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按要求填入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1.(3分)正在考试的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估测,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考物理,心情激动,心跳1次的时间约是0.1s
B.监考老师在教室巡考,步行速度约为1m/s
C.考试中大家静默答题,环境噪声大约是35dB
D.读完此题,心平气和,感觉此时体温大概是36.5℃
2.(3分)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中讲到三件大事,让亿万人民心潮澎湃: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
A.总书记发言的声音不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B.总书记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整个报告过程主要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3.(3分)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航母“山东舰”在开展多科目实战化训练,飞行甲板上歼﹣15战斗机正在起飞,飞赴目标空域。对于起飞过程( )
A.以“山东舰”为参照物,歼﹣15战斗机是静止的
B.以“山东舰”为参照物,站在甲板上的水兵是运动的
C.以歼﹣15战斗机为参照物,海面是运动的
D.以歼﹣15战斗机为参照物,驾驶该战斗机的飞行员是运动的
4.(3分)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啼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5.(3分)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D.“日月如逝川,光阴石中火”,日食和月食原理都是是光的反射
6.(3分)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下面是小芳同学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对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的分析和计算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则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那么初中生身体的体积约为0.5m3
B.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300kg
C.体积为100c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体积仍为100cm3
D.一个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能够装2.5kg,用它也能装下2.5kg的酒精
7.(3分)“迷你实验室”中有这样一个小实验,在一只不透明的杯子底部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当水达到一定深度时,刚才看不到的硬币又看见了。如图中( )
A. B.
C. D.
8.(3分)某同学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误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
B.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cm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
D.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9.(3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如果你留心观察,勤于思考,那么关于以下图片中的生活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自行车尾灯之所以用很多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做成,是因为无论光从哪个方向射向尾灯,都会按照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以提醒不同方向驶来的车辆
B.如图乙所示,现代城市里的大型玻璃幕墙造成了严重的光污染,是因为光照到玻璃幕墙上发生了漫反射
C.如图丙所示,寒冷的冬天,有时候屋檐下会出现冰溜子,它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D.如图丁所示,卖鸡蛋饼的摊主用的燃气,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储存在钢罐中的
10.(3分)12﹣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玩手机都有可能导致近视,以下四幅图中(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11.(3分)去年的12月6日,黑龙江伊春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3度,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 )
①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②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③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的形成
④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②④正确
12.(3分)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⑤t=3s时,A、B相距8m。
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②③⑤正确
C.只有①③⑤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2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有错选的得0分。把正确的答案按要求填入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多选)13.(3分)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用相同的力从左向右依次敲击玻璃瓶,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
C.图丙中,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
D.图丁中,“隔音蛟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着手控制噪音
(多选)14.(3分)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乙物质熔化时间是3分钟,需要吸收热量
C.在B点停止对乙物质加热,乙物质也会继续熔化
D.乙物质在AB段处于固态,BC段处于液态
(多选)15.(3分)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6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C.当u=20cm时,在光屏上能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1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多选)16.(3分)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如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 )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如果利用现有器材先测体积,再测质量,则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值偏大
C.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2g,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80cm3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kg/m3
三、填空与作图题(本题5个小题,第17、18题每题2分,19、20、21题每空1分,共12分)
17.(2分)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18.(2分)请你在图中画出光线AB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光线OC对应的入射光线。
19.(2分)如图所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 产生的声音;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0.(2分)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据图象判断,物体在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 m,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21.(4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装有1731g月壤的收集容器返回地球,顺利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科学家是利用美国采集的月壤样品3kg/m3,然后为嫦娥五号设计了最多能装入2kg月壤的收集容器(如图甲),请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乙所示,落月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月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快递”带回地球的月壤在月球上的质量将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31g;
(2)按设计,嫦娥五号用来收集月壤的容器容积为 L。
(3)如果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装满了该容器,则这些月壤的密度为 kg/m3。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3个小题,第22题6分,第23题6分,第24题8分,共20分)
22.(6分)实验小组用图1中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安装此装置时应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进行;
(2)由图1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3)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方法: ;
(4)图2是同学们根据观察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则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 (填“甲”或“乙”)所示。
(5)如图3所示,a、b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 不同。
(6)如图4,试管和烧杯中均装有水,用此方法进行加热 沸腾(填“能”或“不能”)。
23.(6分)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 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
(3)如图2,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则该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4)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24.(8分)小周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测量盐水的密度。
(1)如图甲所示是小周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 ;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5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g,烧杯中盐水的质量是 g;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内,其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盐水的密度是 kg/m3。小周用此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偏 (填“大”或“小”);
(4)小明认为准确测量盐水密度的步骤如下,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1;
②将烧杯中的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③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m2;
④利用上述所测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 ;
(5)实验结束后,和小周、小明同组的小李同学利用此实验器材和实验室的其他器材测量一个金属块的密度。
①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为78.4g;
②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
③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五、综合计算题(本题3个小题,第25题6分,第26题6分,第27题8分,共20分)
25.(6分)如图所示是港珠澳大桥,至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①开通前测试:一辆汽车通过大桥时间约为0.5h,则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②正式开通后,一辆观光大巴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通过大桥的时间要用多少时间?
