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 垂线(2课时)课件+教案+习题ppt 课件 3 次下载
- 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课件+教案+习题ppt 课件 1 次下载
- 5 综合与实践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5.1 轴对称(2课时)课件+教案+习题ppt+素材 课件 4 次下载
- 5.2 旋转 课件+教案+习题ppt+素材 课件 3 次下载
4 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习题ppt
展开章末复习
【知识与技能】
在复习本章知识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结构.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利用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性质解决、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从中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思想(分类、转换、建模)和方法(分析、综合),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在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积累活动经验(学习或思维的方法、策略等).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一、知识结构
【教学说明】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零散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这条直线.
2.对顶角的概念:有公共的顶点,其中一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3.同位角概念:在截线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被截线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4.内错角概念:在截线的异侧,并且分别位于被截线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5.同旁内角的概念:
在截线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被截线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的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7.平行线的判定: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的说,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的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8.平移的概念:把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按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叫做平移.
原来的图形叫做原像,在新位置的图形叫做该图形在平移下的像.
9.平移的特点: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还不改变直线的方向.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10.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1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1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3.设PO垂直于直线l,O为垂足,线段PO叫做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
14.垂线与垂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线段.
联系:垂线和垂线段都有垂直关系.
15.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16.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这里我们把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17.公垂线段定理:两平行线的所有公垂线段都相等.
18.我们把两平行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B.内错角都相等
C.同旁内角可能相等
D.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例2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是(D)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例3如图,
(1)∵∠ABD=∠BDC(已知),∴ ∥ ,( );
(2)∵∠DBC=∠ADB(已知),∴ ∥ ,( );
(3)∵∠CBE=∠DCB(已知),∴ ∥ ,( );
(4)∵∠CBE=∠A,(已知),∴ ∥ ,( );
(5)∵∠A+∠ADC=180°(已知),∴ ∥ ,( );
(6)∵∠A+∠ABC=180°(已知),∴ ∥ ,( ).
答案:(1)CD,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CD;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6)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例4如图,∠1=∠2,AC平分∠DAB,试说明:DC∥AB.
解:由AC平分∠DAB,故∠1=∠CAB,又∠1=∠2,所以∠2=∠CAB.因而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5如图,平移三角形ABC,使点C移动到C′的位置.
解:略
【教学说明】通过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
1.若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平行.
2.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B)
3.如图,直线l1∥l2,则∠α为(D).
A.150° B.140° C.130° D.120°
4.如图,有一条河,C是河边AB外一点:
(1)过点C要修一条与河平行的绿化带,请作出正确的示意图.
(2)现欲用水管从河边AB,将水引到C处,请在图上测量并计算出水管至少要多长?(本图比例尺为1∶2000)
解:如图:
(1)过点C画一平行线平行于AB.
(2)过点C作CD垂直于AB交AB于点D.
然后用尺子量CD的长度,再按1:2000的比例求得实际距离即可.
5.如图,已知三角形ABC,AD⊥BC于D,E为AB上一点,EF⊥BC于F,DG∥BA交CA于G.∠1=∠2相等吗?为什么?
解::∠1=∠2.理由:
∵AD⊥BC,EF⊥BC,
∴∠EFB=∠ADB=90°,
∴EF//AD,
∴∠2=∠3.
∵DG//BA,∴∠3=∠1,
∴∠1=∠2.
6.已知:如图∠1=∠2,∠C=∠D,问∠A与∠F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解:∠A=∠F.理由如下:
∵∠1=∠DGF,
又∠1=∠2,
∴∠DGF=∠2,
∴D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BA=∠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C=∠D,
∴∠DBA=∠D,
∴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7.如图,已知∠ABC.请你再画一个∠DEF,使DE∥AB,EF∥BC,且DE交BC边与点P.
探究:∠ABC与∠DE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BC与∠DEF的数量关系是
相等或互补.理由:
如图①,因为DE∥AB,
所以∠ABC=∠DPC,又因为EF∥BC,
所以∠DEF=∠DPC.
于是有∠ABC=∠DEF.
如图②,
因为DE∥AB,
所以∠ABC+∠DPB=180°,
又因为EF∥BC,
所以∠DEF=∠DPB.
于是有∠ABC+∠DEF=180°.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布置作业:教材“复习题4”中第3、7、8、9、12、15、17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是接受性学习的补充,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