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沪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同步作业含答案2

    沪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同步作业含答案2第1页
    沪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同步作业含答案2第2页
    沪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同步作业含答案2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选修3一、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选修3一、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组织培养是指植物的任何器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选】一、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3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糯米酿酒,先由酒曲中的黑根霉或黑曲霉中的淀粉酶完成糖化B.植物组织培养时,菊花茎段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可以得到丛状苗C.在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时,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D.测定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时,将水放入比色杯中,直接测其OD值,作为空白对照2.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无菌技术中,若处理对象为液体,则只能消毒,不能灭菌B.培养皿.MS培养基可用干热灭菌法灭菌C.高压蒸汽灭菌完成后,待压力表降至零时,再打开排气阀排气D.外植体消毒时常用硝酸银溶液处理1-2min3.组织培养出来的植物一般很少有植物病毒的危害,其原因是由于(    A.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进行的是快速分裂和分化B.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病毒根本无法生存C.组织培养的植物内水分太少,无机盐含量太高D.进行组织培养的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4.草莓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是“水果皇后",中国国内优良品种草莓栽培的品种很多。下图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草莓品系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Ⅰ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能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B.过程Ⅱ可直接用聚乙二醇作为化学诱导剂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C.凤梨风味绿草莓植株的培育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杂种细胞A形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该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5.组织培养是指植物的任何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预知的控制条件下,于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组成的培养基中,使其生长.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是因为具有分裂.分化能力B.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因此花药离体培养后获得的植株与母体相同C.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再培养D.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的无菌培养技术6.植物离体组织器官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在此培养过程中,需要添加的调节物质是(    A.维生素和酶 B.蔗糖和琼脂C.氨基酸和核苷酸 D.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类物质7.以下实验可以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    A.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B.大豆种子播种后发育成新植株C.愈伤组织产生紫草素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培育出新植株8.下列有关胡萝卜组织培养的操作过程,错误的是(    A.外植体一般选取生长较好的胡萝卜根B.为充分利用培养条件,每个锥形瓶可接种6~8个外植体C.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D.外植体接种前常进行流水冲洗.酒精处理.消毒液处理等消毒措施9.下图表示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通过无菌操作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上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据图说法正确的是(  )A.此过程得到的试管苗和获得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原理完全一样B.如果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换成其他已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在适宜条件下,不能形成新的植株C.将动物的肠上皮细胞单独培养也能获得新的个体D.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在原胡萝卜植株中没有发育成个体,是由于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10.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错误的是(  )组别实验目的实验材料材料特点A动物细胞核移植卵(母)细胞细胞体积大.细胞质能有效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B体细胞诱变育种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C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花粉粒易于获取,易于培养D烧伤患者皮肤细胞移植自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分裂能力强,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A.A B.B C.C D.D11.基因工程为花卉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如图为花卉育种的过程(字母代表相应的物质或结构,数字代表过程或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④过程中所用的培养基需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血清B.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用CaCl2处理植物细胞,以增大细胞壁通透性C.b为愈伤组织,在摇床上经过液体悬浮培养后可以分散成胚性细胞D.转基因生物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12.紫花苜蓿产量高,营养丰富,但耐酸性差,作为饲料易造成家畜膨胀病;百脉根耐酸性强,叶片因富含缩合单宁可防止反刍动物膨胀病的发生。研究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最终获得抗膨胀病的新型苜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新型苜蓿培育过程中需要使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纤维素酶.胰蛋白酶等物质B.诱导紫花苜蓿.百脉根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离心.电激和生物诱导等C.抗膨胀病型苜蓿新品种与紫花苜蓿.百脉根仍存在着生殖隔离D.新型苜蓿培育.人鼠细胞融合过程均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13.白菜和甘蓝均为二倍体生物,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了白菜——甘蓝。它具有生长周期短,耐热性强和易储存等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白菜-甘蓝的培育用到了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杂种细胞含有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所以体细胞杂交属于有性生殖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白菜-甘蓝的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14.小麦(6n=42)和玉米(2n=20)杂交以后可以获得受精卵,但在发育过程中玉米的染色体逐渐全部丢失,小麦的染色体则可以全部保留。剥离杂交后获得的幼胚进行培养可以获得植株,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麦和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无法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B.无需对幼胚进行消毒处理即可直接进行组织培养C.对幼胚进行培养的培养基中应加入适量的蔗糖D.对该植株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后可为小麦育种提供资源15.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葡萄酒时,葡萄应先用清水冲洗再去枝梗B.为了缩短制作果醋的周期,可选用果酒为发酵原料C.制作果醋时,通气的直角玻璃管内塞有脱脂棉球用以过滤空气D.菊花组织培养形成丛状苗后,要转移至草炭土或者蛭石中进行炼苗16.单倍体育种的常用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为了促进花粉迅速生长发育为单倍体植株,培养基中除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加入(    A.秋水仙素B.三磷酸腺苷C.植物激素D.纤维素酶17.青枯病是马铃薯的常见病害之一,少数马铃薯野生种对青枯病有抗性,但野生种难以与马铃薯栽培种直接杂交繁育。为获得抗青枯病的马铃薯栽培种,研究人员进行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常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低渗溶液中去除A.B的细胞壁B.过程①是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采用物理法或化学法C.细胞C含有A和B的遗传物质,因此培育的杂种植株一定有抗性D.过程③历经了脱分化和再分化,其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8.栽培种马铃薯是四倍体,野生种马铃薯是二倍体。科研人员尝试将野生种马铃薯与栽培种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培养,以改良栽培种的遗传特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野生种马铃薯和栽培种马铃薯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B.制备马铃薯的原生质体,可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C.