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2022年全国通用中考生物真题汇编——专题06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解析版)
展开专题06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
(2022年福建中考卷)
1. 下图为人的骨髓造血干细胞(A)形成各种血细胞(B、C、D)的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A→B发生了细胞分化。( )
(2)C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
(3)D的细胞形状不规则。( )
(4)B、C、D组成上皮组织。( )
【答案】(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概念、血细胞的种类及功能相关知识。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小问1详解】
骨髓造血干细胞(A)形成各种血细胞(B、C、D)发生了细胞的分化,故题干说法正确。
【小问2详解】
C是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故题干说法正确。
【小问3详解】
D是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题干说法正确。
【小问4详解】
B、C、D是血细胞,血细胞与血浆构成血液,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故题干说法错误。
(2022年福建中考卷)
2. 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结构示意图,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为泌尿系统的示意图,其中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
【详解】A.①是肾脏,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A符合题意。
B.②是输尿管,主要功能是输送尿液,B不符合题意。
C.③是膀胱,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C不符合题意。
D.④是尿道,主要功能是排出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河南中考卷)
3. 三位体重接近、年龄接近的男性,其部分体检数据如下表所示。甲的所有数据都在正常范围内,乙和丙的数据偏离正常范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
(克/100毫升血液)
动脉血中氧含量
(克/100毫升血液)
静脉血中氧含量
(克/100毫升血液)
甲
15
19
15
乙
8
9.5
6.5
丙
16
20
13
A. 血红蛋白的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B. 动脉血中氧含量较高,因此血液呈现鲜红色
C. 乙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较低,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
D. 丙对氧的利用率高,可能居住在氧气含量高的地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红细胞呈红色,那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它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详解】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A不符合题意。
B.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B不符合题意。
C.缺铁性贫血一般会表现为血红蛋白偏低,常见的原因是饮食中缺乏铁造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氧利用率指每1L动脉血液流经组织释放氧气的量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长时间地居住在海拔高地区(氧气含量低)的居民,血红蛋白含量会增高,以携带更多氧气。故丙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不会生活在氧气含量高的地区,D符合题意。
故选D。
(2022湖北十堰市中考卷)
4. 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曲线图和人体泌尿系统有关结构及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当血液流经D时,营养物质增加,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B. X代表物质的最终消化产物可以经过①过滤到肾小囊
C. 正常情况下,b中浓度低于a中浓度的物质是尿素
D. 若某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发生病变的部位一定是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①肾小球、②肾动脉、③肾小管,解答即可。
【详解】A.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D小肠时,血液变成营养物质增加,氧气减少的静脉血,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X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是淀粉的消化过程,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所以X代表物质的最终消化产物可以经过①过滤到肾小囊,B正确。
C.b收集管流出的是尿液,a肾小囊腔内的液体是尿液,正常情况下,b中浓度高于a中浓度的物质是尿素,C错误。
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在①肾小球,D错误。
故选B。
(2022山东烟台中考卷)
5. 2022年3月,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诱导培养出了人类全能干细胞。以下是全能干细胞发育成血细胞的过程图解,其中不包含的生理过程是( )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融合 D. 细胞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全能干细胞发育成血细胞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种类。
【详解】A.全能干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这是细胞的分裂,A正确。
B.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因此,骨髓干细胞经诱导形成各种血细胞,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正确。
C.细胞融合是指在人工或自发诱导下,两个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C错误。
D.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D正确。
故选C。
(2022山西晋中中考卷)
6. 某患者尿液化验的部分结果见下表,你推测其泌尿系统中最可能出现病变的结构是( )
项目名称
检验结果
正常参考值
尿葡萄糖
阴性
阴性
尿蛋白
2+
阴性
镜检红细胞
>30↑
0~3
注:“阴性”表示0或检测不到
A. 输尿管 B. 肾小管 C. 膀胱 D. 肾小球
【答案】D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某人的尿检结中出现红细胞,主要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过大,使原来不能滤过的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滤过,从而随尿排出。
故选D。
(2022山东烟台中考卷)
7. 李奶奶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尿蛋白,推测是肾脏的( )发生了病变
A. [1]收集管 B. [2]肾小管 C. [3]肾小球 D. [4]肾小囊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可知,1是集合管,2是肾小管,3是肾小球,4是肾小囊。
【详解】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李奶奶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尿蛋白,推测是肾脏的3肾小球发生了病变。
故选C。
(2022山东聊城中考卷)
8. 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图是心脏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是左心室,其壁最厚,内流动脉血
B. 当B、D收缩时,B与2、D与1之间瓣膜张开
C. 静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应在C中发现该药物
D. A与B之间,C与D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1主动脉、2肺动脉、3肺静脉、4上腔静脉、5下腔静脉,据此答题。
【详解】A.D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左心室流动脉血,A正确。
B.心脏工作原理:①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②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③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打开。因此,当B、D收缩时,B与2、D与1之间瓣膜张开,B正确。
C.静脉注射青霉素后,药物到达病部位置经过的途径是: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病变部位,药物最先到达A右心房,C错误。
D.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D正确。
故选C。
(2022四川眉山市中考卷)
9. 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不相关的是
A.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B. 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C. 小肠壁中含有许多肠腺 D. 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与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有: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小肠壁中含有许多肠腺”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直接相关。
故选C。
(2022四川眉山市中考卷)
