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全国通用中考生物真题汇编
【备战2023】2022年全国通用中考生物真题汇编——专题01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备战2023】2022年全国通用中考生物真题汇编——专题01生物与环境(解析版),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2022·连云港)
1. 图表示某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所有生物可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B. 能量沿着图中的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C. 太阳能→草→兔→鹰可表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D. 图中只有3条食物链,鹰与蛇仅是竞争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蛇→鹰,草→鼠→鹰,草→鼠→蛇→鹰。
【详解】A.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图中只包含生物部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物部分的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图中的所有生物不可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B正确。
C.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太阳能属于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不含非生物部分,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图中有4条食物链,其中鹰以蛇为食,所以它们是捕食关系,其中蛇和鹰都以鼠、兔为食,所以它们之间又有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B。
(2022·临沂)
2. 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生物能进行呼吸
C.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 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体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正确。
B.鲸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因此,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体现生物能进行呼吸,正确。
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体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错误。
D.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体现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正确。
故选C。
(2022·达州)
3. 我国很多古诗词和民俗谚语中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解释不恰当的是( )
A.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植物的无性生殖
B.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生物影响环境
C.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答案】B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A.“插柳”意思是用柳树的枝条插在土壤中,即扦插,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
B.描述的是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说明了影响柳树长出新叶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C正确。
D.“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腐生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了。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B。
(2022·达州)
4.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优美的旋律让人们对美丽的大草原十分向往。下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添加图二中的C和非生物部分
B. 若该草原生态系统遭到污染,图一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
C.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二中②过程开始的
D. 物质和能量在图二中的A、B、C之间循环流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片信息可知:图二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详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需要补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故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D错误。
故选D。
(2022·德阳)
5. 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生活需要营养 B. 能生长繁殖
C.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C。
【点睛】关键是把握生物的特征。
(2022·南充)
6.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中唯一的乔木树种,其细胞透水性较强,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排泄盐分,故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以上材料体现了(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生物依赖于环境 D. 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影响环境,同时环境也影响生物。
【详解】胡杨其细胞透水性较强,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排泄盐分,故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还能改良土壤,因此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故选D。
(2022·自贡)
7. 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的四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阳光→植物→兔→孤狸 B. 草→昆虫→青蛙→蛇
C. 剑水蚤→蜻蜓幼虫→鱼 D. 黄雀→螳螂→蝉→树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不正确。
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
C.剑水蚤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不正确。
D.箭头是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D不正确。
故选B。
(2022·自贡)
8.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阳光、空气、水等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 釜溪河里的水草能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
C. 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 D.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详解】A.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A错误。
B.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某些细菌也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自己制作有机物,也属于生产者),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最终威胁人类,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D正确。
故选A。
(2022·云南)
9.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蜻蜓点水 B. 蜜峰采蜜 C. 桃树开花 D. 冰雪消融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蜻蜓点水 ”、“蜜峰采蜜”、“桃树开花”都包含生物,都具有生命现象;而“冰雪消融”不包含生物,没有生命现象。
故选D。
(2022·云南)
10.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A不符合题意。
B.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与环境之间、森林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并产生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统一体系。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D.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仍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2·云南)
11. 我们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洱海的是( )
A. 使用环保购物袋 B. 垃圾分类回收
C. 雨污分流 D. 滥捕鱼类水产资源
【答案】D
【解析】
【分析】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垃圾分类回收,循环高效利用资源;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公共场合燃放烟花爆竹等。
【详解】A.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白色垃圾污染,有利于保护洱海,A正确。
B.垃圾分类回收,循环高效利用资源,有利于保护洱海,B正确。
C.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有利于保护洱海,C正确。
D.滥捕鱼类水产资源,不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保护洱海,D错误。
故选D。
(2022·重庆)
12. 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B. 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
