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6 雷雨教学设计
展开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乌、压、垂、户、迎”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教学难点】
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 田字格磁力贴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联系生活,说“雨”。
师:同学们,雨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相机出示图片)
预设1:我见过毛毛雨,像细丝,像牛毛,密密的,落在大地上,草绿了,花开了,大地苏醒了。
预设2:我见过阵雨,转眼间,豆大的雨点落下来,打在屋顶啪啦啪啦直响,不一会儿,雨就停了。
预设3:我见过雷雨,伴随着闪电和雷声。
预设4:我见过暴雨,雨水铺天盖地地从天空倾泻下来,像瓢泼一样。
2.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雷雨。(板书:雷雨)
设计意图: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图片说一说见到的不同的雨。初步感知雨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使课堂更加高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标好自然段。
(2)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一圈,画一画。
(3)学生自读时,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集中识字
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瞧,雨点儿送来了这些词语朋友。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yā chuí pū
压下来 垂下来 扑来
② chán huā hu
夏蝉 哗的一声 窗户
(2)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一记,认一认。
预设:看图识字、字源识字、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等。
点拨:
①看图识字。通过看图追溯字源认识“压、垂、蝉、户”。
“压”,出示图片,让学生做一做压下来的动作。
“垂”,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垂下来的景象。
“蝉”,出示夏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与蝉相关的知识。
“户”,“户”读“hù”。在“窗户”中读轻声“hu”。出示窗户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识字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猜字、识字,自主识字的过程,同时通过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等方式了解词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②形声字识字。通过形声字识字方法认读“哗、扑”。
预设1:“哗”的基本字是“华”,音节是“hua”, 加上口字旁是拟声词“哗”,读“huā”。组词:哗哗、哗啦。
预设2:“扑”的的基本字是“卜”,音节是“hua”,加上提手旁是“扑来”的“扑”,“pū”。组词:扑闪、扑空。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识字、形声字识字等多种形式集中识字,扫清字词障碍,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给雷雨图片排序。
2.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雷雨图片,引导学生给图片排列顺序。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三张雷雨的图片,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给它们排序吗?
(指名学生排一排)
(2)讨论交流:为什么这么排列图片?
预设:作者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这场雷雨的。(板书:雷雨前 雷
雨中 雷雨后)
(3)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预设:第一至三自然段写雷雨即将来临的景象。第四至六自然段写雷雨中大雨倾盆的景象。第七、八自然段写雷雨过后清新的景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自由读课文后让学生给雷雨图片排序的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厘清课文顺序。紧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这样排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顺序,同时为接下来说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对应自然段做好了铺垫。通过排一排、说一说、找一找的活动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展开想象,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2.探究活动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先来欣赏雷雨前的景象。
(1)默读第一至三自然段,圈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师:请你默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圈一圈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作者写了乌云、叶子、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这几种景物。(板书:乌云叶子 蝉 大风 蜘蛛 闪电 雷声)
(2)交流探讨:雷雨前,这些景物是怎样的呢?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课文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提问: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乌云?
预设1:我从“满天”这个词感受到了乌云很多很多。
预设2:我从“黑沉沉”这个词感受到了乌云又黑又重。
②引导学生体会“压”字运用之妙。
师:请你做一做“压”这个动作。想一想,乌云有什么特点?
预设:“压”是指从上面用力,说明乌云非常厚重。
师:看,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向你压来。你会有什么感觉?(出示乌云压顶图片)
预设:我会感到害怕,透不过气。
小结:一个“压”字写出了乌云密布、又厚又低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乌云带给人沉闷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带上自己的感受朗读。
出示课文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体会“垂”字运用之准。
师:这里的“垂下来”是什么意思?(出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图片)
预设:就是指蜘蛛从网上掉下来。
师:“垂”和“落”意思相近,这里为什么不用“落”呢?
出示谷穗、雪花、兔子、落叶图片,让学生看图选“垂”“落”填一填,感受这两个词的区别。
小结:“垂”“落”都有“往下”的意思,但是“落”表示连着的事物分开了,而“垂”不同。蜘蛛下来时,还有一根蛛丝相连,所以用“垂”字更准确。
②指导朗读,想象蜘蛛急着逃走的模样。
师:蜘蛛为什么要垂下来呢?
预设:因为它也怕雷雨,要快点儿躲起来。
小结:“垂”字用得可真好,不仅准确地写出了蜘蛛顺着蛛丝笔直往下垂的动作,还生动表现出了蜘蛛想逃走的急切心情。
出示课文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①理解词语“越来越……”。
师:闪电、雷声有什么变化?
预设: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点拨:“越来越……”表示事物的数量或程度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而加重。
②实践运用,用“越来越……”说话。
师:你能用上“越来越……”说一说生活中看见的景象变化吗?
