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染色体变异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学案
展开课程标准
1.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3.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
4.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素养达成
1.认同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通过各种证据,形成生物进化的观念。(生命观念)
2.运用归纳与概括、批判性思维阐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思维)
3.引导人们关注不正确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关注人体健康。(社会责任)
4.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适应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社会责任)
5.运用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如耐药菌的产生等相关问题。(社会责任)
设疑激趣
这些化石你都见过吗?
从哪里能找到它们?
它与生物进化有什么关系呢?
夯基提能·分层突破——互动·探究·智涂
学习主题一 生物进化的证据及生物进化的趋势
活动1 分析教材P101“图6-2”及“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化石在地质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吗?
2.根据赫氏近鸟龙化石与恐龙和鸟类身体结构的比较,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测?
3.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与黑猩猩和人类骨骼结构的比较,支持人猿共祖说吗?
活动2 在1.5亿年前的沉积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的化石。研究人员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用S表示)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该种动物S值的分布)表示成如图的P曲线。在1亿年前的沉积岩中,又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的剑尾动物群体的化石,曲线a、b、c分别表示三个群体的S值的分布情况。
1.在1亿年前的沉积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三个不同的剑尾动物群体的化石,据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2.据图分析,三个不同的群体中哪个群体当时生存的环境是较为复杂的?为什么?
活动3 分析教材P102“图6-3”及“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与人的上肢相比,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而且排列顺序也基本一致,这说明了什么?是否支持现有的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2.这四种前(上)肢内部结构模式非常一致,但功能迥异,外形差别也很大,这说明了什么?
活动4 分析教材P103“图6-4”及“思考·讨论”中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胚胎发育早期会出现鳃裂和尾,只是随着发育的进行,人的鳃裂和尾消失了,这个证据支持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吗?
2.从细胞色素c的相关资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5 根据下图提供的几种动物的DNA的碱基序列与人类相比较的数据以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种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为什么?
2.为什么人类、黑猩猩和大猩猩能够产生有着相同或相似氨基酸顺序的酶和激素?
活动6 科学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甲、乙、丙、丁四种不同动物的血红蛋白,发现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与人体血红蛋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1.根据血红蛋白的差异,能否推断四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什么?
2.假若丙、丁两种生物的蛋白质差异最大,两种生物的共同祖先生活年代距今 (填“越早”或“越晚”),为什么?
误区警示
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关系,越早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但是由于地质作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也可能有低等的生物化石。
归纳总结
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1.概念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关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外。
2.运用比较法研究生物的进化
(1)比较化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
(2)比较形态结构: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判断生物间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
(3)比较发育过程:比较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为生物进化提供发育方面的证据。
(4)比较分子的差异: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3.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证据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进而为解释适应和物种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
1.共同由来学说
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自然选择学说
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二、化石的种类
三、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四、其他进化证据的比较
1.(合格考)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是( )
A.化石 B.同源器官
C.生物大分子结构 D.胚胎结构
2.(合格考)一位科学家从“人的阑尾与兔子的盲肠相似”推测人类与兔子有亲缘关系,他利用的证据是( )
A.化石 B.胚胎学
C.比较解剖学 D.分子生物学
3.(合格考)在野外捕获四种袖蝶,测定其染色体DNA碱基序列,比对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可判断四种袖蝶间的亲缘关系,如图所示的研究结果属于能证明生物进化的( )
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D.古生物化石证据
4.鸡在胚胎发育第4天左右排泄氨(与鱼类相似);第6~8天以排尿素为主(与两栖类相似);第10天左右排泄尿酸(与鸟类相似)。这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哪一方面的证据( )
A.分子生物学 B.胚胎学
C.古生物学 D.生理学
5.(等级考)应用比较研究寻找进化关系的有关原理、途径和方法,错误的是( )
A.亲缘关系越近比较项相同程度越大
B.比较碱基、氨基酸数量及排列顺序
C.生物进化水平相同,则蛋白质无差异
D.应选影响基本生命活动的蛋白质比较
6.(等级考)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下列哪项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 )
A.所有生物几乎都由ATP直接供能
B.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各种生物的细胞结构完全相同
D.各种生物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7.(等级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错误的是( )
A.鱼、鸡和牛等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都有鳃裂和尾,体现了生物的亲缘关系
B.几乎所有生物都选择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说明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
C.原核细胞是由真核细胞进化而来,细胞的呼吸方式由有氧呼吸进化为无氧呼吸
D.细胞外液类似于海水,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这表明最早的生命生活在海洋中
8.(等级考)多年前,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舒德干院士曾提出下图1所示的演化树假说。2019年,我国科学家发表了寒武纪时期清江生物群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科学家利用清江生物群化石,绘制出下图2所示的复原生物深海生境假想图,印证了舒德干院士的假说。下列关于该成果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化石可以为图1所示演化树假说提供最可靠证据
B.化石可记录寒武纪时期清江海洋生物演化的历程
C.图2表明寒武纪时期的生物均已演化为现存生物
D.图1所示假说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趋势
学习主题二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活动1 请结合相关情境,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蚁兽是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适于舔食昆虫的一种哺乳动物。鼹鼠是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眼小且视力完全退化、营土壤穴居生活的另一种哺乳动物。
材料二 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图
1.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食蚁兽舌头细长及鼹鼠耳眼退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图示试着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思考下列问题:
(1)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的长短有差异吗?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2)在旱季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短不同的个体生存机会相等吗?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3)长颈鹿之间为什么会出现生存斗争?
