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2019)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同步测试题
展开【精挑】第一节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1课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在低温.密闭条件下,利用酵母菌发酵制取果酒,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反应体系中生成了少量的酒精。若改变该实验的某个因素,则结果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适当升高温度,则酒精的产生速率会加快
B.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则发酵的时间可能会变长
C.若通入无菌空气,则产生的气体量会增多
D.若适当增加培养液中果汁的浓度,则产生的酒精量会增多
2.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时,先用清水冲洗掉葡萄皮表面的白色杂菌
B.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30%的盐酸消毒
C.A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完成后,只需要提高一定的温度就能进行果醋发酵
D.分析流程图,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可能有温度.时间.菌种等
3.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装置甲进行果酒发酵时,通过排气管可排出CO2
B.利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阀b
C.图乙中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酒精含量
D.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细胞内产生CO2和酒精的场所相同
4.苹果醋具有开胃.增强消化的功能,下图是工业生产苹果醋的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排选苹果→蒸煮→榨汁→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瓶
A.蒸煮可以杀死附着于苹果表面的杂菌
B.果酒和果酷发酵要先后加入酵母菌和醋酸闲
C.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通气,并保持无氧和低温
D.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装置要适时放气
5.细胞呼吸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种子贮存应先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
B.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时,需要通气以利于乳酸菌更好地发酵
C.水果保鲜可用低温法,降低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呼吸
D.栽种庄稼要多疏松土壤,提高根细胞有氧呼吸,利于物质吸收
6.水果可以用来加工制作果汁.果酒和果醋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果汁时,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B.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
C.与人工接种进行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且可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7.古代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酿(做实验是用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用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中间要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12h即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B.酿酒过程中,会出现“先来水后来酒”的现象,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时先产生水后产生酒精
C.发酵坛内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是开始时进行有氧呼吸,随着氧气逐渐减少有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无氧呼吸逐渐增强
D.若米饭中加入的酒酿不足,引起的后果可能是不能得到酒精
8.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其原因是( )
A.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参与
B.通气是为防止发酵液发生霉变
C.防止发酵产生过多的而引起发酵瓶爆裂
D.醋酸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的参与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果醋发酵高
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适当加大菌种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10.葡萄酒酿制期间,需要先通入无菌空气再密闭,在此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
A.只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B.能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
C.积累的酒精有利于酵母菌繁殖 D.不需要吸收能量
11.制果酒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将消毒过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
B.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
C.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D.将冲洗的葡萄放入冲洗晾干的榨汁机进行榨汁
12.如图是以猕猴桃为原料来生产果汁和果酒的流程图。生产果汁时通常添加果胶酶提升果汁的澄清度和出汁率。下列相关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猕猴桃进行榨果汁时充分破碎的目的是让果胶酶与果胶充分接触,使果汁变得更加澄清
B.压榨出的果汁需要用果胶酶处理,原理是果胶酶使果汁中果胶最终分解为半乳糖醛酸以增加果汁的出汁率
C.制取果胶酶时可以用微生物发酵方法,菌种培养时所用的培养基应选用中性偏酸.含蔗糖的豆芽汁
D.猕猴桃酒制作时用到的菌种是酵母菌,封装的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使其进行酒精发酵
13.在利用葡萄进行酿酒的过程中,统计发酵罐中细菌及酵母菌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酿酒过程中发酵罐应始终保持密闭 B.酒精是导致细菌数量降低的原因之一