26.(6分)“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小明假期早上从西安北站乘D2502次动车去太原参观晋祠(D2502次列车时刻表如下表),他从太原南站出站后乘出租车时看到了如图的标志牌。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km
1
西安北
﹣
7:41
0
2
运城北
8:54
8:56
242
3
太原南
11:41
﹣
556
(1)求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
(2)已知D2502次动车长为200m,途中列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某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42s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7.(8分)小黄同学以5m/s的速度从家骑车去学校,用时15min,在路上他捡到一金属块,于是回到家后利用刚学到的物理知识对这一金属块进行了测量:先测出该金属块的质量为45.5g,再把一个瓶子装满水测得总质量为210g,擦干溢出的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4g,根据以上数据
(1)小黄同学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
(2)金属块的体积是多少?
(3)该金属块密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4)后来小黄用铁锤把金属块敲烂,才发现金属块是空心的,他将敲烂的金属块又重新放入装满水后测得总质量为210g的烧瓶中,该金属块应该是什么金属材料?(ρ铁=7.9×103kg/m3,ρ铜=8.9×103kg/m3,ρ铅=11.3×103kg/m3)
2022-2023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按要求填入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1.(3分)正在考试的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估测,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考物理,心情激动,心跳1次的时间约是0.1s
B.监考老师在教室巡考,步行速度约为1m/s
C.考试中大家静默答题,环境噪声大约是35dB
D.读完此题,心平气和,感觉此时体温大概是36.5℃
【解答】解:A、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1次的时间约是1s,心跳频率略快一些。故A错误;
B、老师在教室巡考m/s≈2m/s;
C、考试中大家静默答题.故C正确;
D、人体体温大约为36.5℃左右。故D正确。
故选:A。
2.(3分)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中讲到三件大事,让亿万人民心潮澎湃: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
A.总书记发言的声音不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B.总书记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整个报告过程主要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解答】解:A、总书记发言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3.(3分)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航母“山东舰”在开展多科目实战化训练,飞行甲板上歼﹣15战斗机正在起飞,飞赴目标空域。对于起飞过程( )
A.以“山东舰”为参照物,歼﹣15战斗机是静止的
B.以“山东舰”为参照物,站在甲板上的水兵是运动的
C.以歼﹣15战斗机为参照物,海面是运动的
D.以歼﹣15战斗机为参照物,驾驶该战斗机的飞行员是运动的
【解答】解:A、以“山东舰”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
B、以“山东舰”为参照物,水兵是静止的;
C、以歼﹣15战斗机为参照物,海面是运动的;
D、以歼﹣15战斗机为参照物,驾驶该战斗机的飞行员静止的。
故选:C。
4.(3分)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啼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解答】解:A、“钟声”是钟振动产生的;
B、“啼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
C、“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D、“冰”是水的液态变成固态形成的,故D错。
故选:B。
5.(3分)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D.“日月如逝川,光阴石中火”,日食和月食原理都是是光的反射
【解答】解:A、酒中明月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月亮本身并不发光,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才被人看见的
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过程中,阻挡了光的传播,故C正确;
D、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故选:C。
6.(3分)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下面是小芳同学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对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的分析和计算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则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那么初中生身体的体积约为0.5m3
B.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300kg
C.体积为100c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体积仍为100cm3
D.一个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能够装2.5kg,用它也能装下2.5kg的酒精
【解答】解:
A、中学生的质量约m=50kg3kg/m3,
由ρ=可得
V===7.05m3,故A错误;
B、教室的长约为10m,高约为4m7;
教室里空气的质量:m=ρV=1.29kg/m3×240m6=309.6kg,与300kg相差不大;
C、由ρ=冰=ρ冰V冰=0.8g/cm3×100cm3=90g;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冰熔化成水后,
所以m水=m冰=90g,
则水的体积:V水===90cm3,故C错误;
D、由ρ=
V水===0.0025m3,
能装酒精的体积:
V酒精=V水=0.0025m3,
能装酒精的质量:
m酒精=ρ酒精V=4.8×103kg/m3×0.0025m3=6kg,故D错误。
故选:B。
7.(3分)“迷你实验室”中有这样一个小实验,在一只不透明的杯子底部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当水达到一定深度时,刚才看不到的硬币又看见了。如图中( )
