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北师大版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七年级(北师大版)下册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 第1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 1.指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领悟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2.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以及人类条件反射的突出特征。 |
教学 重难点 | 重点: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难点: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关系;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
教学过程 | 新课引入 复习神经元、反射弧相关内容。 吃食物时出现唾液分泌、看到酸梅时,会出现“望梅止渴”,也会产生唾液分泌反射,这两个反射的形成过程有什么不同吗? |
知识讲解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请阅读课本P74-77,完成相关问题。 当别人朝你挥舞拳头时会眨眼、婴儿吮吸乳头、遇到强光后马上闭眼、人碰到热的东西而缩手,人生来就有的,我们称它为非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们称之为条件反射。 二、条件反射的建立 分析课本P75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形成的经典实验,完成活动中的讨论题。 重点分析图2和图4,狗在听到铃声后表现有什么不同?图3在狗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小结:非条件刺激(食物)与无关刺激(铃声)经过反复结合,使得无关刺激逐渐变成条件刺激,最终与唾液分泌之间建立了联系,形成新的条件反射。 思考:如果长期只给铃声,不喂食物,这种反射能持久下去吗? 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长期只给铃声,不喂食物,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说明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更具有“可塑性”,可以改建或重建。这些特点对于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来说有着更加积极的意义。 比较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完成表格。 三、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展示脑切面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注意识别大脑、小脑和脑干。进一步巩固前面学习神经系统组成时,已经了解到的关于小脑和脑干的功能。 仔细观察放大的大脑表层结构图,思考表层呈现许许多多沟和回有什么重要意义。 重点观察大脑表层的灰质结构,即大脑皮层。这里分布着极大数量的神经元,形成了复杂的联系网络。它一方面接受来自其它中枢的传导冲动,同时也能够将冲动传导到其他下级中枢。 体验活动:请一位吃过杨梅的同学给大家谈一谈吃梅时的体验。也可以给同学读描写“杨梅”的文章或在黑板上书写一个大大的汉字“梅”。请同学体验在这些活动中唾液分泌是否有变化。 在刚才体验的基础上组织同学展开讨论:吃梅止渴、望梅止渴、谈梅止渴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吃梅止渴是人和动物天生就具有的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人和动物都具有、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谈梅止渴是人特有的条件反射。 小结:不仅仅谈论“梅”时会分泌唾液,即使看到汉字“梅”时,人的唾液分泌也会增加。这是人类特有的反射,这与人大脑皮层中的语言中枢有关。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最突出的特征。 | |
课堂小结 | |
课堂作业 1.手偶尔碰到了火,立刻缩回来,这种反应叫做( ) A.运动 B.兴奋 C.反射 D.冲动 2.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反射的是( ) A.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 B.手偶然遇到火会突然缩回 C.皮肤出血后逐渐凝集 D.皮肤经日光长时间照射变黑 3. 狗边吃食边分泌唾液与熊边吃食边表演节目分别属于( ) A.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4. 下列说法中,属于人类的神经调节最突出的特征是( ) A.人类具有反射活动 B.人类能适应环境 C.人类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 D.人类因具体刺激发生条件反射 |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节 血液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节 血液一等奖课件ppt,文件包含911《血液》课件PPTpptx、911《血液》教案docx、911《血液》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北师大版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背景图ppt课件,文件包含1211《神经系统的组成》课件PPTpptx、1211《神经系统的组成》教案docx、1211《神经系统的组成》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血液循环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血液循环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923《血液循环》课件PPTpptx、923《血液循环》教案docx、923《血液循环》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