10. 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大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在大气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A.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氧气从肺泡扩散到了血液
B.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因为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了肺泡
C. 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氧气主要是通过溶解于血浆中来加以运输的
D.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间的扩散要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详解】ABD.气体进入肺泡会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所以,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氧气从肺泡扩散到了血液,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因为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了肺泡,此时,氧气和二氧化碳都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才能分别进入血液和肺泡,ABD正确。
C.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所以,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运输的,C错误。
故选C。
(2022四川眉山市中考卷)
11. 血液循环系统是我们身体内一个繁忙的运输系统,担负着营养物质、废物及气体等的运输。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血液中红细胞运输
B. 机体内的血液只担负着各种运输作用
C. 身体有了炎症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D. 血浆蛋白具有凝血、抵御疾病等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功能:①运输功能;②防御和保护功能。
【详解】A.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血液中血浆运输,红细胞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错误。
B.血液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保护的功能,B错误。
C.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体内有炎症时,表现为白细胞数目增多,C错误。
D.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血浆的90%是水,其余是溶解在血浆中的各种物质,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成分,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此外血浆中还含有许多与凝血、抵御疾病等相关的血浆蛋白,D正确。
故选D。
(2022山东聊城中考卷)
12. 下图显示进入及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由此判断该器官( )
A. 肺 B. 小肠 C. 大脑 D. 肾脏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血液经过肺、小肠、大脑和肾脏时物质的变化特点,据此解答。
【详解】血液进行肺循环的过程中,血液和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所以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A错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时,经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多(包括葡萄糖),B错误;血液流经脑部时氧气多,二氧化碳少,葡萄糖多,尿素少,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氧气少二氧化碳多,葡萄糖少,尿素少,故该器官不是脑,C错误;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是含尿素量最少的静脉血。所以,流入肾脏的血液,氧气含量高,尿素等废物含量也高,经过肾单位的过滤和重吸收等作用,一部分尿素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脏流出的血液,尿素和氧气等物质的含量明显减少,D正确。
【点睛】理解掌握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正确识图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卷)
13. 下图为喜马拉雅登山队的队员们在为期110天的训练过程中随运动轨迹改变(虚线),红细胞数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由于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肾脏上皮细胞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增加并释放到血液中,运送至骨髓,这个过程属于激素调节
B. 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泡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C. 高海拔地区气温寒冷,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起到湿润空气的作用
D. 回低海拔时,人体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会逐渐消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1)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时,会刺激肾脏的某些细胞会分泌分泌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EPO),该激素会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使得红细胞数目增多,使氧气运输增多,以缓解机体缺氧的状态,这是机体的自我调节性的适应。
(2)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①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②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详解】A.题意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时,会刺激肾脏的某些细胞会分泌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EPO),该激素会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使得红细胞数目增多,使氧气运输增多,以缓解机体缺氧的状态,这是机体的自我调节性的适应,属于激素调节,A正确。
B.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泡时,属于吸气的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上升,膈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气体入肺,B正确。
C.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着温暖空气的作用,C错误。
D.从曲线图中分析可知:由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增多,再回到低海拔地区时,红细胞又恢复正常值,即人体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会逐渐消失,D正确。
故选C。
(2022湖南株洲中考卷)
14. 地中海贫血症是遗传性贫血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
B. 贫血最主要的原因是血量过少
C. 中度地中海贫血需要输血治疗,一般实行同型输血
D. 重度地中海贫血可通过骨髓移植治疗,因为骨髓中有造血干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容易破裂。研究发现该病的形成与β-珠蛋白基因突变有关。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A正确。
B.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都叫贫血,B错误。
C.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受血者的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安全输血非常重要,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C正确。
D.健康人的骨髓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新类型的血细胞。所以,重度地中海贫血可通过骨髓移植治疗,因为骨髓中有造血干细胞,D正确。
故选B。
(2022湖北十堰市中考卷)
15. 下面是肖阳血常规检查的化验单,结论不科学的是( )
姓名:肖阳性别:男
项目
测定值
参考值
RBC(红细胞)
3.56×1012个/L
(4.0~5.5)×1012个/L
WBC(白细胞)
13×109个/L
(4.0~10)×109个/L
Hb(血红蛋白)
127g/L
120~160g/L
PLT(血小板)
1.4×1011个/L
(1~3)×1011个/L
A. 抽血时,针应刺入静脉
B. 肖阳身体很可能有炎症
C. 肖阳可能患贫血
D. 输液时药到肺,至少经心脏2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详解】A.抽血时,针刺入静脉,静脉血管分布较浅,血流速度较慢,便于扎针和止血,A正确。
B.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白细胞正常值为(4.0~10)×109个/L,而测定值为13×109个/L,所以肖阳身体很可能有炎症,B正确。
C.红细胞正常值为(4.0~5.5)×1012个/L,测定值为3.56×1012个/L,低于正常值,可能患有贫血,C正确。
D.输液时,药物经上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再进入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所以,输液时药到肺,至少经心脏1次,D错误。
故选D。
(2022湖南株洲中考卷)
16.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命观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有利于血液从心室倒流进心房
