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沪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课时作业含答案
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课后测评,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代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挑】第三节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2作业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B.甲组装置提供有氧环境,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C.乙组装置提供无氧环境,其中澄清的石灰水将不会变浑浊D.乙组装置的B瓶需要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耗尽O2后再连接2.一位学生将葡萄糖和酵母菌溶液放入一个保温瓶中,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装置图如下图所示。该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 )A.温度对酵母菌数量的影响B.氧分压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C.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D.酵母菌发酵产物的类型3.如图是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处应为“演绎推理”,比如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就属于此过程B.图中②处应为“无关变量”,比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无氧气就是此变量C.图中③处应为“因变量”,比如“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有机物产生量就是此变量D.图中④处应为“干扰因素”,比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实验中,不能用叶肉细胞4.幽门螺旋杆菌(HP)可导致胃溃疡等疾病,及时诊断十分必要。医院常用14 C呼气试验”来进行快速诊断,其原理是:Hp可产生高活性的尿素酶,当病人服用14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如果胃内存在HP感染,HP产生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NH3和14CO2 (正常人体胃内不存在分解尿素的酶),这些14CO2可经呼气排出。服用胶囊一段时间后,收集呼出的气体,通过测定其中14CO2的含量即可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气中14CO2的含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B.HP分泌尿素酶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参与C.上述过程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D.尿素酶可在小肠内继续发挥催化功能5.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B.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中, 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 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 5 分钟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实验中, 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产生的 CO2D.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中, 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是因变量6.生物实验设计中需遵循对照原则,下列对照设计方法错误的是( )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设计无氧呼吸组作空白对照B.“探究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中,可用无机催化剂组作对照C.“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中,设置不同的pH组以构成相互对照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以细胞自身实验前后变化进行对照7.以下关于颜色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壁分离实验中需要将洋葱表皮细胞用染色剂染成紫色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B.在蛋白质溶液中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C.将CO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产生的颜色变化:由蓝色变为绿色再变为黄色D.酒精加入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会使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橙色8.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活动中,以活酵母菌和无菌葡萄糖等为材料,设计如下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用0.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代替B.甲装置中气泵通入的第一个锥形瓶内的溶液可以是NaOH溶液C.B瓶在酵母培养液加入酵母菌封口后应立即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D.实验结束后,取乙组少量酵母菌培养液滴加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会变成灰绿色9.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D.条件X和条件Y下产生物质a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基质10.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脂肪的实验中,应使用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洗去浮色B.蛋清稀释液加入足量蛋白酶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不会产生紫色反应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D.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可观察到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11.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以下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C.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可证明有酒精产生D.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12.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并利用如下装置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为酵母菌培养液,乙溶液为澄清石灰水B.在乙溶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是为了制造无氧条件C.若不提供重铬酸钾溶液则无法证明产物中含有酒精D.若向酵母菌培养液中通入空气,酵母菌会因为乙醇发酵速率减慢而大量死亡13.下列使用试剂所发生的颜色反应对应错误的是( )A.甲紫溶液——染色体——深色B.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C.溴麝香草酚蓝溶液——CO2——由蓝变黄再变绿D.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酒精——灰绿色14.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是研究细胞呼吸方式的良好材料B.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互为对照组C.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无氧呼吸的装置中,培养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是为了消耗瓶中的CO215.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如表)。据实验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酵母菌abcdef葡萄糖-+-+++丙酮酸+-+---氧气+-+-+-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A.b.c.e试管中都有CO2和H2O产生B.由b.d.f的结果可判断无氧呼吸的场所C.同一细胞无氧呼吸能同时产生酒精和乳酸D.O2消耗和CO2产生都发生在线粒体16.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在正确操作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D瓶加入的酵母菌培养液等量且酵母菌数量相同B.A瓶中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CO2C.E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速度慢于C瓶D.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C.E两瓶中是否含有酒精17.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 A中有充足的氧气,锥形瓶 D中保持无氧或缺氧状态B.若将试管B和E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则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的溶液先变浑浊C.锥形瓶 A 和D中葡萄糖溶液的量属于自变量D.一段时间后,从锥形瓶A中取出一部分液体可使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18.某小组探究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①~③装置中BTB试剂的颜色依次是( )A.蓝色 黄色 蓝色 B.黄色 蓝色 蓝色C.黄色 黄色 蓝色 D.蓝色 黄色 黄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解答:A.由于甲组有接气泵的结构,而乙组没有,所以甲.乙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A正确;B.由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CO2,会影响实验结果;而NaOH能与CO2反应,所以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B正确;C.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也能产生CO2,乙组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C错误;D.