预设1:随着台风的靠近,风越来越大。
预设2:秋天到了,叶子越来越黄。
(3)指导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①学生和同桌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预设:雷雨前的乌云很黑很重,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也一声不出。忽然吹来一阵风,吹得树枝乱摆,把小蜘蛛也吹跑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大雨快到啦。
②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师: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③借助板书,背诵课文的第一至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找句子、品读关键词、展开想象说一说三步学习法让学生感受“雷雨前”的景象。品读“垂”“压”等关键词时,采用借助动作演示、图片,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读好句子,并迁移运用说句子,将理解、运用、积累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书写指导
过渡:又到了快乐写字时间,今天我们要学写“乌、户、垂、压、迎”五个生字。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呢?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乌、压、垂、户、迎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点拨:(1)“乌、户、垂”都是独体字。“乌”字第三笔竖折折钩的横段较宽,写在横中线的下方。最后一笔横稍长。“户”字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撇要长。“垂”字的笔顺是撇、横、竖、横、竖、竖、横、横。整个字形中间宽,上下两头窄,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均等。
(2)“压、迎”都是半包围结构。“压”字第一笔不要过长,写“土”字时注意下横长于上横,第六笔点写在长横上。“迎”字先写里面,再写外面。第二笔竖提上不要多点或撇。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可拍照上传评比)
点拨:书写指导的过程中,也可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检测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字,第1课时选取“乌、户、垂、 压、迎”3个独体字和2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独体字特别注意明确书写笔顺,将生字教学归类分组,详略得当,提高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将字写正确,写美观,为以后的独立写字打好基础。
五、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我们还通过作者对乌云、蜘蛛、闪电、雷声等景物的描写感受到了雷雨前的景色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认真抄写书后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和课后的2句话。
词语:乌云 闪电 房子 窗户 迎面
句子:
²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²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2.课后作业:和朋友说一说你见到的雨的情景。
【板书设计】
雷雨
雷雨前 乌云 叶子 蝉 大风 蜘蛛 闪电 雷声
雷雨中
雷雨后
《雷雨》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雷、黑、新、扑”4个生字。
2.能在语境中体会“挂”“坐”等词语运用的好处,抄写句子。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色变化。
【教学重点】
1.能在语境中体会“挂”“坐”等词语运用的好处,抄写句子。
2.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在语境中体会“挂”“坐”等词语运用的好处,抄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复习字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一起来认读一下词语吧。(PPT出示词语)
压下来 垂下来 扑来
夏蝉 窗户 哗的一声
2.复习文意: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课文主要按照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顺序描写了夏季时节的雷雨景象。
3.导入新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作者对乌云、蜘蛛、闪电、雷声等景物的描写感受到了雷雨前的景色变化。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板书:雷雨中 雷雨后)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巩固识字。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对本课继续学习的内容进行铺垫。
二、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感受雷雨中的景象。
2.探究活动
(1)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圈出雷雨中的景物。
学生交流。
预设:作者写的雷雨中的景物有树、房子、雷声和雨。(板书:雨 树 房子 雷声)
(2)体会雷雨的特点。
提问:雷雨中的这些景物是怎样的呢?
出示课文原文: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①了解拟声词。
师:雷雨的声音是怎样的?
预设:雷雨的声音是“哗,哗,哗”。
师: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就是拟声词。
②对比发现。
师:这里为什么要连用3个“哗”呢?老师减去2个变成“哗,雨下起来了”好不好
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预设:第一句连用3个“哗”比较好,写出了雷雨来得急、下得又大又猛、雨声很大
的特点。
③指导朗读。
师:谁能读好这3个“哗”,让我们感受雨下得的大?
朗读指导:拟声词“哗,哗,哗”读的时候声音要稍微拖长,力度、语调都要逐渐升高。
出示课文原文: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①过渡:从雨声我们听出了雷雨很大,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雨很大呢?
预设:从“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可以看出来雨很大。
师:想象一下,还有哪些景物在雷雨中也看不清了?