B. 小肠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可扩大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C. 神经元上有许多突起,与其它神经元相接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处理
D. 肺泡壁及其包绕的毛细血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分别与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下腔静脉相通。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2)神经元的功能,即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
【详解】A.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从心房到心室,再流向动脉,A错误。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B正确。
C.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神经元上有许多突起,与其它神经元相接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处理,C正确。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A。
(2022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卷)
17. 受伤后血液从伤口喷出,要尽快拨打电话“120”,同时在____________端压迫止血。
【答案】近心
【解析】
【详解】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出血的特点是: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故受伤后血液从伤口喷出的伤员,属于动脉出血,动脉出血在伤口处的近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
(2022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卷)
18. 构成心脏壁最主要的组织是____________。
【答案】肌肉组织
【解析】
【详解】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主要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来推动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构成的封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
(2022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卷)
19. 下图为人体内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内流动脉血 B. ②内流静脉血
C. X为二氧化碳气体 D. X为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详解】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分析图可知,①是动脉,其内流动脉血;②是静脉,其内流静脉血,X为氧气,Y为二氧化碳。故选C。
【点睛】明确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022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卷)
20. 图为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某人因肾脏发生病变,尿量比正常情况增加数倍,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该患者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
A. ⑤ B. ④ C. ③ D. ②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静脉,④肾小囊,⑤肾小管。通常根据“尿量增加,尿液中有葡萄糖”,判断该患者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肾小管。通常根据“尿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判断患者肾小球病变。
【详解】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问题,原尿中大部分水不能重新吸收回血液,尿液中的水分就会大量增加,导致尿量比正常情况增加数倍且尿中含有葡萄糖。因此,该患者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⑤肾小管。
故选A。
(2022湖南株洲中考卷)
21. 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过程,数字序号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⑤处尿素浓度相对最高的是⑤
B. a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C. 正常情况下,全部的水和葡萄糖都会被重吸收进入③
D.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对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片信息可知: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a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部的过滤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
【详解】A.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B.尿液的形成需要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C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C错误。
D.人体排尿,不但起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C。
(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卷)
22. 在人体内,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 )
A. 静脉 B. 毛细血管 C. 动脉 D. 淋巴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是动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去的血管叫静脉。
【详解】A.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去的血管叫静脉,A错误。
B.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静脉和最小的动脉之间的血管,B错误。
C.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是动脉,C正确。
D.淋巴管是淋巴流通的管道,D错误。
故选C。
(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卷)
23. 心脏的四个腔中,与主动脉相连通的是( )
A. 右心室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左心房
【答案】B
【解析】
【分析】心脏的结构:
【详解】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壁最厚。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故选B。
(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卷)
24. 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物质重新吸收的结构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输尿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故选C。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卷)
25. 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其构成是( )
A.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B. 血浆、红细胞
C. 血浆、白细胞、血小板 D. 血浆、血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 5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
故选D。
【点睛】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不要把两者搞混了。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卷)
26. 下列属于毛细血管特点的是( )
A.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 管壁厚,弹性大
C. 管内血流速度快 D. 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动脉一般分布较深;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有的分布较浅,有的分布较深;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分布最广。
【详解】A.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
BC.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大多动脉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BC错误。
D.在我们人的四肢的静脉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D错误。
故选A。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卷)
27. 心脏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的是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答案】B
【解析】
【分析】心脏的结构如下:
。
【详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B正确。
【点睛】心脏四个腔壁的厚薄是与其输送血液的距离相适应的,左心室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因此左心室的壁最厚。
(2022山东聊城中考卷)
28. 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物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B. 出现炎症时,2的数量会增加