A. B.
C. D.
【解答】解:据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当我们用眼睛看水中物体时,才看清物体,
A、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C、光的传播方向错误;
D、光线是从硬币上反射出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故选:D。
8.(3分)某同学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误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
B.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cm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
D.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解答】解:A、由记录的结果可以看出12.46cm与其它三个数值相差较多,故A错误;
B、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12.35cm,故B正确;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测量的数值更接近准确值,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
D、长度的记录的数值包括真实值和估计值两部分,所以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
故选:B。
9.(3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如果你留心观察,勤于思考,那么关于以下图片中的生活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自行车尾灯之所以用很多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做成,是因为无论光从哪个方向射向尾灯,都会按照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以提醒不同方向驶来的车辆
B.如图乙所示,现代城市里的大型玻璃幕墙造成了严重的光污染,是因为光照到玻璃幕墙上发生了漫反射
C.如图丙所示,寒冷的冬天,有时候屋檐下会出现冰溜子,它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D.如图丁所示,卖鸡蛋饼的摊主用的燃气,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储存在钢罐中的
【解答】解:A、自行车的尾灯设计很巧妙,无论从哪个方向射向尾灯,以提醒不同方向驶来的车辆,故A正确;
B、城市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因为光在光滑的墙体表面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故B错误;
C、屋檐下会出现冰溜子,故C错误;
D、卖鸡蛋饼的摊主用的燃气,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燃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故选:A。
10.(3分)12﹣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玩手机都有可能导致近视,以下四幅图中(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造成的,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
由图知,③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
结合图示可知,为了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选:B。
11.(3分)去年的12月6日,黑龙江伊春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3度,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 )
①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②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③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的形成
④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②④正确
【解答】解:①②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由于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故①②正确;
③雾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泼水成冰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故③错误;
④开水提供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故选:D。
12.(3分)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⑤t=3s时,A、B相距8m。
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②③⑤正确
C.只有①③⑤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解答】解:①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
②由图象可知t=0时刻,A在O点,故②正确;
③由图象可知,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根据v=、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⑤t=3s,物体A仍在原地。二者最开始相距5米,所以确实相距8米;
故只有②③⑤正确。
故选:B。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2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有错选的得0分。把正确的答案按要求填入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多选)13.(3分)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用相同的力从左向右依次敲击玻璃瓶,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
C.图丙中,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
D.图丁中,“隔音蛟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着手控制噪音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用同样的力从左向右敲击这8个瓶子时,越来越容易振动,音调越来越高;
C.倒车雷达上的超声定位系统主要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D.“隔音蛟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着手控制噪音。
故选:AD。
(多选)14.(3分)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乙物质熔化时间是3分钟,需要吸收热量
C.在B点停止对乙物质加热,乙物质也会继续熔化
D.乙物质在AB段处于固态,BC段处于液态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温度升高,为非晶体,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故A正确;
B、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
C、分析图象可知,其熔点为210℃,停止对乙物质加热,停止熔化;
D、乙物质在AB段处于固态,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D错误。
故选:AB。
(多选)15.(3分)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6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C.当u=20cm时,在光屏上能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1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解答】解:A、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倒立;由图可知,所以f=8cm。
B、当u=6cm时,成正立,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C、当u=20cm时,成倒立,其应用是照相机。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18cm处的过程中,成实像,像距减小,此时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是最小的,故D正确。
故选:CD。
(多选)16.(3分)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如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 )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如果利用现有器材先测体积,再测质量,则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值偏大
C.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2g,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80cm3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kg/m3
【解答】解:A、由图甲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
B、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导致质量测量值偏大,故B正确;
C、由图乙知,石块的质量m=50g+20g+1.4g=71.7g,
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60mL,则石块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故C错误;
D、石块的密度ρ==3=3.57×105kg/m3,故D正确。
故选:BD。
三、填空与作图题(本题5个小题,第17、18题每题2分,19、20、21题每空1分,共12分)
