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3 摩擦力教案
展开《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与分析
《摩擦力》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的第三节,是常见生活现象,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教材首先从生活现象引导得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利用分组实验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既帮助学生认识摩擦力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再通过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中实例引导学生对摩擦力的应用;使学生真正理解摩擦力概念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及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一定实验能力,但对实验设计信息收集归纳能力不强,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对摩擦力有一定了解,但理解不够具体,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虽不高,但欲望非常强,乐于参与实验,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只是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采用“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归纳展示”的教学方式。避免概念直接灌输强加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归纳展示中学到新的物理知识。
四学法分析
本课采用合作学习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归纳展示法使学生深刻理解摩擦力知识,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讨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展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具 :多媒体教室、视频、玻璃球、木板、木块、棉布、弹簧秤、钩码。
六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 目标与内容 |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 教学工具 | |||||||||||||||||||||||||||||||||||||||||||||||
预习 体验 | 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及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实例。 | 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
| |||||||||||||||||||||||||||||||||||||||||||||||
引入 课题 | 观看《猫和老鼠》《猪八戒踩西瓜》视频。猫为什么站不起来?猪八戒为什么摔倒? | 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 导学案、幻灯片1-2 | |||||||||||||||||||||||||||||||||||||||||||||||
新课 教学
| 活动一:学生动手实验。1、手心向不放在桌面上,离桌面一定高度,向前推、向后拉手,使手前后运动,体会自己掌面受力的感觉; 2、手心向下平压在桌面上,向前推、向后拉,使手前后运动,体会自己掌面受力的感觉; 3、手心向下平压在桌面上,向前推,使手向前运动,体会自己掌面受力的感觉; 4、手心向下平压在桌面上,向后拉,使手向后运动,体会自己掌面受力的感觉; 5、手心向下平压在桌面上,不推不拉静止不动,体会自己掌面受力的感觉; 6、手心向下平压在桌面上,用不同的力推或拉但手不动(称“将要运动”),体会自己掌面受力的感觉; 7、手心向下平压在桌面上,手背放一块橡皮,匀速直线向前推,使手向前运动,体会自己手背受力的感觉(此时橡皮称“相对静止”); 分别感觉6次桌面对手掌面的作用!小组合作讨论后,展示本组讨论结果。 结论:分析1与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 分析3与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 滑动摩擦力是: 。 补充:①分析5与6,纯静止的物体是否有摩擦力 ;将要运动的物体是否有摩擦力 ,推拉力越大时摩擦力越 ,手不动静止根据二力平衡摩擦力 推力或拉力。②分析2与7,运动的物体是否有摩擦力 ,两个一起匀速运动即相对静止的物体间是否有摩擦力 。 | 对比法、实验观察法,比赛,看那组做的好!调动积极性,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 导学案、幻灯片3-
| |||||||||||||||||||||||||||||||||||||||||||||||
活动二:巩固知识。下列事例是否有摩擦力及方向: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 。 2、静止在斜面上的木箱 。 3、在水平地面上未推动的小车 。 4、在冰面上推着前滑的石块 。 5、和水平匀速传送带一起向前运动的矿石 。 | 讨论法,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分析能力 | 导学案、幻灯片5 | ||||||||||||||||||||||||||||||||||||||||||||||||
活动三:讨论摩擦力是有利呢?举例: 。还是有害呢?举例: 。
| 讨论法,培养分析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 导学案、幻灯片6 | ||||||||||||||||||||||||||||||||||||||||||||||||
活动四: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观察思考,小组讨论,我们如何改变摩擦力呢? 观看电影视频《黄飞鸿之狮王争霸》思考电影中黄飞鸿为什么站不稳?打手们为什么站得稳?各自利用什么方法改变了摩擦力? 1、实验步骤:(实验原理:二力平衡,水平匀速拉动时摩擦力等于拉力即测力计示数)(实验注意事项:全组合作,一人做一人记录其他监督,每步交换,视线正对测力计指针读数) ①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 ②在木块上放上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 ③将木块上的砝码取下,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在铺有毛巾的长木板滑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 ④ 将木块侧放,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记下测力计示数。 ⑤ 同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快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记下测力计示数。 ⑥如图,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不动,水平匀速拉动木板,木块不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 2、实验数据表:
分析结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与 无关。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分析比较方法①与⑥,那种方法好 ,原因 。
| 讨论法实验观察法展示法归纳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归纳法,培养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 导学案、幻灯片7-9
| ||||||||||||||||||||||||||||||||||||||||||||||||
活动五:小组讨论归纳:利用活动一、四的结论和“二力平衡”讨论归纳,(一)水平面上的物体:1、纯静止的时,摩擦力为 。2、将要运动时,摩擦力为 。3、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为 ,速度增加或减小时摩擦力 。4、相对静止的时,摩擦力为 。(二)垂直运动或拿着的物体:摩擦力为 ,方向 ,与物体所受的力无关。 | 小组讨论归纳 | 导学案、幻灯片10 | ||||||||||||||||||||||||||||||||||||||||||||||||
活动六:快速阅读“科学世界”,小组讨论,对比滑动摩擦大小影响因素,展示本组结果。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举例: 。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举例: 。
| 抢答,比一比,看谁看谁说的学的又快又准,提高对摩擦力实际应用的理解,自学指导法,培养语言表达自学能力 | 导学案、幻灯片11-12 | ||||||||||||||||||||||||||||||||||||||||||||||||
当堂 训练 | 活动七:限时检测,展示自己本课的收获。 (限时检测) | 个人展示分析理解,巩固知识 | 限时检测、幻灯片13-17 | |||||||||||||||||||||||||||||||||||||||||||||||
布置 作业 | 作业一:第26页1、2、3题 作业二(选作): 1、发挥想象没有摩擦的世界?写100字小论文。 | 巩固知识,选作,关注不同层次学生 | 导学案、幻灯片18-19 | |||||||||||||||||||||||||||||||||||||||||||||||
板书 | 摩擦力 一、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三、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如:刹车时,就是利用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轮胎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等。 四、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 使两个接触面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气垫 |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8.3 摩擦力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4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八章 运动和力8.3 摩擦力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摩擦力,摩擦的利用与防止,摩擦力与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下册8.3 摩擦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4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8.3 摩擦力教学设计</a>,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下册8.3 摩擦力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8.3 摩擦力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