C. 3的数量过少,则伤口会流血不止 D. 若仅以血细胞作为亲子鉴定的材料,可以选用1或2或3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1是红细胞,2是白细胞,3是血小板,4是血浆。
【详解】A.1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正确。
B.2白细胞又称为吞噬细胞,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当人体患有炎症时,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明显增多,某些白细胞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和异物,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B正确。
C.3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正确。
D.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中具有细胞核的只有白细胞。所以,血液成分中可以用于DNA鉴定的是2白细胞,D错误。
故选D。
(2022山东聊城中考卷)
29. 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一般插入的是手背上的“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
A. 动脉和静脉 B. 神经和静脉 C. 静脉和动脉 D. 动脉和神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1)人体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2)脉搏即动脉的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
【详解】中医的切脉是指位于手腕上的桡动脉,桡动脉位置浅,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脉搏跳动;而输液时针头插入的青筋是静脉,静脉在人体的位置较浅,血管壁薄,血流速度慢,压力小。因此“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动脉和静脉,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动脉和静脉的特点及脉搏的概念。
(2022山东聊城中考卷)
30. 下列动物的行为需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是( )
A. 蜜蜂传粉 B. 乌贼喷墨 C. 飞蛾扑火 D. 蚂蚁搬家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的。
【详解】A.蜜蜂传粉是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帮助植物传粉,不需要群体中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乌贼喷墨也就是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需要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C.飞蛾扑火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具有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在蚂蚁搬家过程中,工蚁会与其它蚂蚁碰撞触角来进行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故选D。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卷)
31. 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 肾脏 B. 输尿管 C. 膀胱 D. 尿道
【答案】A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故选A
(2022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卷)
32.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最终来自于( )
A. 组织细胞 B. 血液 C. 肺 D. 气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故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含量最高;解题关键是明确人体内产生二氧化碳的具体场所在组织细胞。
【详解】由分析可知,组织细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组织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故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最终来自于组织细胞,A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卷)
33. 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需要排出体外。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排汗 B. 呼气 C. 排尿 D. 排便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同时也排出了少量水分;出汗也是一种排泄方式,可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
【详解】ABC.排汗、呼气、排尿都是排出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都属于排泄,ABC不符合题意。
D.排便是人体内粪便的排出,属于排遗,不属于排泄,D符合题意。
故选D。
(2022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卷)
34. 如图为显微镜下人的血细胞示意图,如果要从成熟的血细胞中提取DNA,应该选择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图中:①是白细胞,②是血小板,③是红细胞,④是血浆。
【详解】A.①是白细胞,白细胞个体大,数量少,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由分析可知,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所以如果要从成熟的血细胞中提取DNA,应该选择图中的①白细胞,因为白细胞有细胞核,A符合题意。
B.②是血小板,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能帮助止血和加速凝血,B不符合题意。
C.③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血红蛋白,红细胞能够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④是血浆,血浆淡黄色,半透明,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血浆不属于血细胞的成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河南中考卷)
35. 在尿液形成的过程中,健康人的肾小管能够全部重新吸收下列物质中的( )
A. 水 B. 无机盐 C. 葡萄糖 D. 尿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由分析知道: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正常情况下,原尿中能够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物质是葡萄糖。因此,在尿液形成的过程中,健康人的肾小管能够全部重新吸收下列物质中的葡萄糖。
故选C。
(2022海南中考卷)
36. 下表是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及肾小管末端液体内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判断,甲、乙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中
肾小管末端
甲
0.72%
0.75%
1.25%
乙
0.1%
0.1%
0%
A. 甲是尿素,乙是无机盐 B. 甲是无机盐,乙是葡萄糖
C. 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D. 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详解】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肾小管末端乙含量0%,则乙是葡萄糖,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甲在血浆、原尿中,含量差不多,而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含量增加,可知甲可能是无机盐。在原尿中,正常不含大分子蛋白质,B符合题意。
故选B。
(2022湖北宜昌中考卷)
37. 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 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B.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C.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D.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详解】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其中①③都是单向箭头,④是双向箭头,②在中央,把其它系统联系起来。分析可知,①的箭头指向体内,人体通过①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应该是消化系统。营养物质进入到②循环系统,由血液循环运到人体的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③的箭头指向体外,表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废物由②循环系统运到③泌尿系统排出;④是双向箭头,表示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吸气和呼气,获得的氧气由②循环系统运到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因此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故选D。
【点睛】理解人体各大系统之间的联系,并掌握各系统的主要功能,结合图形分析即可作答。
(2022四川眉山市中考卷)
38. 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
汗液
尿液
呼出气体
休息(一天)
100
1800
300
运动(另一天)
2000
500
600
A. 运动情况下机体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汗液分泌量
B. 运动情况下呼吸强度加大导致呼出气体散失的水分增加
C. 运动情况下汗液分泌量大量增加的主要作用是利于散热