17.(2分)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18.(2分)请你在图中画出光线AB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光线OC对应的入射光线。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19.(2分)如图所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 振动 产生的声音;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解答】解:一名小男孩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这是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
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改变了小号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20.(2分)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据图象判断,物体在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 10 m,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 2.5 m/s。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物体在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s1=15m﹣7m=10m;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v===5.5m/s。
故答案为:10;2.8。
21.(4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装有1731g月壤的收集容器返回地球,顺利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科学家是利用美国采集的月壤样品3kg/m3,然后为嫦娥五号设计了最多能装入2kg月壤的收集容器(如图甲),请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乙所示,落月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月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快递”带回地球的月壤在月球上的质量将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31g;
(2)按设计,嫦娥五号用来收集月壤的容器容积为 2.5 L。
(3)如果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装满了该容器,则这些月壤的密度为 0.6924×103 kg/m3。
【解答】解:(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形成的;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状态,故月壤在月球上的质量将等于1731g;
(2)科学家是利用美国采集的月壤样品,测得其密度为0.8g/cm4=0.8×102kg/m3,按设计,嫦娥五号用来收集月壤的容器容积为:V==﹣7m3=2.5dm3=2.8L;
(3)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装满了该容器,则这些月壤的密度为:ρ′==3kg/m6;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等于;(3)0.6924×103。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3个小题,第22题6分,第23题6分,第24题8分,共20分)
22.(6分)实验小组用图1中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安装此装置时应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进行;
(2)由图1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96 ℃;
(3)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方法: 提高水的初温 ;
(4)图2是同学们根据观察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则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 乙 (填“甲”或“乙”)所示。
(5)如图3所示,a、b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 质量 不同。
(6)如图4,试管和烧杯中均装有水,用此方法进行加热 不能 沸腾(填“能”或“不能”)。
【解答】解:(1)安装此装置时应自下而上进行。
(2)由图1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6℃。
(3)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方法:提高水的初温。
(4)图2是同学们根据观察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则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乙所示。
(5)如图3所示,a、b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3所示:a。
(6)如图4,试管和烧杯中均装有水,烧杯内的水温度能达到沸点;试管内的水能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6;(4)乙;(6)不能。
23.(6分)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 10.0 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3)如图2,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则该像是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4)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
【解答】解:
(1)凸透镜能将一束平行光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为焦距;
(2)点燃蜡烛后,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物距为30cm,成的是倒立,与照相机成的像相同;
(4)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靠近凸透镜,所以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照相机;(5)上。
24.(8分)小周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测量盐水的密度。
(1)如图甲所示是小周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 调平时游码未归零 ;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5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71 g,烧杯中盐水的质量是 21 g;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内,其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盐水的密度是 1.05×103 kg/m3。小周用此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偏 大 (填“大”或“小”);
(4)小明认为准确测量盐水密度的步骤如下,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1;
②将烧杯中的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③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m2;
④利用上述所测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 ;
(5)实验结束后,和小周、小明同组的小李同学利用此实验器材和实验室的其他器材测量一个金属块的密度。
①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为78.4g;
②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10 cm3;
③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7.84×103 kg/m3。
【解答】解:(1)天平调节平衡时需首先将游码调至零刻度线处,再将平衡螺母向天平上翘的一端移动直到天平平衡,天平游码没有归零;
(2)由图乙可以看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总=50g+20g+1g=71g,所以盐水的质量;
(3)由图丙读出盐水的体积V=20mL=20cm3,
盐水的密度ρ===1.05g/cm3=6.05×103kg/m3,
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由于烧杯内壁粘有少量盐水,根据密度公式ρ=,测得盐水的密度偏大;
(4)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6;
②将烧杯中的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③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④利用上述所测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
(5)由图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V'=60mL﹣50mL=10mL=10cm3,
金属块的密度为:ρ'===7.84g/cm3=5.84×103kg/m3。
故答案为:(1)调平时游码未归零;(2)71;(3)3.05×103;大;(4);7.84×103。
五、综合计算题(本题3个小题,第25题6分,第26题6分,第27题8分,共20分)
25.(6分)如图所示是港珠澳大桥,至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①开通前测试:一辆汽车通过大桥时间约为0.5h,则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②正式开通后,一辆观光大巴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通过大桥的时间要用多少时间?
