的精神信仰和永不停息的艺术热情,从而谱写了一首首英雄赞歌。
故选:D。
②根据对作品主题的概括可知,这里应填写《创业史》。《创业史》是小说家柳青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告别单打独斗,创立家业的狭隘思维,坚持互帮互助,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
故选:B。
③根据“以西洋哲学史为题材的小说”可知,这里应填写《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故选:A。
④根据提示内容可知,这里应填写《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该书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是一部丰富精神,完善人格的教科书。
故选:C。
答案:
①D
②B
③A
④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4分)书籍的封面给读者传达书籍内容的第一印象,它具有表达书籍主题内涵、宣传书籍的重要作用。如图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不同的封面,你会向同学们推荐哪个封面?请说明理由。
【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主旨及人物性格的把握。根据插图分析与文章主旨或人物性格相关的故事情节。A画的是保尔在工地上筑路的情景,B画的是保尔柯察金在战场上冲锋的情景。首先亮明观点,选A或B节皆可,能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即可。如选A,结合筑路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任务表现出来的坚强和乐观,如选B,应结合原文中能体现保尔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情节进行分析。
答案:
示例1:我选A,A画的是保尔参加筑路工程。在原著中,筑路过程要面对秋雨、寒冷、泥泞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因物资匮乏引起的饥饿;匪徒、肃反、开小差等引起的尖锐的阶级斗争等,面对种种困难,保尔和同志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无比顽强的意志同困难进行斗争,表现了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选取此幅图片做封面能很好地揭示中心,表现保尔的精神品质。
示例2:我选B,B画的是保尔柯察金在战场上冲锋的情景。小说多次写他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冲锋在前,英勇作战,身受重伤的事迹,体现他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用战场上的画面作为封面,可以激发读者深入阅读的兴趣。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6.(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我的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ㅤㅤ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时,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笔尖劈过、断过,被我磨齐了,也磨短了。笔尖也很粗,写一个笔画多的字,大稿纸的两个格子也容不下。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
ㅤㅤ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ㅤㅤ③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非逼着母亲立刻给我买一支钢笔不可。
ㅤㅤ④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
ㅤㅤ⑤我不停地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借钱去给我买。”
ㅤㅤ⑥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今天为了一支钢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张得开口啊!”
ㅤㅤ⑦我却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ㅤㅤ⑧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
ㅤㅤ⑨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ㅤㅤ⑩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ㅤㅤ⑪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
ㅤㅤ⑫我正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
ㅤㅤ⑬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着步子。
ㅤㅤ⑭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双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ㅤㅤ⑮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也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ㅤㅤ⑯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支钢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2022第7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着“第一支钢笔”,叙述了“我”梦想得到笔到终于得到笔的心路历程,其间母子有三次冲突。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冲突次数
“我”的表现
母亲的表现
第一次
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一支吸水笔不可。
① 母亲解释家里的难处,答应等父亲寄钱回来,给我买吸水钢笔。
第二次
② 我先是哭闹得更凶,后来感到后悔,决定自己赚钱买钢笔。
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
第三次
推车上坡时,我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
③ 那拉车人,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
(1)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请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②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句子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2)“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加点字词,体会此刻母亲与“我”的心理。
(3)文章开头介绍了“第一支钢笔”的笨拙与无用,结尾部分为何却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分析】文章叙述了“我”第一支钢笔的来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期望,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第一次冲突中母亲的表现,对应的文段是④⑥两段。④段“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写母亲对我的劝慰,答应父亲寄钱来就给我买钢笔;⑥段(原文略)写母亲解释不能再去借钱买钢笔的原因。两段内容合起来即为答案。第二次冲突中“我”的表现对应⑦⑧⑨三段,“我”先是哭闹更凶了,被母亲打了两巴掌后,在大雨中冷静下来,后悔自己的行为,决心自己赚钱买钢笔。第三次冲突是⑬⑭段,在被“我”偷劲时“车轮顺坡倒转”,“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写母亲在竭尽全力拉车。
(2)①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一是交代那天环境情况,“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说明雨很大,“冲刷着马路”说明积水很多,环境恶劣;二是情节上作用,“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让人难以睁开眼的恶劣环境,为下文写我看不清拉车的是母亲做铺垫;三是烘托人物心情,风雨交加的环境,冷清的街道,烘托了我想出来挣钱却没有挣钱之处的那份焦急和沮丧的心情。
②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作用分析理解能力。“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吃力”“腰弯得很低”“与地面平行”,母亲拉车的动作,突出母亲拉车很艰难;“挽到膝盖以上”外貌描写突出雨大水多,环境恶劣,衬托出母亲拉车的艰难;“拼力压住车把”“使出了浑身的劲”,突出母亲在重物面前的柔弱、艰辛与努力。总之,这几句对母亲拉车时的动作和外貌描写,突出了母亲雨中拉车的艰难。
(3)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分析能力。“怔住”是惊慌的样子。母亲“怔住了”是因为没有想到雨夜拉车被儿子撞见,有些慌乱;儿子“怔住了”是因为自己雨夜推车赚钱被母亲撞见,有些慌乱。母子二人都怔住了,都被对方的行为深深震撼到,感知到母子都在竭尽努力,彼此深爱。据此提炼要点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本文叙述了“我”的第一支笔的来历,表现母亲对“我”的爱和期望这一主题,小说结尾写“我”珍爱这支钢笔,以抒情的方式突出这一主题。“我”珍爱保存钢笔的原因:不仅仅是钢笔来之不易,记录着一段难忘的经历,更在于它是母爱的象征,凝聚着母亲对“我”殷切期望和无限爱意。
答案:
(1)①母亲解释家里的难处,答应等父亲寄钱回来,给我买吸水钢笔。
②我哭闹得更凶。
③那拉车人,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
(2)①景物描写点明风雨肆虐,天气恶劣,为下文我看不清拉车的是母亲做铺垫;同时也衬托了“我”焦急和沮丧的心情;也衬托出母亲挣钱的艰辛,为母亲拉车的艰难做铺垫。
②“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与地面平行”,突出母亲拉车时的艰苦和吃力;“挽到膝盖以上”突出雨大水多,母亲的艰难;“拼力压住”“使出了浑身的劲”,突出母亲在重物面前的柔弱、艰辛与努力。这些词突出表现了母亲拉车的艰难,表现了对儿子深沉的爱。
(3)母亲怔住了:写出母亲为了赚钱给儿子买钢笔雨夜拉车被儿子撞见时的慌乱;儿子怔住了:写出了儿子雨夜推车赚钱被母亲撞见时的慌乱。
(4)这支笔虽然是一支老式廉价的钢笔,但他是母亲在雨夜拉车赚来的钱为“我”买来的,这支笔蕴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无比深沉的爱,也蕴含着母亲对儿子无限期望。因此,它对“我”来说,是无比珍贵的。
【点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二、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三、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还可以为下文发展做铺垫。
四、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五、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7.(1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材料一]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5日有删改)
[材料二]
ㅤㅤ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3日公布结果。记者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就有关问题作进一步解读。
ㅤㅤ记者: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这个阅读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ㅤㅤ魏玉山:我国人均纸书加电子书的阅读量在8本左右,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发达国家人均年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在10册左右,或者高于10册,加上电子书的数量更高一些。
ㅤㅤ记者:手机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手机阅读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手机阅读是否会加深“浅阅读”的流行?