(4)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生存斗争中出现优势和劣势?
(5)长颈鹿中颈较长的能吃到树叶而生存下来,而颈较短的吃不到树叶而死亡,这种选择的结果达尔文是如何描述的?
活动2 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使用农药之前,害虫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什么?
2.使用农药后,大量害虫被杀死,但是还有部分存活,这是为什么?
3.分析bc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4.该过程中,农药诱发了害虫基因突变还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名师提醒
(1)自然选择的方向和变异的方向不一定是相同的,可遗传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生存斗争不仅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还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具体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有利,并推动生物进化。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①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关于适应以及物种形成等问题的研究是以个体为单位的。
③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方法规律
自然选择学说中有关“变异”的分析
(1)环境因素的作用:环境不能起到诱导变异的作用,它只是对不定向变异进行定向选择。
(2)在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变异在前,选择在后”的思路。
一、对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理解
1.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持续地使用,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
2.获得性遗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个动物经常使用某种器官或经常不使用某种器官的结果是发展某器官或丧失某器官,这种由于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
3.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具有局限性。
他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如果环境的变化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二、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2.解释模型:
(1)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
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和自然选择的手段
①种类 eq \b\lc\{(\a\vs4\al\c1(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②意义 eq \b\lc\{(\a\vs4\al\c1(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对物种的生存有利,推动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3)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内因
①变异是不定向的 eq \b\lc\{(\a\vs4\al\c1(有利变异,不利变异))
②遗传的作用:有利于微小有利变异的积累。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易取得胜利而得以生存,有利变异通过遗传得以累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
(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①生物产生的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其保存或淘汰。
②自然选择只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生物微小的变异得到积累。
(5)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图解
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比较
1.(合格考)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别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个体、个体 B.个体、种群
C.种群、种群 D.种群、个体
2.(合格考)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是( )
A.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B.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C.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适者生存
D.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
3.(等级考)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观点的是( )
A.生活在地穴中的盲螈,因为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不断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的脖子会越来越长
4.(等级考)下图所示是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后代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强化落实·学业达标——归纳·提升·素养
网络建构
主干落实
1.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2.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5.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表现为:
(1)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3)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高效课堂·实践运用——巩固·达标·反馈
1.下列各组器官在结构上相似的是( )
A.人的手和蝙蝠的翼
B.鲨鱼的鳍和虎鲸的鳍
C.蝗虫的翅和家鸽的翼
D.猫的前肢和马的前肢
2.蟒蛇外形上没有四肢,但它的体内还保留着后肢骨的残余,说明蟒蛇是起源于有四肢的动物。这属于生物进化的( )
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D.化石证据
3.关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过度繁殖削弱了生存斗争
B.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它们却能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利用卵过冬一样,这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 )
A.遗传变异的结果 B.生存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适者生存的结果
5.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但在分布地区和喜食竹子方面又与小熊猫相似。科学家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测定三者DNA片段之间核苷酸的差异,并由此判断亲缘关系的远近,这属于进化的( )
A.胚胎学证据
B.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
D.古生物化石证据
