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研课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研课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应用拓展,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6页例1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义和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能从图中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
2、你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吗?那就试着在点子图上画一画吧。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奥秘。(板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你觉得这些长方形的边和角各自有什么特征呢?谁来猜一猜(板书出示:边、角)
(2)验证
谈话:小朋友们的猜想对不对呢? 我们来验证一下
活动要求:
1.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交流验证的方法)
2.试一试:用想到的办法动手试一试,验证猜想。
3.说一说:通过验证,你得出怎样的结论?和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分组活动,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3)交流、总结
①提问:你是怎么验证上下两条边长度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的?
小结:通过量、折,都能验证长方形上下两条边长度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
讲述:上下两条边是相对的,左右两条边也是相对的,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课件出示对边、邻边的概念)
请同桌之间互相在长方形纸上指一指。
介绍:(边说边演示)在长方形中,这两组对边都有它们自己的名字呢,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板书出示:长、宽)
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
②提问: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吗?你们又是怎样验证的?
③小结:刚刚我们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发现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你能用刚才探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吗?
活动要求: (1)猜想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征?
(2)研究验证猜想,在学习单上记录你们的发现,并和组内同学说一说。
正方形 | 边 | 角 |
|
|
|
交流汇报
总结:通过研究发现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都相等,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谈话:我们已经发现并验证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同桌讨论后在班级内交流:
相同点: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是对边相等,而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
在学生总结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用表格呈现二者的关系(如下表)。
图形 | 边 | 角 | |
|
有四条边 | 对边相等 | 有四个角 都是直角 |
| 四条边都相等 |
三、应用拓展
1、找一找
出示:你能找出下面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指名口答,如果不是,要求说出理由。
2、猜一猜
小马虎在写作业的时候不小心把作业弄脏了,你能帮帮他吗?
出示:
你知道被遮挡的边长度是多少吗?根据什么判断的?
3、折一折
(1)你能不能从这张长方形纸片上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2)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折成的正方形和原来的长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出:这个长方形的边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4、拼一拼
用两幅相同的三角尺拼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5、画一画
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标出所画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
四、全课总结
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图片)这上面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什么图形?
在之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探究三角形的特征,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我们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之后的学习中去。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图形 | 边 | 角 | |
|
有四条边 |
对边相等 |
有四个角 都是直角 |
|
四条边都相等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总结评价,拓展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备课,学生的课堂表现,关于教具的准备,本课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