ㅤㅤ魏玉山:手机阅读受到广泛欢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手机的普及度很高,智能手机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便利程度要高于图书或者报刊;二是手机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读者的选择面更广,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内容,这是传统纸质图书和报刊难以比拟的;三是手机内容的及时性,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各方面的信息,读到各种最新出版的图书杂志,这也是纸质出版物难以实现的。我认为,手机阅读并不一定导致“浅阅读”,虽然手机可能更适合于读短内容,但是许多青年人也正在通过手机来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5日《共同参与,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有删改)
[材料三]
ㅤㅤ人类的历史有很多的精神丰碑,要达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阅读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阅读,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只有通过阅读,通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没有阅读,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还远不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甚至还不如更早以前的历史阶段。
ㅤㅤ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节选自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我国人均纸书加电子书的阅读量在8本左右,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发达国家人均年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在10册左右,或者高于10册,加上电子书的数量更高一些。
(3)在世界读书日带来之际,请帮助学校拟写两则关于阅读的宣传标语。
(4)你认为纸质阅读会被网络阅读替代吗?请根据上述材料及自己的学习体验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是关于“阅读”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二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第三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能力,第四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1)结合“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概括可得: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均高于2020年。
(2)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分析词语的意义和作用。“左右”表示这是一个估算的数字,并非“正好8本”,也可能是多余8本,也可能少于8本,去掉后就与事实不符合。最后强调词语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拟写宣传标语要结合活动主题“世界读书日”来理解,并且标语要简洁、凝练。
(4)结合“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可得: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只能在纸质阅读中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纸质阅读中大量存在;结合“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可得:通过纸质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
答案:
(1)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均高于2020年。
(2)不能。“左右”表示这是一个估算的数字,并非“正好8本”,去掉后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攀登书山与知识同行,遨游学海以真理为伴。
(4)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只能在纸质阅读中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纸质阅读中大量存在;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8.(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①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ㅤㅤ②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后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①,崎岖堙厄②,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
ㅤㅤ③元和十年,例移③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ㅤㅤ④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④钱,过期则没⑤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释]①蛮瘴:南方瘴气。②堙厄:险阻。③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④质:抵押。⑤没:没收。
(1)请选出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
A.当时流辈咸推之
咸来问讯
B.在道
虽有至道
C.例移为柳州刺史
不足为外人道
D.归其父母
男有分,女有归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A.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B.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C.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D.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3)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答题。
①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用现代汉语 写出句子的意思)
②请结合第②段内容,探究《小石潭记》一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分析】参考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柳宗元小时候就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当时同辈都推崇他。考中进士科,又应试宏峰科,被授任为校书郎、蓝田县尉。
唐顺宗继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看重礼遇柳宗元,后来王叔文失败了,柳宗元他和七名同家一起都被贬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遭贬逐,经历南方的瘴病之苦,身处崎岖险阻的环境,这更激起了失意文人的压抑愤恨。他抒情叙事,把一切都寄寓在诗文中,作骚体文章十多篇。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按旧例被调任柳州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调任到播州刺史的任命,诏书下达后,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的母亲健在但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地去做刺史,那里是西南边陲,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我和刘禹锡是好友,怎么忍心看他落到这种地步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上奏说这事,刘禹锡最终改任连州刺史。
柳州当地有种风俗,用男孩或女孩作为抵压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债主没收做奴婢,柳宗元革除了这种风俗。那些已经被债主没收的,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父母。江岭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凡是在柳宗元门下学习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A.相同,咸:两个都是“全,都”的意思;
B.不同,道:路/学说;
C.不同,为:做,担任/对,向;
D.不同,归:归还/女子出嫁。
故选:A。
(2)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上任。可据此划分停顿为: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及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①本句的重点词有:如,如果;异,不同;为,是。句意为: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
②选文第②段记叙了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改革,失败后被一贬再贬,“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所以在永州时借游玩山水来排遣内心的郁闷之情。一开始发现小石潭,听到潺潺的水声,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欢快,但是小石潭幽静寂寥的景色,无人欣赏的命运,让他想起了自己被贬谪到地方,孤独寂寞的悲苦。所以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景抒情,先乐后忧。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中“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为了朋友的母亲,而甘愿到更偏远地地方去,表现了重视孝道,友情;根据“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可见他改革除陋习,为民办实事;根据“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可见他道德学问高,愿意指导后学。
答案:
(1)A
(2)B
(3)①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
②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改革,失败后被一贬再贬,在永州时寄情山水,一开始发现小石潭,听到潺潺的水声,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欢快,但是小石潭幽静寂寥的景色,无人欣赏的命运,又勾起了他内心的伤感,所以忧伤凄苦的情绪又弥漫心头。
(4)①重视孝道、友情。为了朋友刘禹锡能更好地照顾母亲,柳宗元自请到更偏远的边陲;②勇于改革,为民办实事。自己拿钱赎回被质押的子女,让他们回家团聚;③提点后学。在柳宗元门下学习的人,最后都成为名士。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9.(4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劳劳亭①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②柳条青。
[注释]①劳劳亭;为古时送别之所。②遣;让。
(1)这两首诗均是送别诗,甲诗点明送别地在长安,乙诗点明送别地在 南京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
《劳劳亭》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其所作年代殆已不可切考,似为作者漫游金陵时作。诗中虽有送别之意,却无送别之人、之事,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此诗前两句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将送别诗意推到了高峰;后两句则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两句,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另辟诗境,别翻新意,从而振起全篇。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的把握。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所以乙诗点明送别地在南京。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又因为“柳”谐音“留”,这一意象经常用来表达惜别之情。
答案:
(1)南京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劳劳亭》抒发了诗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译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译文:
劳劳亭
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是那行人送别的劳劳亭。春风也知道离别的痛苦,不肯让柳条生长出嫩芽。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三、写作。(40分)
10.(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阅读能丰盈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阅读可以是读一本书、一句话、一则广告、一座博物馆……回顾你的阅读生涯,请以“我的阅读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阅读促进你成长的经历。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我的阅读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审题难度较小,考生围绕读书的故事写一篇文章即可。可以写读书乐在使人收获很多,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可以写读书乐在使人心情愉悦,如郑成功所言“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可以写读书乐在能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改变性格。在具体行文中可进行丰富的联想、细腻的刻画、真切的抒情,特别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文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最好通过事件来体现主旨,所以在文章中要加入适量的细节描写,使文章丰满起来。
我的阅读故事
俗话说得好:“风月为益友,诗书是良师。”是啊,博览群书能使人智增百倍,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就变得枯燥乏味。因此,读书是必不可少的。
受爸爸妈影响,我从小就爱听书。记得5岁以前,我还不识字,就听妈妈讲书上的故事,我觉得非常有趣。当时,我就想:要是自己也能看书上的故事,把它讲给妈妈听该多好啊!于是,能识字、会看故事书成了我内心的最大愿望。每次,只要看到大人们在看书,我也会捧着一本儿歌书,装模作样地逐个指着字,高声朗读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儿歌。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我竟在不自觉中认识了很多字,真的一个人能念陌生的儿歌,看较短的故事了。每次看完,我总要咿咿呀呀地读给妈妈听,然后仰起幼稚的小脸,等待着表扬……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
10岁时,我就已经能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原本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非卧龙先生——诸葛亮莫属了。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能让天地飞沙走石,能让山河自动让路。但孔明先生的这一切,我总觉得也得益于他博览群书。因此,对他的崇拜化作了我读书的不竭动力。
如果说,以前我看书纯粹是为了“好看”“有劲”,那么,现在己读小学六年级的我则真正体会了“开卷有益”。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进行一次画画猜歇后语的比赛。刚开始,妈妈一路领先,我净输,可到了最后,我竟然利用从课外书上看到的“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生不如死”这个歇后语把妈妈难倒了,为了这,我还得意了好儿天呢!