C.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D. 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详解】A.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很相似,这说明了生物适应环境,A错误。
B.北极被冰雪覆盖,环境颜色为白色,北极能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其他生物发现,是北极熊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B错误。
C.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C错误。
D.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可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2022·随州)
13. 下列诗句及俗语中,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追肥在雨前,一枝长拳
D.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答案】B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水分、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草和豆苗之间的竞争关系,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
C.追肥在雨前,一枝长拳是指无机盐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2·随州)
14. 2021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在唤醒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和谐共生美丽家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以丰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一定不会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
B.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 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应该禁止一切形式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 围湖造田、毁林造田可扩大我国粮食的种植面积,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不是禁止一切形式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错误。
D.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破坏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错误。
故选B。
(2022·衡阳)
15. 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请找出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机器人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生石花、C细菌和D衣藻都具有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A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衡阳)
16. 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如果该生态系统的水体被有毒物质汞污染,则体内的汞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 微小的水生植物 B. 剑水蚤 C. 小鱼 D. 大鱼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不易排出,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食物链:“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中,大鱼的营养级最高,大鱼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最多。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富集现象。
(2022·衡阳)
17. 每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C. 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 D. 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答案】A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衡阳)
18.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描写了蜜蜂能采集花粉酿成蜂蜜。这一过程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 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B. 参与物质循环 C. 帮助植物传粉 D. 促进植物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动物不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植物才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由此可知,题中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描写了蜜蜂能采集花粉酿成蜂蜜。这一过程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植物传粉,C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促进植物生长不属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2·邵阳)
19. 下列属于影响水稻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A. 杂草 B. 阳光 C. 水分 D. 温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因此,属于影响水稻生长的生物因素是杂草。故选A。
(2022·邵阳)
20.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草→兔→细菌 B. 鼠→蛇→鹰
C. 鹰→兔→草 D. 草→兔→鹰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草→兔→细菌 ,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应该出现在食物链中,A不符合题意。
B.鼠→蛇→鹰,食物链的起点不是生产者,B不符合题意。
C.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不符合题意。
D.草→兔→鹰,草是生产者,用箭头指向消费者,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D符合题意。
故选D。
(2022·岳阳)
21. 风调雨顺,草木茂盛,兔繁殖加强,狼数量随后增多,关于此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环境对生物产生了影响 B. 上述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
C. 狼的数量增多对草有保护作用 D. 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被打破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因此题干中的现象体现了:环境对生物产生了影响,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草木、兔、狼等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正确。
C.狼等捕食者往往随被捕食个体数量多而增加,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所以狼的数量增多,有利于控制兔的数量,对草有保护作用,C正确。
D.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题干中的现象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该能力尚未被打破,D错误。
故选D。
(2022·岳阳)
22. 对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不恰当的是( )
A. 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B. 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都是有利的 D. 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A正确。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很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C错误。
D.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缺少,D正确。
故选C。
(2022·盐城)
23. 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我们用行动来保护地球。以下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 电视长时待机 B. 倡导绿色出行 C. 垃圾分类处理 D. 书本循环使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详解】A.电视长时间待机会导致电力浪费,应该及时关闭电源或拔下插头,A符合题意。
B.倡导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C不符合题意。
D.书本循环使用能减少纸张浪费,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盐城)
24.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若该生态系统受到某重金属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该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 )
A. 鹰 B. 鸟 C. 虫 D. 草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食物链中的生物富集现象以及识图能力。生物富集伴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发生,在食物链上的位置越靠后,生物体内富集的量越多。
【详解】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所以,该生态系统受到某重金属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该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鹰。
故选A。
(2022·泰安)
25. 将生长状态和大小都相同的甲、乙两棵杨树苗,分别在干旱和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几年后,甲、乙树冠大小出现如图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树冠大小差异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 甲树冠较小主要受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影响
