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展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下午2:30——4:0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1.在铁农具出现之前,中欧和西欧等地茂密的森林几乎难以逾越,这些区域农业出现较晚;由于粟和高粱在雨林不能很好生长,非洲农业也长期局限在大草原。这表明( )
A.农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B.文明交流有助于农业产生
C.各区域农业发展类型各异 D.自然环境阻断了农业传播
2.古埃及神话中记载了埃及人崇拜的植物、农业和丰饶之神奥西里斯教人们酿造啤酒,奥西里斯的妻子把小麦变成了面包的故事;中国也有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耕种的传说。由此可知,在早期社会( )
A.人类普遍存在英雄崇拜 B.英雄人物引领历史走向
C.不同区域神话相互借鉴 D.食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1550年后,玉米逐渐成为非洲大西洋沿岸的主要作物。非洲酋长和国王们通过集中储存、分配玉米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便于储存和携带的玉米也使得军事扩张和奴隶贸易等更容易深入内陆。这反映出( )
A.物种传入改变人们饮食习惯 B.农业发展加剧殖民扩张
C.贸易往来加强了各大洲联系 D.物种交流影响历史发展
4.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据此可知( )
A.世界经济新秩序正逐步建立 B.世界粮食安全已经得到保障
C.中国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D.改革开放促进中国整体脱贫
5.下图为出土于东汉的画像砖(局部),整个画像砖描绘了多人从事狩猎、纺织、酿酒(包括汲水、运粮、烧
煮、装坛发酵等环节)、饲养家畜的情景。此图可用来说明当时( )
A.手工作坊初具规模 B.庄园里的生产情形
C.男耕女织分工协作 D.生产商品化程度高
6.据学者统计,公元前5世纪雅典存在170余种不同职业,其中大部分来自手工业,绝大多数职业依据其所创造的产品而命名。色诺芬称当时的雅典公民大会中充斥着漂洗匠、制革匠、木匠、铁匠、面包师、造盾工。由此可知,雅典这一时期的手工业生产( )
A.主要服务于商品贸易 B.工艺种类多分工细
C.受到民主政治的影响 D.以家庭手工业为主
7.1867年,英国政府颁布《工厂法扩充法案》,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接受10小时教育,如违反规定,父母和雇主会被处以罚金。此外,还对工作时间、童工年龄、机械操作等进行了一系列规定。这一法案的颁布( )
A.确保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旨在改变童工的悲惨处境
C.解决了英国的阶级矛盾 D.适应了机器化生产的需求
8.西班牙巴塞罗那市通过在城市安装传感器,建设街道照明、自动洒水系统,实现环境监测与交通管理;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市通过将传感器连接到可回收垃圾箱,提取信息、分析数据以决策垃圾的收储与处理。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 )
A.提高了城市治理水平 B.促进西方科技领先世界
C.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 D.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9.据1世纪航海手册《厄里特里亚航海记》记载,印度的黄油、蔗糖沿近岸航线贩至阿拉伯或直接运到东非;意大利的葡萄酒经由埃及转运到东非、阿拉伯甚至印度;波斯湾市场上原产的枣酒或转运自西方的葡萄酒,出口到印度和阿拉伯。由此可知,当时( )
A.世界贸易体系初步确立 B.跨区域商品贸易比较繁荣
C.海上贸易路线遍布全球 D.各大洲建立直接商贸往来
10.下表为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塔里木地区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文书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这一地区( )
类别 | 数量 | 内容 |
人口买卖文书 | 13件 | 买婢券,买奴券,妇女和逃亡者等买卖文书 |
其他买卖文书 | 4件 | 买棺约、卖驼券、买布券、买毯券等 |
借贷文书 | 5件 | 贷糜文书、贷粮文书和举锦券等 |
租佃契约 | 3件 | 葡葡园、土地租赁 |
其他租赁文书 | 2件 | 房屋、蚕桑、马、牛等 |
雇佣文书 | 2件 | 雇人耕糜事、雇沙弥放羊文书等 |
记账文书 | 5件 | 出受麦账、货薄、便物历等 |
A.丝绸之路贸易繁荣 B.商业活动比较规范
C.契约意识不断增强 D.商业管理日趋严格
11.1700-1820年,英国仿制亚洲商品申请专利,其中陶器和陶艺釉技术专利7项,上漆技术13项,印花、亚麻等纺织技术专利48项。曾经作为奢侈品的丝绸和陶瓷远销欧美市场,并打上了“英国制造”的烙印。这表明( )
A.英国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 B.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C.技术革新推动了市场扩大 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
12.1908年汉口三怡钱庄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欠下汇丰等外资银行200余万两白银。1909年在湖广总督及汉口商会担保下,汇丰银行与债务方及担保方签署了50万两白银借款合同。经多方努力,三怡钱庄逐渐走出困境。据此可知,当时( )
A.新商业经营模式作用突出 B.传统金融机构被银行取代
C.列强垄断了中国金融市场 D.中国的经济转型步履维艰
13.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美国与日本在纺织品、钢铁、彩电、汽车、机床、半导体及计算机等领域出现经济摩擦,美国政府多次要求日本实行出口自主限制,有人甚至提出日本“威胁论”。这表明( )
