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综合训练题
展开【优选】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从而使基因库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自然选择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所以它是进化的唯一因素
C.植物的开花时间是在各种植物争夺传粉动物的自然选择压力下形成的
D.只有当某些变异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使不同个体之间存活率出现差异,自然选择才会起作用
2.盐碱地中某某植物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以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B.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C.该植物通过调节细胞中Na+的分布降低盐分胁迫作用
D.该植物具有的耐盐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 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4.德国小蠊为X0型性别决定方式,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2n = 24),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室内昆虫,有翅但很少飞翔,善于疾走,是最难治理的一 类世界性家居卫生害虫,主要危害是传播大量疾病。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其抗药性不断增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国小蠊减数分裂中形成12个四分体
B.德国小蠊基因组计划需测12条染色体的基因序列
C.可用样方法调査其种群密度并适时防治
D.长期使用杀虫剂使其朝抗药性方向变异
5.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害虫产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
A.自然选择学说 B.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生存斗争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为核心,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自然选择学说
D.达尔文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提出种群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达尔文认为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选择手段,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优点是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D.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进步
9.古诗词中记载了较多的生物学现象,诗句一“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出自《桧风?候人》),意思是鹈鹕停在船舷上,水没有打湿它的翅膀。其原因是鹈鹕皮下油脂腺分泌油脂,涂在了羽毛上起到了防水的作用;诗句二“无田甫田,维莠骄骄”(出自《齐风?甫田》),意思是无力 耕种以致田地荒废,杂草长得又高又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鹈鹕羽毛防水有利于保持体温和减少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B.诗句一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C.诗句二与“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均是次生演替过程
D.群落演替过程中出现新的优势物种后原有优势物种就会消失
10.在一块菜青虫成灾的菜地里,喷了一种新型农药后,约有98%的菜青虫被杀死了,有2%的菜青虫未死而生存下来,其原因是( )
A.该农药使菜青虫发生了基因突变
B.未吃到沾有该农药的菜叶
C.菜青虫个体之间存在着抗药性差异
D.有意逃避了此环境
11.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 )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B.抗菌素能诱导病菌抗药的基因大量表达
C.病菌对抗菌素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性强的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
A.协同进化论 B.自然选择学说
C.基因频率的改变 D.隔离形成新物种
13.某种苍蝇体内的一种酶(PM)能够分解某种杀虫剂。为了探究 PM活性与该苍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几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抗性苍蝇死亡率可能高于无抗性苍蝇
B.抗性苍蝇和无抗性苍蝇属于不同物种
C.苍蝇抗性的产生是由于杀虫剂的诱导
D.苍蝇抗性的产生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
14.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下列描述不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
A.自然选择等因素使种群发生变化
B.物种间的所有差异都会遗传给下一代
C.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环境
D.遗传的力量使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15.人工选择能选育出新的品种,自然选择能形成物种。这两种选择共同的基础是( )
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生物都在进行着生存斗争 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都很巨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
2.【答案】B
【解析】
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
解答:
A.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A正确;
B.该载体蛋白转运Na+进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B错误;
C.生长在盐渍环境中该盐生植物,通过渗透调节.盐离子在细胞中的区域化作用等生理途径,抵消或降低盐分胁迫的作用,以维护其正常生理活动的抗盐性能,C正确;
D.盐生植物的耐盐性是植物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D正确。
故选B。
3.【答案】B
【解析】A.图中a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 ;
B.只有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才能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所以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B正确;
C.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错误;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5.【答案】D
【解析】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
解答:
A.农药对害虫进行选择,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人工选择的结果是符合人类的需要,C错误;
D.若干代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导致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D正确。
故选D。
6.【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植物的形成。
解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答案】B
【解析】
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拉马克.达尔文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说内容,识记人类对进化过程的探索过程和各个学说的优缺点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解答:
A.拉马克提出了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A正确;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最终会造成适者生存的现象,B正确;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的现象,C错误;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实现了以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的进步,D正确;
9.【答案】D
【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特点表现为:
①演替概念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这里的“代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的取代。
②演替的趋势: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增强。
人类的活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解答:
A.鹈鹕羽毛防水有利于保持体温和减少运动时产生的阻力,这是鹈鹕适应水上生活的表现,A正确;
B.诗句一中鹈鹕将皮下油脂腺分泌的油脂,涂在了羽毛上起到了防水的作用,这既能保温也能防水,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B正确;
C.诗句二“无田甫田,维养骄骄”描述的是弃耕农田的演替,而“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也是描述由于人类活动减少而发生的次生演替过程,C正确;
D.群落演替的本质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因此,演替过程中出现新的优势物种后原有优势物种未必消失,D错误。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A.菜青虫的基因突变发生在使用农药之前,农药不能使其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D.2%的菜青虫未死而生存下来不是因为没有吃到沾有该农药的菜叶,也不是有意逃避了此环境,而是由于体内产生了抗药的基因,因此个体具有抗药性,BD错误;
C.菜青虫个体之间存在着抗药性差异,即有少数菜青虫发生过抗药性突变,能够抗药,C正确。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
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生物是普遍存在变异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自然选择。
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当药物不能杀死或抑制病原时,抗药性一词等于药物剂量失败或药物耐受。
解答:
A.抗菌素的剂量加大,只是使更多已经发生耐药性的个体更容易存活下来,并不是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A错误;
B.抗菌素只起筛选作用,不起诱导突变作用,B错误;
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而不是病菌对抗菌素进行自然选择,C错误;
D.病菌中本身就存在抗药性强的和抗药性弱的,抗菌素的使用只是将抗药性强的筛选出来,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B正确,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
自然选择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关于生物进化机理的一种学说。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几乎都表现出个体差异,并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此种汰劣留良或适者生存的原理,达尔文称之为自然选择。他认为应用自然选择原理可以说明生物界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物种的起源。
解答:
A.据图可知,抗性苍蝇死亡率低于无抗性苍蝇,A错误;
B.抗性苍蝇和无抗性苍蝇之间无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
C.苍蝇抗性的自身变异产生的,杀虫剂起选择作用,把抗性的苍蝇保留下来,不抗的淘汰掉,C错误;
D.某种苍蝇体内的一种酶(PM)能够分解某种杀虫剂,苍蝇抗性的产生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A.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显然自然选择等因素能使种群发生变化,A正确;
B.物种间的所有差异未必都会遗传给下一代,物种的适应环境的性状有更多的机会遗传给下一代,B错误;
C.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种群所处的不同环境可以对相应的种群的性状进行选择,使适应环境的性状得以保留,即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环境,C正确;
D.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性形成的角度分析,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能有更多繁殖后代的机会,因此,遗传的力量能使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即表现出适应性的性状,D正确。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
人工选择是选择适合人们需要的生物属性,自然选择是生物为了适应自然而产生的属性,对生物共同的选择基础是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性状的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解答:
A.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故过度繁殖是选择的原因,A错误;
B.正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生物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适应周围环境与不适应周围环境),为选择提供了选择的材料,是选择的基础,B正确;
C.生物就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生存竞争是实现选择的手段,C错误;
D.在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中人和自然的选择力量是进行选择的动力,D错误。
故选B。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近年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进化理论的正确的说法是,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