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知识点1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先用低倍镜找到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
B.高倍镜下视野比低倍镜下暗
C.先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D.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比低倍镜少
2.图甲、乙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两个视野,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②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③转动转换器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⑥
C.⑥③②④ D.⑥③⑤④
3.下列关于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换上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暗,应使用大光圈
B.物像偏左下方,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C.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
D.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使用低倍物镜观察
4.下图①表示显微镜的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图②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无色透明的材料时,应调大光圈、用凹面镜
B.向右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后,可能观察到图②中c细胞的结构
C.将图①的镜头由a转换成b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增多
D.将图①的镜头由b转换成a后,视野变亮、观察范围变大
5.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物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装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
6.关于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使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低倍物镜观察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B.在观察时,如果用手指从下方挡住通光孔的一半,则物像的亮度会变成一半正常另一半明显变暗
C.使用目镜10×、物镜40×的显微镜进行放大,则视野中1 cm2的原始实物面积是400 cm2
D.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实际也是逆时针流动
知识点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7.新冠病毒、大肠杆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包括( )
①细胞膜 ②核膜 ③核糖体 ④蛋白质 ⑤RNA
A.③⑤ B.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8.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发菜 ②幽门螺旋杆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金黄色葡萄球菌 ⑧乳酸菌
A.①②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②④⑦ D.①②⑥⑦⑧
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真菌和细菌都是原核生物
B.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信息的场所
C.都有核糖体
D.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10.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尿道炎较难治愈。如图是支原体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支原体与蓝细菌一样属于原核生物
B.支原体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C.青霉素能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可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D.支原体与真核细胞一样都有核糖体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11.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色球蓝细菌与小球藻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的细胞中都不含叶绿体
B.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后者无细胞壁
C.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
D.甲型流感(H1N1)病毒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12.下图中的①②③表示三种分别含有细胞壁、核糖体、线粒体的细胞,则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可能是( )
A.小鼠肝细胞 B.乳酸菌细胞
C.菠菜叶肉细胞 D.蓝细菌
13.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有所不同,呈现多样性
B.组成不同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别较大,呈现多样性
C.不同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含量相同,呈现统一性
D.不同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呈现统一性
14.木耳长时间泡发可能会滋生椰毒假单胞菌,该细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性强、耐高温,且无特效药可治疗,致死率极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B.该细菌加工和分泌米酵菌酸需要高尔基体参与
C.泡好的木耳应在低温下保存,并及时烹饪食用
D.木耳炒熟后食用能降低米酵菌酸中毒的可能性
15.[2022·广东中山高一月考]下面甲、乙两图为两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和图乙都具有染色体
B.两种细胞都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C.图甲为真核细胞,图乙为原核细胞
D.图乙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图甲细胞不能
16.下列有关蓝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含核糖体和光合色素
B.两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
C.两者都不能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其各项生命活动
D.两者都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存在的拟核区域
17.(高考组合)下列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北京卷T1改编]先用高倍镜再换低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江苏卷T4]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C.[上海卷T5]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
D.[海南卷T23]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18.下图中甲、乙两种生物均可引起肺炎。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甲引起的肺炎,效果显著
B.乙可不依赖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C.将甲、乙作为人工合成生命的结构原因之一是结构相对简单
D.甲无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
19.阅读青霉素的发现过程,并作答。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长青霉,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
他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充)
实验结果:这种培养过青霉的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
弗莱明在后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分析它的特征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15年后,在众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对青霉素提纯并量产,挽救了亿万人的生命。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一起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回答下列问题:
(1)青霉是一种____________(填“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
(2)科学家探究细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时,推测可能是①青霉争夺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影响了细菌繁殖;②青霉产生了某种杀菌物质。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明,请你补充实验方案。
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分为A、B两组,A组(对照组)中加入青霉,B组(实验组)中加入____________,观察____________。
(3)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推测①成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推测②成立。
2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个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进行了调查,他们采集了湖水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下图的多种单细胞微生物。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湖泊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出现了水华现象,该现象主要是由图中的________(填写字母)大量繁殖所导致的。这个被轻度污染的湖泊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____。
(2)上图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其遗传物质集中存在的区域是____________。某同学认为上述四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他的看法是否正确?________(填“是”或“否”)。
(3)某同学在低倍物镜下,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个A细胞,他想在高倍镜下观察该细胞,其操作应该是:
①将装片朝________移动,使A细胞位于视野中央。
②转动________,切换高倍物镜。
③轻轻转动________,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C 用高倍镜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再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A正确;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视野暗,低倍镜下视野亮,B正确;低倍镜下观察,使用粗准焦螺旋,在高倍镜下观察,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高倍镜放大倍数大,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大,细胞数目少,D正确。
