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4 地球上的水 (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7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4 地球上的水 (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7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4 地球上的水 (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7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4 地球上的水(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4 地球上的水(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4 地球上的水(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4地球上的水(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4地球上的水(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4地球上的水原卷版docx、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4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题典题专题训练04地球上的水一、单选题通天河位于长江上游,在青海省境内由楚玛尔河、沱沱河、尕尔曲、布曲、当曲汇合而成(下图)。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沱沱河的径流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一直呈增加趋势。表为直门达水文站1957—2001年各月径流量级别的出现频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月份级别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丰水年22021613201322422偏丰年972119114164131811正常年717889764738384038476276偏枯年18139112420182018161611枯水年0000418201118920 1.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沱沱河径流量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沱沱河( )A.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有充足地下水补给C.流域面积广大 D.流域地形雨丰富2.通天河径流量波动最大的季节及原因是( )A.春季积雪融水补给变化大 B.夏季大气降雨补给变率大C.秋季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 D.冬季各种补给水量均最小【答案】1.A 2.B【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通天河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径流量正常年在春季出现频率最高,青藏高原海拔高,积雪量大,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冰雪融水量大,A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夏季径流量偏枯年出现频率较高,夏季降水偏少,地下水补给也相应减少,B错误。流域面积几乎没有变化,C错误。该流域夏季降雨主要是锋面雨,D错误。故答案选A。2.由材料可知,春季气温回升,温度逐渐升高,积雪融水量渐大,积雪融水量变化小,A错误。夏季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夏季风进退早晚和快慢的影响,造成夏季降水变化大,B正确。秋季,夏季风在通天河流域势力弱,降水变化不大,C错误。冬季各种补给水量均最小,通天河径流量波动小,D错误。故答案选B。下图为唐朝初期洞庭湖及青草湖水系图,当时荆江与洞庭湖常年处于“湖高江低,江不入湖”的状态。而青草湖则“每夏秋,水泛与洞庭为一;水涸则此湖先干,青草生焉”,由此得名青草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荆江与洞庭湖常年处于“江不入湖”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A.荆江径流量减小 B.荆江径流量增大C.洞庭湖区陆地沉降 D.洞庭湖区泥沙淤积4.与洞庭湖相比,青草湖( )A.水位更低 B.湖水更浅 C.盐度更高 D.流域面积更大【答案】3.D 4.B【解析】3.“江不入湖”说明洞庭湖水位常年略高于荆江水位,说明不管荆江径流量增大还是减小,其水位一直都低于湖泊水位,因此可知“江不入湖”与荆江的径流量变化关系不大,A、B错误;若湖区陆地沉降,则湖泊水位会下降,这有利于荆江河水流入洞庭湖,与题意不符,C错误;常年“江不入湖”说明洞庭湖水位常年略高于荆江水位,湖区泥沙淤积,湖底抬高,湖泊水位高于荆江,从而导致“江不入湖”,D正确。故选D。4.由材料可知,该区域进入枯水期时青草湖“先干”,说明青草湖湖水更浅,水位下降时,青草湖湖盆更早出露地表,B正确;由图可知,青草湖与洞庭湖相连通,青草湖湖水汇入洞庭湖,其流域面积应小于洞庭湖,其水位可能略高于洞庭湖,A、D错误;两湖泊均为外流湖,湖泊水体交换通畅,湖水盐度基本一致,C错误。故选B。图为北印度洋水域春夏季节表层水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与春季相比,夏季北印度洋水域( )A.水温低、盐度低 B.水温低、盐度高 C.水温高、盐度高 D.水温高、盐度低6.夏季北印度洋西侧水域表层海水温度偏低的直接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影响 B.底层海水上泛 C.受淡水汇入影响 D.受海陆分布影响7.