D. 运动情况下尿液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原尿的生成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详解】A.据表中的数据可见: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明显,说明运动情况下机体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汗液分泌量,正确。
B.运动状态下,呼吸频率增快,所以通过呼气散失的水量增加,B正确。
C.运动时汗液分泌大量增多,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有利于散热,正确。
D.排泄的途径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二氧化碳和水、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运动情况下尿液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流汗多,呼吸频率增快,通过呼气散失的水量也增加,错误。
故选D。
(2022湖北宜昌中考卷)
39. 图是人体某些部位的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管①是肺静脉,流静脉血 B. ③是小肠绒毛,其壁由一层肌肉细胞构成
C. 健康人的④中含有葡萄糖、尿素 D. 若⑥是下肢的小动脉,血液最先流回左心房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示表示人体某些部位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图中①表示肺静脉、②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③表示小肠绒毛、④表示原尿、⑤表示肾小球、⑥表示动脉、⑦表示毛细血管,据此解答。
【详解】A.图示所示的血管①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A错误。
B.图示③表示小肠绒毛,其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错误。
C.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图示中④表示原尿,健康人的④中含有葡萄糖、尿素,C正确。
D.若⑥是下肢的小动脉,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经过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D错误。
故选C。
(2022海南中考卷)
40. 下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图中,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B. 乙图中,心室收缩,心房舒张,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C. 丙图中,心房心室均收缩,血液充满四个心腔
D. 心脏工作过程中,心脏内的瓣膜总是交替开闭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是先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房室瓣处开放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接着两个心房舒张两个心室收缩,心脏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然后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舒张,心脏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心脏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跳动着。
【详解】图甲表示左、右心房收缩,左、右心室舒张,血液被压入心室。图乙表示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压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左、右心房同时舒张,血液流回心房。图丙表示心房、心室均舒张,血液流回左、右心房。因此C符合题意。
故选C。
(2022年福建中考卷)
41. 水约占成年人体重的60%,参与物质运输和细胞生命活动等。下图是某健康成年人一天24小时水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
(1)人体通过饮食摄入的水,主要在消化道的______被吸收进入血液。
(2)血液由右心室→______→肺部毛细血管网,其中一小部分水进入肺泡,经呼吸排出,大部分水回到心脏的______。
(3)人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______,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4)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80L,而排出的尿液约1.5L,大量的水通过______的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液。
(5)人体中少量的水通过______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体外。
【答案】(1)小肠 (2) ①. 肺动脉 ②. 左心房
(3)能量 (4)肾小管
(5)皮肤
【解析】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
【小问1详解】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人体通过饮食摄入的水,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
【小问2详解】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小问3详解】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小问4详解】
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80L,而排出的尿液约1.5L,是因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小问5详解】
人体中大量的水是通过排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少量的水通过皮肤汗腺分泌的汗液排出。
(2022海南中考卷)
42. 如图所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可用曲线X或Y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b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 若b代表肾脏,则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C. 若b代表小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D. 若b代表眼球,则曲线Y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
【详解】A.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所以,若b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A正确。
B.若b代表肾脏,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即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B正确。
C.若b代表小肠,由于在小肠内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C正确。
D.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以判定:a段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眼球的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流经脑部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所以,若曲线b代表眼球,则曲线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D错误。
故选D。
(2022年广东中考卷)
43. 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远少于肾脏形成的原尿。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是( )
A. 水 B. 尿素 C. 无机盐 D. 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过程:
【详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故选D。
(2022广西贺州中考卷)
44. 在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是扣人心弦的项目。结合图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维持运动员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是图甲中的[ ]________________。
(2)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迅速起跑,接受声波刺激的结构是图乙中的[ ]________________。
(3)运动员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随血液运输最先达到图丙中的________。(填写字母)
(4)为了班级荣誉,运动员全力以赴冲向终点时,心跳、呼吸随之加快,面红耳赤,是因为肾上腺分泌较多的________,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答案】(1)②小脑 (2)⑥耳蜗
(3)C (4)肾上腺素
【解析】
【分析】图甲中①是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②是小脑,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③是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图乙中④是外耳道,⑤是鼓膜,⑥是耳蜗,⑦是半规管。图丙中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
【小问1详解】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维持运动员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是图甲中的②小脑。
【小问2详解】
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能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接受声音的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故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迅速起跑,接受声波刺激的结构是图乙中的⑥耳蜗。
