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章末复习》课件+教案+导学案
展开章末复习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本章知识,能用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梳理本章知识结构,回顾运用相似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加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在运用相似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应用价值;通过运用相似来证明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相似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相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 通过展示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可以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教师可边回顾边建立结构框图.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问题 在描述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有时用符号表示,如△ABC∽△DEF,有时用文字描述,如△ABC与△DEF相似,它们有区别吗? 如果有区别,请指出来.
【教学说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可能认为是一回事,因而教师应解释清楚:用“∽”符号表示相似时,他们的对应关系已经明确(因为用 “∽”符号描述时,对应顶点必须写在对应位置上),而用文字语言描述时,却没有明确对应关系,可能出现△ABC∽△DEF,△ABC∽△FED,△ABC∽△EDF三种情形,这样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出现多解情形.
试一试 1.如图,在△ABC与△ACD中, ∠ABC=∠ACD=90°,且 AB =4,AC=5,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则DC的长为_____.
.
2.在△ABC中,点D、E分别为AB、AC边 上的点.且 AB =8,AC=6,AD=4,若 △ABC 与△ADE相似,试求线段AE的长.
【教学说明】 可让学生自主完成,相互交流,最后师生共同评析,加深对符号语言和文字描述的区别的理解.
答案 1.∵∠ABC= ∠ACD=90。,故图中两个三角形相似只能有△ABC∽△ACD和 △ABC∽△DCA两种可能.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可知,BC===3 ,当 △ABC∽△ACD 时,有 =,∴CD==;当△ABC∽△DCA时,有=,∴CD==,故应填“”.
2 .显然 ∠A =∠A,故 △ABC 与 △ADE 相似有两种可能,即△ABC∽△ADE和△ABC∽△AED.当 △ABC∽△ADE 时,有=,∴AE== =3;当△ABC∽△AED时,有=,∴AE===,所以AE的长为3或.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 在△ABC中,点D是BC边上一点,且BD : CD=1: 2,连AD,点F是AD的中点,连BF交AC于E,若AC=10 ,试求AE的长度;
解 由于图中没有相似三角形,没有平行线,似乎无法进行,但题目出现的BD: CD=1: 2这一条件启示我们可过点D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能会找到出路.过D作DH //AC交BE于H(如图所示),∵=,∴ =,又DH //AC,∴ ==. ∴ DH=EC.又F为AD的中点,∴==1,∴ DH=AE, ∴ AE=EC.又AC=10,∴AE=. (本题还可求D作DM //BE交AC于M,留给学生完成.)
例2 在△ABC中,点D、E分别是BC、AC边上的点,且=, =若AD、BE 相交于点F,求的值.
解 过E作EM//BC交AD于M(如图所示). ∴ ==,∴AM=MD. ∴ ==,∴ EM=CD. ∵EM//BD , ∴==,而=,∴=.不妨设MF=3,则DF=8,∴ MD=11,∴ AM=,∴AF=AM+MF=. ∴ ===.
例3 如图所示,在 ABCD中,E是BC上一点,AE交BD于F.已知BE:EC=3:1,S△BEF =12cm²,求 S△ADF.
例4 如图,AB为⊙O的直径,D为弦BC的中点,连结OD并延长交过C点的切线于点 P,连接AC.求证: △CPD∽△ABC.
【教学说明】 本例难度不大,可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
例5 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A( -2,4),B( -3,1),C( -1,1),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在第二象限内将 △ABC放大,放大后得到△A1B1C1.
(1)画出放大后的△A1 B1C1,并写出A1, B1,C1的坐标(点A,B,C的对应点为A1, B1,C1);
(2)求△A1B1C1的面积.
【教学说明】 本题仍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相互交流.对于第(2)题,即可让学生直接依据△A1 B1C1中三个点坐标求出它的面积,也 可引导学生利用相似图形性质,先求出S△ABC=×2×3=3后,得到S△A1B1C1= 2²×3 = 12.
例6 如图1,直线y = - x + 3与x轴、y 轴分别交于点B、点C,经过B、C两点的拋物线 y=x²+bx+c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顶点为P.
(1)求该拋物线的解析式;
(2)在该拋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以 C、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连接AC,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2、图3供画图探究)
【教学说明】 由释疑解惑,加深理解到例题共有8道题目,教师在教学时还可灵活处理,如将释疑解难中四道题可选取作为课外思考,以保证有充裕时间讲解例题,也可暂时删去释疑解难,留在下次课讲解.在教学时,仍应保证学生有思考的时间,锻炼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虑?同学间相互交流.
【教学说明】 教师可与学生一道回顾、反思,针对问题,可随堂解决,也可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复习好本章知识,掌握解题技能.
1.布置作业:从教材P57〜59复习题27中选取.
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
本课时是全章的复习课,教学时先由师生共同回顾全章的知识,建立全章的知识框架图,然后由学生提出有关疑问,教师予以解答.上面设置的几道例题,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由于《相似》这一章在中考中考查较多且出现难题的概率较大,所以教师在进行本章复习时除了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外,还应对知识的深度有所拓展.另外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相似多边形的有关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判定.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定理证明中,因为涉及了构造全等三角形作为中介,学生不太习惯,所以在进行本章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 行针对性训练,并分析证明思路,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帮助学生克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