A.美日之间关系持续恶化 B.科技革命加剧了国际竞争
C.日本崛起危及美国利益 D.关贸总协定难以发挥作用
14.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经常面临干旱、洪涝、降雪等多元且频发的灾害,治理中总结出“排蓄一体,以蓄为主”的治理目标,并创建出以井、窖等非生态型为主的设施,区别于南方“排蓄一体,以排为主”和以水系、基塘等生态型为主的治理模式。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决定村落形成发展 B.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南方
C.村落建设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15.在国际文化旅游界有一句行话:“看东方古建筑,不能不到中国山西;看西方古建筑,不能不到意大利罗马。”这是因为山西与罗马的古建筑( )
A.都承载了久远的历史文化 B.艺术风格迥然不同
C.都体现了集权政治的优势 D.建造水平不分伯仲
16.1846年,由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这些史实说明( )
A.科技进步带来城市类型多样 B.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
C.慈善事业推动城市功能完善 D.文教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17.下表是世界各地区的城市社会公共服务状况统计。据此可知( )
| 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2005年) | 生活在贫民应的人口比率(%)(2005年) | 公共卫生得到改善的人口比率(%)(2004年) | 拥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率(%)(2004年) |
世界 非洲 亚洲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北关洲 大洋洲 | 906 1589 1577 631 820 303 477 | .. 51 35 .. 27 .. .. | 80 62 74 97 86 100 98 | 95 84 94 100 96 100 98 |
注:两个圆点(..)表示数据无法获得
A.人口密度影响了公共服务 B.经济水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C.发达国家解决了贫困问题 D.城市发展关注生活环境改善
18.1987年,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以“不拥挤、无污染”以及“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与建筑”等因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4月,我国政府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首都北京面向雄安的世纪大疏解正式拉开帷幕。据此可知( )
A.迁建新都已成为世界潮流 B.人们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C.城市化中的问题受到重视 D.我国善于借鉴国外的经验
19.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初,每年通过汴河调运东南地区的粮食不过一二十万石,而高宗以后平均每年为二百三十万石,最高时达四百万石。代宗时期(762-779年)“每岁所运,或至百余万斛(石)”。自文宗至宣宗年间(827-860年),“岁漕江淮米不过四十万石”。据此可知( )
A.唐代粮食供给仰仗南方 B.政治局势影响汴河运输
C.漕粮运输决定王朝兴衰 D.农业粮食生产出现波动
20.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带领570名旅游者从英国莱斯特到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成为世界近代商业性旅游服务的开端。这表明当时( )
A.交通变迁推动新兴产业出现 B.乘坐火车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C.远途旅行成为西方消费时尚 D.运输业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21.1897年,上海徐家汇天文台编印的《上海报午时及风信标记专例》中说:“上海一埠,上商云集,舟舰纷纭,实为中华通商口岸之冠。每日报时报风,……中华行舟者,必以先睹为快也。”这反映出当时( )
A.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B.生产生活观念日趋现代
C.新式交通工具广泛使用 D.海上贸易得到政府保护
22.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大型飞机研发制造列入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2022年12月9日,中国首架国产大型单通道干线客机C919全球交付商用,中国大飞机事业也迈入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这表明中国航空制造业( )
A.打破了美国垄断地位 B.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
C.取得突破性技术进步 D.占领了国内航空市场
23.下表为我国历代王朝疫病爆发情况。据此分析,古代疫病频率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朝代 | 统治时间 | 有疫情的年份 | 爆发频率(次/年) |
东汉 | 195 | 20 | 0.103 |
三国至南北朝 | 368 | 40 | 0.109 |
明朝 | 275 | 118 | 0.429 |
清朝 | 267 | 134 | 0.502 |
A.自然物候异常 B.政府防疫能力有限
C.朝代更迭动荡 D.人口的增加与流动
24.下图为清末《医学报》刊登文章分类变化图。据此可知,当时( )
A.国人普遍排斥西方医学 B.中西结合成为医学主流