还有一次,语文课上教《长征》一文,同学们提问“五岭”是什么意思?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我一听,嘿,刚看过的魏巍写的《地球的红飘带》上不都写着吗?于是我站起来,带着激动和自豪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听着大家的啧啧称赞,望着老师那充满赞许的眼神,那一刻,内心涨涌着一种对优秀课外读物的无比亲昵与感激之情。
如今,尝到课外阅读甜头的我,更是和好书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长大后还想当一个文学家呢!
【点评】读书开阔视野,读书累积知识,读书增长能力,读书的好处真是太多了。本文作者的确也有这种认识、感受。此文既切合了题意,因为父母,爱上了读书,更写出了从书中获取了知识,获得了乐趣,增长了才干,增强了能力。尤为可取的是,作者没有抽象地写读书的好处、乐趣等等,而且实实在在地注重细节描写,如读诸葛亮的感悟,读《长征》的收获等等,很具体、生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仿真模拟卷
(B卷)
一、听•万籁发清音(18分)班级开展“聆听最美声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问题。
1.(4分)下面是“听自然之声”探究组创作的一首小诗。请你阅读,完成任务。
初春的小溪
刚从冰雪的束缚中挣脱出来
一路①wān蜒
一路②xuān嚷
以嘹亮的歌声
轻快的身姿
唱响一整个春天的③xuàn丽
(1)加点字“挣”的正确读音是
A.zhēng
B.zhè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
②
③
2.(10分)下面是“听经典之声”探究组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万物有声,撩动古人千千心结。周南鸟啼,“关关雎鸠,(1) ”掀开古老《诗经》谦谦君子的思恋篇章;东城马鸣,“(2) ,萧萧班马鸣”奏响李白送友人的悲切骊歌;石潭水清,“隔篁竹,闻水声,(3) ”慰藉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寸寸愁肠;茅屋风吼,“(4) ,卷我屋上三重茅”翻开杜甫草堂生活的满目疮痍;古寺乐起,“(5) , ”(《题破山寺后禅院》)凸显诗人常建内心一片安宁;洞庭水急,“(6)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激起孟浩然入仕为官的心愿。古诗文中不乏表现声音的句子,请再写出两句:“(7) , 。”(本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3.(4分)“听同学心声”探究组打算借名著内容为同学解惑。临近期末,小姚同学情绪不稳,静不下心来复习。请你结合《傅雷家书》或《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相关内容,对小姚同学进行劝导。
二、说•演讲有妙法(20分)
4.(20分)班级举行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作为演讲素材,请你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选自姚雪痕《低碳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也能以自身的行为方式,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以下是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量(千瓦时) x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 x0.785;
短途飞机旅行(200千米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米数x 0.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千米到1000千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0.105x (千米数﹣200);
长途飞机旅行( 1000千米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米数x 0.139。
(选自2009年12月10日《中国环境报》)
材料二:
二氧化碳和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具有同源性,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控制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对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倒逼和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实现降碳与污染物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增效;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国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的整体性,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协同推进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温室气体减排道路。
(选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三: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亮眼底色。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专门研发“地形气候保护系统”,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延庆赛区竞赛场馆完工的同时,生态修复也接近尾声,“山林场馆、生态冬奥”尽显其中;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将融雪水、自然降水进行高效回收存储,在雪季时作为造雪用水……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为场馆建设的亮点,助力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让人们在尽享冰雪运动无穷魅力的同时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除此之外,构建绿色智慧交通体系、推广低碳出行方式等也在如期推进,让环境友好的理念扎根生活。
(选自《冬奥效应,奏响新发展理念的乐章》)
材料四:
生活图景一:唐代邛窑生产的省油灯是灯盏中的一种,它由瓷器制成。省油灯初看与普通灯盏没大的区别,但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个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在夹层中注入冷水以降温后,可省一半的油。
生活图景二:到唐代,出现了一种供人们消暑的“凉屋”。这凉屋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犹如民间的水车),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此“凉屋”堪称既绿色又环保。
生活图景三:在古代社会,交通只有水陆两路,除了安步当车以外,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车、轿、船以及马、驴等牲畜。陆上交通工具在两千多年里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1)演讲内容要准确。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排放都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在平常生活中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关注行为方式,为低碳生活做出贡献。
B.得益于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科技创新成为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的亮点之一,助力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
C.低碳生活的理念早已在中国古代社会提出,古人出行只有水陆两路,这也导致陆上交通工具在两千多年里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D.低碳生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势必会影响经济的高速发展,这是摆在我国社会发展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2)演讲思路要清晰。请你围绕“低碳”话题,整合以上材料,补全演讲主体部分的提纲。
(3)演讲要有针对性。本次演讲的听众是中学生及其家长,其中一个内容是向他们发出“低碳细节我落实”的倡议。请你结合材料内容,针对听众身份,向他们各提出一条具体的低碳举措。
①对中学生:
②对学生家长:
(4)演讲要有感染力。本次演讲打算引用一首诗来调动听众情绪,加深听众印象。请你从下面两首诗中推荐一首,按要求完成任务。
[甲]山中景
[元]释英
六月山深处,
松风冷袭衣。
遥知城市里,
扑面火尘飞。
[乙]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佛寺,此处指柏林寺。
我推荐① 诗,因为诗中有这样的“低碳”场景;② 。引用这首诗我希望听众能感受到诗人这样的心情(结合相关诗句分析);③ 。
(5)为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的演讲活动,校广播站要向同学们科普“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低碳生活”的概念、内容、意义等方面为广播站的同学写一段说明性文字。要求讲究说明顺序,100 字左右。
三、读•万物藏至言(38分)
5.(19分)请阅读《雁荡序幕》,完成下列各题。
雁荡序幕
萧乾
①临到名山脚前,是摆架子呢,还是为了使香客们肃穆下来,路已不再那么平坦了。
②极目望去,没有了那齐整的地平线,却是一重重嵯峨的关山。当我们的车由小温岭的山根盘向顶巅的途中,那恍如是做了一场又惊又险的噩梦。向车窗两旁探首,等待着你的永是壁立千仞的峭崖。缩头看看前面,嶙峋的山坡上爬着一条曲折如蛇、旋转如螺的公路。汽车呜呜震响着、奔驰着,如一匹激怒了的巨兽。遇到拐角处,有的乘客时常会脱口喊嚷出来:“司机,司机,慢点开呦!”
③然而这嚷叫早为马达声吞没了。喊的人只好无助地向车窗外看,越是怕越想看啊!
