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5课《驿路梨花》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 第16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第18课《紫藤萝瀑布》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第19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17课《短文两篇》 导学案
第二课时《爱莲说》
1.了解作者和文体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课文。
3.疏通文意,理解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4.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的写法,理解莲的象征意义,学习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品格。
1.课前搜集有关“花”的诗句。
2.查阅作者相关资料。
周敦颐(1017—1073),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______________”。
3.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______________文的范畴。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______________。
◆活动一、情景导入
◆活动二、合作探究
1.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完成第①②项,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第③④项。
学习任务卡:
①读: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品:勾画描写莲的关键语句,品析语句做批注,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莲花的可爱之处?写出了莲哪些特点?
③析: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莲花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志趣?
④联:除了莲花,作者还写了哪些花?联系资料,探究作者写其它花的作用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学习提示卡:
①朗读时读准节奏,可运用之前所学的划分句子停顿的方法,如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连词的前面或后面要停顿,句首虚词后要停顿等。注意感受文章的句式特点,如对句、排比句、骈句、散句等。
②结合注释、工具书和重点字词卡片,理解文章。
③描写事物一般从事物的外形、姿态、颜色、气味、内在品质等角度来写,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其特点。可以通过批注、表格等形式进行分析。
示例: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描写莲的生长环境,“不染”写出莲在污浊环境中生长能保持自己的高洁,不被沾染的特点。
④理解作者的志趣,要结合托物言志的特点,分析作者借助莲赞美了君子哪些品质。
示例:“中通外直”写莲的通达、正直,象征君子内心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4. 重点字词卡:
(1)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2)一词多义
【之】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
【远】香远益清(_________)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
【清】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 香远益清(_________)
(3)词类活用
①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
②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句式
①省略句。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句。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成果展示
1.读:朗读课文。小组各推选一名代表朗读课文,全班集中评议。
2.品:品析语句。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问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莲花的可爱之处?写出了莲哪些特点?
3.析:托物言志。小组轮流汇报探究结果。
莲的特点分别象征君子的哪些美好品质?从作者对莲的描绘和赞美中,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4.联:联系资料
(1)除了莲花,作者还写了哪些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各组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2)对于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这三种人,作者在文中做出了怎样的评价?结合下列资料,探究作者这样评价的目的。各组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资料一:
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资料二:
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风气,更是盛行于长安。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
很多古诗文中都有描述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当时追求富贵、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
唐朝的刘禹锡《赏牡丹》写道“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徐凝写道“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
◆活动四、拓展延伸
1.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分别从主题、写法和表达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
2.从以下两个论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
(1)如何理解莲“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2)结合生活谈谈如何看待刘禹锡所说的“惟吾德馨”。
1.熟练背诵《爱莲说》全文。
2.完成分层作业同步练习。
3.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迁移拓展,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默写全文,文学常识,字词句,理解性默写,内容理解,课外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爱莲说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爱莲说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出示问题,自主探究,朗读课文要求,要求学生实记字词,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