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二)
展开1.(10分)口算下面各题。
2.(8分)用竖式计算,加“★”的要验算。
3.(7分)计算下面各题。
二、填空题
4.(3分)
5.(3分)712÷□8,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
6.(3分)有1升水,用容量是250毫升的杯子来装,可以装 杯;如果用容量是400毫升的杯子来装,至少需要 个杯子。
7.(3分)播放一部动画片需要256分钟。如果每天从18:00播放到18:32分, 天能播放完。
8.(3分)钟面上 时整或 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钟面上6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是 角。
9.(3分)根据240÷30=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240×5)÷(30×5)= 。
(240÷3)+(30÷3)= 。
10.(3分)把12×3=36,116﹣36=80,5×80=400这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11.(3分)下面是由两个三角尺拼成的不同图形,写出指定角的度数。
12.(3分)盒子里有8个红球、5个黄球和3个蓝球,任意摸一个,摸到 球的可能性最大。至少摸出 个球才能保证每种颜色的球都有。
13.(3分)在算式450+150÷3×15中添加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所得的结果中最大的是 。
14.(3分)经过纸上2个点可以画1条直线,经过3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3条直线,经过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6条直线……,经过7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 条直线。
三、选择题
15.(3分)从一点引出两条( )就组成一个角.
A.直线B.射线C.线段
16.(3分)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折痕间的关系是( )
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
C.可能互相平行,也可能垂直
17.(3分)一串彩灯按8盏红灯,6盏绿灯,6盏黄灯的顺序排列,第621盏是( )灯。
A.红B.绿C.黄
18.(3分)如图,把一个正方形沿虚线对折,再对折,然后打开后从AB处剪开,得到一个五边形。这个五边形中有两个钝角,这两个钝角都是( )
A.45°B.120°C.135°
19.(3分)25×(30+20)和下面( )算式相等。
A.25×30+30×20B.25×30+25×20
C.25×30+20
20.(3分)王老师要将930名参加夏令营的小朋友每40人分成一班,列式为930÷40,竖式计算过程如图,式中箭头所指的“1”表示的是( )
A.分成23个班后还剩1人
B.分成230个班后还剩10人
C.分成23个班后还剩10人
D.分成230个班后还剩1人
四、作图题
21.(3分)(1)以A为顶点,已知射线为一条边,画一个120°的角。
(2)过点O作一条直线与已知射线平行。
22.(3分)按要求作图。
新华村要修一条通村公路(从国道到新华村),以便于农副产品的运输。你认为怎样设计最近呢?请在图中画一画。
五、解答题
23.(3分)四年级(1)班教室后面有三个书架,每个书架有四层,每层可以放45本书。三个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24.(3分)一辆汽车从建湖到南京行了3小时,以同样的速度从南京到杭州行了4小时。建湖到南京的公路长285千米,南京到杭州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5.(3分)书法比赛中,7位评委给王伟打的分数分别是90分、92分、88分、90分、89分、99分、89分。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那么王伟书法的平均分是多少?
26.(3分)一共加工900套衣服,已经加工了5天,平均每天加工128套.剩下的用2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加工多少套?