C.在与细菌的竞争中,酵母菌占优势 D.可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酵母菌的数量
14.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要清洗灭菌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B.苹果酒发酵过程中应将充气口的开关打开
C.③过程发酵瓶中留的空间可防止发酵时培养液溢出
D.④过程需要关闭发酵装置的充气口并适当提高温度
15.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得彻底
B.为了提高果酒的产出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
C.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深红色
D.果酒发酵后可以接着果醋发酵,依然关闭充气口
16.下列关于制作果汁和果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得到澄清果汁过程中,加热和加入 95%乙醇的目的相同
B.在利用葡萄制作果酒和利用果汁制作果酒中加入蔗糖的主要目的不同
C.果胶经果胶酶完全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不都溶于水
D.在利用葡萄制作果酒中不接种酵母菌
17.为酿制杨梅酒,小明将杨梅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甲.乙.丙三个发酵瓶中,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注:各发酵瓶的左侧管为充气管,右侧管为排气管
A.应将发酵瓶放在30~35℃环境中进行发酵
B.甲瓶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会导致没有酒精生成
C.乙瓶每隔一段时间需打开排气管排气,最终可以得到杨梅酒
D.丙瓶中发酵液过多,会导致发酵液从排气管流出
18.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制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过程中,需要往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一直通入无菌空气
B.发酵过程中所有材料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免杂菌污染
C.将果酒流经发酵瓶制成果醋,需保证发酵瓶中有充足的O2
D.在用果汁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瓶中溶液pH的变化是逐渐增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
果酒的制作原理是依靠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必须注意的是:1.温度在18-25摄氏度,这样出酒率高。2.酵母菌在繁殖时需要氧气,在发酵时不需要氧气,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要供给少量氧气。
解答:
A.据题意可知,本题中制取果酒是在低温.密闭条件进行,若适当升高温度,相关酶的活性会升高,酒精的产生速率会加快,A正确;
B.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可能会使发酵进程加快,发酵的时间会变短,B错误;
C.若通入无菌空气,酵母菌有氧呼吸加快,而酵母菌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产二氧化碳的速率快,C正确;
D.若适当增加培养液中果汁的浓度,也就是增加了底物的量,因此产生的酒精量会增多,D正确。
故选B。
2.【答案】D
【解析】
3.【答案】D
【解析】
4.【答案】C
【解析】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解答:
A.蒸煮可以杀死附着于苹果表面的一部分杂菌,A正确;
B.果酒和果酷发酵要先制酒在制醋,故先后加入酵母菌和醋酸菌,B正确;
C.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果醋发酵时要在有氧条件,C错误;
D.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装置要适时放气,排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5.【答案】B
【解析】
6.【答案】C
【解析】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解答:
A.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混浊。果胶酶能分解果胶,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纤维素酶能分解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澄清度,A正确;
B.先制酒再制醋,故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B正确;
C.自然发酵中,可能带有的杂菌较多,产品品质不一定更好,C错误;
D.加大接种量,所需菌种数量较多,发酵速率快,也可抑制杂菌生长,D正确。
故选C。
7.【答案】B
【解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解答:
A.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增加透氧性,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O2进行有氧呼吸,从而大量增殖,A正确;
B.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作下都能生存,在酿酒过程中会出现“先来水后来酒”的现象,原因是 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糖类产生水,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错误;
C.发酵过程中,开始氧气充足,进行有氧呼吸,后随着O2逐渐减少,有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无氧呼吸逐渐增强,C正确;
D.酒酿中含有酵母菌菌种,若米饭中加入的酒酿不足,酵母菌数量太少,则结果可能是不能得到酒精,D正确。
故选B。
8.【答案】D
【解析】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参与酿酒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酿酒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解答:
A.酵母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A错误;
B.酵母细胞有氧呼吸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酵母细胞无氧呼吸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正确;
C.积累的酒精不利于酵母菌繁殖 ,C错误;
D.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时需要有机物释放的能量,ADP和Pi加能量才能生成ATP,D错误。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B
【解析】