④窗外,田野阡陌尽处,是一片白茫茫的湖雾。湖心似还泊着一只帆船,细小有如一根孤生的芦苇。宁静的湖水闪烁着它那份澄静舒坦,似乎是安排来镇宁乘客们的心情的,它冲散了不少车里的恐怖。
⑤像是结束了一口悠长的叹息,我们的车跨过了小温岭。车身的震响少了,我们的梦也醒了。然而抬头望望那始终警觉着的司机,那坚毅勇敢的背影,一种感激钦佩的心情油然而生。
⑥可是回首看看那如蛇如螺的艰苦工程,更应感激的不还有当日筑路的民伕吗?他们用臂膀凿出这条险路。便是在这样阴雨连绵的季节,也还那样坚固坦平。
⑦车到白溪,载运汽车的摆渡已在伫候着啊。
⑧这以后,我们便投入了雁荡的怀抱。
⑨不须指点,突然你会觉得周围变了样。一路上尽管经过十八座山,高的有,险的也有,然而一个平凡的“山”的观念你脱不掉。但到了雁荡,置身于那幽奇浑然的境界,你将不断地问着自己:这是哪里呀,这么古怪,这么怕人!
⑩汽车停在山口,那里离我们的宿处还有五六里地。
⑪正像一出古典剧的序幕,这五六里地沿途的布置把我们整个引入另一种庄严境地。也正像雁荡的许多重要角色都闪出个侧影。它不要你洞悉,却要你洗刷为铜锈油腻淤塞住的心灵,忘掉沿途的辛苦,准备一具容得下瀑布山影的胸膛。
⑫首先,你得惊讶山到了这里竟全然变了色,苍黑里透着绛紫。平时看见一座不毛之山,你会嫌它植树太少,你划算一座山可以辟作几块梯田,土质宜种荞麦还是桃杏。一句话,你盘算山,支配山,你是山的主人。到这里,山却成为你的主人了。
⑬埋伏在四周的,哪有一个驯顺家伙呀!有的像一只由天上击下来的巨拳,握得那样牢,似有无限重力蟠结在拳心。击下来倒也罢,它偏悬在半空,叫你承受那被击的疼痛感觉。迎面,矗入天空的,是一只拱起的臂肘,上面长满了积年的疤痕。臂肘旁边,不知谁在长长伸着两个秀细指头( 双佒峰),及至你一逼视,手指下面还睁了一双骷髅般深陷的黑眼(老虎洞),对你眈眈怒视。左边又出现一面悬崖绝壁(云霞嶂),上面依稀布满了斑斓的朱霞。这一切,都像伏卧着的巨兽,岘岩上垂落着这巨兽的唾涎,有的地方还是悬空散下,如檐前细雨,当地人叫作雪花天。
⑭沿着一道小溪,我们到达了旅社。一顿异常香甜的午饭后,我们各拄了根棍子,齐向灵岩拔步。
(选自《河山漫记•雁荡行》)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游览梳理图。
(2)本文语言优美隽永,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作者在写雁荡之行时,为什么要写“平时看见一座不毛之山”的感想?
(4)作者写雁荡之行,融入了深沉之思。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作者的感悟。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们往往因自己的性情与山水的性格相近而乐山乐水。“埋伏在四周的,哪有一个驯顺家伙呀!”作者笔下的雁荡山拥有鲜明的个性。你觉得下面人物会喜欢这座“不驯顺”的名山吗?请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A.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C.贝多芬(《名人传》)
我选 , 。
6.(19分)请阅读经典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乙]工之侨为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②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③之山,不知其所终。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太常:太常寺。官署名,掌管祭祀、礼乐等事。②期(jī)年:一周年。⑨宕冥:幽深昏暗。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面“文言词句”中的加点词。
文言现象
文言词句
解释
方法
词类活用
匣而埋诸士
A
[课内迁移]策(用马鞭驱赶)之不以其道
古今异义
抱以适市
B
[查阅词典]①到……去。②恰好。③刚才。
通假字
希世之珍也
C
[指出通假]才美不外见(同“现”)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4)文言文中的虚词承担着表情达意的功能。请结合文本内容,揣摩下面句中“也”字蕴含的情感。
①其真不知马也!
②悲哉世也!
(5)[甲][乙]两文在论事说理的技巧上有共通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四、写•文为心之声(40分),任选一个写作任务,按要求写作。
7.(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慢下来,邂逅身边的风景;慢下来,重拾错过的情感:慢下来,收获更多的感悟……慢下来,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
以“慢下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写作标准:
ㅤㅤ(1)紧扣“慢下来”合理取材,中心明确,价值观正确;(2)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详略得当;(3)思路清晰,语言连贯;(4)如果写游记,要体现游记的要素;如果写故事,可以通过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去丰富细节,使情节更加曲折,人物更加生动。
要求:(1)按照写作标准写作;(2)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慢下来,邂逅身边的风景;慢下来,重拾错过的情感:慢下来,收获更多的感悟……慢下来,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
以“慢下来”为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写作标准:
ㅤㅤ(1)围绕“慢下来”表达明确的观点,观点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2)材料紧扣观点,使用的材料要经得起推敲;(3)运用合适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清晰;(4)如果写演讲稿,要做到“心中有听众”;如果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要求:(1)按照写作标准写作;(2)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听•万籁发清音(18分)班级开展“聆听最美声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问题。
1.(4分)下面是“听自然之声”探究组创作的一首小诗。请你阅读,完成任务。
初春的小溪
刚从冰雪的束缚中挣脱出来
一路①wān蜒
一路②xuān嚷
以嘹亮的歌声
轻快的身姿
唱响一整个春天的③xuàn丽
(1)加点字“挣”的正确读音是 B
A.zhēng
B.zhè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 蜿
② 喧
③ 绚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答案:
(1)B
(2)①蜿②喧③绚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10分)下面是“听经典之声”探究组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万物有声,撩动古人千千心结。周南鸟啼,“关关雎鸠,(1) 在河之洲 ”掀开古老《诗经》谦谦君子的思恋篇章;东城马鸣,“(2)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奏响李白送友人的悲切骊歌;石潭水清,“隔篁竹,闻水声,(3) 如鸣佩环 ”慰藉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寸寸愁肠;茅屋风吼,“(4)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翻开杜甫草堂生活的满目疮痍;古寺乐起,“(5) 万籁此都寂 , 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凸显诗人常建内心一片安宁;洞庭水急,“(6)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激起孟浩然入仕为官的心愿。古诗文中不乏表现声音的句子,请再写出两句:“(7) 好鸟相鸣 , 嘤嘤成韵 。”(本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
(1)在河之洲(注意“洲”的书写)
(2)挥手自兹去(注意“兹”的书写)
(3)如鸣佩环
(4)八月秋高风怒号(注意“号”的书写)
(5)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6)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注意“撼”的书写)
(7)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4分)“听同学心声”探究组打算借名著内容为同学解惑。临近期末,小姚同学情绪不稳,静不下心来复习。请你结合《傅雷家书》或《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相关内容,对小姚同学进行劝导。
【分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劝说语要语言得体,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针对“小姚同学情绪不稳,静不下心来复习”的现状,劝说时要结合两部名著的内容。注意要有称呼,语气诚恳,有感染力。
答案:
示例:小姚,你好!还记得咱们读过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吗?这本书中的第三章谈论了“静”,做到“静”可以让你感受万物,领略趣味,从容不迫。现在开始我们一起来稳定情绪,静下心来,认真复习,好吗?
