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8539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8539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8539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85393/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85393/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85393/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85393/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85393/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853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853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9853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
展开章末复习提升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种类及其应用,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功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功率,会正确进行功、功率的计算,能用功的原理解决简单机械问题.
4.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能正确分析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并能进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
【教学方法】
1.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2.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练结合法:通过典型习题的讲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内涵,熟悉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本章总结】
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
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
杠杆
例题1 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的力臂L2;
(2)钓鱼竿属于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3)如果钓的鱼重9N,估计所用的力F1为( )
A.3N B.9N C.12N D.27N
解析:(1)找到支点O及F2的作用线,从支点开始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并标出力臂.
(2)钓鱼竿在使用的过程中手移动的距离小于鱼移动的距离,即使用时省距离了,可以判断它是费力杠杆;另外可以再画出动力臂L1,通过观察得知L1<L2所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1<F2,所以它属于费力杠杆.(3)根据目测可知L1=L2/3,所以F1=3F2=27N.
答案:(1)如图画的L2 (2)费力 (3)D
滑轮
例题2 请你在如图中画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使用该滑轮组的拉力F= G, (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解析:要使滑轮组省力,就是使最多的绳子段数来承担动滑轮的拉力,根据此特点可解此题.
(1)最省力时绳子段数n与滑轮个数n'的关系是:n=n'+1,由图知:滑轮个数n'=2,所以绳子段数n=3.
(2)根据“奇动偶定”.本题n为奇数,绳子固定端在动滑轮上;绳子从定滑轮开始绕,每个滑轮只能绕一次.
(3)滑轮组F与G的关系是F=G/n,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要看绳子最后从定滑轮还是动滑轮上绕出,只有最后从定滑轮上绕出的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答案:1/3;不能.
例题3 如图所示,滑轮下挂重500N的物体G,滑轮重40N,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起向上的力F应是(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 )
A.270N B.360N C.540N D.720N
解析:如图,提升物体需要的拉力:
F拉=(G+G轮)/2=(500N+40N)/2=270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杠杆左端受到的拉力:F′=F拉=270N.
∵杠杆平衡,OA∶OB=3∶4,∴F′×OB=F×OA,F=F′×OB/OA=360N.答案:B
例题4 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20N;0.4m/s
B.20N;0.1m/s
C.5N;0.4m/s
D.5N;0.1m/s
解析:本题为动滑轮的特殊使用(倒用),不省力,所用的力是重物重力的2倍(即物重为拉力的1/2),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速度)是重物移动距离(速度)的1/2.
答案:D
其他简单机械
例题5 如图所示的几种装置中,其中不属于轮轴的是()
解析: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做轮轴.A、B、D都属于轮轴.滑轮不符合轮轴的概念,只是一个特殊的杠杆,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所以C不是轮轴.
答案:C
功 功率
例题6 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2000N,速度为108km/h.
(1)求小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2)求牵引力在10min内所做的功.
(3)若发动机的牵引力用F表示,小汽车的速度用v表示,请推导出牵引力的功率P=Fv.
解析:(1)因为轿车匀速行驶,所以汽车所受的阻力与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出阻力的大小;(2)根据s=vt求出汽车行驶的距离,根据W=Fs求出引力在10min内所做的功;(3)根据做功公式、功率公式和速度公式即可推导出功率的表达式.
解:(1)因为轿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受到的阻力f=F=2000N.答:小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2000N.v=108km/h=30m/s.(2)汽车行驶的距离:s=vt=30m/s×600s=18000m.牵引力在10min内所做的功:W=Fs=2000N×18000m=3.6×107J.
答:牵引力在10min内所做的功为3.6×107J.
(3)根据功率公式P=W/t,做功公式W=Fs,速度公式v=s/t得,进行推导就会得出:P=W/t=F·s/t=F·vt/t=F·v.
机械效率
例题7 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高度.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0N,动滑轮的重力为20N.在把物体匀速提升1m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甲、乙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都是100J
B.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300J
C.甲、乙滑轮组中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相等
D.甲、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均为83.3%
解析:(1)甲乙两滑轮组所提的重物相同、上升的高度相同,根据W=Gh可知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则W有=Gh=100N×1m=100J,故A正确、B不正确;(2)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甲=2, n乙=3,∵动滑轮的个数和重力以及物体的重力相同,∴根据F=(G物+G动)/n,可知,两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不相等,故C不正确;(3)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额外功是由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根据W=Gh可知,动滑轮重和上升高度相同时,两者的额外功相等;∵W总=W有+W额,∴两滑轮组的总功相同,根据η=W有/W总可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故D正确.
答案:AD
例题8 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 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图做的.(选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
解析:(1)在测绳端拉力时,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
(2)
(3)由数据知第2次实验中,s为h的3倍,所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而被提升的物重为6N,其它3组为4N.所以第2次实验是用b图做的;第4次实验s为h的5倍,所以滑轮组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第4次实验是由c图做的.
(4)分析第1、2次实验,两次所用滑轮组相同,但第2次物重大于第1次物重,机械效率也大于第1次的机械效率,所以可得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大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两次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第3次实验的动滑轮较重,而机械效率较低,所以可得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5)第3、4次实验只是改变了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机械效率没变,所以可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答案:(1)匀速;(2)74%;(3)b、c;(4)增大物重、越低;(5)无关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