可用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D.制备原生质体和诱导原生质体融合都需要在等渗或略高渗溶液中进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A【解析】2.【答案】C【解析】消毒和灭菌的比较:解答:A.无菌技术中,若处理对象为液体,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A错误;B.培养皿可用干热灭菌法灭菌,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B错误;C.高压蒸汽灭菌时间达到后待压力降至零时,再打开排气阀排气,C正确;D.外植体消毒一般采用70%的酒精和0.1%的氯化汞溶液处理,D错误。故选C。3.【答案】D【解析】4.【答案】B【解析】过程Ⅰ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把胰岛素基因导入绿色草莓细胞,胰岛素基因得到了表达,产生了产胰岛素的草莓,定向改变了草莓的性状。过程Ⅱ利用植物细胞融合技术获得了具凤梨味的绿草莓。解答:A.过程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使导入了胰岛素基因的草莓产生了胰岛素,能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A正确;B.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作为化学诱导剂来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B错误;C.凤梨风味绿草莓植株培育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D.杂种细胞A形成的标志是再生出细胞壁,该过程涉及的细胞器主要是高尔基体,D正确。故选B。5.【答案】D【解析】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 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解答:A.植物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是因为细胞核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遗传物质,A错误;B.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花药离体培养后获得单倍体植株,与母体不相同,B错误;C.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再培养,C错误;D.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富含各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完成,这些培养基也是各种细菌和真菌繁殖的基质,所以必须进行无菌培养,D正确。故选D。6.【答案】D【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被称为“激素杠杆”。解答:植物离体组织器官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在此培养过程中,需要添加的调节物质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类物质。故选D。7.【答案】D【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解答:A.杂交瘤细胞能够分泌单克隆抗体,未发育成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大豆种子长成植株属于正常的个体发育,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愈伤组织能产生紫草素,未发育成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杂种细胞可以发育出完整的植株,体现了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D。8.【答案】C【解析】9.【答案】D【解析】高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分离一个或数个体细胞或植物体的一部分进行培养的技术。通常我们所说的广义的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即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进行培养,使其生成完整的植株。解答: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克隆猴是通过核移植技术得到,此技术体现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A错误;B.由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套的遗传信息,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故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新植株,B错误;C.由于动物细胞全能性难以体现,动物的肠上皮细胞单独培养不能获得新个体,C错误;D.植株体内的细胞都具有该生物全套的遗传信息,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没有发育成个体,D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卵母细胞适于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卵(母)细胞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质多,营养丰富;含有促使细胞全能性表达的物质.愈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较高,细胞分裂能力强。花粉粒能用于单倍体育种,但不能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解答:A.动物细胞核移植时,常采用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卵母细胞较大,营养丰富,且细胞质能有效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A正确;B.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突变率高,可用于植物的诱变育种,B正确;C.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时,应该采用植物体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而不是花粉粒,C错误;D.烧伤患者皮肤细胞移植,可以选用自体皮肤生发层细胞,是因为生发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同时采用自己的生发层细胞不会发生排斥反应,D正确。故选C。11.【答案】C【解析】12.【答案】C【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解答:A.新型苜蓿培育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胰蛋白酶,需要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需要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A错误;B.诱导植物细胞原生质融合的方法有物理诱导和化学诱导两种,没有生物诱导,B错误;C.抗膨胀病型苜蓿新品种是紫花苜蓿和百脉根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新物种,其与紫花苜蓿.百脉根均不属于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D.人鼠细胞融合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C。13.【答案】C【解析】1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小麦(6n=42)与玉米(2n=20)杂交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幼胚过程中,由于玉米染色体全部丢失,而小麦卵细胞的染色体全部留下,因此幼胚c只含有21条染色体,属于单倍体。解答:A.小麦和玉米属于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无法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A正确;B.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的条件,对幼胚进行消毒处理既保证细胞活性也可减轻污染,B错误;C.在配制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MS培养基时,往往需要加入适量的蔗糖,其既能作为能源物质,又能维持渗透压稳定,故对幼胚进行培养的培养基中应加入适量的蔗糖,C正确;D.由于该幼胚只含有小麦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对该植株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后可恢复到正常的小麦植株,可为小麦育种提供资源,D正确。故选B。15.【答案】D【解析】16.【答案】C【解析】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解答:为了促进花粉迅速发育为单倍体植株,培养基中除必需营养外,还需加入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吲哚乙酸)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C正确。故选C。17.【答案】B【解析】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解答:A.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之后,如果处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涨破,所以去壁的过程不能放在低渗溶液中进行,A错误;
    B.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采用物理法,如振荡.离心等方法,也可以采用化学法,如PEG诱导.灭活的病毒等方法。B正确;
    C.虽然细胞C含有A和B的遗传物质,但是并不会把A.B两种植株的优良性状都表达出来,而是随机表达,C错误;
    D.过程③表示从愈伤组织到胚状体,只是经过再分化过程,没有脱分化,D错误。
    故选B。18.【答案】C【解析】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 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和化学法(聚乙二醇);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和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解答:A.野生种马铃薯和栽培种马铃薯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B.制备马铃薯的原生质体,可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B正确;C.可用聚乙二醇.电激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而灭活的病毒只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C错误;D.制备原生质体和诱导原生质体融合都需要在等渗或略高渗溶液中进行,D正确。故选 C。 

    相关试卷

    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选修3一、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选修3一、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练习,共12页。

    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选修3一、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选修3一、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精练,共13页。

    生物选修3一、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修3一、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新植株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