C. 甲、乙树冠大小的差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D. 甲、乙树冠大小差异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2)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生长状态和大小都相同的甲、乙两棵杨树苗,分别在干旱和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甲、乙树冠大小差异说明环境影响生物,A正确。
B.甲树处在干旱少水环境中,冠较小主要受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影响,B正确。
C.甲、乙两棵杨树苗生长状态和大小都相同,甲、乙两棵杨树苗、乙树冠大小的差异是环境因素影响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由此可知甲、乙树冠大小差异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2022·成都)
26. “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是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的宣传口号,“三”指三星堆,“九”指九寨沟,“大”指大熊猫(如图)。保护大熊猫及其生存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宣传教育 B. 法制管理 C. 就地保护 D. 易地保护
【答案】C
【解析】
【分析】1.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称为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2.把这些濒危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绝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称为易地保护。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
3.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详解】保护动物多样性,既要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更要保护珍稀和濒危动物。其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可见,保护大熊猫及其生存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2·成都)
27. 杜甫有诗云:“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未卜林塘幽”。浣花溪公园是成都有名的城市公园,某校同学对其进行调查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鱼和虾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B. 虾的数量变化对鱼的数量没有影响
C. 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白鹭 D. 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详解】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根据食物链可知鱼和虾之间的中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A错误。
B.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植物→虾→白鹭,植物→鱼→白鹭,植物→虾→鱼→白鹭,从中可知虾和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所以虾的数量变化对鱼的数量有影响,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渐减少,所以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植物,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D。
(2022·乐山)
28.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绿心公园 B. 一块农田 C. 一条河流 D. 池塘的鱼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BC.绿心公园、一块农田和一条河流,都包含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符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ABC不符合题意。
D.池塘的鱼知识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不能看成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D。
(2022·乐山)
29.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B.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
C. 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D.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影响环境,分析解答。
【详解】A.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不符合题意。
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表明生物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荒漠炎热少雨,缺少水分,生活在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当体温升高到40.7℃时才会出汗,并且尿液非常少,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在寒冷海域中生活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有利于保温,防止热量散失,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2·怀化)
30.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适应生物 D. 环境影响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详解】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海豹生活在寒冷的海域,它的皮下有着厚厚的脂肪,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2022·怀化)
31. 国家植物园于2022年4月18日在北京正式揭牌,园内现已迁入保护植物1.5万余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C. 迁地保护
D. 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或精子库;四是法律保护。
【详解】A.B.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同时还保护了它的栖息地;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三是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或精子库;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ABC不符合题意。
D.外来物种的适应能力一般较强,同时,缺少天敌,故增长迅速。它们在大量繁殖过程中会和境内生物在营养物质、栖息地以及自然条件(光照、氧气、二氧化碳)等方面竞争,由于他们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会对境内生物产生威胁,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022·临沂)
32. 2021年12月6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草案)》,拟通过立法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下图1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2表示图1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之称。图1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还缺少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此生物与鹭之间是______________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鹭可从多条食物链中获取能量,这些能量的最初来源是水生植物固定的______________。
(3)政府规定黄河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4)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黄河湿地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加,所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_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答案】(1) ①. 地球之肾 ②. 分解者
(2) ①. 蟹 ②. 捕食和竞争 ③. 太阳能##光能
(3)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4)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析】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图1中的食物链有4条: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水生植物→蟹→鹭;水生植物→鱼→鹭。
【小问1详解】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图1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还缺少分解者。
【小问2详解】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2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丁甲乙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甲→乙→丙,与食物链“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对比可知,乙是蟹。鹭捕食蟹,是捕食关系,鹭和蟹都捕食浮游动物,是竞争关系。所以,蟹与鹭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通常,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或光能)。所以,从图1可以看出,鹭可从多条食物链中获取能量,这些能量的最初来源是水生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光能)。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自动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
【小问4详解】