【小问3详解】
运动员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经过肺循环进入心脏,最先到达图丙中的C左心房。路线为:肺泡中的氧气→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C左心房。
【小问4详解】
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5. 下列关于泌尿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B.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有过滤作用
C. 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D. 尿液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
【答案】D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详解】A.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能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中,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C正确。
D.尿液通过输尿管运输到膀胱中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由尿道排出体外,D错误。
故选D。
(2022海南中考卷)
46. 我国外科专家侯春林首创“跟腱―脊髓中枢一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解决了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难题。具体做法是: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然后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获得一个新的“跟腱―脊髓中枢―膀胱”完整反射弧,如图所示。患者通过敲击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
(2)有的患者因为脊髓损伤,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也不会在______产生尿意的感觉。
(3)从反射类型看,患者敲击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属于______反射,其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_____(填图中字母),神经中枢位于______(填图中字母)。
【答案】(1)肾脏 (2)大脑皮层
(3) ①. 简单(非条件) ②. D ③. A
【解析】
【分析】(1)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小问1详解】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小问2详解】
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里,受大脑皮层控制。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使感应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同时也有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生尿意,在适宜的环境下,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神经冲动再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引起排尿反射,如果环境不适宜,大脑就暂时抑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不排尿。因此,有的患者因为脊髓损伤,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也不会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感觉。
【小问3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从反射类型看,患者敲击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其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D跟腱,神经中枢位于A脊髓。
(2022河南中考卷)
47. 神舟十三号创纪录在轨运行183天,标志着我国的航天科技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差异巨大,可能会对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1)长时间的失重环境,可能会引起航天员的生理适应性反应。某些生理适应性反应可以通过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得到缓解。那么,应补充哪种维生素以促进钙的吸收?______。航天员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后,最终分解为________被吸收。
(2)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
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航天员上肢的血液仍会经血管①流回心脏的______。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的结构是______(填标号)。
(3)有研究表明,模拟失重状态2l天后,大鼠小肠绒毛变短、数量减少,这一变化会导致小肠______营养物质的面积变小。
(4)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在特定医学场所通过运动锻炼、药物防护等进行20~30天的医学疗养,身体机能可逐渐恢复正常。利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给航天员的医学疗养提一条建议:______。
【答案】(1) ①. 维生素D
②. 葡萄糖
(2) ①. 右心房 ②. ⑥
(3)消化和吸收
(4)加强营养、进行体能恢复锻炼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图中:①上腔静脉,②肺静脉,③动脉瓣,④主动脉,⑤肺动脉,⑥房室瓣。
【小问1详解】
人体缺乏钙和维生素D都会引起骨质疏松,所以应该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最终在小肠内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
【小问2详解】
血液循环的路径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知:体循环的路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航天员上肢的血液仍会经血管①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图中③动脉瓣和⑥房室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因此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的结构是⑥房室瓣。
【小问3详解】
小肠绒毛数量多,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因此大鼠小肠绒毛变短、数量减少,这一变化会导致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变小。
【小问4详解】
医学疗养期大约在20~30天。航天员将入住天气好、空气好的疗养院,在继续恢复健康的同时逐渐增加活动量。可安排航天员康复疗养,以进一步增强航天员体质,加强生理机能储备,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使航天员尽快恢复到飞行前状态。在疗养院可安排景观治疗、体能锻炼等恢复措施。
(2022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卷)
48. 下图为血管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判断图一②的血管类型是____________,并结合图二说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生病输液时,针尖刺入的血管类型是图一中的____________(填标号)。
(3)图一中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4)若图一中的②分布于肺泡的周围,那么从③中流出的是____________血。
【答案】(1) ①. 毛细血管 ②. 红细胞单行通过(或血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意思对即可
(2)③ (3)①
(4)动脉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是动脉血管,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血管。
【小问1详解】
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图一②的血管类型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红细胞单行通过(或血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小问2详解】
输血或输液时针刺的是[③]静脉血管。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在输血或输液时,要将针刺入部位的近心端先用胶皮捆扎起来,使血管膨胀,便于进针。
【小问3详解】
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所以,图一中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是①(动脉)。
【小问4详解】
肺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所以,若图一中的②毛细血管分布于肺泡的周围,那么从③肺静脉中流出的是动脉血。
(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卷)
49.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观察到如下图像。请回答问题:
(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标号①,它的名称是______。它里面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______(填“结合”或“分离”)。
(2)观察发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的是标号②,它的名称是______。如果人体某处出现了炎症,则它的数量会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人体的血细胞有三种,除了图中的标号①和②以外,还有一种形状不规则,有止血作用的是______。