夏季①②海域海水的流向分别是( )A.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 B.东北向西南、东南向西北C.西南向东北、东南向西北 D.西南向东北、西北向东南【答案】5.A 6.B 7.D【解析】5.读图可知,夏季水温低。水温低,蒸发弱,盐度较低,且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入海径流量大,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盐度低,A正确。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索马里沿岸形成上升补偿流(寒流),导致北印度洋西侧水域表层水温偏低,故底层海水上泛是导致水温偏低的直接原因,A错误、B正确;淡水汇入主要影响入海口海水盐度,C错误;受海陆分布影响,夏季水温偏高,D错误。故选B。7.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海域海水呈顺时针流动,在①海域的流动方向是西南流向东北,在②海域的流动方向是西北流向东南,D正确。我国西北地区有诸多大型闭合沉积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等,它们形成各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盆地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多次转化是区内水资源循环的基本方式,并使得水资源可以多次利用,增加了可用水资源量,但随着转化次数的增多,水质越来越差,盐碱度也不断增高。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某内陆盆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尾闾湖的水资源最终来自( )A.高大山体截留水汽 B.山间盆地集聚水分C.冲积平原地下水补给 D.冲积平原河流补给9.内陆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会多次发生转化,图中地下水转化成地表水的地点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在某些内陆盆地,人类的开发利用使最终汇入尾闾湖的地下水盐碱度下降,这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地下水的( )A.水量 B.水位 C.流向 D.流速【答案】8.A 9.B 10.B【解析】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陆盆地处于高大山系之间,由于高大山脉对于暖湿气流的截留能力更强,将其转化为山地降水,A正确;而山间盆地的积聚水分也是来自于山脉阻挡后的降水或冰川融水,B错误;冲积平原地表水、地下水最初也是来自于山脉对水汽的阻挡,C、D错误。综上,本题选A。9.高山冰雪融水下渗,地下水向山麓渗流,遇到不透水层后,沿断层出露地表。①处的地层有裂隙,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②处有断层和不透水岩层,来自高山的地表径流会沿着断层下渗,形成地下水;③④之间分布着不透水岩层,因此向山麓渗流的地下水会在③处出露地表,由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综上,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本题选B。10.由图文材料可知,尾闾湖的盐碱主要来自地下水,由于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的盐碱一部分在沿途地表通过蒸发析出,一部分流入尾闾湖,导致最终进入尾闾湖的水体盐碱度下降,B正确;地下水盐碱度与地下水水量关系不大,A错误;流向、流速不会使盐碱度降低,C、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多尔改错是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流域内最大的成水湖,湖水季节性流出到楚玛尔河。湖水深度呈现东北部深、西南部浅的特点。近年来多尔改错面积萎缩明显,周围部分区域形成了一些小规模的新月形沙丘。下图为“多尔改错及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图”,冬季在图示区域的西南方向常形成青藏高原上势力较强的冷高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多尔改错湖水流出量最大的季节及成因是( )A.春季积雪融水补给多 B.夏季冰川融水补给多C.秋季山地降水丰沛 D.冬季楚玛尔河处于枯水期12.新月形沙丘集中分布于图中某地,甲、乙、丙、丁四地的位置和形态比较符合实际状况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11.B 12.A【解析】11.多尔改错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长江北源附近,该地降水少,湖水以入湖的河水补给为主,而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入湖水量就多,河流补给湖泊的水量大,因此湖泊面积最大、水位最高的季节是夏季,此时多尔改错湖水水位高出楚玛尔河最多,湖水流出量也最大,B对;该地海拔高,春季气温较低,积雪融水少,秋季降水少,A、C错;冬季河流处于枯水期,湖泊同样处于枯水期,水位差小,流出量不大,D错。故选B。12.依据图文材料可知,湖泊西南部有河流注入,河水挟带的泥沙在入湖口沉积形成湖口三角洲,西南部湖底沉积的泥沙多;近年来该湖泊面积萎缩明显,周围部分区域会露出水面,由于湖水深度呈现东北部深、西南部浅,西南部出露的面积较大,西南部裸露的湖底泥沙多,在盛行风的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新月形沙丘。故新月形沙丘主要在甲、乙、丁位置,C错;该湖位于青藏高原冬季冷高压东北方向,加上东西延伸的地形,因此当地盛行偏西风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开口朝东,A对,B、D错。故选A。