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022·江西)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21年3月,中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该目标,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
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期,我国科研人员又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了乙酸(食用醋的主要成分),并进一步利用酵母菌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这两项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相当于绿色植物的_______作用,植物进行该生理活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
(2)与材料中合成乙酸不同的是,传统制作食用醋利用的是________(填“乳酸杆菌”或“醋酸杆菌”)发酵,该生物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
(3)实现“碳达蜂”和“碳中和”的目标,需要人人参与。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至少写出一种做法)
【答案】(1) ①. 光合 ②. 叶绿体
(2) ①. 醋酸杆菌 ②. 无成形的细胞核
(3)植树造林、绿色出行、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电
【解析】
【分析】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改用清洁型新能源。
【小问1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就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小问2详解】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醋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所以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小问3详解】
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多坐公家车,少乘私家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
(2022·德阳)
34. 我们共同生活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近几十年,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在2020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我国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据图回答:
(1)图1还缺少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组成部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图1中的生物通过图2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这是它们进行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其中草进行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图3所示的__________(填字母)。
(3)为了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国一方面大量植树造林,充分发挥图2的__________(填字母)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请就“低碳生活”提出两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分解者 ②. 非生物部分
(2) ①. ③④ ②. 呼吸 ③. b
(3) ①. ② ②. 出行少坐出租车或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合理即可) ③. 随手关灯,减少用电(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其中图2中A代表生产者--植物,B代表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C代表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D代表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①表示分解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③④表示呼吸作用;图3中①②表示氧气,a表示叶绿体,b表示线粒体,解答即可。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图1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小问2详解】
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图1中的生物通过图2中的③④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图3中b表示线粒体。
【小问3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图2中②表示光合作用。为了实现“低碳生活”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如出行少坐出租车或私家车,多坐公交车;随手关灯,减少用电;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省使用物品,废品回收利用等。
(2022·泸州)
35. 今年4月返回地面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长达6个月的太空驻留。为了进一步延长宇航员的驻留时间,科学家尝试构建“太空生态系统”,里面包含了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部分和光、水等非生物都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作为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参与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太空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来自于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这些二氧化碳大部分会被____________吸收利用。
(3)受火箭运载能力限制,“太空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均较少,其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___(填“强于”“弱于”或“等于”)地面上的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1)分解者 (2)生产者 (3)弱于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小问1详解】
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故“太空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小问2详解】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又回到“太空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释放氧气的过程。“太空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大部分会被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利用,可维持“太空生态系统”中的碳-氧平衡。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由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而地面上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故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森林生态系统要弱。
(2022·南充)
36. 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营养成分简单,极易遭到破环。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并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还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许多遭到破环的草原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下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二为图一中某条捕食食物链各环节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__条捕食食物链。
(2)请写出图一中与图二相对应的捕食食物链:__________。
(3)图二中,由于某种原因,丙的数量明显减少,则__________(用图二中文字表示)生物的数量也会明显减少。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这种影响并不明显,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
(4)“建立相关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措施。
【答案】(1) ①. 非生物成分 ②. 3##三
(2)草→鼠→蛇→鹰 (3) ①. 丁甲##甲丁 ②.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4)最有效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图若表示一个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中还应添加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鼠→鹰;③草→鼠→蛇→鹰。共有3条食物链。
【小问2详解】
图二中有四种生物,即四个营养级,对应图一中的食物链为:草→鼠→蛇→鹰。
【小问3详解】
图中形成的食物链为:甲→乙→丙→丁中,如果丙的数量减少,则丁因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数目减少;乙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甲就会因乙的增加而数量减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小问4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022·云南)
37. 我国“消失”了多年的珍稀物种黑腹蛇鹈再次被发现,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在瑞丽弄莫湖湿地公园内拍摄到了它们的真实模样。黑腹蛇鹈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鸟类,它们通常栖息在湖泊及大型河流的净水段,对栖息环境的水质要求较高。
(1)上图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________是生产者,黑腹蛇鹈与鱼的关系是________。