(4)图中的空白区域存在一种半透明的液体,它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它是______。
【答案】(1) ①. 红细胞 ②. 结合
(2) ①. 白细胞 ②. 增多
(3)血小板 (4)血浆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
红细胞(RBC):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WBC):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
血小板(PLT):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小问1详解】
①红细胞(RBC):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小问2详解】
②白细胞(WBC):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体内有炎症时,表现为白细胞数目增多。
【小问3详解】
血小板(PLT)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小问4详解】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主要成分为水(90%),还有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3%)。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
(2022湖南永州中考卷)
50. 图甲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序号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字母a、b、c表示相关物质;图乙表示血液流经某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经过口腔时,部分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_______,最终在小肠内彻底分解成c。
(2)生理过程①②通过_______运动来完成。
(3)图甲中三条排泄途径都能排出的物质是_______。
(4)若图乙中AB段表示血液流经肺泡处毛细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则与该物质运输有关的血细胞是_______。
(5)胰岛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持续偏高,导致原尿中c分子不能全部被_______(填“肾小球”或“肾小管”)重吸收,从而形成糖尿。这类患者通常可采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该药物经静脉注射后,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答案】(1)麦芽糖 (2)呼吸
(3)水 (4)红细胞
(5) ①. 肾小管 ②. C
【解析】
【分析】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涉及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泌尿等系统。序号①表示吸气,②表示呼气,③表示汗液排出,④不消化的食物残渣的排出,⑤表示尿液的排出过程,字母a、b、c分别表示氧气、二氧化碳和葡萄糖;图乙表示血液流经某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图中AB段表明该物质变化由低到高。
【小问1详解】
在口腔内的淀粉最初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然后进入小肠,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葡萄糖。
【小问2详解】
图中生理过程①②表示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该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小问3详解】
图中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三个过程:②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⑤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在这三条排泄途径中都能排出的物质是水。
【小问4详解】
若图乙中AB段表示血液流经肺泡处毛细血管时某物质的变化曲线,曲线AB段表明该物质由少到多,则该物质为氧气,与该物质运输有关的血细胞是红细胞,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在含氧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小问5详解】
胰岛素是由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的胰岛分泌的,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持续偏高,导致原尿中c葡萄糖分子不能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即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静脉注射的胰岛素进入血液后,首先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故选C。
(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卷)
51. 人体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才能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图中数字Ⅰ−Ⅳ、①−⑤、1−8表示结构,字母A、B、C表示过程),请据图分析作答:
(1)图中结构4适于A过程的特殊结构有________。
(2)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请写出血液流动的途径:________(用文字表示)。主动脉的管壁弹性回缩使暂存的血液继续流向全身各处,保证了血液的连续流动。请写出动脉瓣的功能是________。
(3)呼吸道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作用是________。
(4)人体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之间的生理活动,对于组织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________。
(5)在肾单位的结构中,既属于泌尿系统又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小肠绒毛、皱襞
(2) ①.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②. 防止血液倒流
(3)保证气体畅通 (4)组织细胞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运走
(5)③
【解析】
【分析】图中: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BC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Ⅰ右心房,Ⅱ右心室,Ⅲ左心房,Ⅳ左心室;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1食道,2胃,3胰腺,4小肠,5肝脏,6胆囊,7盲肠,8阑尾。
【小问1详解】
④是小肠,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小肠适于吸收过程的特殊结构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这些结构大大增加了吸收的总面积。
【小问2详解】
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即动脉瓣的功能是防止血液倒流。
【小问3详解】
呼吸道是气体出入的通道,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作用是保障气体畅通。
【小问4详解】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体内物质;呼吸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人体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之间的生理活动,对于组织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组织细胞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并把产生的废物运走。
【小问5详解】
③肾小球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盘绕的毛细血管球,对血液起滤过作用,因此它属于循环系统;肾小球与肾小囊构成肾小体,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单位,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的基因单位,因此肾小球又属于泌尿系统的结构。
(2022山东烟台中考卷)
52. 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在中国传统节日里盛大开幕。来自“同一个世界”的各国运动员,怀着“一起向未来”的“同一个梦想”,用坚强的意志、高超的技能和优秀的品质,践行奥林匹克精神,展示运动的激情和力量。
(1)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接力比赛为中国收获了首枚金牌。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迅速起跑,属于______反射。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图1中的[ ]______。运动员在急转弯时,身体能够维持平衡,主要是依靠图2中[ ]______的协调作用。
(2)速滑运动员的四肢运动非常灵活,这是与关节结构中的______和滑液有关。
(3)比赛时,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刺激图2[ ]______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吸人的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使其变成含氧丰富的______,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图3中心脏的[ ]______,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细胞。
(4)颁奖仪式上,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时刻,运动员热泪盈眶。此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血液中的______增多导致的。由此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______的共同调节。
【答案】(1) ①. 复杂 ②. 3耳蜗 ③. 2小脑
(2)关节软骨 (3) ①. 1脑干 ②. 动脉血 ③. 3左心房
(4) ①. 肾上腺素 ②.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解析】