【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
①说话要讲究文明和修养,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②说话要讲文明,懂礼貌。根据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教养、心态以及长幼、亲疏等,考虑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还应考虑用什么样的言辞、语气、态度来说。
③说话还要做到因地制宜。如在非正式场合与同学、朋友交谈,应注意自然、亲切;在正式场合,则必须庄重、严肃;在喜庆场合,应多讲些吉利话;在悲痛场合,就不能任意谈笑,言谈举止应与当时的气氛一致。
二、说•演讲有妙法(20分)
4.(20分)班级举行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作为演讲素材,请你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选自姚雪痕《低碳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也能以自身的行为方式,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以下是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量(千瓦时) x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 x0.785;
短途飞机旅行(200千米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米数x 0.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千米到1000千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0.105x (千米数﹣200);
长途飞机旅行( 1000千米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米数x 0.139。
(选自2009年12月10日《中国环境报》)
材料二:
二氧化碳和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具有同源性,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控制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对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倒逼和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实现降碳与污染物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增效;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国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的整体性,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协同推进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温室气体减排道路。
(选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三: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亮眼底色。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专门研发“地形气候保护系统”,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延庆赛区竞赛场馆完工的同时,生态修复也接近尾声,“山林场馆、生态冬奥”尽显其中;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将融雪水、自然降水进行高效回收存储,在雪季时作为造雪用水……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为场馆建设的亮点,助力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让人们在尽享冰雪运动无穷魅力的同时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除此之外,构建绿色智慧交通体系、推广低碳出行方式等也在如期推进,让环境友好的理念扎根生活。
(选自《冬奥效应,奏响新发展理念的乐章》)
材料四:
生活图景一:唐代邛窑生产的省油灯是灯盏中的一种,它由瓷器制成。省油灯初看与普通灯盏没大的区别,但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个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在夹层中注入冷水以降温后,可省一半的油。
生活图景二:到唐代,出现了一种供人们消暑的“凉屋”。这凉屋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犹如民间的水车),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此“凉屋”堪称既绿色又环保。
生活图景三:在古代社会,交通只有水陆两路,除了安步当车以外,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车、轿、船以及马、驴等牲畜。陆上交通工具在两千多年里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1)演讲内容要准确。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A.二氧化碳排放都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在平常生活中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关注行为方式,为低碳生活做出贡献。
B.得益于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科技创新成为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的亮点之一,助力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
C.低碳生活的理念早已在中国古代社会提出,古人出行只有水陆两路,这也导致陆上交通工具在两千多年里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D.低碳生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势必会影响经济的高速发展,这是摆在我国社会发展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2)演讲思路要清晰。请你围绕“低碳”话题,整合以上材料,补全演讲主体部分的提纲。
(3)演讲要有针对性。本次演讲的听众是中学生及其家长,其中一个内容是向他们发出“低碳细节我落实”的倡议。请你结合材料内容,针对听众身份,向他们各提出一条具体的低碳举措。
①对中学生: 身体力行,节约用电;学习低碳知识,向身边的大人宣传计算碳排放量的知识。
②对学生家长: 绿色出行,上下班尽量选择公共交通,非紧要的短途出行可选择共享单车或步行。
(4)演讲要有感染力。本次演讲打算引用一首诗来调动听众情绪,加深听众印象。请你从下面两首诗中推荐一首,按要求完成任务。
[甲]山中景
[元]释英
六月山深处,
松风冷袭衣。
遥知城市里,
扑面火尘飞。
[乙]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佛寺,此处指柏林寺。
我推荐① 甲 诗,因为诗中有这样的“低碳”场景;② 诗人远离城市,安居深山,沐浴在清凉的山风中避暑消热,避暑方式低碳有诗意 。引用这首诗我希望听众能感受到诗人这样的心情(结合相关诗句分析);③ “松风”“冷”写出诗人徜徉山中的清凉与惬意,“遥知”两字将山里的自然之气与城市中火尘缭绕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内心的满足愉悦,对山中景色的喜爱 。
(5)为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的演讲活动,校广播站要向同学们科普“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低碳生活”的概念、内容、意义等方面为广播站的同学写一段说明性文字。要求讲究说明顺序,100 字左右。
【分析】本文由四则材料组成。材料一讲低碳生活的概念及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本计算公式,材料二讲控制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的意义,材料三讲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体现了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材料四例句古代低碳的生活。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有误,由“二氧化碳和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具有同源性,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可知。
B.正确。
C.有误,“陆上交通工具在两千多年里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与“在古代社会,交通只有水陆两路”构不成因果关系。
D.有误,由“中国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的整体性,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协同推进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温室气体减排道路”可知,这一难题我国已开始解决。
故选:B。
(2)本题考查提纲内容的补充。由““地形气候保护系统”降低能源消耗”“场馆建设与生态修复并行”“滑雪公园循环用水促环保”可知,①处填“以低碳理念助力体育建设”。由“控制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对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整体性”可知,②处填“控制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由“到唐代,出现了一种供人们消暑的“凉屋”。这凉屋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犹如民间的水车),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此“凉屋”堪称既绿色又环保”可知,③处填“借水循坏,搭建‘凉屋’”。
(3)本题考查写倡议的能力。解答时,要围绕“低碳细节我落实”的主题,注意听众的身份即可。示例:①对中学生:身体力行,节约用电;学习低碳知识,向身边的大人宣传计算碳排放量的知识。 ②对家长:绿色出行,上下班尽量选择公共交通,非紧要的短途出行可选择共享单车或步行。
(4)本题考查写推荐词。解答时,明确观点,理解诗歌的含义,注意诗歌内容与“低碳”的关系。如推荐甲诗,就结合诗人安居深山,沐浴在清凉的山风中避暑消热的方式及诗中的“松风”“冷”来分析;如推荐乙诗,就要结合“泊舟”就是诗人出门选择舟行的出行方式来分析,诗中的“遥闻”“深松”更是雨后画境般的景物的浓缩。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写作时,要从“低碳生活”的概念、内容、意义等方面入手。可以结合文本中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也能以自身的行为方式,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亮眼底色”“构建绿色智慧交通体系、推广低碳出行方式等也在如期推进,让环境友好的理念扎根生活”来介绍“低碳生活”。可以表述为:低碳生活是一种以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为目的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我们要响应国家政策,关注个人行为方式,把低碳生活同经济发展、体育事业、生态环境等结合起来,让低碳生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答案:
(1)B
(2)①以低碳理念助力体育建设。②控制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③借水循坏,搭建“凉屋”。
(3)①身体力行,节约用电;学习低碳知识,向身边的大人宣传计算碳排放量的知识。 ②绿色出行,上下班尽量选择公共交通,非紧要的短途出行可选择共享单车或步行。
(4)示例一:①甲②诗人远离城市,安居深山,沐浴在清凉的山风中避暑消热,避暑方式低碳有诗意③“松风”“冷”写出诗人徜徉山中的清凉与惬意,“遥知”两字将山里的自然之气与城市中火尘缭绕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内心的满足愉悦,对山中景色的喜爱
【示例二】①乙②诗人出门选择舟行,靠岸后沿着小径上山,出行方式绿色低碳③“遥闻”“深松”点明山景的幽美,雨后青山、雨雾缭绕、山峰耸立宛若画境,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恬淡
(5)低碳生活是一种以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为目的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我们要响应国家政策,关注个人行为方式,把低碳生活同经济发展、体育事业、生态环境等结合起来,让低碳生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点评】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是中考中常见的语言运用题,它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之后,把最核心的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有机组合,并要求简明扼要。
三、读•万物藏至言(38分)
5.(19分)请阅读《雁荡序幕》,完成下列各题。
雁荡序幕
萧乾
①临到名山脚前,是摆架子呢,还是为了使香客们肃穆下来,路已不再那么平坦了。
②极目望去,没有了那齐整的地平线,却是一重重嵯峨的关山。当我们的车由小温岭的山根盘向顶巅的途中,那恍如是做了一场又惊又险的噩梦。向车窗两旁探首,等待着你的永是壁立千仞的峭崖。缩头看看前面,嶙峋的山坡上爬着一条曲折如蛇、旋转如螺的公路。汽车呜呜震响着、奔驰着,如一匹激怒了的巨兽。遇到拐角处,有的乘客时常会脱口喊嚷出来:“司机,司机,慢点开呦!”
