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选作业含答案2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752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选作业含答案2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752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选作业含答案2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752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优选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选作业含答案2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选作业含答案2,共9页。
【精品】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优选练习一.单项选择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⑥等位基因间是完全的显隐性关系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2.下列杂交方式属于测交的是( )A.RR×Rr B.RR×RR C.Rr×rr D.Rr×Rr3.下列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数学统计方法的引入,使得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B.豌豆在自然条件下都是纯种是该实验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C.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概念引入有利于对遗传规律的解释D.孟德尔提出假说时,生物学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4.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自交实验要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处理B.正交和反交是为减小实验误差而做的重复试验C.测交实验是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巧妙验证D.雌雄配子数量不同导致子二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5.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比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6.孟德尔在探究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B.“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C.“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7.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子二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的现象称( )A.纯合子 B.性状分离 C.表现型 D.杂合子8.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分离或组合互不干扰C.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都不会表达出相应性状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9.对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来说,不必具备的条件是A.一定要让显性亲本做父本B.选用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的差异C.选用杂交实验的两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D.一定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10.孟德尔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中实验验证阶段做实验是( )A.自交 B.测交 C.杂交 D.正交1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B.豌豆是闭花受粉的植物C.豌豆生长周期短D.豌豆繁殖能力强12. 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中,下列叙述与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无关的是( )A. 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同B. 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活性相同C. 个体表现型不受环境影响D.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13.在豌豆开花前要对用于杂交实验的植株进行去雄处理,原因是( )A.防止异花传粉 B.防止自花传粉C.便于采粉和授粉 D.保护雌蕊和雄蕊14.玉米是一种异花传粉作物,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籽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籽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籽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下列做法中能达到目的有几项(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③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④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15.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必须是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要易于区分C.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D.数据分析时,应大量统计实验数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出现3:1或9:3:3:1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解答: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能使实验结果更接近3∶1的分离比,①正确;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能够保证3∶1分离比的出现,②正确;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也是3∶1分离比出现的必备条件,③正确; 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也是3∶1分离比出现的必备条件,④正确; ⑤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不会相等,与3∶1分离比出现无关,⑤错误;⑥等位基因间是完全的显隐性关系是3∶1分离比出现的必备条件,否则会出现三种表现型,⑥正确。即B正确。故选B。2.【答案】C【解析】个体间的交配方式分为:(1)自交:广义的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的交配方式,狭义的自交指植物的自花传粉。(2)杂交:指基因型不相同的个体间的交配方式,包括测交.回交.正交.反交等方式。测交是指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解答:A.RR×Rr属于杂交,A错误;B.RR×RR属于自交,不属于测交,B错误;C.测交是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所以Rr×rr属于测交,C正确;D.广义的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的交配方式,Rr×Rr属于自交,不属于测交,D错误。故选C。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解答:A.数学统计方法的引入,便于发现实验现象之间的规律,使得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A正确; B.豌豆为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都是纯种,这是该实验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B正确;C.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解释利用的是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C错误;D.孟德尔提出假说时,生物学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D正确。故选C。4.【答案】C【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解答:A.豌豆杂交实验要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处理,自交实验不需要去雄,A错误;B.正交和反交是为了排除性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属于重复实验,B错误;C.测交实验是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巧妙验证,C正确;D.雌雄配子数量不同与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无关,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D错误。故选C。5.【答案】C【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解答: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B正确;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真核细胞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现象,D正确。故选C。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解答: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A正确;B.孟德尔通过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提出问题,B错误;C.“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C正确;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D正确。故选B。7.【答案】B【解析】8.【答案】C【解析】9.【答案】A【解析】该实验中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定要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A错误; 为了便于观察,选定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差异,B正确;在该实验中,选作杂交实验的两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C正确;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为先杂交后自交,因此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D正确。10.【答案】B【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3)演绎推理;(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5)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解答:A.自交是孟德尔在实验的发现问题阶段用到的实验方法,A错误;B.孟德尔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中实验验证阶段做的实验是测交,B正确;C.杂交是孟德尔在实验的发现问题阶段用到的实验方法,C错误;D.正交和反交是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发现问题阶段用到的实验方法,D错误。故选 B。1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自花传粉是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豌豆的蝶形花冠中,有一对花瓣始终紧紧地包裹着雄蕊和雌蕊,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解答: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严格闭花授粉,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授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B正确。
故选B。12.【答案】A【解析】A.一般情况下雌配子的数目比雄配子少,所以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同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无关,A符合题意;B.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活性相同是出现3∶1分离比前提条件,B不符合题意;C.个体表现型不受环境影响,所有的表现型都可以表现出来是出现3∶1分离比前提条件,C不符合题意;D.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是出现3∶1分离比前提条件,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用于杂交实验的植株进行去雄处理,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故目的是防止自花传粉,B正确。杂交就是要异花传粉,A错。去雄处理的植株作为母本,花粉有另一植株提供,C错。去雄处理是去掉该植株的雄蕊,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不是保护雌蕊和雄蕊,D错。1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亲代是纯合子,杂种子一代会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解答:A.实验材料也可以是杂合子,A错误;
B.最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从性状上进行,因此所选性状显隐性要易于区分,B正确;
C.人工授粉后套袋防止其他花粉干扰,C正确;
D.实验数据越大,统计结果越精确,D正确。
故选A。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