【分析】图1要可知,1是听小骨,2是半规管,3是耳蜗,4是鼓膜。图2可知,1是脑干,2是小脑,3是大脑皮层,图3可知,5肺动脉,6肺静脉,7是主动脉,8是上下腔静脉,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
【小问1详解】
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属于复杂反射,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3耳蜗中,通过听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所以运动员在急转弯时,身体能够维持平衡,主要是依靠图2中2小脑的协调作用。
【小问2详解】
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的表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在关节腔内,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因此,体操运动员和舞蹈演员的动作非常灵活,这与关节的关节软骨、滑液有关,他们躯体运动时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小问3详解】
脑干中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脑干被称为“活命中枢”。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氧气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1次,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综上分析可知,比赛时,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刺激图2[1 ]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吸人的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使其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图3中心脏的3左心房,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细胞。
【小问4详解】
当遭遇危险或情绪激动时,大脑会促使相应腺体分泌较多的激素,如肾上腺分泌大量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由此可见,人体生命活动受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
(2022山西晋中中考卷)
53. 识图作答:脑与健康
“脑科学”与“生命健康”分别是自然科学发展前沿“八大领域”之一,脑对我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至关重要。请参考下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内填图中标号)
(1)人脑中,调节呼吸、心跳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脑干即图一所示的[___]中,因此脑干被称为人的“活命中枢”。
(2)某人因脑部不适就医,医生诊断其[___]颈部动脉管腔狭窄,影响了心脏通过______体循环(选填:体循环;肺循环)向脑部的供血。其脑部不适可能与图二所示脑的基本单位A______缺氧有关。正常情况下,B(毛细血管)能为A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B适应此功能的特点有:______等。(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3)酒驾者会被重罚,因为酒精会麻痹[___]小脑,使人动作失调,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在检测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时,驾驶员需对着检测仪吹气,这时其[___]膈的状态是膈肌舒张、膈顶部______(选填:上升、下降),以增大肺内气压。
(4)教育部“五项管理”中的“睡眠管理”要求初中生每天睡够9小时。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利于脑的健康,还可以促进少年儿童长高,这与睡眠中[___]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即______增多有关。
(5)脑对人如此重要,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除保证充足的睡眠外,还可怎样增进脑的健康呢?请你说出两点:______。
【答案】(1)⑥ (2) ①. ③ ②. 体循环 ③. 神经元##神经细胞 ④. 数量多,分布广,管壁非常薄(或“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流速度非常慢,内径很小(或“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等
(3) ①. ② ②. ⑤ ③. 上升
(4) ①. ⑦ ②. 生长激素
(5)合理营养 (或“平衡膳食”) ;适量运动(或积极参加育锻炼”);科学用脑;广泛阅读;勤于动手;勤于思考;玩积木、魔方等益智游戏(任选其中两点即可,其它合理亦可);答以下内容不扣分:不熬夜;不吸烟;不饮酒;不吸毒;骑摩托车、电动车或进行高风险运动时戴好头盔;避免撞击头部;劳逸结合;不要思虑过度,有想不通的事时,可向朋友、亲人或老师倾诉,也可通过唱歌、运动等方式进行适度宣泄
【解析】
【分析】图一中的①大脑,②小脑,③颈部动脉,④颈部静脉,⑤膈肌、⑥脑干、⑦垂体。图二中的A是神经元,B是毛细血管。
【小问1详解】
⑥是脑干,内有调节人体的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因此干被称为人的“活命中枢”。
【小问2详解】
③颈部动脉管腔狭窄,影响了心脏通过体循环向脑部的供血。这样脑部的A神经元缺氧,而导致其脑部不适。毛细血管能够进行物质交换,与此功能相适应,毛细血管的数量多;分布广;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小问3详解】
②是小脑,能够维持身体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若酒驾,由于酒精会麻痹②小脑使人动作失调,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吹气即呼气,此时⑤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
【小问4详解】
⑦垂体能够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增多,促进儿童长高。
【小问5详解】
脑对人如此重要,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除保证充足的睡眠外,合理营养;适量运动;科学用脑;广泛阅读;勤于动手;勤于思考;玩积木、魔方等益智游戏。
(2022四川眉山市中考卷)
54. 下图为尿的形成示意图,图表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取自图中的不同部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单位:克/100毫升)
主要成分
液体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90
8
0.1
0.03
0.72
乙
98
0.03
0.1
0.03
0.72
丙
96
0
0
1.8
1.1
(1)表中的液体乙是______,取自于图中[ ]______。
(2)导致甲、乙两种液体成分差异的原因是______,导致乙、丙两种液体葡萄糖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3)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______分泌不足,从而导致______含有葡萄糖。
(4)人体通过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还可调节体内______的平衡,从而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答案】(1) ①. 原尿 ②. ②肾小囊
(2) ①. 血浆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时,大分子蛋白质无法过滤 ②. 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3) ①. 胰岛素 ②. 尿液
(4)水和无机盐
【解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①肾动脉,②肾小囊,③集合管。甲为血浆,乙为原尿,丙为尿液。
【小问1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所以表中乙为原尿,取自于图中的②肾小囊。
【小问2详解】
从表格中看出甲中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葡萄糖,因此甲是血浆;从表格中看出乙中有蛋白质微量和葡萄糖,因此乙是原尿;从表格中看出丙中无蛋白质和葡萄糖,因此丙是尿液。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甲血浆与乙原尿成分差异的原因是血浆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时,大分子蛋白质无法过滤。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导致乙血浆、丙尿液两种液体葡萄糖差异的原因是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小问3详解】
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引起的。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会下降,从而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使人患糖尿病。
【小问4详解】
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2023年全国生物中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2023年全国生物中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0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10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 这是一份专题06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文件包含专题06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解析版docx、专题06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 这是一份专题06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文件包含专题06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解析版docx、专题06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