20世纪50~80年代,乌克兰在第聂伯河上修建大小水库14座,使其春季径流量占年内径流总量的比例逐渐由61%降至38%,图为“黑海、亚速海及第聂伯河的地理位置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雨水补给 B.冰雪融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积雪融水补给14.图示甲、乙、丙三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丙甲乙15.黑海表层洋流( )A.是寒流,方向为逆时针 B.是寒流,方向为顺时针C.是暖流,方向为逆时针 D.是暖流,方向为顺时针【答案】13.D 14.B 15.C【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第聂伯河春季径流量所占比重最大,该流域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降雪量较为丰富,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所以主要补给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D正确;夏、秋季补给量占全年的比重少,因此雨水补给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第聂伯河源头海拔较低,没有冰雪融水补给,B错误;地下水补给稳定,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14.读图甲、乙纬度相差不大,比丙的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甲乙海水盐度大于丙,甲处有径流汇入,稀释盐度,所以盐度低于乙;丙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且径流汇入量最大,盐度最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黑海纬度比地中海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少,处于中纬度,受西风带的影响时间长,降水多,且有陆地径流汇入,黑海盐度低。地中海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受西风影响时间短,受副高控制时间长,降水较少,再加上周围径流汇入少,因此地中海盐度高,表层水由密度低(水位高)的海区流向密度高(水位低)的海区,由黑海流向地中海,整体黑海表层洋流呈逆时针,表层水温较高,为暖流,C正确,ABD错误。该题选C。上升流是海洋中一类非常缓慢的垂直向上的海水运动。受盛行风影响,我国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存在上升流。下图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影响该上升流形成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17.上升流发生时,与乙处相比,甲处表层海水( )A.水温较高,密度较大 B.水温较低,密度较大C.水温较高,密度较小 D.水温较低,密度较小18.珠江口的径流注入对上升流影响明显,表现在( )A.枯水期径流注入量少,上升流加强B.枯水期径流注入量少,上升流减弱C.丰水期径流注入量大,上升流减弱D.丰水期径流注入量大,上升流加强【答案】16.C 17.B 18.C【解析】16.粤东至闽南沿岸海域位于南海东北部的陆架区。受东亚季风控制,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6月至8月盛行西南季风。受西南季风、海流的驱动以及地形的影响,每年夏季粤东至闽南沿岸海域出现上升流现象,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17.甲处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海水减少,导致底层冷海水上泛,使表层海水水温降低,海水的密度就大;乙距离陆地较远,没有形成离岸风,底层冷海水上泛少,因此乙温度较高,密度较小,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18.丰水期时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水向东扩展到乙处表层,珠江水较底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海水层结稳定,上升流减弱,C正确;枯水期时受东北季风影响,与西南季风无关,A、B、D错误。故本题选C。下图为南海中沙群岛海城海水温度、盐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中沙群岛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低主要是因为( )A.蒸发弱 B.降水量大 C.河流注入 D.寒流经过20.表层(深度约0~80m的水层)海水水温、盐度较均一,主要原因是( )①海—气相互作用②海水透明度好③风浪搅拌作用④水体流动性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9.B 20.A【解析】19.表层海水由于接受大气降水的影响,盐度值要低于底层,B正确;表层水温更高,海水蒸发旺盛,A错误;中沙群岛岛屿面积小,缺少河流注入,C错误;南海海区洋流具有季节变化,影响因素复杂,洋流不是中沙群岛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D错。故选B。20.海—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有助于热量由表层向下传导,使表层一定深度的海水水温较接近,①正确;表层海水受降水稀释影响,盐度较低,在风浪搅拌作用下使表层一定深度的盐度较均一,③正确;海水透明度好对海水水温、盐度影响较小,②错误;水体流动性差不利于水热交换,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下图示意甲(位于太平详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导致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区域尺度因素是( )A.流水堆积 B.海平面上升 C.全球变暖 D.板块挤压22.