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7.甲虫幼虫期以农作物叶为食,破坏力极强,后来使用某种杀虫剂进行防治,开始使用时,对甲虫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药物的继续使用,甲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 ,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的;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到了 作用。
(2)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的关系叫 。在害虫进化过程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 个体。
(3)下图是甲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 (填“前”“中”或“后”)。
疑难解答·全程培优——释疑·解惑·教材
教材第100页►【问题探讨】
1.不能。
2.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教材第101页►【思考·讨论】
1.支持。
2.提示:赫氏近鸟龙化石的身体骨架虽然与恐龙接近,但其骨架周围有清晰的羽毛印痕,显示其后肢和尾部都有飞羽;后肢发达,显示其善跑不善飞,还没有完全进化成鸟。
3.提示:支持,说明早期古人类与猿有着相似的解剖结构,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教材第102页►【思考·讨论】
1.都有。其种类有一致性。
2.一致。
3.提示:因为它们属于同源器官,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
4.提示:人与蝙蝠、鲸、猫的骨骼结构十分发达,脊柱、肋骨、胸骨等形成支架起到支撑身体、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头骨骨块减少或愈合,使头骨坚硬、完整,起到保护作用等。哺乳动物和鱼都具有头骨、脊柱、肋骨等。此外,一些具体的骨也有共同点,如哺乳动物中耳的3块听小骨镫骨、砧骨、锤骨分别与鱼类的舌颌骨、方骨、关节骨有共同的起源。不同类群动物的骨骼结构具有许多共同点,支持现有的脊椎动物有原始的共同祖先。
教材第103页►【思考·讨论】
1.提示: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说明当今生物与古细菌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2.提示:当今生物的细胞中都主要以ATP为直接的供能物质,都有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合理即可)。
3.提示:人和猩猩、长臂猿、黑猩猩等类人猿在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方面高度接近,说明人和类人猿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4.提示:通过比较题表数据可知:人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因此题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人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大,因此题表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生物是酵母菌。从单细胞的酵母菌到高等生物的黑猩猩均含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可以从分子水平说明这些生物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教材第104页►【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1)√ (2)√ (3)×
2.A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证据。
3.D
二、拓展应用
1.提示:可以举出本节教材中的各种证据,如不同地质年代中相继出现的生物类群,已经绝灭的物种,物种大爆发事件,地壳剧烈运动、气候剧烈变化和小行星碰撞地球等事件对生物的影响。从所选择的证据出发,理清与所反驳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论述。
2.提示:以澄江生物化石群为例,说明该化石群的发现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澄江生物化石群分布在中国云南省澄江县,保存了大量具软躯体或弱矿化外壳的后生动物化石,展示了5.3亿年前的海洋生态系统,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化石宝库之一。澄江生物化石群的科学意义在于:(1)在前寒武纪到早寒武纪的生命演进过程中,填补了从埃迪卡拉生物化石群(发现于澳大利亚的前寒武纪晚期地层)到布尔吉斯页岩生物化石群(发现于加拿大的中寒武纪地层)之间长达数千万年的古生物资料空白;(2)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仅在二三百万年的“瞬间时空”里的生物(特别是动物)大规模涌现的突发生物事件,是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的最好例证。
教材第106页►【问题探讨】
1.这是拟态现象,使枯叶蝶不易被天敌发现。
2.枯叶蝶的祖先种群中出现翅似枯叶的变异个体后,由于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具有这种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留下后代的机会多,久而久之,使这类蝴蝶具有翅似枯叶的适应性特征。
3.这与对枯叶蝶适应性的解释看似矛盾,其实,翅色鲜艳的蝴蝶可能具有其他防御敌害的适应性特征,如翅上有类似于猛禽眼睛的眼斑等。
教材第106页►【思考·讨论】
1.枯叶蝶的天敌有燕、雀、蜘蛛、螳螂、蛙、蜻蜓等。枯叶蝶不能完全免于天敌的捕食。
2.雷鸟在冬季来临之前将羽毛换成白羽,以便使自己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更难被发现,这属于一种保护色,利于躲避敌害和捕食。但如果冬天没有下雪,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使雷鸟更容易被发现。
3.适应相对性的原因是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相对稳定的遗传性状之间的矛盾。
教材第107页►【批判性思维】
人用眼过度,视力反而下降。健美运动员的后代,如果不进行专业训练,也不会拥有健美运动员一样发达的肌肉和健壮的体格。
教材第108页►【思考·讨论】
1.在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
2.经过若干代的繁殖,长颈鹿祖先群体中颈长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会增大。
3.能。枯叶蝶的祖先中存在着各种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其他变异的枯叶蝶祖先容易被天敌发现,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机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其他变异的枯叶蝶祖先就被淘汰了,这样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枯叶蝶。
4.适应的形成是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
教材第108页►【批判性思维】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不过,“适者生存”的原意也包含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不改也是可以的。
教材第109页►【思考·讨论】
1.达尔文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最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这一观点否定了“神创论”,不能被当时的宗教观念所容,因此,遭到许多人的攻击、谩骂和讥讽。
2.激励国人奋发图强,使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人类与其他生物有着共同的起源。人类是生物世界的成员,而不是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的“主宰者”。
教材第109页►【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1)√