③然而这嚷叫早为马达声吞没了。喊的人只好无助地向车窗外看,越是怕越想看啊!
④窗外,田野阡陌尽处,是一片白茫茫的湖雾。湖心似还泊着一只帆船,细小有如一根孤生的芦苇。宁静的湖水闪烁着它那份澄静舒坦,似乎是安排来镇宁乘客们的心情的,它冲散了不少车里的恐怖。
⑤像是结束了一口悠长的叹息,我们的车跨过了小温岭。车身的震响少了,我们的梦也醒了。然而抬头望望那始终警觉着的司机,那坚毅勇敢的背影,一种感激钦佩的心情油然而生。
⑥可是回首看看那如蛇如螺的艰苦工程,更应感激的不还有当日筑路的民伕吗?他们用臂膀凿出这条险路。便是在这样阴雨连绵的季节,也还那样坚固坦平。
⑦车到白溪,载运汽车的摆渡已在伫候着啊。
⑧这以后,我们便投入了雁荡的怀抱。
⑨不须指点,突然你会觉得周围变了样。一路上尽管经过十八座山,高的有,险的也有,然而一个平凡的“山”的观念你脱不掉。但到了雁荡,置身于那幽奇浑然的境界,你将不断地问着自己:这是哪里呀,这么古怪,这么怕人!
⑩汽车停在山口,那里离我们的宿处还有五六里地。
⑪正像一出古典剧的序幕,这五六里地沿途的布置把我们整个引入另一种庄严境地。也正像雁荡的许多重要角色都闪出个侧影。它不要你洞悉,却要你洗刷为铜锈油腻淤塞住的心灵,忘掉沿途的辛苦,准备一具容得下瀑布山影的胸膛。
⑫首先,你得惊讶山到了这里竟全然变了色,苍黑里透着绛紫。平时看见一座不毛之山,你会嫌它植树太少,你划算一座山可以辟作几块梯田,土质宜种荞麦还是桃杏。一句话,你盘算山,支配山,你是山的主人。到这里,山却成为你的主人了。
⑬埋伏在四周的,哪有一个驯顺家伙呀!有的像一只由天上击下来的巨拳,握得那样牢,似有无限重力蟠结在拳心。击下来倒也罢,它偏悬在半空,叫你承受那被击的疼痛感觉。迎面,矗入天空的,是一只拱起的臂肘,上面长满了积年的疤痕。臂肘旁边,不知谁在长长伸着两个秀细指头( 双佒峰),及至你一逼视,手指下面还睁了一双骷髅般深陷的黑眼(老虎洞),对你眈眈怒视。左边又出现一面悬崖绝壁(云霞嶂),上面依稀布满了斑斓的朱霞。这一切,都像伏卧着的巨兽,岘岩上垂落着这巨兽的唾涎,有的地方还是悬空散下,如檐前细雨,当地人叫作雪花天。
⑭沿着一道小溪,我们到达了旅社。一顿异常香甜的午饭后,我们各拄了根棍子,齐向灵岩拔步。
(选自《河山漫记•雁荡行》)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游览梳理图。
(2)本文语言优美隽永,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作者在写雁荡之行时,为什么要写“平时看见一座不毛之山”的感想?
(4)作者写雁荡之行,融入了深沉之思。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作者的感悟。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们往往因自己的性情与山水的性格相近而乐山乐水。“埋伏在四周的,哪有一个驯顺家伙呀!”作者笔下的雁荡山拥有鲜明的个性。你觉得下面人物会喜欢这座“不驯顺”的名山吗?请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A.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C.贝多芬(《名人传》)
我选 A , 我觉得保尔•柯察金会喜欢这座山。保尔在成长之路上经历了战场的搏杀、工地的折磨、情感的波折,但他从未屈服,始终坚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人生目标。他的不屈服与雁荡山的“不驯顺”十分契合 。
【分析】作者极力渲染雁荡山的高峻和山路的曲折危险,联想到肩负如此艰苦工程的民佚和始终保持警觉的司机,赞美这些普通劳动人民的坚毅勇敢、无私付出。作者沉醉于雁荡幽奇景色,忘掉旅途辛苦,感悟到人要不断开阔自己的心胸,不要为“铜锈油腻”淤塞内心,而应保持心灵的淡泊与旷达。作者领略到雁荡山的奇伟景象,思考山与人的关系,发出“到这里,山却成为你的主人了”这样的感慨,赞美雁荡山特立独行的品格,感叹自然的伟大和人的渺小。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①结合“当我们的车由小温岭的山根盘向顶巅的途中,那恍如是做了一场又惊又险的噩梦”可得:由小温岭的山根盘向顶巅的途中;②结合“然而抬头望望那始终警觉着的司机,那坚毅勇敢的背影,一种感激钦佩的心情油然而生”可得:感激钦佩;③结合“你得惊讶山到了这里竟全然变了色,苍黑里透着绛紫”“有的像一只由天上击下来的巨拳,握得那样牢,似有无限重力蟠结在拳心。击下来倒也罢,它偏悬在半空,叫你承受那被击的疼痛感觉”“左边又出现一面悬崖绝壁(云霞嶂),上面依稀布满了斑斓的朱霞。这一切,都像伏卧着的巨兽,岘岩上垂落着这巨兽的唾涎,有的地方还是悬空散下,如檐前细雨,当地人叫作雪花天”等句子可得:浓郁的山色、多变的山势;④结合“沿着一道小溪,我们到达了旅社”可得:到达旅社。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画线句子“迎面,矗入天空的,是一只拱起的臂肘,上面长满了积年的疤痕”中,作者运用了“矗”“拱”“长”三个动词,用语生动形象,写出了雁荡山的高峻和形状的怪异,给人一种震撼之感。这句话中把山比作“臂肘”,把山的表层比作“疤痕”,运用比喻的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写出山的嶙峋沧桑,体现了山不驯顺的特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你得惊讶山到了这里竟全然变了色,苍黑里透着绛紫。平时看见一座不毛之山,你会嫌它植树太少,你划算一座山可以辟作几块梯田,土质宜种荞麦还是桃杏”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不毛之山”与眼前的雁荡山进行对比,突出了雁荡山的怪异独特。联系后面的“一句话,你盘算山,支配山,你是山的主人。到这里,山却成为你的主人了”可知,写“平时看见一座不毛之山”的感想,引发了对人与山关系的思考,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意蕴。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结合②③④⑤⑥段中的“向车窗两旁探首,等待着你的永是壁立千仞的峭崖。缩头看看前面,嶙峋的山坡上爬着一条曲折如蛇、旋转如螺的公路”“我们的车跨过了小温岭。车身的震响少了,我们的梦也醒了。然而抬头望望那始终警觉着的司机,那坚毅勇敢的背影,一种感激钦佩的心情油然而生”“可是回首看看那如蛇如螺的艰苦工程,更应感激的不还有当日筑路的民伕吗?他们用臂膀凿出这条险路。便是在这样阴雨连绵的季节,也还那样坚固坦平”等内容可知,作者极力渲染雁荡山的高峻和山路的曲折危险,联想到肩负如此艰苦工程的民佚和始终保持警觉的司机,赞美这些普通劳动人民的坚毅勇敢、无私付出。结合“这以后,我们便投入了雁荡的怀抱”“但到了雁荡,置身于那幽奇浑然的境界,你将不断地问着自己:这是哪里呀,这么古怪,这么怕人”“这五六里地沿途的布置把我们整个引入另一种庄严境地。也正像雁荡的许多重要角色都闪出个侧影。它不要你洞悉,却要你洗刷为铜锈油腻淤塞住的心灵,忘掉沿途的辛苦,准备一具容得下瀑布山影的胸膛”可得:作者沉醉于雁荡幽奇景色,忘掉旅途辛苦,感悟到人要不断开阔自己的心胸,不要为“铜锈油腻”淤塞内心,而应保持心灵的淡泊与旷达。结合“你得惊讶山到了这里竟全然变了色,苍黑里透着绛紫。平时看见一座不毛之山,你会嫌它植树太少,你划算一座山可以辟作几块梯田,土质宜种荞麦还是桃杏。一句话,你盘算山,支配山,你是山的主人。到这里,山却成为你的主人了”可得:作者领略到雁荡山的奇伟景象,思考山与人的关系,发出“到这里,山却成为你的主人了”这样的感慨,赞美雁荡山特立独行的品格,感叹自然的伟大和人的渺小。
(5)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作者笔下的雁荡山拥有“不驯顺”的鲜明的个性,而名著中的人物也具有鲜明的个性。任选一例,结合人物事迹以及“勇敢”“坚强不屈”“不安于现状”等品质进行阐述即可。
答案:
(1)①由小温岭的山根盘向顶巅的途中;(2)感激钦佩;(3)浓郁的山色、多变的山势;(4)到达旅社
(2)示例一:“矗”“拱”“长”三个动词写出了雁荡山的高峻和形状的怪异,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示例二: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山比作“臂肘”,把山的表层比作“疤痕”,写出山的嶙峋沧桑,体现了山不驯顺的特点。
(3)示例:把“不毛之山”与眼前的雁荡山进行对比,突出了雁荡山的怪异独特,引发了对人与山关系的思考,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意蕴。
(4)示例一:作者极力渲染雁荡山的高峻和山路的曲折危险,联想到肩负如此艰苦工程的民佚和始终保持警觉的司机,赞美这些普通劳动人民的坚毅勇敢、无私付出。
示例二:作者沉醉于雁荡幽奇景色,忘掉旅途辛苦,感悟到人要不断开阔自己的心胸,不要为“铜锈油腻”淤塞内心,而应保持心灵的淡泊与旷达。
示例三:作者领略到雁荡山的奇伟景象,思考山与人的关系,发出“到这里,山却成为你的主人了”这样的感慨,赞美雁荡山特立独行的品格,感叹自然的伟大和人的渺小。
