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
20 燃烧和灭火(含答案)——【中考二轮精细复习】2023年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 燃烧和灭火(含答案)——【中考二轮精细复习】2023年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重点知识二轮专题练习20 燃烧和灭火一. 选择题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 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 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 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2. 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 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C. 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 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3.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 )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填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 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 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圏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 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5.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6.吉林市“2·15”中百商厦特大火灾事故是由于丢弃的一个烟头引起的,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A. 提供可燃物 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 提供氧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7.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8.通常所说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 )A. 都属于氧化反应 B. 都具有发光放热的现象C. 反应都必须达到着火点 D. 反应的生成物中都有气体9.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 )A. B. C. D. 10.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 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 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 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11.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 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2. 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A. 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C.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13.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时有火灾发生.如果室内遭遇火灾时,下列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尽快到达最近的可用出口的楼梯 B. 可将毛巾用水浸湿,捂在口鼻上作防毒面具C. 遇房内浓烟弥漫时,可匍匐爬行逃生 D. 躲在衣柜内等待救援14.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 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C. 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D. 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15.某市一酒楼因员工操作不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当火灾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A. 隔离可燃物B. 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C. 把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防止火势迅速蔓延D. 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B. 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可用湿布盖灭C. 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D. 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原因是这样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 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 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8.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B. 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D. 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二、非选择题19. 填写下表:20.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该结论可知________(写“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金属镁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生活中常见金属铁燃烧,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方案①: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现象:铁丝没有燃烧。 方案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现象:铁丝没有燃烧。实验评价:你认为方案________(填“①”或“②”)更为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4)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2.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1)某地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__________。(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号)。23.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中考化学重点知识二轮专题练习20 燃烧和灭火 解析一. 选择题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 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 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 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答案】A2. 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 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C. 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 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答案】D3.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 )【答案】A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填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 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 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圏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 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答案】A5.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B6.吉林市“2·15”中百商厦特大火灾事故是由于丢弃的一个烟头引起的,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A. 提供可燃物 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 提供氧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7.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8.通常所说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 )A. 都属于氧化反应 B. 都具有发光放热的现象C. 反应都必须达到着火点 D. 反应的生成物中都有气体【答案】A9.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 )A. B. C. D. 【答案】A10.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 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 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 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答案】C11.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 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12. 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A. 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C.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答案】A13.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时有火灾发生.如果室内遭遇火灾时,下列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尽快到达最近的可用出口的楼梯 B. 可将毛巾用水浸湿,捂在口鼻上作防毒面具C. 遇房内浓烟弥漫时,可匍匐爬行逃生 D. 躲在衣柜内等待救援【答案】D14.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 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C. 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D. 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D15.某市一酒楼因员工操作不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当火灾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A. 隔离可燃物B. 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C. 把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防止火势迅速蔓延D. 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答案】D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B. 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可用湿布盖灭C. 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D. 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原因是这样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B1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 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 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18.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B. 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D. 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答案】A二、非选择题19. 填写下表:【答案】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20.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该结论可知________(写“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金属镁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生活中常见金属铁燃烧,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方案①: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现象:铁丝没有燃烧。 方案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现象:铁丝没有燃烧。实验评价:你认为方案________(填“①”或“②”)更为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4)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2Mg+CO22MgO+C (2). 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 (3). 不能 (4).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5).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 (6). ① (7). 火柴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而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8). 铁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1.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6分)【知识回忆】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 减少污染(环保),擦干(2) 氧气(空气) 【综合应用】放热,2K + 2H2O="=" 2KOH+ H2↑22.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1)某地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__________。(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号)。【答案】(1)可燃物;(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①不合理;②M;N23.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答案】 (1).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 (2). ③④ (3). ②④ (4). 乙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9 水的组成(含答案)——【中考二轮精细复习】2023年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5 氧气(含答案)——【中考二轮精细复习】2023年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33 化学肥料(含答案)——【中考二轮精细复习】2023年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