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设计
展开第3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班级 姓名 评价
课标内容要求 | 学习目标——学科素养 |
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 生命观念—基于对不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功能分析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思维—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型,培养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
【预学案】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 及其 。
3.类型:将序号所示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归类:
①海洋生态系统 ②草原生态系统 ③森林生态系统 ④农田生态系统 ⑤果园生态系统 ⑥冻原生态系统 ⑦淡水生态系统 ⑧人工林生态系统 ⑨荒漠生态系统⑩城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连线)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 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食物链彼此 连接成的复杂 。
①形成的原因
a.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 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b.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 植物,也可能被 肉食性动物所食。
②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 ,是 和 的渠道。
【导学案】
探究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组成内容、作用、地位的比较
比较项目 | 组成内容 | 作用 | 地位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光、热、空气、水、 无机盐等 | 为生物提供 和 ,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必备成分 |
生产者 | 主要是 ,也包括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 | 无机物→有机物;光能、无机化学能→有机化学能;为消费者提供 和 。 | 主要成分(基石) |
消费者 | 包括营 生活的生物和营 生活的生物(如菟丝子) | 加快生态系统的 ,有利于植物的 和种子的传播 | 最活跃的成分 |
分解者 | 营 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 | 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排遗物分解为 ,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 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
易错提醒: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三不等”
(1)植物≠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
(2)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等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
(3)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等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2.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 . (3)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4) 和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
例1:(不定项)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例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的动物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探究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 ,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食物链中未包含 。 (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 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 (3)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
(4)营养位置: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猫头鹰在食物网中分别占有 营养级,即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 个不同的营养级。
(5)种间关系: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蛇与猫头鹰,二者之间既有 关系,又有 关系。
(6)生物种类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 ,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例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特征的是( )
A.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B.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C.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通常指绿色植物 D.同一种动物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
例4:(不定项)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线虫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
(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 。
(2)“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
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过多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固学案】
1.以下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一块稻田中的水、泥土等和所有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水草和微生物
2.下列对于相关实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杉树可组成一个群落 B.池塘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一块稻田中的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构成种群
D.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一共形成独立的13个种群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肉动物为次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空气、细菌等
4.如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B.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三个营养级
C.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D.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5.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解表示一个________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________来源。
(2)蛇占有________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
(4)动植物尸体是图中的________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方式分解的。
参考答案
【预学案】
一、1.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2.生物圈 全部生物 非生物环境。
3.①⑦ ②③⑥⑨ ④⑤⑧⑩
二、1.①—c ②—a ③—d ④—b
2.(1)食物 生产者 初级 次级 三级 第二 第四 第五
(2)相互交错 营养关系 多种 多种 多种 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导学案】例1:BC 例2:B 例3:C 例4:AB
【固学案】
BCCA
5.(1)生态系统 能量 (2)两 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3)增多 黄雀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4)细菌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生物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这是一份生物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设计,共20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