27.(3分)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前两小时行驶130千米,后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7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8.(3分)学校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心里话最愿意跟谁说”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2022年12月
(1)请计算统计表中的合计数,并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中,纵轴上的一格表示 人。
(4)人数最多的类别是 ,是最少类别人数的 倍。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计算
1.(10分)口算下面各题。
【分析】根据整数加法、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即可,要注意得数末尾0的个数。
【解答】解: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8分)用竖式计算,加“★”的要验算。
【分析】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注意加“★”的要验算。
【解答】解:240÷68=3……36
307÷53=5……42
4000÷300=13……100
712÷18=39……10
验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能力,注意验算方法的选择。
3.(7分)计算下面各题。
【分析】(1)先算乘法,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解答】解:(1)680+21×15﹣360
=680+315﹣360
=995﹣360
=635
(2)75×12+490÷35
=900+14
=914
(3)[175﹣(48+37)]×78
=[175﹣85]×78
=90×78
=7020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二、填空题
4.(3分)
【分析】1升=1000毫升,1时=60分,1日=24时,单位之间的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解答】解:
故答案为:7,5000,10,6。
【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5.(3分)712÷□8,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小填 7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6 。
【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用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去除以两位数,看够不够除,就是说前两位上的数和除数比较,如果比除数大或相等就够除,商在十位上,就是两位数;否则商在个位上,就是一位数。
【解答】解:712÷□8,要使商是一位数,则71<□8,□里最小填7;要使商是两位数,71≥□8,□里最大填6。
故答案为:7;6。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6.(3分)有1升水,用容量是250毫升的杯子来装,可以装 4 杯;如果用容量是400毫升的杯子来装,至少需要 3 个杯子。
【分析】1升=1000毫升,根据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方法,用除法解答即可。根据题意,求可以装几杯,用“去尾法”保留整数;求需要几个杯子,用“进一法”保留整数。
【解答】解:1升=1000毫升
1000÷250=4(个)
1000÷400=2(个)……200(毫升)
2+1=3(个)
答:用容量是250毫升的杯子来装,可以装4杯;如果用容量是400毫升的杯子来装,至少需要3个杯子。
故答案为:4,3。
【点评】此题应根据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方法,用除法解答。
7.(3分)播放一部动画片需要256分钟。如果每天从18:00播放到18:32分, 8 天能播放完。
【分析】先用18:32减18:00求出每天播放的时间,然后再除总时间256分钟即可。
【解答】解:18时32分﹣18时=32分钟
256÷32=8(天)
答:需要8天才能播完。
故答案为:8天。
【点评】本题解答依据是:包含除法的意义,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关键是求出每天播放的时间。
8.(3分)钟面上 3 时整或 9 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钟面上6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180 °,是 平 角。
【分析】因为钟表上的刻度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12等份,每一份是30°,钟面上3时或6时整,时针和分针之间相差的3个大格数,用大格数3乘30°即可;6时整,时针和分针之间相差6个大格数,用大格数6乘30°即可,根据角的度数判断角的种类,锐角大于0度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据此解答。
【解答】解:3×30°=90°
6×30°=180°
因此钟面上3时整或9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钟面上6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180°,是平角。
故答案为:3,9;180,平。
【点评】本题考查了钟面角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明白两个大格之间的夹角是30度。
9.(3分)根据240÷30=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240×5)÷(30×5)= 8 。
(240÷3)+(30÷3)= 90 。
【分析】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先算小括号里的除法,再算加法。
【解答】解:因为240÷30=8
所以(240×5)÷(30×5)=8。
(240÷3)+(30÷3)=90。
故答案为:8;90。
【点评】本题考查了商不变的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10.(3分)把12×3=36,116﹣36=80,5×80=400这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5×(116﹣12×3)=400 。
【分析】根据题意,先算12×3的积,再用116减所得的积,最后用5乘所得的差即可。
【解答】解:把12×3=36,116﹣36=80,5×80=400这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5×(116﹣12×3)=400。
故答案为:5×(116﹣12×3)=400。
【点评】列综合算式,关键是弄清运算顺序,然后再列式解答。
11.(3分)下面是由两个三角尺拼成的不同图形,写出指定角的度数。
【分析】第一幅图用的是三角尺30°的角和90°的角,二者相加就是所拼成的角的度数;
第二幅图用的是三角尺60°的角和45°的角,二者相加就是所拼成的角的度数。
【解答】解:∠1=30°+90°=120°
∠2=60°+45°=105°
【点评】本题是考查图形的拼组、角的度量。利用三角板可以做出的度数有: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80°等,动手拼组一下。
12.(3分)盒子里有8个红球、5个黄球和3个蓝球,任意摸一个,摸到 红 球的可能性最大。至少摸出 14 个球才能保证每种颜色的球都有。
【分析】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事物的数量有关,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想要保证每种颜色的球都有,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只有把两种颜色要的球都摸完,再多摸一个。
【解答】解:8>5>3
盒子里有8个红球、5个黄球和3个蓝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大。
8+5+1=14(个)
答:14个球才能保证每种颜色的球都有。
故答案为:红;14。
【点评】本题考查可能性大小的判断,解题关键是理解并掌握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理解哪种颜色的球多,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就大;学会从最不利的情况下思考问题,把可能变成一定。
13.(3分)在算式450+150÷3×15中添加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所得的结果中最大的是 (450+150÷3)×15 。
【分析】由于式中数据都是大于1的整数,所以要想这个算式的值最大,就要使式中乘数尽量大,所以加括号后的算式为:(450+150÷3)×15。
【解答】解:在算式450+150÷3×15中添加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所得的结果中最大的是:(450+150÷3)×15。
故答案为:(450+150÷3)×15。
【点评】在整数的乘法算式中,乘数越大,积就越大,在整数除法算式中,除数越大,商就越小。
14.(3分)经过纸上2个点可以画1条直线,经过3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3条直线,经过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6条直线……,经过7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 21 条直线。
【分析】根据过两点的直线有1条,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的直线有3条,过任何三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四点的直线有6条,按此规律,由特殊到一般,总结出公式:平面内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平面内有n个点,一共可以画直线的条数为n(n﹣1)÷2。
【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
经过纸上2个点可以画1条直线;
经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3×2÷2=3(条)直线;
经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4×3÷2=6(条)直线;
经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7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7×6÷2=21(条)直线;
答:经过7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21条直线。
故答案为:21。
【点评】本题是探索规律题,有n个点,每三个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过其中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n(n﹣1)÷2条直线。
三、选择题
15.(3分)从一点引出两条( )就组成一个角.