C.中西医学融合趋势加强 D.政府重视医学人才培养
25.19世纪,英国议会相继出台《1848年卫生法》《1855年疾病预防法》《1858年医疗法》《1875年公共卫生法》,并对居民供水、污物处理、医院管理、地方防疫等方面做出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 )
A.控制了疫情的爆发和扩散 B.促进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
C.体现政府重视疫病的研究 D.有效推动防疫体系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农业大致经历以下阶段:夏、商、西周,休闲制代替了撂荒制,出现了畎亩结合的土地利用方式;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铁器、牛耕逐步推广,大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出现,黄河流域旱地农业全方位发展;隋唐宋无伴随着南方大规模开发,一年两熟的复种初步发展,南方水田技术逐步臻于成熟;明清,南方还出现了塘埔圩田和桑基鱼塘等综合利用水土、生物资源的生态农业的雏形。古代农学用“三才”理论解释农业,农业生产被视为天、地、称、人诸因素组成的整体。把提“天时”、“地利”,掌握“物性”,开掘“人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做法。
——摘编自李根蟠《精耕细作三题》
材料二 18世纪时英国在推行诺克福轮裁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形成了现代农业集约化的萌芽。二战后日本政府通过推行农业区城化政策达到集约经营的目的。1975年被食单产比1946年增长87.1%,并于80年代一举跨入高效农业国行列。90年代联合国《登博斯宣言》《21世纪议程》等相继通过,其中都将农业集约经营作为讨论重点,认为其关乎“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新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也得到应用,出现了以色列节水型农业、美国节劳型农业、日本荷兰节地型农业等新型农业。
——摘编自向晶、唐亚《集约化农业及其环境效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传统农业相比,现代集约化农业的新发展。(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大公报》作为近代著名报刊之一,是了解晚清社会的重要史料,其所刊发的医学广告数量众多,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大公报》医学广告(1902—1912年)
狮子牌牙粉 | “世界上的人……牙齿就是人之一生紧要开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 |
新器治病 | “美医士柏乐文……携有爱克司光电灯一具,凡脏腑内伤、筋骨损折,以此项也灯照之,皆透澈无遗……见者无不诧为神奇云。 |
戒烟医院 | “设戒烟医院总理医务事宜,并遵照政务处章程官制方药……自示之后,无论绅商士庶,均须立志戒烟,到院报名医治,并照章发给丸。” |
牛痘疫苗 | “批发零卖,格外克己。天津河北大胡同东亚公司大药房。” |
西医招徒 | “电学医生李察博士近欲招清中国医士一位……如有上等精通西医、善操英语之华人……愿就斯席,即请移玉至李察博士处,面订一切,幸勿迟延。” |
华医学堂 | “西医诋笑华医也……有鉴于此,特于津门寓第创立华医学堂一区,一以为造就专门之医学,二为扶植华医之道统……” |
——摘编自翟凌枫《晚清<大公报>医学广告视野下的西医东渐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8分)
(2)围绕“中国医疗卫生近代化”这一主题,任选两则广告,分别指出其反映的晚清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10分)
28.本题包括A、B两题,请任选一道作答。(12分)
A.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载体,反映出城市发展的差异性。西方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以广场为核心,而中国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则以街市为载体。
| 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 | 中国古代城市公共空间 |
空间形态 | 围合式面状开放空间 | 线性延展式空间 |
空间属性 | 静态交往空间 | 动态交往空间 |
公共生活的内容 | 宗教活动,集会活动 | 世俗生活,商业与娱乐 |
形成过程 | 自上而下 | 自下而上 |
城市公共空间的地位 | 城市空间的中心地位 | 城市空间的从属地位 |
——摘编自周艺、张哲《文化的力量——中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对比与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城市公共空间”这一主题,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四川省广元市明月峡风景名胜区。景区内因集古今六种道路交通遗迹而被誉为“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和“古今交通的活化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景区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突出景区历史价值;史实及论述充分;解说主旨或结论清晰;表述简洁通畅)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A | D | D | C | B | B | D | A | B | B | C | A | C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C | A | D | B | C | B | A | B | C | D | C | D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20分)
