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测试题
展开【特供】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作业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实验及其拓展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转化原理可用来解释其他细菌间抗药性传递的现象
B.肺炎双球菌与新冠病毒均能使人患上肺炎,但二者的遗传物质不同
C.烟草花叶病毒与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完全相同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2.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B.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体现了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
C.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3.人们不断探索遗传物质的本质和遗传物质发挥作用的机理。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根采用荧光标记技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B.密码子的发现,在分子水平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其结构的改变都将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D.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实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4.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则部分子代噬菌体含有( )
A.32P B.35S C.32P和35S D.二者都无
5.如果用32P.35S.15N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宿主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
B.经搅拌和离心后,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C.若改用32P.35S.15N同时标记噬菌体,则在子代噬菌体中只能检测到32P
D.要得到32P标记的噬菌体,必须接种在含32P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
6.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会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7.科学家在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中添加14C标记的尿嘧啶(14C-U),培养一段时间后,裂解细菌离心并分离出RNA和核糖体,分离出的RNA含有14C标记(14C-RNA)。把分离得到的14C-RNA分别与细菌DNA.噬菌体DNA杂交,发现其可与噬菌体的DNA结合形成DNA-RNA双链杂交分子,而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的14C-U可以标记新合成的RNA
B.该14C-RNA是以细菌DNA为模板合成的
C.该14C-RNA能作为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D.该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8.恰当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实验目的的实现,请挑选恰当的研究方法与实验目的的组合( )
A.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实验目的: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
B.研究方法: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实验目的: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研究方法:模型构建的方法;实验目的:帮助人们认识人体内血糖水平进行调节的机制
D.研究方法:样方法;实验目的:调查黑线姬鼠种群的年龄组成
9.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10.用32P.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可找到上述放射性元素的是(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1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DNA的双螺旋结构 B.DNA的复制方式
C.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2.下列对“证明遗传物质本质”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斯的实验中,把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注射给小鼠后小鼠死亡,原因是小鼠体内大部分R型细菌完成了转化
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本质是R型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一组,最后离心的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而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子代噬菌体会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导致实验结果异常
13.菌斑(图甲)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不断裂解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出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连续取样.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测得T2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变化曲线(图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b到c对应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B.限制d~e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细菌已经绝大部分裂解
C.曲线a~b段细菌细胞中正旺盛地进行细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曲线a~b段噬菌斑数量不变,说明此阶段噬菌体还没有开始侵染细菌
14.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是寄生在所有细菌体内的DNA病毒
B.实验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病毒
15.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先对宿主细胞进行标记
B.格里菲思发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后,提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和搅拌的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现象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将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研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
2.【答案】D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S型菌的部分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DNA上,实现了基因重组,A正确;
B.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将提取的多糖.脂质.RNA.DNA等与R型菌混合培养,加入的物质不同,体现了控制变量的原则,各个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体现了对照原则,B正确;
C.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所以科学家又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一步证明,C正确;
D.荚膜多糖不是蛋白质,因此该实验不能体现了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4.【答案】A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的是噬菌体的DNA,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合成(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该过程的控制者是噬菌体的DNA,原料.酶.能量等均由细菌提供)→组装→释放。
解答:
据题意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32P标记的DNA进入细菌,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未标记的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不含有35S;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少数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32P和31P,大量子代噬菌体仅含有31P,A正确。
故选A。
5.【答案】A
【解析】
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营寄生生活,所以标记噬菌体必须先标记大肠杆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解答:
A.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所用原料都是细菌的,所以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A正确;
B.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B错误;
C.若改用32P.35S.15N同时标记噬菌体,噬菌体DNA含有32P.15N,则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15N,C错误;
D.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要得到32P标记的噬菌体,必须接种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
生物变异包括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后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包括: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
A.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原核生物也能发生基因突变,但没有等位基因,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C错误;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S型菌的DNA片段进入R型菌体内,使R型菌具有了S型菌的遗传性状,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
8.【答案】C
【解析】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根据组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的组成元素可以判断,15N.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DNA.蛋白质,而当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噬菌体只将DNA注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并且DNA是进行的半保留复制,因此只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
解答:
A.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35S.15N,A错误;
B.由于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35S只存在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找到15N和32P,B正确;
C.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15N,C错误;
D.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且35S不标记DNA,所以不能在DNA中找到35S,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DNA是双螺旋结构,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B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解答:
A.由b到c对应时间内,噬菌斑数增长了10倍,但并不表示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因为噬菌体数量是呈指数倍数增长的,A错误;
B.d~e段噬菌斑数不再增加,原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裂解,噬菌体失去了寄生场所,B正确;
C.曲线a~b段,噬菌斑数没有增加,说明细菌体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的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C错误;
D.曲线a~b段噬菌斑数不变,是由于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还没有导致细菌裂解,因而不能说明噬菌体还没有开始侵染细菌,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人教版 (2019)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噬藻体是感染蓝藻,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练: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相符的是,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