预设1:马路啊,车子啊,都看不清了。
预设2:人群啊,建筑啊,都看不清了。
②指导朗读。把雨下得很大的景象带进句子读一读。
出示课文原文: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①提问:从这句话中,说说雷雨中的雷声和雨声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雷雨的雷声和雨声都是越来越小。
师:是啊,刚才还是狂风暴雨,一会儿就变了。雷雨就是这样来得快,去得也快。
②师:从“渐渐地,渐渐地”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雷雨是慢慢变小的。
(3)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第四、五自然段要抓住“哗,哗,哗”“雨越下越 大”“都看不清了”表现出雨来得急,气势大;第六自然段读好2 个“渐渐地”,表现出雷雨慢慢变小了。
小结:雷雨的变化真快,让我们合作着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至六自然段。请男生读雨大的部分,也就是第四、五自然段,女生读第六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找到作者在雷雨中描写的景物,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感受“雷雨中”雨和雷声由大到小的变化,最后让男女生合作朗读,让学生更鲜明地感受雷雨的特点。
(二)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受“雷雨后”的景象。
2.探究活动
(1)默读第七、八自然段,圈一圈作者描写的景物。
交流: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板书:太阳 彩虹 蝉 蜘蛛 池塘 青蛙)
(2)学生自由朗读,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师: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七、八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1:我感受到了雷雨后的空气非常清新。
预设2:我感受到了雷雨后的景色很美。
预设3:我感受到了雷雨后让人心情愉悦。
(3)雷雨后的空气非常清新、景色很美、让人心情愉悦,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1: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预设2: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提问:彩虹像什么?
预设:彩虹就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蓝色的天空,非常美丽。
点拨:一个“挂”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彩虹的美。请你带着对彩虹美丽的赞美读读这句话。
①课件出示句子,感受蜘蛛雷雨前后的变化。
师:对比课文写蜘蛛的两句话,说一说,雷雨前后的蜘蛛有什么变化?
预设:雷雨前,蜘蛛的动作是“垂”“逃”非常害怕。雷雨后蜘蛛的动作是“坐”,十分悠闲自在。
师:是啊,“坐”这个动作写出了蜘蛛悠闲自在的心情。雷雨前后的蜘蛛变化这么大,其他小动物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预设1: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出。
预设2:雷雨后,蝉叫了。青蛙也叫了起来。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预设:因为天气从闷热变得凉爽了。
点拨:天气凉爽了,蝉叫了。青蛙也叫了起来,到处都是小动物欢快的叫声,雷雨后真热闹。
②朗读七八自然段,读出雷雨后的热闹。
小结:雷雨后,空气清新、景色优美、动物欢唱,多么令人陶醉啊。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七、八自然段。
(4)播放情境课文《雷雨》(诵读版)。学生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雷雨前、雷雨后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感受雷雨前的闷热和给人的不安感,以及雷雨后清新凉爽和带给人的愉悦感。同时,继续通过关键词感悟文本,体会词语的运用之妙。
三、书写指导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乌、压、垂、户、迎”5个生字的书写,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另外4个生字的书写,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雷、黑、新、扑
点拨:
①“雷”和“黑”都是上下结构。“雷”字第二笔是点,第三笔是横钩,第四笔和第十二笔竖都在竖中线上。“黑”字第六笔竖在竖中线,第八笔横比第七笔横稍长,“灬”要均匀排列,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
②“新”“扑”都是左右结构。“新”字第五笔横比第二笔横稍长,第九笔点要短小,第十一笔撇穿插到点下方,与竖钩齐平。“扑”字左高右低,左右等宽,第五笔点与竖是相触关系,不能交叉。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可拍照上传评比)
点拨:书写指导的过程中,也可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检测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汉字笔画及笔顺。对重点字、重点笔画进行指导。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体会到了如“挂”“坐”等词运用的精妙。感受到了雷雨前后动物的变化及雷雨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希望我们都能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五、拓展延伸
雷雨变化多端,四季的雨更有不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春天的雨》。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节选)
雨,已经下了很久了。“叮叮咚咚”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
“滴滴嗒嗒”打在树林的叶子上。
“叮叮咚咚”打在铁皮的屋顶上。
雨,不大。
却滴滴嗒嗒地下个不停。
于是,屋子前面的小水沟流动起来了。
哗啦哗啦的水声,像一股清泉,从地底下涌出来,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似的。
打开一朵红色的花伞,走在树林里的小路上,听雨滴打在油加利树上,打在相思树上,打在羊蹄甲上,打在面包树上……淅沥淅沥,啪啦啪啦,哗啦啦,哗啦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座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啪!”
“嗵嗵嗵!”
“咚——咚咚咚——”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
“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所有的鼓声都敲起来了,敲在小伞上,敲在地面上,好像地球就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地要把地球敲响。
设计意图:拓展春天的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雨的特点,想象不同的雨中景象。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认真抄写书后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和课后练习中的句子。
词语:雷雨 雷声 清新
句子: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课后作业:说一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
【板书设计】
雷雨
雷雨中 雨 树 房子 雷声
雷雨后 太阳 彩虹 蝉 蜘蛛 池塘 青蛙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学写“雷”字,体会“压,感受雷雨后的清爽舒适,梳理全文,情感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课时目标,研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雷雨前”,学习“雷雨中”,学习“雷雨后”,迁移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