(1)特点:精耕细作;不断发展完善;存在南北区域差异;以种植业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6分,任答3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中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稳定;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古代很长时间里对推动技术、工具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后期没有出现理论突破和技术革新,制约了向近现代农业转型。(6分,任答3点即可)
(2)通过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集约化水平(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农业转变);农业生产率有质的飞跃;受到国际社会广泛高度关注;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与高新科技相结合;出现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新型农业。(8分,任答4点即可)
27.(18分)
(1)西方医学的传入;清末新政的推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改变;思想观念的进步;新闻传媒的推动。(8分,任答4点即可)
(2)牙粉广告:表现:出现专门的牙科医学和保健手段。影响:提高了民众保健意识;有利于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与现代卫生意识。
“新器治病”广告:表现: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西方医疗器械得到推广使用。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国医疗技术的进步;提高疾病治愈率。
戒烟医院广告:表现:清政府注重民众健康保障;新式医疗就诊方式逐渐普及。影响:有利于改良社会风气,提高公共健康水平;民众讳疾忌医的传统思想逐渐解放。
牛痘广告:表现:公共防疫得到初步发展。影响:提升民众对疫病的预防意识,有利于推动国人的防疫卫生观念的强化;有助于保障民众健康。
西医招徒广告:表现:近代医学(西医学)教育在我国初步开启。影响:有利于现代医学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了新式人才的培养;为中国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华医学堂”广告:表现:传统中医学受到较大冲击。影响:有利于振兴传统医学;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10分,任选两则广告,每则表现2分,影响1点2分,2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8.(12分)
A.评分建议:
观点:清晰、正确。(0-2分)
阐述:运用史实准确、充分。(0-8分)
表述:通畅、简洁、逻辑清楚。(0-2分)
示例一:中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的地位明显不同。
阐述:西方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处于城市中心地位,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政治文化,公民是城邦的主人,城市中的广场、竞技场等公共空间作为民主政治活动的场所和载体,具有中心地位;中国古代城市长期以政治统治或军事功能为主,突出以官衙建筑或礼制建筑作为城市中心,而以民居和商业活动为主的公共空间则处于城市中的从属地位。中国保存至今的众多古代城邑遗存(如平遥古城等)均呈现出这一显著特点。
示例二:中国古代城市公共空间通过世俗力量自下而上推动形成。
阐述:古代中国深受儒家礼制思想与等级制度的影响,中国早期城市布局以政治目的为先,城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由唐末至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形式——街市。其产生是满足一般市民的需要,因此更贴近市民的生活,以商业与娱乐为主的世俗生活为主,市民在街道两边做起了买卖,中国传统的戏曲在街市中的瓦子勾栏内得到了发展,街市的繁荣表明,世俗的力量,突破了早期城市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B.评分建议:
价值:评价准确、全面。(0-2分)
解说:运用史实准确、充分。(0-6分)
结论:有明确的中心主旨。(0-2分)
表述:通畅、简洁、逻辑清楚。(0-2分)
示例:
大家好,欢迎来到明月峡风景名胜区。明月峡景区风光秀丽,历史厚重。景区中央嘉陵江水穿峡而过,岸边有古代用于行船的纤夫鸟道遗迹,其上是始建于先秦时期用于行军的木质古栈道,以及古代用于通邮、商客往来行路的驿道交通遗迹,它们共同构成了古代川陕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至近代,随着汽车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民国为此修建了汽车公路,新中国政府又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夹江并行的宝成铁路与国道108线高等级公路,彻底改写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不同时代的道路交通遗存保存完整、一览无余,故被誉为“中国古今道路交通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研究考查价值。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PDF版),文件包含高二历史试卷pdf、高二历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pdf、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