(5)示例一:我觉得保尔•柯察金会喜欢这座山。保尔在成长之路上经历了战场的搏杀、工地的折磨、情感的波折,但他从未屈服,始终坚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人生目标。他的不屈服与雁荡山的“不驯顺”十分契合。
示例二:我觉得孙少安会喜欢这座山。孙少安是农民的儿子,但他不安于现状,走出衣村去求学,到黄原做揽工,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不屈服与雁荡山的“不驯顺”十分契合。
示例三:我觉得贝多芬会喜欢这座山。贝多芬遭遇爱情的背叛、双目失明的悲痛,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命运交响曲》等伟大的乐章。他的不屈服与雁荡山的“不驯顺”十分契合。
【点评】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句式的结构特点等方面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6.(19分)请阅读经典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乙]工之侨为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②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③之山,不知其所终。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太常:太常寺。官署名,掌管祭祀、礼乐等事。②期(jī)年:一周年。⑨宕冥:幽深昏暗。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面“文言词句”中的加点词。
文言现象
文言词句
解释
方法
词类活用
匣而埋诸士
A 用匣子装
[课内迁移]策(用马鞭驱赶)之不以其道
古今异义
抱以适市
B 到……去
[查阅词典]①到……去。②恰好。③刚才。
通假字
希世之珍也
C 同“稀”
[指出通假]才美不外见(同“现”)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4)文言文中的虚词承担着表情达意的功能。请结合文本内容,揣摩下面句中“也”字蕴含的情感。
①其真不知马也!
②悲哉世也!
(5)[甲][乙]两文在论事说理的技巧上有共通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分析】参考译文:
甲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满一年后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A.句意: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匣,用匣子装。
B.句意:抱着它到集市上。适,到……去。
C.句意: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希,同“稀”。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根据意思可断句为: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且,尚且;安,怎么。句意: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重点词语:遂,于是,就;去,离开。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句意: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4)本题考查对句子内涵的理解。
①这句话的意思为: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也”与“其”连用,表示反诘语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埋没和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②这句话的意思为:这个社会真可悲啊。“也”在这里表示感叹语气,抒发了作者对这个世道的极度不满之情。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理解。甲文借物喻人,借千里马喻指人才,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而“食马者”竟然说是“天下无马”,以此表达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讽刺与抨击;乙文也是借物喻人,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
答案:
(1)A.用匣子装;B.到……去;C.同“稀”。
(2)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
(3)①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4)①“也”与“其”连用,表示反诘语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埋没和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②“也”在这里表示感叹语气,抒发了作者对这个世道的极度不满之情。
(5)两文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说理方式,甲文借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表达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讽刺与抨击;乙文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
【点评】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四、写•文为心之声(40分),任选一个写作任务,按要求写作。
7.(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慢下来,邂逅身边的风景;慢下来,重拾错过的情感:慢下来,收获更多的感悟……慢下来,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
以“慢下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写作标准:
ㅤㅤ(1)紧扣“慢下来”合理取材,中心明确,价值观正确;(2)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详略得当;(3)思路清晰,语言连贯;(4)如果写游记,要体现游记的要素;如果写故事,可以通过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去丰富细节,使情节更加曲折,人物更加生动。
要求:(1)按照写作标准写作;(2)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慢下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审题可知,材料的关键词是“慢”。写作前必须弄清“慢”这个关键词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延伸思考。“慢”是相对“快”而言的一种生存法则。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和规则,“慢”就是其中一种。“慢”追求的是过程,感受体验的也是过程,在漫长的过程中蓄积力量,厚积薄发。“慢”也是一种处世之道。“欲速则不达”和“揠苗助长”都是典型的反例。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忙于各种事务,疲于应付,神色憔悴,步履匆匆,少有时间静下来沉思生活,检点人生,很容易在这物化的世界里迷失自己,陷于焦虑与矛盾的境地。“慢”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人生需要慢慢品味,在慢中体味着生活的酸甜苦練,达到诗意地生存。“慢”还是一种修养。慢,看起来不灵活,不够机敏,其实是在准确地把握火候,是一种老到,它避免了盲动的风险。“慢”更是一种心境。许多人戏称“我不是在工作,就是在为工作做准备”。殊不知在快点,再快点的急速行驶中,我们失去了太多,“慢”可以让我们在从容和舒缓中收获人生的成熟。从以上角度任选一个方面构思即可,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情感体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魔,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慢下来
走在车水马龙,人群众多的街道上。你可曾发现在角落里,也曾有精彩的时刻。其实,生活有时,慢下来会更精彩。
暑假,我抛下深重、繁多的作业,跟随父母去乡下一同看望姥姥、姥爷,并且感受一下乡间的快乐慢生活。几个月未到姥姥家,感觉变化好大啊!