A.直线B.射线C.线段
【分析】根据角的概念直接选择,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解答】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对角的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注意是射线,不是线段.
16.(3分)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折痕间的关系是( )
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
C.可能互相平行,也可能垂直
【分析】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两次折痕的位置关系,取决于对折的方向,一种情况是沿一条边的同一个方向对折两次,三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另一种情况是沿两条边的两个方向对折,两条折痕是互相垂直的;由此得出结论.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后,折痕的关系是可能互相平行,也可能互相垂直;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从不同的折叠方向考虑,具体操作一下会更简捷.
17.(3分)一串彩灯按8盏红灯,6盏绿灯,6盏黄灯的顺序排列,第621盏是( )灯。
A.红B.绿C.黄
【分析】由题意可知,8盏红灯,6盏绿灯,6盏黄灯的顺序排列,8+6+6=20(盏),即每20盏一个循环周期,用621除以20,求出商和余数,根据余数判断即可。
【解答】解:8+6+6
=14+6
=20(盏)
621÷20=31(个)……1(盏)
答:第621盏是红灯。
故选:A。
【点评】找出循环周期是20是解题的关键。
18.(3分)如图,把一个正方形沿虚线对折,再对折,然后打开后从AB处剪开,得到一个五边形。这个五边形中有两个钝角,这两个钝角都是( )
A.45°B.120°C.135°
【分析】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打开后剪成一个五边形,五边形中有2个钝,每个钝角是由1的直角构成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如图,
90°×1
=90°×
=135°
故选:C。
【点评】实际上是把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还是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每底角是45°,再加上一个直角,正好是135°。
19.(3分)25×(30+20)和下面( )算式相等。
A.25×30+30×20B.25×30+25×20
C.25×30+20
【分析】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结果不变;由此进行变形后,再选择。
【解答】解:25×(30+20)=25×30+25×20
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乘法分配律是最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20.(3分)王老师要将930名参加夏令营的小朋友每40人分成一班,列式为930÷40,竖式计算过程如图,式中箭头所指的“1”表示的是( )
A.分成23个班后还剩1人
B.分成230个班后还剩10人
C.分成23个班后还剩10人
D.分成230个班后还剩1人
【分析】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但是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余数变了,余数也除以10。据此解答。
【解答】解:930÷40=23(个)…10(人)
答:分成23个班,还剩10人。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四、作图题
21.(3分)(1)以A为顶点,已知射线为一条边,画一个120°的角。
(2)过点O作一条直线与已知射线平行。
【分析】(1)使量角器的中心和A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已知射线重合,在量角器120°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以A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即可作成一个120°的角。
(2)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射线重合,移动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和O点重合,用直尺靠紧和O点重合的直角边,按住直尺不动,沿直尺移动三角板,过O点画直线即可。
【解答】解:作图如下:
【点评】本题考查画指定的角,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熟练掌握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3分)按要求作图。
新华村要修一条通村公路(从国道到新华村),以便于农副产品的运输。你认为怎样设计最近呢?请在图中画一画。
【分析】根据垂直线段的性质: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画垂直线段和斜线,垂线段最短。把公路看作两条直线,A村看作一个点,由点分别向两条直线画垂直线段,再比较两条垂线段的长度,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解:如图:由点O分别向两条直线画垂直线段OA,OB。
经测量OA=1厘米,OB=1.5厘米。
1<1.5,
所以垂线段OA为国道到新华村的最短路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垂直线段的性质,利用这一性质作最短线路图。
五、解答题
23.(3分)四年级(1)班教室后面有三个书架,每个书架有四层,每层可以放45本书。三个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分析】用每层的本数乘4,即可计算出每个书架的本数,再用每个书架的本数乘3,即可计算出三个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解答】解:45×4×3
=180×3
=540(本)
答:三个书架一共可以放540本书。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4.(3分)一辆汽车从建湖到南京行了3小时,以同样的速度从南京到杭州行了4小时。建湖到南京的公路长285千米,南京到杭州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分析】已知汽车从建湖到南京的路程和时间,可根据“速度=路程÷时间”代入数值,求出汽车的速度,已知汽车从南京到杭州的时间,可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代入对应数值,求出南京到杭州的公路长,据此解答。
【解答】解:285÷3×4
=95×4
=380(千米)
答:南京到杭州的公路长380千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的关系,要熟练掌握。
25.(3分)书法比赛中,7位评委给王伟打的分数分别是90分、92分、88分、90分、89分、99分、89分。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那么王伟书法的平均分是多少?
