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22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22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22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22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9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22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9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22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8649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22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22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22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解析版docx、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22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题典题专题训练22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下表示意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林地湿地草地园地耕地人工草地其他用地旱地水田面积(平方千米)51830.134310.241395.67173.29615.69914.49323.0945.55比例86.95%7.23%2.34%0.29%1.03%1.53%0.54%0.08% 1.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区( )A.兼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B.决定本省环境承载力C.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耕地 D.会阻碍本省经济发展2.下列关于江西省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正确的是( )A.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红线区经济产出能力B.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动态监管C.治理生态问题时,各部门采取独立的管理方式D.将生态区内的居民全部迁出,减少对生态的破坏随着人们对碳减排、碳达峰与碳中和问题的日益关注,山地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存在全球变化中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对祁连山部分区域山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下图1示意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研究区域地理位置,图2示意1985~2018年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存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研究区域碳储存最大的年份为( )A.1990年 B.2010年 C.2015年 D.2018年4.调查发现,草地是该区域碳储存的主体,主要得益于其( )A.固碳效应最强 B.面积大 C.土壤含水量高 D.高差大5.导致1985~2018年该研究区域裸地的碳储存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不断转化为林地、草地 B.固碳存储效率降低C.不断转化为耕地、湿地 D.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植被覆盖增加被称为人为正影响,反之被称为人为负影响。下图示意2001~2015年中国植被覆盖人为正影响重心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我国植被覆盖人为正影响重心移动距离最大的时段为( )A.2003~2004年 B.2006~2007年 C.2009~2010年 D.2012~2013年7.植被覆盖在人为影响下改善最明显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8.我国植被覆盖人为正影响重心所处区域的植被恢复有利于遏制当地严重的( )A.土地石漠化 B.土地沼泽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盐碱化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它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扩容增效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国家植物因坚持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理念,充分发挥植物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的核心功能。计划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建成20个特色专类园、7个系统进化植物展示区和1个原生植物保育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国家植物园就地保护的植物多属于( )A.北温带植物 B.热带植物C.南温带植物 D.寒带植物10.与就地保护相比,迁地保护的优势有( )A.综合投入少 B.便于集中管理C.能够防止物种入侵 D.生态系统更加稳定11.成立国家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C.发展旅游观光业 D.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2021年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一百多个国家宣布加入《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承诺在2030年前停止和扭转毁林现象。绝大多数国家已表态将在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印度三大碳排放国家此前强烈抵制“双碳”政策,经多方协调,终于在本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正式宣布了碳中和时间表,三个国家承诺分别将于2050年、2060年和2070年实现碳中和。至此,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已公布了“碳中和”的时间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能够吸收碳的自然过程包括( )A.岩石圈的沉积过程 B.绿色植物的呼吸过程C.大气圈的受热过程 D.地下煤层的自燃过程13.要实现“碳中和”,我国需要( )A.主导国际石油交易市场 B.循环使用淡水资源C.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停止使用化石燃料14.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我国能源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此类企业,下列“碳中和”措施中见效最慢的是( )A.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B.购买碳汇植树造林C.降低能源生产能耗 D.降低化石能源依赖 2021年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指出:2019年,大气中CO2浓度为工业化前(1750年)的148%,海洋吸收了大量的额外热量,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过去30多年来,我国大陆和海南岛近岸珊瑚消失了80%,实现碳中和(CO2产销平衡)是我国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下图为1958~2018年全球和中国近海海洋表层水温距平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1958~2018年,中国近海与全球海洋的表层水温距平变化( )A.呈正相关 B.呈负相关 C.幅度差异较大 D.完全一致16.2000年以来,中国近海表层水温的变化会导致( )A.强台风增多 B.海平面下降 C.鱼类资源减少 D.鱼群陆续北迁17.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 )①构建清洁能源体系②加快城市化进程③推进碳排放权交易④积极参与国际合作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欧美主要工业国家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30·60”目标。全球碳中和为氢能产业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氢能逐步成为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材料二:汉堡市距离北海和波罗的海较近,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德国计划在汉堡建造一个拥有100MW容量电解槽的全球最大绿色制氢工厂,并打造独立的氢气运输管网。未来几年,德国将投资90亿欧元发展绿氢产业。材料三:氢能产业链(1)说明世界各国都重视发展氢能产业的原因。(2)分析绿氢逐渐成为未来氢能的主要来源的原因。(3)分析德国在汉堡建设绿色制氢工厂的优势条件。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黄河源园区地处号称“千湖之县”的青海省玛多县境内,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黄河总水量的49%来自于该区。园区所在的玛多县面积2.5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45万(2021年),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图示意黄河源区。(1)说出黄河源园区的主要天然植被类型和气候特点。(2)分析黄河源园区湿地广布的主要原因。(3)判断扎陵湖和鄂陵湖是淡水湖的主要依据。(4)分析核心保育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原因。(5)说明设立黄河源园区对我国生态安全的重大意义。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气中的碳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海洋:与海水接触,经海-气反应形成碳酸钙;经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碳;受外力搬运,碳循环固定在陆地上的陆源碳进入海洋等……这些化合物在海洋中沉积、固定、储藏,实现了海洋固碳的功能。南极大陆广泛分布着下降风(空气冷却下沉,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下坡气流)。罗斯海地区有着非常强劲的下降风,推动了近岸海冰,在其近岸海区形成了若干个常年少有海冰覆盖的海域——冰间湖(如图)。冰间湖的自然环境与南极陆地风尘铁的输入,促进了冰间湖中藻类的生长,是罗斯海固碳能力高的原因之一。(1)说明罗斯海地区形成强劲下降风的原因(2)分析罗斯海近岸冰间湖藻类数量多的原因。(3)判断全球变暖条件下罗斯海总体固碳能力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依据。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火灾给森林生态系统会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频繁及重度的森林大火,会对高纬度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和群落、土壤环境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图示意阿拉斯加的黑云杉林区1971年重度火烧后部分植被覆盖度变化,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分析短期内森林火灾对本地区碳元素空间分布的影响。(2)判断森林大火后上图中最先恢复的植被种类,并说明理由。(3)总结火灾后草本植物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碳达峰是指一个区域或行业的CO2排放在一段时间内(以年为单位)达到最高峰值。碳中和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一年)通过一定的形式抵消自身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2021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4月22日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再次强调2030年前中国将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中国将实现碳中和。材料二 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市场购买碳配额。自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福建等7个省市建立碳交易试点,总共纳入企业2000余家。2021年7月16日,生态环境部宣布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仪式。全国碳市场首日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21023.01万元。下图示意2014一2018年我国碳市场交易总量情况。(1)指出我国碳市场交易总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2030的年前实现碳达峰的主要制约的条件。(2)试从企业的角度提出可以帮助我国尽快卖现碳中和的措施。(3)简述碳交易产生的气候背景及我国积极推进碳交易的意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6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6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原卷版doc、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6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浓度变化大,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21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21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解析版docx、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21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