来到姥姥家正值中午,跟姥姥们一起吃午饭,我狼吞虎咽地吃着饭,爸爸在一旁说:“孩子,你不应该狼吞虎咽地吃饭,你应该细嚼慢咽,慢慢品尝美味菜肴的滋味。”我听了爸爸的话,慢下来的感觉真的不错。慢慢地品尝可口的饭菜是多么的精彩。
吃完饭后,来到院中,炎热的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姥姥家院子中有一棵大树,我来到树下庇荫处,此时姥爷拿了一副象棋过来,我和姥爷下起了象棋。我为了能赢,急于吃掉姥爷的棋子,我用了一个主力去杀掉他的一个小兵,却反让姥爷把我的主力给吃掉了。就这样换棋子,最终我由于兵力不足,只剩残兵败将,让姥爷把我拿下了。
姥爷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做人应该稳重,你这样过于着急,像你这样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听了姥爷的话,我又和姥爷下了一盘棋,这次我学会了稳定情绪,慢慢地走好每一步棋,姥爷也一直在找让我输掉比赛的关键点,终于我学会了慢下来,最终赢了这盘棋。
慢下来,等待你的是精彩!
【点评】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立案件事,一是慢慢吃饭,感觉到了饭菜的可口;二是慢慢地走好每一步棋,最终赢了这盘棋。最后得出主题:慢下来,等待你的是精彩!文章中心突出,事例详实,景色描写生动,语言流畅通顺,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性的文章。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慢下来,邂逅身边的风景;慢下来,重拾错过的情感:慢下来,收获更多的感悟……慢下来,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
以“慢下来”为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写作标准:
ㅤㅤ(1)围绕“慢下来”表达明确的观点,观点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2)材料紧扣观点,使用的材料要经得起推敲;(3)运用合适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清晰;(4)如果写演讲稿,要做到“心中有听众”;如果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要求:(1)按照写作标准写作;(2)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慢下来”为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审题可知,材料的关键词是“慢”。写作前必须弄清“慢”这个关键词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延伸思考。“慢”是相对“快”而言的一种生存法则。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和规则,“慢”就是其中一种。“慢”追求的是过程,感受体验的也是过程,在漫长的过程中蓄积力量,厚积薄发。“慢”也是一种处世之道。“欲速则不达”和“揠苗助长”都是典型的反例。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忙于各种事务,疲于应付,神色憔悴,步履匆匆,少有时间静下来沉思生活,检点人生,很容易在这物化的世界里迷失自己,陷于焦虑与矛盾的境地。“慢”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人生需要慢慢品味,在慢中体味着生活的酸甜苦練,达到诗意地生存。“慢”还是一种修养。慢,看起来不灵活,不够机敏,其实是在准确地把握火候,是一种老到,它避免了盲动的风险。“慢”更是一种心境。许多人戏称“我不是在工作,就是在为工作做准备”。殊不知在快点,再快点的急速行驶中,我们失去了太多,“慢”可以让我们在从容和舒缓中收获人生的成熟。从以上角度任选一个方面构思即可,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情感体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魔,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观点。确定好文章的观点之后,就需要围绕观点选取最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进行论证。
慢下来
“慢”是一种祝福,华语文化的语境最是如此。请人吃饭是慢慢吃,送人别离是慢慢走,听人倾诉是慢慢说,凡此种种,皆以“慢”字当头。
成都人有句顺口溜:不要慌,不要忙,哪个忙人得下场?一个忙人是韩信,一个忙人楚霸王。霸王忙来乌江丧,韩信忙来丧未央……对成都人而言,有慢且闲,并非是不思进取伤及颜面的事,反倒有几分自在豪气拌在其中。于是,成都人工作之余便散到江畔公园数不胜数的茶馆,享受着“杯中乾坤大,茶中日月长”的悠闲时光,将快乐的平民慢生活演绎得真切到位。
可在瞬息万变、分秒必争的信息时代,纵使个人等得了,时代也是等不得的,人人都在扬鞭疾驰,城市面孔日新月异,这叫人怎么个慢法?或许,我们无法左右周遭的人和事,但至少可以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
“慢读”找回文学之美。“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游手好闲的英雄,那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开篇就如此甜蜜忧伤,令生活在盲目争先的不断循环的城市人不禁为之惊醒。图书市场为了响应急切潦草的读书观,纷纷出版“一篇文章概括一本名著,一天通读几部史书”之类的浓缩书籍。殊不知,读书的乐趣本来就在于慢慢品读,从语言和段落中找寻文学的美。“慢读”提倡人们回归原本的读书态度,体会跟作者的文字交流,从而感悟自己的人生轨迹。
“慢游”不要“到此一游”。“慢游”方式的提出是针对走马观花以及当下以炫富、购物为主要目的的大众化商业旅游的。“慢游”主张扎进陌生的地方沉淀自我,融入当地生活,享受文化浸入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在一个旅游点真正生活过,而不仅仅是停留过。
人类生存至今,就像一条被时光推动的长长链条,一茬人走了会再来另一茬人,新旧交替,时光的存在便有了长度的概念,生命作为时光长河中的个体,也许无力阻止时光的飞速奔跑,但人类从未放弃通过调节自身状态以适应发展需要。在关注生命长度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更关注生命的宽度和深度。细心留意,诸如“慢读”“慢游”“慢食”“慢生活”等生活方式,正真切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闲暇时,我们不妨慢下来,让生活工作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点评】文章开篇以华语文化的“慢”字解释开头,引出下文。又以成都人的慢生活为例论述论点。文章主体部分分两层分别论述了“慢读”找回文学之美,“慢游”不要“到此一游”,强调让人们的生活脚步慢一些。文末再次点题,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仿真模拟卷(AB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默写,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仿真模拟卷(AB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根据提示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区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仿真模拟卷(AB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与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