(2)下图是黑腹蛇鹈准备飞行的姿态,它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联系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导致黑腹蛇鹈濒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 ①. 3##三 ②. 绿色植物 ③. 捕食 (2)有发达的胸肌 (3)生存环境的破坏
【解析】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气囊辅助呼吸等。
【小问1详解】
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鱼→黑腹蛇鹈;绿色植物→虫→食虫鸟;绿色植物→虫→青蛙→蛇。其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由食物链可知,黑腹蛇鹈与鱼的关系是捕食。
【小问2详解】
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飞行时可减小空气阻力,利于飞行;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密性,利于飞翔生活;鸟类的胸骨生有高耸的龙骨突,在其两侧生有非常发达的胸肌,能牵动两翼完成飞翔动作;鸟类体内有发达的气囊,它分布于内脏之间、肌肉之间和骨的空腔里,气囊都与肺相通,有储存空气、协助呼吸的功能。
【小问3详解】
导致黑腹蛇鹈濒危的原因可能是: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等方面。
(2022·重庆)
38.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使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
(1)如上图所示,向生物圈排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动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微生物对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__________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
(2)由上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只能依靠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__________到大气中。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出现超过生物圈__________能力的趋势,通过人为干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是当务之急。
(4)为实现“碳中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__________。
A. 爱护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B. 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 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1) ①. 呼吸 ②. 分解
(2) ①. 光合 ②. 氧气
(3)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4)D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小问1详解】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生物的分解作用通常是指细菌真菌等生物把有机物逐步降解的过程,最终生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所以,结合题图可知,向生物圈排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对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
【小问2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所以,分析结合题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只能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到大气中。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出现超过生物圈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能力的趋势,通过人为干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是当务之急。
【小问4详解】
A.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A正确。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是绿色出行的方式,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B正确。
C.分类回收处理垃圾,能减少垃圾产生量、提高资源化利用、降低垃圾对生物的危害,可变废为宝,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C正确。
D.一次性木质筷子、餐具的制造都需要消耗木材或产生难以降解的塑料废品。所以,拒绝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餐具,有利于节约木材,保护森林,D错误。
故选D。
(2022·重庆)
39. 全球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对棉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请结合棉花的一生及新疆某棉区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棉花是通过产生__________来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其运输动力主要来自棉花植株的__________作用,大部分水通过叶片的__________散失到大气中去,从而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根据图乙可判断,该棉田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七星瓢虫和棉蚜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捕食”或“竞争”)
(4)控制棉田中棉蚜和棉长管蚜等害虫数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请结合棉区的食物网,利用生态系统相关知识,选择一种合理的防治方法并简要说出理由。
A.生物防治:合理引入棉蚜、棉长管蚜的天敌七星瓢虫或草蛉
B.农药防治:大面积喷洒灭虫农药
你选择的防治方法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种子 (2) ①. 蒸腾 ②. 气孔
(3) ①. 四##4 ②. 捕食
(4) ①. A ②. 生物防治生产成本低,能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与喷施农药(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还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污染环境,降低残毒的遗留量,对人、畜安全;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对一些病虫具有连续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解析】
【分析】1.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2.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小问1详解】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如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所以,如图甲所示,棉花是通过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小问2详解】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运输。所以,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其运输动力主要来自棉花植株的蒸腾作用,大部分水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去,从而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乙可判断,该棉田生态系统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新疆棉→棉蚜→七星瓢虫;新疆棉→棉蚜→草蛉;新疆棉→棉长管蚜→七星瓢虫;新疆棉→棉长管蚜→草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七星瓢虫能够捕食棉蚜,故两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小问4详解】
控制棉田中棉蚜和棉长管蚜等害虫数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应该选择的防治方法是A(生物防治),理由是:生物防治生产成本低,能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与喷施农药(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还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污染环境,降低残毒的遗留量,对人、畜安全;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对一些病虫具有连续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2022·岳阳)
40. 图1玉米套种大豆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种植模式,能实现同一地块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图2三种类型以叶片向外伸展程度划分的。结合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为保障套种的大豆能充分利用光能,玉米需选取图2中的______品种最好。而大豆宜选叶片颜色较深的品种,这样通过______捕获的太阳光的效率更高。
(2)根瘤菌与大豆属于______关系,此关系提升了土壤肥力,也有利于玉米生长。以严格意义来定义,图3中属于果实的有______。
(3)近年来,国内大豆年产量约2000多万吨,每年需要进口近亿吨的大豆,请为我国大豆增产、减少对进口依赖,提两点建议______。
【答案】(1) ①. 紧凑型 ②. 叶绿体
(2) ①. 共生 ②. 玉米粒、豆荚
(3)积极恢复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积极发展其它作物的油料生产,探索替代产品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在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2.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利用,使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的含量增高;植物能够给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小问1详解】