导致乙站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有( )A.节能减排减少全球升温幅度 B.植树和建坝等措施减少河口泥沙淤积C.建造围堤阻隔海水填土造陆 D.减少地下水开采等措施避免陆面沉降【答案】21.C 22.B【解析】21.根据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基岩海岸。甲站所处区域下垫面组成物质坚硬,冰盖形成时,岩层受压下沉;全球变暖导致的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陆面有所升,海平面相对陆面下降;该基岩海岸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地处海岸山脉一侧,河流短小湍急,输沙总量小,流水侵蚀、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较弱,A错误,C正确;由图可知海平面在下降,B错误;板块挤压影响的范围较大,而甲站海平面的变化是小区域的变化,D错误。应选C。22.乙站的海平面在上升,化石能源的燃烧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A项的节能减排会导致温度上升幅度降低,甚至停滞,A错误;密西西比河流域内的水利设施和植树可以拦截泥沙,因此河口三角洲的流水堆积作用减弱,海水侵蚀加剧,海平面相对上升,B正确;填海造陆会使得海平面的位置相对下降,C错误;陆面沉降会导致海平面相对稳定,但不会出现明显上升,D错误。应选B。二、综合题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其水域面积常呈现出“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显著的水位波动形成了鄱阳湖约3000km²的季节性洲滩湿地生态系统,成为各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优良场所和众多越冬候鸟的中转站。随着2000年长江主河道采砂行为的全面禁止,大量采砂船进入鄱阳湖开展采砂活动,对鄱阳湖水城生态产生巨大影响。上图为1993年和2009年鄱阳湖湖口一星子段湖区枯水期湖床形态遥感影像,下图为1980—2014年鄱阳湖主要水文站年平均水位变化过程。(1)说明采砂活动对鄱阳湖枯水期湖泊高程及形态的影响。(2)2003年后,鄱阳湖湖口、星子、都昌水文站年均水位呈下降趋势,后期水位三站近乎一致。试分析其原因。(3)推测鄱阳湖采砂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答案】(1)湖床高程显著降低;水陆边界不平滑,呈现锯齿状湖岸线;水面显著加宽。(2)大规模集中采砂活动使得湖盆地形下降,引起鄱阳湖水位的下降;采砂活动导致的湖盆地形的梯度差异基本消失,使得平均水位近乎相同。(3)湖底的泥沙采挖,破坏水生植物群落;采砂破坏饵料资源;采砂影响生物的光合作用;破坏候鸟活动场所。【分析】本题以1993年和2009年鄱阳湖湖口一星子段湖区枯水期湖床形态遥感影像和鄱阳湖主要水文站年平均水位变化过程为资料,涉及了水文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采砂活动可以使泥沙沉积量变少,导致湖床高程显著降低;湖泊水位下降,造成流水侵蚀加强,引起水陆边界不平滑,呈现锯齿状湖岸线;湖面变宽,因此采砂活动会导致水面显著加宽。(2)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进行大规模集中采砂活动使得湖盆地形下降,三峡工程的径流调蓄作用及对下游河床冲刷作用,引起鄱阳湖水位的下降;采砂活动导致的湖盆地形的梯度差异基本消失,使得这三个水文站的年平均水位近乎相同。(3)湖底的泥沙、腐烂植物被采挖,破坏水生植物群落;采砂与噪音影响鱼类繁殖场所和生存环境,同时破坏其饵料资源;采砂降低水体透光性,影响生物的光合作用;破坏候鸟活动场所。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海拔3800m以下的河谷地区,普遍种植冬小麦,冬小麦亩产在800kg以上,远高于华北平原地区。雅鲁藏布江河谷雨季以夜雨为主,夜雨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80%以上。材料二图1为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图,图2为甲至丙河段水温和海拔变化坐标图。(1)说明雅鲁藏布江河谷冬小麦亩产高的气候原因。(2)判断雅鲁藏布江河谷冬小麦成熟时间的空间差异,并说明理由。(3)分析雅鲁藏布江河谷夜雨频率高对冬小麦生长的有利影响。(4)分别描述7月份①、②河段水温变化的特征,并简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太阳辐射强烈,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冬小麦生长周期长,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昼夜温差较大,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消耗,利于其营养物质积累。(2)差异:沿河谷自西向东成熟时间逐渐提前。理由:沿河谷自西向东海拔逐渐降低;海拔越低,热量越丰富,冬小麦成熟时间越早。(3)夜间降水,大部分雨水渗透并蓄积于土壤中,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降水主要发生在夜间,白天多晴天,阳光充足,利于冬小麦生长;缓解西部河谷地区因降水少引起的旱情,利于冬小麦的生长。(4)特点:①河段水温缓慢上升(略增或缓慢增温),②河段水温明显下降。原因:①河段由于海拔降低,气温升高,从而导致水温增加;②河段由于沿途支流有大量冰雪融水汇入,使水温降低。【分析】本题以雅鲁藏布江水文、水系特征为材料,涉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详解】(1)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要求从气候角度分析,主要包括热量、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南部,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光照强且光照时间长,利于冬小麦进行光合作用;由于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冬小麦的生长期较长,而且气温的日较差较大,有利于冬小麦营养物质的积累。