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新青岛版六下科学 14.有趣的碰碰球 教案 教案 48 次下载
- 新青岛版六下科学 15.摩擦生热 教案 教案 46 次下载
- 新青岛版六下科学 18.神秘星空 教案 教案 44 次下载
- 新青岛版六下科学 19.探索宇宙 教案 教案 43 次下载
- 新青岛版六下科学 21.磁悬浮列车 教案 教案 44 次下载
青岛版 (六三制2017)六年级下册太阳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2017)六年级下册太阳系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探究新知,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17.太阳系课 时1课 型新 授主备人谷老师时 间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包括三部分1.认识太阳系的组成。教科书呈现了太阳系组成的示意图和学生讨论图。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查阅资料和讨论,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为后续探究行星 的相对位置、制作太阳系模型做好铺垫。 2.了解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教科书呈现了学生交流的场景图、太阳系八颗行星与太阳距离的资料卡。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 相关数据来探究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和在太阳系中的排序。 3.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讨论的场景图、太阳系中主要成员与太阳的距离和相对大小的数据。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太阳系主要成员与太阳的距离和相对大小数据制作太阳系模型,进一步认识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相 对大小和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2.基于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系模型:会查阅、 整理科学资料并进行交流;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3.能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4.了解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宇宙的需要,推动了探测宇宙技术的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2.基于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系模型:会查阅、 整理科学资料并进行交流;教学准备太阳系模型 小黑板 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茫茫宇宙浩瀚而神秘,我们满满的憧憬。自古以来,人们都不顾对宇宙进行探索和研究。今天,让我们也走进浩瀚的宇宙,感受一下那份神奇。(教师广播太阳系视频资料。)2.谈话:看,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系就像一粒微尘,但在我们眼中它却是非常庞大的。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太阳系的组成。1.谈话:太阳系都有哪些成员呢?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搜集的资料找出太阳系的成员,并且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 2.学生合作交流。3.出示课件,师生互动交流。①太阳有什么特点?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太阳是一颗炙热的球体,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是系中唯一的恒星。②像地球这样围绕着太阳这颗恒星运动,不会发光发热,星圆球状的天体,我们称为行星。太阳系有几颗行星? ③卫星是怎么样运动的?地球的卫星是谁?④关于彗星,你们有哪些了解?⑤小行星主要分布在哪里?⑥太阳系内有难以计数的流星体,当流星体进人行星或卫星的大气层就成为流星。⑦太阳系中还有大量的气体尘埃,这些都是太阳系的成员。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太阳系中有一颗恒星、八颗行星,还有矮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体等组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它是太阳系的中心。(二)认识行星的相对位置。1.谈话:在太阳系中,除了太阳这颗恒星,最重要的成员就属行星了,地球就是八颗 行星中的一颗。下面,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行星。 2.教师出示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3.教师出示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表格,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相关信息,认识八颗 行星与太阳的距离。4.互动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交流,从行星的名称、与太阳的距离、 相互之间的距离以及形状等方面阐述。5.师生谈话:刚才,同学们从图中了解到了有关八颗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等方面的 信息。谁想把你们熟悉的行星介绍给大家?(随机出示图片,学生相互补充说明,教师可以出示相关行星的视频进行展示。(三)制作太阳系模型。1师生谈话:同学们从图中获取了这么多的信息。现在,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提供的情 息做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吗?2.教师出示表格指导学生分析。①教师出示一组数据,告诉学生这是目前科学家测定的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半径的对比数据。②教师引导学生读表,提问:首先看第一行,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这一组数据中, 们能了解到什么?表格中,地球为“1”表示什么意思?火星的1.52表示什么?海土星30.11又表示什么?③请用这样的方法来分析下面这组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做参考,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 反映出行星体积的大小以及离太阳的远近,并根据分析的数据设计太阳系模型。3.制作太阳系模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太阳与各个行星的大小按比例团橡皮泥,做成行星模型(或用皮球、 气球等代替),按照太阳与八颗行星的距离按比例缩小画出轨道,最后演示八颗行星是怎 样围绕太阳公转的。(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制作时,一定要准确地体现出八颗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的大小以及与太阳的距离。4.汇报总结评价。①教师引导学生对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的大小以及与太阳距离进行自评和互评。②师生谈话:刚才,各小组齐心协力,完成了模型的制作。大家能按顺序准确将八颗 行星排列起来,也基本上能反映出行星的大小。我们把太阳系主要成员间的距离按比例缩小,体现出了相对距离,由此可以看出,太阳系是多么的庞大。三、总结拓展教师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与模型制作,我们对太阳系有了较深人的了解。在太阳系 中,目前已知的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地球。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太 阳系的知识,继续认识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练习巩固判断:1.木星的体积比海王星的大。 2.天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3.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围绕着地球运动。4.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5.太阳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和交流与模型制作,我们对太阳系有了较深人的了解。教学效果良好,达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太阳系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听觉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人新课,活动过程,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视觉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