【分析】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把其它5个数相加,再除以5即可。
【解答】解:(92+90+90+89+89)÷5
=450÷5
=90(分)
答:王伟书法的平均分是90分。
【点评】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3分)一共加工900套衣服,已经加工了5天,平均每天加工128套.剩下的用2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加工多少套?
【分析】首先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用128乘以5,求出5天已经加工了多少套,进而求出还剩下多少套衣服没有完成;然后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2,求出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加工多少套即可.
【解答】解:(900﹣128×5)÷2
=260÷2
=130(套)
答: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加工130套.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工程问题的应用,对此类问题要注意把握住基本关系,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27.(3分)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前两小时行驶130千米,后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7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计算出这辆汽车后3小时行的路程,再根据平均速度=总路程÷行驶时间,可以计算出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解答】解:(130+70×3)÷(2+3)
=(130+210)÷5
=340÷5
=68(千米)
答: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8千米。
【点评】本题考查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解题关键是掌握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利用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平均速度=总路程÷行驶时间,列式计算。
28.(3分)学校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心里话最愿意跟谁说”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2022年12月
(1)请计算统计表中的合计数,并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中,纵轴上的一格表示 10 人。
(4)人数最多的类别是 父母 ,是最少类别人数的 3 倍。
【分析】(1)将表中数据相加即可求出合计数;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3)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作答;
(4)观察直条即可解答。
【解答】解:(1)45+40+60+20=165(人)
填表如下:
(2)统计图如下:
(3)条形统计图中,纵轴上的一格表示10人。
(4)60÷20=3
答:人数最多的类别是父母,是最少类别人数的3倍。
故答案为:10;父母,3。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意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2/22 11:24:15;用户:马文丽;邮箱:17854331063;学号:4330164414×5=
90÷15=
150+50=
400÷80=
20﹣20÷2=
100÷25=
16×7=
88÷44=
40×50=
4+16÷4+16=
240÷68=
307÷53=
4000÷300=
★712÷18=
680+21×15﹣360
75×12+490÷35
[175﹣(48+37)]×78
7000毫升= 升
5升= 毫升
600分= 时
144时= 日
类别
合计
老师
同学
父母
其他
人数
45
40
60
20
14×5=
90÷15=
150+50=
400÷80=
20﹣20÷2=
100÷25=
16×7=
88÷44=
40×50=
4+16÷4+16=
14×5=70
90÷15=6
150+50=200
400÷80=5
20﹣20÷2=10
100÷25=4
16×7=112
88÷44=2
40×50=2000
4+16÷4+16=24
240÷68=
307÷53=
4000÷300=
★712÷18=
680+21×15﹣360
75×12+490÷35
[175﹣(48+37)]×78
7000毫升= 7 升
5升= 5000 毫升
600分= 10 时
144时= 6 日
7000毫升=7升
5升=5000毫升
600分=10时
144时=6日
类别
合计
老师
同学
父母
其他
人数
45
40
60
20
类别
合计
老师
同学
父母
其他
人数
165
45
40
60
2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南京市成贤街小学(龙池分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南京市成贤街小学(龙池分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共4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共7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