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优选作业含答案3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753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优选作业含答案3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753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优选作业含答案3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9753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当堂检测题
展开【优编】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2优选练习
一.单项选择
1.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其中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①~⑤代表不同的酶。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型细菌生长只需要物质甲
B.突变型细菌缺乏酶①.②.③
C.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
D.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
2.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3 000 m的高山都有分布。从不同的海拔高度收集到的蓍草种子在同一个花园相同条件下生长,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B.高海拔蓍草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不同海拔蓍草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
C.若本实验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收集的数据仍不足
D.实验结果能说明表现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
3.下列对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一般按照“DNA→RNA→蛋白质”的途径进行
C.同一株水毛茛水面上下的叶片形状不同表明生物体的性状仅受环境的影响
D.在RNA病毒中RNA作为遗传物质控制性状
4.下图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的部分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人体衰老时,酶②的活性降低导致头发变白
B.苯丙酮尿症的患者一定会因为黑色素不能合成同时患上白化病
C.基因①②③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D.基因①②③的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5.柳穿鱼花的形态结构受Lcyc基因的控制,柳穿鱼植株A和植株B花的形态结构不同,原因是这两植株中的B株在开花时Lcyc基因未表达,它们其他方面基本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株柳穿鱼植株体内的Lcyc基因的序列不同
B.两株柳穿鱼植株的Lcyc基因相同.表型不同属于表观遗传
C.植株A的Lcyc基因不表达的原因是该基因被高度甲基化了
D.植株A和植株B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的F2中花形与植株B相似的数量较少
6.长翅果蝇的幼虫正常培养温度为25 ℃,将孵化后4-7 d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 ℃的环境中处理6-24 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下列有关这些果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残翅果蝇的出现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环境引起的变异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发生在体细胞的突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残翅果蝇的出现改变了种群中长翅基因的基因频率
7.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性状可能不只受一个基因控制
B.蛋白质的结构改变能导致生物体的性状改变
C.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
D.基因是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唯一因素
8.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果蝇红眼的形成实际上是多个基因协作的结果
B.豌豆因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最终形成皱粒种子
C.突变的基因编码异常蛋白,间接使人患囊性纤维病
D.携带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杂合子,因为有异常的血红蛋白导致其患疟疾的几率降低
9.如图为某真菌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精氨酸的合成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①不表达,会影响鸟氨酸的产生
D.若基因②发生突变,则基因③和④肯定不能表达
10.如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1或基因5的突变都会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使人患白化病
B.基因1突变会使体内苯丙酮酸积累过多,引起苯丙酮尿症
C.由图可见一个基因可能控制多个性状,同时一个性状也可以被多个基因控制
D.该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11.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观遗传不可遗传给后代
B.表观遗传过程中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C.表观遗传发生过程中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表达,进 而影响表型
D.表观遗传普遍发生于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如同卵双胞胎的微小差异 就与表观遗传有关
12.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一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
B.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与环境无关
C.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部分性状
D.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3.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育具有相同基因组成的棒眼果蝇,统计棒眼果蝇复眼中的小眼数,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和性别阻断了基因的转录
B.温度和性别是影响复眼中小眼数的根本因素
C.影响复眼中小眼数的外界因素有温度.食物成分
D.果蝇复眼中小眼数受温度的影响,也与性别有关
14.下列有关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不受环境影响
B.生物体的有些性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C.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属于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
15.DNA分子中碱基加上甲基基团(-CH3),称为DNA甲基化,基因甲基化可以导致其不能完成转录,这种变化可以遗传给后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甲基化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B.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C.基因甲基化可能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D.原癌和抑癌基因甲基化不会导致细胞癌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据题干信息可知,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①~⑤代表不同的酶。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说明说明突变型细菌不能合成乙.丁,不能合成酶①和酶③。
解答:
A.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是因为该细菌本身能够合成乙.丙.丁.戊等物质供其生长,A错误;
B.根据题干可知: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说明突变型细菌不能合成乙.丁,缺乏酶①.③,B错误;
C.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故其不能催化丙转变为丁,C错误;
D.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能通过酶④合成戊物质,也能生长,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
影响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引起的温度,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收集的蓍草种子种在同一个花园相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说明不同海拔蓍草能适应各自的环境,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了基因型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也有了差异。
解答:
A.影响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所以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A错误;
B.不同海拔蓍草能适应各自的环境,由于自然选择,不同海拔蓍草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B正确;
C.本实验如要研究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则需收集原海拔处的试验数据,C正确;
D.试验结果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的,结果不同说明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了基因型的不同,D正确。
故选A。
3.【答案】C
【解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解答: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这是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A正确;
B.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即一般按照“DNA→RNA→蛋白质”的途径进行,B正确;
C.同一株水毛茛水面上下的叶片形状不同表明生物体的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影响,C错误;
D.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上携带遗传信息,即在中RNA作为遗传物质控制性状,D正确。
故选C。
4.【答案】A
【解析】
5.【答案】BD
【解析】
6.【答案】A
【解析】
7.【答案】D
【解析】
基因的遗传信息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再由mRNA通过翻译传递到蛋白质得以表达;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环境因素能影响生物的表现型,性状的表达也与环境因素有关。
解答:
A.每一种性状可能一对基因控制,也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A正确;
B.生物性状的主要体现者是蛋白质,所以蛋白质的结构改变能导致生物体的性状改变,B正确;
C.基因是控制蛋白质合成最基本的单位,C正确;
D.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但性状还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8.【答案】C
【解析】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其中酶1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若酶1缺乏,苯丙酮酸积累过多会引起苯丙酮尿症;酶2能将酪氨酸转化为尿黑酸;酶3能将尿黑酸转化为乙酰乙酸;酶4能将乙酰乙酸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酶5能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酶6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苯丙酮酸。
解答:
A.酪氨酸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所以基因1的突变不会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A错误;
B.基因1突变会使体内苯丙酮酸积累过多,引起苯丙酮尿症,B正确;
C.由图可见一个基因可能控制多个性状,同时个性状也可以被多个基因控制,C正确;
D.该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A。
11.【答案】CD
【解析】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蛋白质,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导致了性状的改变。
解答:
A.由分析可知,表观遗传基因型没有改变,但表现型发生了改变,因此,可遗传给后代,A错误;
B.根据表观遗传的概念可知,表观遗传过程中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表观遗传的成因是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表达,从而使性状发生了改变,C正确;
D.表观遗传的本质是基因表达过程异常,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在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据此可推测表观遗传普遍发生于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如同卵双胞胎的微小差异 就与表观遗传有关,D正确。
故选CD。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题表分析,题中表格反应的是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培育具有相同基因组成的棒眼果蝇果蝇的表现型情况,根据表格信息知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由表中数据可推测:果蝇复眼中的小眼数与温度相关,纵向比较可推出果蝇复眼的小眼数受到温度和性别的影响。影响小眼数目的根本因素应该是遗传物质。
解答:
A.表格数据没有显示温度和性别影响棒眼果蝇发育的机理,因此,不能确定温度和性别阻断了基因的转录过程,A错误;
B.表中信息显示温度和性别对复眼中的小眼数目均有影响,但不是根本因素,影响小眼数目的根本因素是遗传物质,B错误;
C.分析表格可知,实验没有涉及食物这一自变量,不能看出食物成分对小眼数目的影响,C错误;
D.根据表格信息可推测果蝇复眼中小眼数既受温度的影响,也与性别有关,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C
【解析】
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NA甲基化可导致基因沉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课时作业,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①藏报春甲,关于基因,下图中,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