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4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问题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关注课时作业
展开【基础】第一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关注-3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目前一部分人对“转基因微生物”的产生有激烈的争论,如果正方认为对人类是有利的,反方认为转基因微生物的产生是有潜在风险的。下列观点中能支持正方的是( )
A.转基因微生物会合成出“超级病菌”危害人类健康
B.转基因微生物的扩散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
C.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可以生产某些药用蛋白或抗生素
D.毒性基因通过基因漂移而造成“基因污染”
2.据1990年统计,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有13万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某种原产日本害虫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喷洒农药.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环境污染,害虫的天敌不能生存
C.外来害虫的入侵.缺少该害虫的天敌
D.过度开采,害虫的天敌不能生存
3. 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B.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
D.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
4.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对转基因生物产品进行标注,供消费者自主选择
B.为挽救患病的孩子取用婴儿的造血干细胞或器官
C.在动物克隆技术发展初期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研究
D.全面禁止转基因微生物研究以免用于制造生物武器
5.科学研究发现,许多危害人类的新病毒是由两种或多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存在
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C.转基因生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的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
6.目前一部分人对“转基因微生物”的产生有激烈的争论,正方认为对人类是有利的,反方认为转基因微生物的产生是有潜在风险的。下列观点中能支持正方观点的是( )
A.转基因微生物会合成出“超级病菌”危害人类健康
B.转基因微生物的扩散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
C.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可以生产某些药用蛋白或抗生素
D.毒性基因通过基因漂移而造成“基因污染
7.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生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
B.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从某些实例来看并非是多余的
C.生物技术可造福人类,也能威胁社会
D.在严格控制和检验下培育的转基因生物绝对不会危害其他生物体的生存和环境
8.美国科学家在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抗虫毒蛋白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由此可见: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 ②转基因作物可对天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 ③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 ④自然杂交过程实质是一个长期的转基因过程,两者没有任何区别。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
9.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 )
①食物安全 ②生物安全 ③环境安全 ④社会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关于转基因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科学家应科学地认识.评估和利用转基因生物
B.社会公众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应享有知情权
C.转基因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
D.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利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1.科学家发现栽种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农作物后,使其附近的.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获得了抗除草剂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野生植物通过自然杂交获得抗除草剂基因
B.野生植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C.基因工程会导致基因污染
D.转基因生物会危及生态系统的稳定
12.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刚兴起的时候,都以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且必须在“负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的实验室里操作。这里“负压”的作用主要是( )
A.防止重组基因的生物进入人体或逃逸到外界,从而对环境造成基因污染
B.提高微生物的基因突变频率
C.加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D.避免其他微生物对实验材料的污染
13.美国农业部指导农民在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时,要求农民在转基因农作物的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农作物,供害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物种多样性
B.保护害虫的天敌
C.减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
D.维持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4.下列有关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B.重组DNA进入水体或土壤后可能与微生物杂交,产生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使之成为超级杂草
D.转基因植物花粉中可能含有的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很可能会进入蜂蜜,经食物链有可能进入其他动物和人体内
15.转基因植物的营养成分可能发生改变的根据是( )
A.部分DNA发生了重组
B.某一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C.重组DNA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
D.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16.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木薯业遭到了病害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家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到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的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
17.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技术既可造福人类,也能威胁社会
B.转基因生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
C.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从某些实例来看并非是多余的
D.在严格控制和检验下培育的转基因生物绝对不会危害其他生物体的生存和环境
18.在转基因生物或其产品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研究道德,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把重组DNA的转移仅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
B.对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在42℃便会死去的菌株
C.对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A.B.D所述均反映出转基因生物的产生是有风险的,只有C选项所述可支持“转基因微生物对人类有利”这一观点。
2.【答案】C
【解析】引起松林害虫泛滥的原因很多,其中经常使用农药,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害虫天敌被农药杀死等原因都可导致害虫数量增加,危害松林,但本题是一个实例,其害虫为原产日本的林间害虫,侵入我国后因缺少天敌而泛滥成灾。
3.【答案】D
【解析】在转基因过程中,避免基因污染和对人类的影响,必须严格选择目的基因,A正确;我国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坚决反对生殖性克隆,B正确;反对设计试管婴儿原因之一防止选择性设计婴儿,违背伦理道德,C正确;生物武器是指有意识的利用微生物.毒素.昆虫侵袭敌人的军队.人口.农作物或者牲畜等目标,以达到战争目的的一类武器,干扰素为淋巴因子,非生物武器,D错误。
4.【答案】A
【解析】
5.【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说明两种病毒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
6.【答案】C
【解析】支持正方观点就是认为转基因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利的。选项A.B.D都认为转基因微生物对人类是不利的,可能危害人类健康.可能威胁生物的多样性.可能造成基因污染等,只有C项是对人类有利的,可以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药用蛋白等药物
7.【答案】D
【解析】在严格控制和检验下培育的转基因生物也可能会危害其他生物体的生存和环境。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转基因植物的基因传播到野生植物中,这样会对植物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自然杂交是通过授粉的方式实现转基因过程的,与转基因技术中通过重组质拉转基因有一定区别。
9.【答案】A
【解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10.【答案】D
【解析】转基因技术打破了自然物种原有的界限,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可能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11.【答案】B
【解析】转基因生物使其附近的.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获得了抗除草剂基因,这是发生了杂交导致抗除草剂基因扩散,发生了基因污染,而不是野生植物发生了基因突变。野生植物通过与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杂交获得了抗除草剂能力后可能会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危及生态系统的稳定
12.【答案】A
【解析】由于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影响的正负效应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为了安全起见,将实验材料放在负压条件下操作与培养,目的是即使这种转基因进入人体或逃逸到外界,也会因大气压强过大,使其无法存活,从而避免造成基因污染。
13.【答案】C
【解析】在转基因农作物的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农作物,保证害虫有一定的食物供应,完成生命过程,减少转基因农作物的选择作用。
14.【答案】C
【解析】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包括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重组DNA进入水体或土壤后可能与微生物杂交,产生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转基因植物花粉中可能含有的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很可能会进入蜂蜜,经食物链有可能进入其他动物和人体内,所以A.B.D项符合环境安全的内容;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使之成为超级杂草,属于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的内容,C项不符合环境安全的内容。
15.【答案】D
【解析】转基因农作物尽管只是DNA发生了重组,但是,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16.【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说明两种病毒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而B项正说明外源基因与某些细菌或病毒重组可形成新的生物。因此这一事实是对B项的有力支持。
17.【答案】D
【解析】生物技术如转基因技术,可造福人类,但也有一些潜在威胁,若应用不当,如一些超级病毒,会威胁社会。转基因生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有些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过敏,可见人们的担心并非是多余的。转基因生物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环境有潜在危害,如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并不绝对安全,故D项说法是错误的。
18.【答案】B
【解析】在转基因生物或其产品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研究道德,其中对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在37℃便会死去的菌株
生物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能作为生物武器的生物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不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课一练,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