(2)×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不一定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也可以留下后代。
(3)√
2.A 拉马克的主要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生物的种类从古至今是一样的”是物种不变论的观点。
二、拓展应用
1.提示:不同意这种观点。工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它与开花植物的繁盛密切相关。
2.提示:在自然界,物种的灭绝速率本来是很缓慢的,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率。现在的许多濒危物种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一般来说,人类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是在弥补自己对自然界的过失,不能说是干扰了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当然,如果某一物种的濒危纯粹是由于这种生物适应能力的低下等则另当别论。
3.提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可能完全隔绝,人也不可能离开自然界而生存,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可能完全摆脱自然界的影响。但是,人类毕竟早已远离风餐露宿、“与狼共舞”的时代,工农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婴幼儿死亡率显著下降,平均寿命显著延长,来自自然界的选择压力在变小,来自人类社会内部的选择因素在增加。
(以上三题的提示仅供参考,不一定要统一答案,只要说出支持或反对的理由合理即可。)
第1、2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夯基提能·分层突破
学习主题一
【师问导学】
活动1
1.提示:地层中化石的分布规律:越早形成的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
2.提示:可以推测赫氏近鸟龙是爬行类向鸟类过渡的类型,与二者都有亲缘关系,说明古代爬行类进化成古代鸟类。
3.提示:支持。说明人类起源于古代的猿类,有共同的祖先。
活动2
1.提示:三个不同的剑尾动物群体可能是同时出现的。
2.提示:c;因为c群体的S值出现了不同方向的变化。
活动3
1.提示:说明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可能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支持现有的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2.提示:因为环境不同,各种生物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在外形和功能上出现差异,说明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也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活动4
1.提示:支持。
2.提示:说明各种生物之间都具有亲缘关系,差异越小,表明亲缘关系越近,差异越大,表明亲缘关系越远,而且揭示了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
活动5
1.提示:黑猩猩,因为黑猩猩与人类的DNA的碱基序列有98.2%相同,比另外两种动物都高,且与人类开始分歧进化的时间比另外两动物都短。
2.提示:因为黑猩猩、大猩猩和人类DNA的碱基序列分别有98.2%和97.7%相同,而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包括酶和蛋白质类激素。
活动6
1.提示: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可以通过比较人与四种不同生物蛋白质的不同,以确定四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的远近:蛋白质差别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近。
2.提示:越早 两种生物的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距今越早,这两种生物的蛋白质产生差异的时间也越早,差异性可能越大。
【过程评价】
1.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
答案:A
2.解析:题中的信息显然不是化石信息,A错误;阑尾是胚胎发育完成后留存的结构,因此不是胚胎学的证据,B错误;人的阑尾与兔子的盲肠都是需要解剖之后才能看到的器官,即需要通过解剖并比较后才能知道二者之间的联系,因此图中的证据是比较解剖学的证据,C正确;分子生物学证据指的是研究的生物之间有生理过程或化学产物上的异同,而题目中只是显示的结构上的相似性,故不是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D错误。
答案:C
3.解析:通过测定四种袖蝶间的染色体DNA碱基序列,比对结果判断这四种袖蝶间的亲缘关系,属于证明生物进化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答案:C
4.答案:B
5.解析:比较项相同程度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A正确;碱基、氨基酸数量及排列顺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物的遗传信息,生物的遗传信息越相近,表明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B正确;生物进化水平相同,蛋白质不一定相同,C错误;应选影响基本生命活动的、关键的蛋白质比较,D正确。
答案:C
6.解析:所有生物几乎都由ATP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说明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A正确;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是密码子的普遍性,生物界可能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B正确;细胞生物的细胞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C错误;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并主要通过呼吸作用来供能,说明细胞生物可能都来源共同的祖先,D正确。
答案:C
7.解析:鱼、鸡和牛等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都有鳃裂和尾,几乎所有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选择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说明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体现了生物的亲缘关系,A、B正确;生物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原核细胞进化到真核细胞,由无性生殖进化为有性生殖,呼吸方式是先无氧呼吸,后出现有氧呼吸,C错误;细胞外液类似于海水,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表明生命起源于海洋,D正确。
答案:C
8.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在地层中最初出现的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以后依次出现鱼类,开始登陆的两栖类,陆生的爬行类和由爬行类分化出的鸟类和哺乳类,最后才出现人类,AB正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大爆发和大灭绝的过程,因此C错误,图1所示假说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趋势,D正确。
答案:C
学习主题二
【师问导学】
活动1
1.提示:拉马克认为,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如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由于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如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缩、退化。
