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课件+教案 课件 2 次下载
- 6.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课件+教案 课件 3 次下载
- 6.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课件+教案 课件 2 次下载
- 6.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4)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6.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课件+教案 课件 3 次下载
青岛版八年级下册6.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优秀ppt课件
展开6.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会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总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的掌握。
2. 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教学难点】
如何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菱形的性质。
课前准备
无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 引导发现探究、讲和练相结合. | ||
教 具 |
| ||
(一)、复习引入 1、 提问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一组邻边对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性质:除具备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四条边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可根据什么来判定? 定义,此外还有两种判定方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菱形的判定。(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合作学习: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按图6-15(P142)的方法对折两次,并沿(3)中的斜线剪开,展开剪下的部分,猜想这个图形是哪一种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吗?为什么? 剪出的图形四条边都相等,根据这个条件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结论: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板书) (三)、 交流互动,探求新知 例1、已知:如图,在 ABCD中,BD⊥AC,O为垂足。 求证:ABCD是菱形 启发:在已知是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下,要证明是菱形,只要证明一组邻边相等。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CO(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D⊥AC, ∴AD=CD ∴ABCD是菱形(菱形的定义)。 结论: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不是菱形? 启发:通过四个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得到四条边相等。 结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3、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AD,BC分别交于点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启发:已知对角线互相垂直,还需什么条件就能说明四边形是菱形? ——说明是平行四边形 课堂练习 1.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2.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BAC=∠DAC B.AC=BD C.AC⊥BD D.OA=OC 3. 如图,菱形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AD边中点,菱形ABCD的周长为28,则OE的长等于( ) A.3.5 B.4 C.7 D.14 4.如图,要使▱ABCD成为菱形,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 A.AC=AD B.BA=BC C.∠ABC=90° D.AC=BD 5. 如图,两条笔直的公路l1、l2相交于点O,村庄C的村民在公路的旁边建三个加工厂A、B、D.已知AB=BC=CD=DA=5公里,村庄C到公路l1的距离为4公里,则村庄C到公路l2的距离是( ) A.3km B.4km C.5km D.6km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P26 第1,2题 (五)板书设计 | 二次备课应改进的地方: | ||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例1
例2
| |||
教学反思:
| |||
数学八年级下册6.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6.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精品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探究思考,正方形定义,探究小结,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等腰直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八年级下册第6章 平行四边形6.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第6章 平行四边形6.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6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课件pptx、6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青岛版八年级下册6.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青岛版八年级下册6.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6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课件pptx、6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