紧凑型品种的玉米上部叶片与茎的夹角小,可以使中部叶片更容易接受光照,有利于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下部叶片比较短,有利于空气流通,使中部叶片获得的二氧化碳更多,也有利于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同时,紧凑型玉米还能让更多的光线透过,有利于大豆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为保障套种的大豆能充分利用光能,玉米需选取图2中的紧凑型品种最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因此,大豆宜选叶片颜色较深、叶绿体较多的品种,这样通过叶绿体捕获的太阳光的效率更高。
【小问2详解】
根瘤菌是一种生活在豆科植物根瘤中的细菌,它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所以,根瘤菌与大豆属于共生关系,此关系提升了土壤肥力,也有利于玉米生长。我们俗称的玉米种子,其实是其种皮与果皮愈合形成的籽粒,故玉米粒”属于果实而不是种子。豆荚是由大豆种子和果皮形成的果实。所以,以严格意义来定义,图3中属于果实的有玉米粒、豆荚。
【小问3详解】
为我国大豆增产、减少对进口依赖,提的建议可以是:积极恢复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积极发展其它作物的油料生产,探索替代产品。
(2022·盐城)
41. 盐城被誉为“鱼米之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是生活在水域中的被子植物,体内有发达的气道为根输送氧气,稻谷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是我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体内具有发达的气道体现了生物能______一定的环境。
(2)稻谷中的淀粉被食用后,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
(3)稻谷晒干后贮藏,这是为了抑制其______(选填“光合”或“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贮藏时间。
(4)水稻有高茎,也有矮茎。科研人员用高茎水稻和矮茎水稻进行遗传实验,结果如下图:
由实验二可以判断水稻的______茎是显性性状。从理论上推算,实验二的子代中性状表现为高茎的概率为______。
【答案】(1)适应 (2)葡萄糖
(3)呼吸 (4) ①. 高 ②. 75%##3/4
【解析】
【分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生物依赖环境是(环境影响生物)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水稻体内具有气道,使其适应水生生活。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淀粉的消化过程。淀粉在口腔开始初步消化,形成麦芽糖,最终在小肠被完全分解成葡萄糖。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贮藏农产品可采用低温、减少水分和氧气含量等方法,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延长贮藏时间。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基因控制性状的规律。实验二中,亲代均为高茎,子代有高茎和矮茎,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矮茎是隐性性状(隐性基因用a表示),且亲代的基因类型均为Aa。子代可能的基因类型有:AA(1/4)、Aa(2/4)、aa(1/4),其中AA和Aa均为高茎,占比75%(3/4)。
(2022·泰安)
42. 我市非常重视保护泰山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的愿景。下图是泰山某地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山雀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体温恒定的脊椎动物是______。请写出与鼠有关的食物链______。
(2)研究人员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分别在A、B、C三个区域采集相同面积、相同重量的表层泥土样本,收集其中5种动物并称量其重量,结果如下图:
B、C区域与A区域相比,______的重量增加了,依据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分析B、C区域中5种动物的重量变化,推断化学药物X和Y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______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为保护环境,在既不伤害天敌又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______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答案】(1) ①. 竞争和捕食 ②. 山雀、鼠##鼠、山雀 ③. 植物→鼠→蛇
(2) ①. 跳虫 ②. 蜘蛛数量减少 ③. 种类和数量 ④. 生物防治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小问1详解】
由图示可知,山雀吃蜘蛛,是捕食关系。同时山雀和蜘蛛都吃甲虫幼虫,是竞争关系。所以山雀与蜘蛛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体温恒定是指动物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类动物称为恒温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所以,题图的生态系统中,山雀和鼠的体温恒定。
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与鼠有关的食物链为植物→鼠→蛇。
【小问2详解】
分析题中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可发现B、C区域与A区域相比,跳虫的重量增加了,也意味着其数量也增加了。根据题图食物网分析,捕食跳虫的只有蜘蛛一种生物,故只有蜘蛛的数量减少,跳虫的数量才会增加。
分析题中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可发现B区域与A区域相比,只有跳虫的数量增加了,蜘蛛、蜗牛、甲虫幼虫和鼠妇的数量都减少了;C区域与A区域相比,蜗牛的数量为0,只有跳虫的数量略有增加,蜘蛛、甲虫幼虫和鼠妇的数量都减少了。由此,推断化学药物X和Y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022·成都)
43. 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成都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倡导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会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由图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需经过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将其转化为有机物才能进入食物链。腐生性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
(2)像“碳循环”这样,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______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也在进行能量流动,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______,能量流动具有______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______进行的。
(3)据图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答案】(1) ①. 生产者 ②. 分解者 ③. 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等无机物
(2) ①. 无机环境 ②. 太阳能 ③.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④. 食物链(和食物网)
(3)增加植被面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绿色出行等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小问1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会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由图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需经过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将其转化为有机物才能进入食物链。腐生性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小问2详解】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也在进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通常,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动一般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方向流动、且是逐级递减的。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小问3详解】
碳中和是指碳的吸收量和碳的释放量相等,据图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多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减少化石染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绿色出行等(合理即可)。
(2022·成都)
44. 如图是一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示意图:
该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答案】 ①. 5##五 ②. 草
【解析】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少。可见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能量(数量)多于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多于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数量)。
【详解】该生态系统中有: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鹰、④草→鼠→狐、⑤草→鼠→蛇→鹰,共5条食物链,其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即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文件包含专题01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解析版docx、专题01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文件包含专题01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解析版docx、专题01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文件包含专题01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解析版docx、专题01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