由于B瓶中的空气内含有少量氧气,所以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瓶中的氧气,以形成无氧的环境,然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D正确。故选C。2.【答案】C【解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酒精,并释放热量。二氧化碳可通过橡胶管与指示剂接触,出现相应的颜色变化。解答:A.实验中没有温度的自变量,没有计数酵母菌,不能研究温度对酵母菌数量的影响,A错误;B.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酵母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能研究氧分压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B错误;C.由温度计温度变化可知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的多少,C正确;D.用指示剂只能测定二氧化碳,不能测定酒精,D错误。故选C。3.【答案】D【解析】4.【答案】C【解析】5.【答案】B【解析】6.【答案】A【解析】实验的对照类型包括自身对照.相互对照.空白对照.条件对照。若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则为自身对照;若每组均为实验组,则为相互对照;若对照组若不做任何处理,则为空白对照;若给对照组施以某种实验因素的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因素的,不是所要研究的实验因素,则为条件对照。解答: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设计无氧呼吸组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方式,为对比实验,不是空白对照,A错误;B.“探究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中,无机催化剂(二氧化锰)组是作为实验组与酶组进行相互对照,B正确;C.“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中,设置不同的pH组为实验组,因此构成相互对照,C正确;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比较加入处理液前后细胞自身的形态,实验前后变化形成自身对照,D正确;故选A。7.【答案】C【解析】8.【答案】C【解析】装置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需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解答: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二氧化碳,也可用0.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代替,A正确;B.甲装置中气泵通入的第一个锥形瓶内的溶液可以是NaOH溶液,以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B正确;C.为了防止B瓶中原有的氧气的干扰,B瓶应在酵母培养液加入酵母菌封口后一段时间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C错误;D.实验结束后,乙组酵母菌培养液中有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故取乙组少量酵母菌培养液滴加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会变成灰绿色,D正确。故选C。9.【答案】A【解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酒精和CO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检测酒精需要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二者反应会使酸性重铬酸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分析图可知,物质a是CO2,物质b是H2O,试剂甲是酸性重铬酸钾。解答:A.根据产物是酒精判断出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B.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进而被线粒体利用,B错误;C.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错误;D.图中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D错误。故选A。10.【答案】D【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解答:A.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B.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会水解成多肽,由于多肽中含有肽键,并且蛋白酶的化学本质就是蛋白质,因此混合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不会出现大量气泡,因为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已经在高温条件下变性失活,C错误;D.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随着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可观察到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故选D。11.【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解答:A.由于甲组左侧连接气泵,通过不断通入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没有氧气通入,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正确;B.由于空气中有CO2,所以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的干扰,B正确;C.将酸性的橙色重铬酸钾溶液滴入D瓶中,溶液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C错误;D.由于D瓶中的空气内含有少量氧气,所以乙组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瓶中的氧气,以形成无氧的环境,然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D正确。故选C。12.【答案】B【解析】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时CO2的产生情况。解答:A.甲溶液应为澄清石灰水,乙溶液为酵母菌培养液,甲溶液用于检测乙溶液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A错误;B.在乙溶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是为了制造无氧条件,B正确;C.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若不提供重铬酸钾溶液,也可以采用闻味的方式判断有无酒精产生,C错误;D.若向酵母菌培养液中通入空气,酵母菌会进行有氧呼吸,为细胞增殖提供更多的能量,酵母菌不会因为乙醇发酵速率减慢而大量死亡,D错误。故选B。13.【答案】C【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酒精和酸性的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解答:A.甲紫溶液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A正确;B.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B正确;C.二氧化碳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为黄色,C错误;D.酒精和酸性的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D正确。故选C。14.【答案】D【解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解答:A.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是研究细胞呼吸方式的良好材料,A正确;B.研究细胞呼吸的方式自变量为氧气的有无,因此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B正确;C.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D.无氧呼吸的装置中,培养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是为了消耗瓶中的O2,D错误。故选D。15.【答案】B【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分析表格可知,a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试管中可进行无氧呼吸,c试管中进行有氧呼吸,d试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f试管中能进行无氧呼吸。解答:A.c试管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则c.e试管中均能产生CO2和H2O,b试管中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不能产生H2O,A错误;B.研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故根据b.d.f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B正确;C.同一细胞内无氧呼吸仅能产生酒精或乳酸的一种,C错误;D.O2消耗发生在线粒体,但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中CO2在细胞质基质产生,D错误。故选B。16.【答案】D【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在有氧环境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图中左边进行有氧呼吸,右边进行无氧呼吸。解答: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酵母菌培养液和酵母菌数量属于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所以B.D瓶加入的酵母菌培养液等量且酵母菌数量相同,A正确;B.A瓶中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CO2,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C.C瓶和E瓶都能产生CO2,但是在相同情况下,有氧呼吸产生的比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多,所以E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速度慢于C瓶,C正确;D.C.E两瓶是用来检验是否产生CO2及产生CO2的多少,应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检验C.E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BD瓶中是否有酒精的生成,D错误。故选D。17.【答案】D【解析】18.【答案】C【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课后测评,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中的变量有自变量,用于检测CO2的试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当堂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达标测试,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