(2)由图中信息雅鲁藏布江的流向大致为由西向东流,可以判断地势大致由西向东降低,热量由西向东增加,海拔越低,热量越丰富,冬小麦成熟时间越早。所以沿河谷自西向东成熟时间的空间差异为由西向东逐渐提前。(3)山谷夜雨的形成与山谷风有关,夜间冷空气下沉谷底,可使夜间谷底气温降低,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夜间山风下沉,使谷底中心气流抬升形成降水,夜间降水,且气温低,减少了水分蒸发,提高了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大部分雨水渗透并蓄积于土壤中;河谷夜雨可以缓解西部河谷地区因受西南季风影响小导致的降水少引起的旱情,利于冬小麦的生长;降水主要发生在夜间,白天谷风,谷底中心气流下沉,白天多晴天,光照强,利于冬小麦生长。(4)由图示水温变化曲线可直观看出两河段水温特点:①河段水温缓慢上升(略增或缓慢增温);②河段水温明显下降。影响河流水温的因素从补给源、地形角度分析原因:①河段由于海拔降低,气温升高,从而导致水温缓慢增加;由图可知,②河段由于沿途支流大量冰雪融水汇入,使水温快速降低。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解池是我国最著名的池盐产地,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境内,地处中条山北麓,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泊。该湖系地堑式构造湖,成湖之初为淡水湖,后来在盆地干燥气候影响下,经第四纪历史时期变迁,演化成盐湖,约有0.5亿年历史。解池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km,宽3~5km,湖面海拔324.5m,最深处约6m,总面积132km²。下图示意解池的地理位置及周围地理事物。(1)说明解池盐分的主要来源。(2)指出夏季时解池湖水盐度的变化状况,并分析原因。(3)简析解池池盐开发的有利条件。【答案】(1)因地堑式地质构造形成构造盆地,导致大量含盐类矿物质汇聚;地表水溶解岩层和土壤中大量可溶性盐类矿物,随注入湖泊的径流进入解池。(2)盐度升高。原因∶夏季该地气温高、蒸发旺盛;解池位于中条山北侧、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夏季南来的气流越过中条山后下沉易形成焚风,使空气更加干燥,加速湖水蒸发和盐类沉积,使湖水盐度明显升高。(3)解池湖面面积大,水域浅,有平坦的湖滩可以晒盐;解池湖水含盐度高,盐分丰富;临近铁路,交通便利;我国人口众多对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等。【分析】本大题以解池盐产业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发展差异和因地制宜、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盐湖地处中条山山前断裂带,是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洼地,大量含盐类矿物质汇聚;再加上地表水溶解岩层和土壤中大量可溶性盐类矿物,随注入湖泊的径流进入解池,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盐池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蒸发量大,湖泊盐分不断提高形成。(2)解池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境内,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气温高,蒸发强,使得解池盐度升高。原因是:解池地处中条山北坡,中条山为东北西南走向,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东南季风在越过中条山后,使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流的下沉过程中不断升温,使得背风坡地区形成焚风效应,气温升高,空气变得更加干燥,蒸发加剧,有利于湖泊水分的蒸发从而使盐类沉积,使湖水盐度升高较为明显。(3)解池池盐开发的有利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是:解池湖面面积大,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水域浅,最深处约6m,有平坦的湖滩可以晒盐;解池湖水含盐度高,盐分丰富,可开发的盐资源丰富,开采价值高;社会经济条件是:根据图片可知,解池临近铁路,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我国人口众多,对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当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4 地球上的水——【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4地球上的水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04地球上的水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9产业转移(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9产业转移-解析版docx、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9产业转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5城市的辐射功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5城市的辐射功能解析版docx、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5城市的辐射功能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