2.(1)提示:有差异,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2)提示:生存机会不相等。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从而得以生存并繁殖,说明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选择作用。
(3)提示:一是长颈鹿过度繁殖产生大量的个体;二是生存资源是有限的。
(4)提示:由于遗传变异使长颈鹿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5)提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活动2
1.提示:这是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
2.提示:这是生存斗争的结果,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弱的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而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
3.提示: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弱的害虫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存活下来,这样经过农药的长期选择,使得害虫抗药性逐渐加强。
4.提示: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的抗药性个体逐渐增加。
【过程评价】
1.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的改进和发展。达尔文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答案:B
2.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基本思路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故选A。
答案:A
3.解析: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A、B错误;鹿和狼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C正确;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脖子会越来越长是用进废退的观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D错误。
答案:C
4.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综合作用。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自然选择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方向发展。
答案:D
高效课堂·实践运用
1.答案:D
2.解析:蟒蛇外形上没有四肢,但它的体内还保留着后肢骨的残余,说明蟒蛇是起源于有四肢的动物,更符合比较解剖学的内容。
答案:B
3.解析:过度繁殖增强了生存斗争,A错误;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产生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B正确;自然选择是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实现的,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答案:A
4.解析:由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知,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5.解析:科学家测定了大熊猫、熊和小熊猫三者的DNA片段之间核苷酸的差异,测定该基因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这是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故选B。
答案:B
6.解析: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A错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B错误;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达尔文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具备遗传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因此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可能作出本质上的阐明,D正确。
答案:D
7.解析:甲虫与杀虫剂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由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甲虫种群个体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杀虫剂对甲虫起到了选择作用,其中抗药性的个体是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无抗药性的个体会被淘汰,经过一代代的选择,甲虫种群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数量会增加,农药的治虫效果会下降。从使用杀虫剂之后甲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前,如果抗药性出现在使用杀虫剂过程中或过程后,甲虫会灭绝,与题图不符。
答案:(1)差异 不定向 选择 (2)生存斗争 具有抗药性的 (3)前
项目
证据
结论
比较解剖学证据
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人的上肢所在部位和结构组成相似
它们的起源相同,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胚胎学证据
脊椎动物和鱼在发育早期都有鳃裂和尾,随着发育的进行,除鱼以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人的尾消失了
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
细胞水平的证据
生物都有能进行生长、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支持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分子水平的证据
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
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生物不同种类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不同
比较项目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拉马克进化学说
区
别
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本来就有的,环境和生物的意愿都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
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可以决定变异的方向
适应
环境
有利变异→适者生存;不利变异→不适者被淘汰
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决定变异,且都适应环境
进化
方向
自然选择决定
生物自身决定
联系
均承认生物非神所造,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即由简单→复杂、低等→高等进化而来,且生物进化都是“渐变”的结果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导学案及答案,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化石的种类,化石的分布,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其他进化证据的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导学案,共22页。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导学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