2.C 分析图可知,乙图气孔是甲图气孔的放大,故需要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在使用高倍物镜时,首先将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气孔移到视野的中央,因气孔位于左下方,故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然后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最后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即可,切记使用高倍物镜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故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⑥③②④。
3.B 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将变暗,为提高亮度,可放大光圈或换平面镜为凹面镜采光,A正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物像偏左下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B错误;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方向流动,则细胞质实际的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C正确;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使用低倍物镜即可观察,D正确。
4.D 用显微镜观察无色透明的材料时,要适当降低视野亮度,应调小光圈、用平面镜,A错误;由图②观察可知,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而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故向左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镜后,可观察到c细胞的结构,B错误;将图①的镜头由a转换成b后,是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减少,C错误;将图①的镜头由b转换成a后,是高倍物镜转换为低倍物镜,此时视野变亮、观察范围变大,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变小,D正确。
5.B 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视野,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A错误;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B正确;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C错误;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装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D错误。
6.D 使用低倍物镜观察时可使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再继续用细准焦螺旋微调使图像更清晰,使用高倍物镜观察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A错误;在观察时,如果用手指从下方挡住通光孔的一半,则整个物像的亮度都会变暗,B错误;使用目镜10×、物镜40×的显微镜进行放大,长度放大400倍,面积放大160000倍,C错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显微镜观察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也是逆时针,D正确。
7.B 新冠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不含细胞器,但具有核酸RNA和蛋白质;大肠杆菌、酵母菌具有细胞结构,也具有RNA和蛋白质。故新冠病毒、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④蛋白质和⑤RNA。B正确。
8.A 发菜是蓝细菌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①正确;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原核生物,②正确;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③错误;小球藻是绿藻,属于真核生物,④错误;水绵是真核生物,⑤错误;青霉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⑥错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⑦正确;乳酸菌是细菌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⑧正确。
9.A 真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信息的场所,体现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C正确;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D正确。
10.C 由图可知,支原体无成形的细胞核,和蓝细菌一样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支原体有细胞结构,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正确;支原体没有细胞壁,C错误;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也有核糖体,D正确。
11.C 色球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色球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小球藻是真核生物,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硝化细菌(原核生物)与变形虫(真核生物)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错误;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C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D错误。
12.C 小鼠肝细胞含有核糖体和线粒体,但不含细胞壁,A错误;乳酸菌细胞和蓝细菌都属于原核细胞,其不含线粒体,B、D错误;菠菜叶肉细胞是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核糖体和线粒体,C正确。
13.A 生物体中不同组织的细胞在形态、大小、种类和结构上各不相同,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A正确;组成不同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别不大,未体现细胞的多样性,B错误;不同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种类相同,但含量各不相同,C错误;不同的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但原核细胞无细胞核,D错误。
14.C 细菌的遗传物质为DNA,A错误;椰毒假单胞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高尔基体,B错误;泡好的木耳应在低温下保存,低温可降低细菌繁殖的速度,最好及时食用,C正确;根据题意可知,该细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性强、耐高温,故炒熟后食用,不能降低米酵菌酸中毒的可能性,D错误。
15.A 图甲是神经细胞(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图乙是蓝细菌细胞模式图,神经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细胞内含有染色体,蓝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细胞内没有染色体,A错误,C正确;神经细胞和蓝细菌细胞都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B正确;图乙蓝细菌细胞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等光合色素及有关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图甲神经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16.D 蓝细菌和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蓝细菌含光合色素而硝化细菌没有,A错误;蓝细菌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B错误;蓝细菌和硝化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其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蓝细菌和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两者都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存在的拟核区域,D正确。
17.C 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A错误;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在更换物镜时,需要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动物镜,B错误;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侧面注视,防止损伤镜头或压坏玻片标本,C正确;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D错误。
18.C 据图分析可知,甲是原核生物,乙是病毒,故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引起的肺炎,效果显著,A错误;乙是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B错误;将甲、乙作为人工合成生命的结构原因之一是结构相对简单,C正确;甲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D错误。
19.答案:(1)真核生物
(2)培养过青霉的培养液 细菌的生长情况
(3)A组中细菌不能正常生长,B组中细菌能正常生长 A组中细菌不能正常生长,B组中细菌也不能正常生长
解析:(1)青霉是一种真核生物。(2)该实验属于探究实验,探究青霉产生某种杀菌物质还是与细菌争夺营养物质影响细菌繁殖,自变量为培养基加入的物质不同,加入青霉或者青霉培养滤液,因变量为观察细菌的生长繁殖情况。实验方案为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分为A、B两组,A组(对照组)中加入青霉,B组(实验组)中加入培养过青霉的培养液,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3)该实验属于探究实验,实验结果有多种情况。若青霉争夺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影响了细菌繁殖,可以预测到A组(加入青霉)中细菌不能正常生长,B组(培养过青霉的培养液)中细菌能正常生长;若青霉产生了某种杀菌物质,可以预测到A组(加入青霉)中细菌不能正常生长,B组(培养过青霉的培养液)中细菌也不能正常生长。
20.答案:(1)D 生态系统
(2)C、D 拟核 是
(3)①右上方 ②转换器 ③细准焦螺旋
解析:据图分析,A是草履虫,为真核生物,B是变形虫,为真核生物;C是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D是蓝细菌,为原核生物。(1)该湖泊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出现了水华现象,该现象主要是由图中的D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的。这个被轻度污染的湖泊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2)上图中C大肠杆菌和D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它们的遗传物质集中在拟核中。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上述A和B属于真核生物,C和D是原核生物,都属于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3)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的步骤为:①A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实际上应该在左下方,将左下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因此将装片朝右上方移动,使A细胞位于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切换高倍物镜。③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二 酶的特性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二 酶的特性练习题,共10页。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