(1)果胶酶由黑曲霉经发酵精制而得,果胶酶本质上是聚半乳糖醛酸水解酶,果胶酶(具体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水解果胶主要生成β-半乳糖醛酸。果胶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得果汁浑浊,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使得榨取果汁更容易,而且使得果汁变得澄清。
(2)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温度18-25℃,缺氧.酸性,果醋制备的菌种是醋酸菌,条件:温度是30~35℃,要适时充气。
解答:
A.猕猴桃进行榨果汁时充分破碎的目的是让果胶酶与底物果胶充分接触,使果汁变得更加澄清,A正确;
B.果胶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得果汁浑浊,果胶酶能分解果胶,使高分子的半乳糖醛酸降解为半乳糖醛酸和果胶酸小分子物质,并且果胶的多糖链也被降解,瓦解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使得榨取果汁更容易,而且使得果汁变得澄清,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制取果胶酶时可以用微生物(黑曲霉和苹果青霉)发酵方法,菌种属于霉菌,因此培养时所用的培养基应选用中性偏酸.含蔗糖的豆芽汁,C正确;
D.酵母菌可以用于果酒的制作菌种,因此猕猴桃酒制作时用到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故封装的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使其进行酒精发酵,D正确。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
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解答:
A.整个发酵过程中发酵罐要先通气,后密闭,通气可以提高酵母菌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A错误;
BC.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对于其他细菌有杀灭作用,因此酒精是导致细菌数量降低的原因之一,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发酵罐后期氧气不足,在与细菌的竞争中,酵母菌占优势,BC正确;
D.可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酵母菌的数量,用该方法测定酵母菌数量的方法属于估算法,只能得出大概数量,D正确。
故选A。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C
【解析】
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最适温度在20℃左右最好,一般控制在18~25℃,属于兼性厌氧型细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果醋制备的菌种是醋酸菌,温度为30~35℃,属于好氧性细菌,果醋制作的原理是醋酸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或将乙醇变成醋酸;温度和氧气影响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生长,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发酵的温度和通气状况,为保证产品的品质,在发酵过程中应防止杂菌污染。
解答:
A.在挑选葡萄时应先冲洗1~2次,再去除枝梗以防葡萄破损汁液流失和被杂菌污染,A错误;
B.制作果酒时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不能装满,应保留大约1/3的空隙,B错误;
C.葡萄酒呈深红色是因为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C正确;
D.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醋酸菌发酵必须有氧,应打开充气口,保证氧气供应,D错误。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解答:
A.由于果胶不溶于酒精,所以加入酒精的目的是析出果汁中的果胶,加热可以使果胶凝固,从而达到析出的目的,所以二者目的相同,A正确;
B.野用葡萄制作果酒加入蔗糖的主要目的是使酵母迅速发挥作用,而利用果汁制作果酒中加入蔗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果酒中的含糖量,B正确;
C.果胶经果胶酶完全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半乳糖醛酸,可以溶于水,C错误;
D.在利用葡萄制作果酒过程中,可以不接种酵母菌,葡萄皮上附着有酵母菌,D正确。
故选C。
17.【答案】A
【解析】
(1)酿制杨梅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2)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与二氧化碳,在进行酒精发酵时应为无氧的环境,所以进气口与排气口都要关闭,每隔一段时间打开排气口,以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
(3)甲瓶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酵母菌呼吸产生的乙醇被氧化成醋酸,发酵液变酸;丙瓶瓶中发酵液过多,这样发酵液会从排气管溢出。
解答:
A.酿制杨梅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A错误;
B.甲瓶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酵母菌呼吸产生的乙醇被氧化成醋酸,发酵液变酸,没有酒精生成,B正确;
C.乙瓶每隔一段时间需打开排气管排气,以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可以得到杨梅酒,C正确;
D.丙瓶中发酵液过多(应留有1/3空间),会导致发酵液从排气管流出,D正确。
故选A。
18.【答案】C
【解析】
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解答:
A.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应先通气后密封才能制作果酒,A错误;
B.传统发酵的操作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但没有进行灭菌处理,B错误;
C.果醋生产是利用醋酸菌的需氧发酵,将酒精氧化为乙酸,此过程中需要O2参与,C正确;
D.在用果汁制果酒的过程中,发酵瓶溶液中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而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故pH发酵瓶溶液中pH的变化是先减小后稳定,D错误。
故选C。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果酒,下列有关实验室果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课时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酿酒和酿醋过程的主要区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课后测评,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果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