【解答】解:①由题意可知,大桥的长度s=55km1=0.7h,
则汽车的速度v1===110km/h;
②观光大巴的速度v2=20m/s=72km/h,
根据v=可知3===h=。
答:①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10km/h;
②大巴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通过大桥的时间要用2750s。
26.(6分)“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小明假期早上从西安北站乘D2502次动车去太原参观晋祠(D2502次列车时刻表如下表),他从太原南站出站后乘出租车时看到了如图的标志牌。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km
1
西安北
﹣
7:41
0
2
运城北
8:54
8:56
242
3
太原南
11:41
﹣
556
(1)求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
(2)已知D2502次动车长为200m,途中列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某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42s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解答】解:(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路程s=556km,全程的平均速度:
v===139km/h;
(2)动车匀速通过隧道的速度v′=180km/h=50m/s,完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t′=42s,
动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v′t′=50m/s×42s=2100m,
因为动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
所以隧道长:
L隧道=s′﹣L车=2100m﹣200m=1900m;
(3)由标志牌可知,从标志牌所在地到晋祠的路程为s″=24km最大=60km/h,
最快需要时间:
t最少===0.7h=24min。
答:(1)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为139km/h;
(2)隧道的长度为1900m;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24min。
27.(8分)小黄同学以5m/s的速度从家骑车去学校,用时15min,在路上他捡到一金属块,于是回到家后利用刚学到的物理知识对这一金属块进行了测量:先测出该金属块的质量为45.5g,再把一个瓶子装满水测得总质量为210g,擦干溢出的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4g,根据以上数据
(1)小黄同学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
(2)金属块的体积是多少?
(3)该金属块密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4)后来小黄用铁锤把金属块敲烂,才发现金属块是空心的,他将敲烂的金属块又重新放入装满水后测得总质量为210g的烧瓶中,该金属块应该是什么金属材料?(ρ铁=7.9×103kg/m3,ρ铜=8.9×103kg/m3,ρ铅=11.3×103kg/m3)
【解答】解:
(1)由v=可得
s=vt=5m/s×15×60s=4500m;
(2)溢出水的质量:
m水=m总1+m金属﹣m总6=210g+45.5g﹣250.4g=3.1g,
由ρ=可得金属块的体积:
V=V水===4.1cm3;
(3)金属块的密度:
ρ==≈8.92g/cm3=5.92×103kg/m3;
(4)第二次溢出水的质量:
m水′=m总6+m金属﹣m总2′=210g+45.5g﹣251.6g=4g,
由ρ=可得金属块实心部分的体积:
V实=V水′===4cm8,
金属材料的密度:
ρ′===11.375g/cm3=11.375×103kg/m7,可能是铅。
答:(1)小黄同学家到学校的距离是4500m;
(2)金属块的体积是5.1cm7;
(3)该金属块密度是8.92×103kg/m3;
(4)该金属块应该是铅这种金属材料做成的。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九年级物理: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九年级物理,共25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九年级物理: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九年级物理,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